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道德法律化正当性的法哲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淑芹 《哲学动态》2007,1(9):16-21
正如约翰.罗尔斯所言:法律与道德的主题提出了许多不同的问题,而道德的法律强制、法律制度的道德基础则是其中的重要问题。[1]在我国,表面上看道德法律化正当性的确证在学界的主流观点中已通论达识,好像无须多论,实则道德法律化的语义含义及其正当性理据,仍有细论之必要。一道德法律化疏正“道德法律化”的术语,尽管在学界及日常生活中是一个被普遍使用的概念,但其内涵仍需廓清。从目前学界流行的主要观点来看,基本是在立法的意义上,将道德法律化理解为把最基本的道德规则通过立法程序上升为法律制度。“道德法律化是国家的立法机关借助于一…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古典形态,秦汉时期道德生活在变动格局方面有着强烈的时代特色。它不但具有由多样性向统一性、由非标准性向标准性、由特殊性向普遍性运动的态势,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统一化、标准化、礼制化与反统一化、反标准化、反礼制化的斗争。从空间格局上看,在当时多样的道德生活中,还存在着非主流道德生活与主流道德生活的相互转化性。就道德生活与法律生活的关系看,二者之间存在着互动性,这集中地表现为法律是当时道德生活标准化、礼制化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升人们的道德素质,促进社会的有序发展,社会有必要将一些道德要求上升为法律规范,即道德法律化.法律与道德内容上的同源与功能上的互补也为此提供了可能,但道德法律化应有一个适用的范围:能够法律化的道德只能是作为由所有社会成员通过民主商谈达成的普遍共识且是符合社会需要的那些基本道德.  相似文献   

4.
一、公共生活领域是制度伦理立论的客观基础自罗尔斯的《正义论》出版以来,制度伦理成为伦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学者们在研究中基本上不去追问制度伦理的立论基础,他们或者认为这一立论基础是不言自明的,或者将其隐含在自己的论述之中;而是直接对制度进行伦理分析,甚至只就制度与伦理之间的关系展开探讨,并提出了所谓制度的伦理化与伦理的制度化或者法律的道德化与道德的法律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许多学者在论及道德法律化的可行性及意义时都是以道德和法律的共性为内容,以道德和法律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和相辅相成的关系为基础进行论述的。但在实际中,不能盲目地夸大道德法律化的功能,道德法律化应当受到适当的限制。这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得到说明。(一)从道德...  相似文献   

6.
评中国思想家对道德与法律之关系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礼法合一论的真义是对“善法”的追求 ,对“恶法”的否定。因为善法体现了儒家的道德精神 ,反映了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取向 ,而恶法则是反人道的。墨家强调“法不仁不可以为法” ,其真实的意思是不道德的法律不是真正的法律 ,与儒家的礼法合一论有相似之处。法家主张“法虽不善犹善于无法” ,从而否定了法律的道德基础和价值根据。今天 ,我们在立法中贯彻道德的法律化取向需要谨慎从事 :一是注意把那些体现时代精神、合乎社会潮流的道德予以法律化 ,不能把落伍于时代的道德法律化 ;二是切忌把过高的道德义务转化为法律义务。必须认识到 ,应该法律化的道德只是“底线道德” ,而高层次的道德是不宜法律化的 ,否则就是强人所难。  相似文献   

7.
道德哲学概念只有在道德概念出现之后才有可能.“道德”是在人的主观自由的精神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对绝对的、权威的、直接的伦理习俗的反思而建立起来的不同于传统伦理习俗的“伦理”.这种“伦理”已经不是传统的未经反思的直接的“伦理”,而是取得了主观思维形式的新的“伦理”——“道德”.在本质上,道德的哲学本性在于它的反思建构性,与反思相结合的伦理就是道德.在西方道德哲学史上,苏格拉底道德哲学是第一个道德哲学形态.康德“道德形而上学”也是一种“道德哲学”形态,与前康德道德哲学形态不同,康德“道德形而上学”是先验纯粹的“道德哲学”形态.  相似文献   

8.
制度伦理与道德建设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本文通过对制度、制度化道德、道德三者关系的分析 ,认为制度伦理是一个客观存在 ,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制度伦理建设包括对制度的道德合理性问题的解决 ,以及道德的制度化、法律化两个方面 ,都对道德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也是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 ,应加强对制度伦理的研究 ,并在实践中切实加强制度伦理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建基于中外"法律优先论"与"德法独立论"的基础上,道德走向法律化将不可避免陷入诸多困局。所以,在强调法治与德治紧密结合之时,在逻辑层次上应把道德置于法律之上,从法律走向道德即法律道德化,而不是从道德走向法律即道德法律化。  相似文献   

10.
道德法律化及其局限性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道德与法律具有原始共性,正义性和原则性是道德法律化的关键因素。道德法律化是实现法治社会的基础,但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一味地把道德法律化看成是建立法治国家的捷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