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道德哲学概念只有在道德概念出现之后才有可能.“道德”是在人的主观自由的精神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对绝对的、权威的、直接的伦理习俗的反思而建立起来的不同于传统伦理习俗的“伦理”.这种“伦理”已经不是传统的未经反思的直接的“伦理”,而是取得了主观思维形式的新的“伦理”——“道德”.在本质上,道德的哲学本性在于它的反思建构性,与反思相结合的伦理就是道德.在西方道德哲学史上,苏格拉底道德哲学是第一个道德哲学形态.康德“道德形而上学”也是一种“道德哲学”形态,与前康德道德哲学形态不同,康德“道德形而上学”是先验纯粹的“道德哲学”形态.  相似文献   

2.
作为当代西方道德伦理学家的麦金太尔,一直以来都关注着社会伦理道德理论研究与现实状况:本文正是对其在道德危机领域的研究做了简单的梳理,对其关于当今全球性道德危机产生的根源及其重建进行了归纳与概括,  相似文献   

3.
刘海川 《哲学动态》2020,(12):80-88+123
霍布斯的道德哲学概念至少包含三个要点:就对象而论,道德哲学的基本对象是品性;就范围而论,道德哲学只同一部分品性相关,即"交往中,一个人对待他人的那些品性";就研究方法而论,对于常识道德的关切以及一般而论的信心构成道德哲学探究的始点。对这些要点的深入探究,将有助于揭示和克服当代霍布斯道德哲学研究中几种观念先行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彰显马克思的“类存在物”及其“有意识的生命活动”、“自由自觉的活动”等概念的意蕴可以使其被遮蔽了的道德哲学批判得到澄明。人作为“类存在物” ,不但指认了人是社会的存在物 ,而且指证了永恒不变之人性观的虚幻性 ,从而超越了亚里士多德的“人是政治动物”的内涵 ;使人成为“类存在物”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则内置了马克思对道德准则的理解 ,使他对任何的非人格化的超历史的道德形式主义的合法性产生质疑 ;而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体现了手段性活动与目的性活动统一 ,因而成为人的终极价值和道德本体 ,这构成了对各种形式的道德目的论的批判。  相似文献   

5.
道德哲学中的证成问题分为两个层次:道德内部的证成和对道德的证成。规范的道德理论回答一阶证成问题,它提供行动的道德正当性标准,而不是一般的决策程序或生活指南。作为道德理论主题的行动不属于特定的实践方式。第二个层次是对道德本身的证成,涉及对道德本性及其权威的理解,这个层次的工作属于通常人们所说的元伦理学。必须将对道德的证成和对道德的说明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6.
哈贝马斯晚近道德哲学赋予具体的民族—宗教生活传统的感性直觉以“道德动机”的地位,从而否定了康德道德认知主义“道德之外没有道德动机”的经典判断.但是动机概念的引入并没有动摇理性的自由认知对道德形成过程的决定作用,相反,“感性的道德动机”重新被“理性的道德认知”所整合.  相似文献   

7.
文化差异性增加了我们理解自律概念的难度。在康德将自律视为唯一和最高的道德原则之后,理性自律的理念对西方道德研究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刻影响。然而,今天自律的内涵已远远超出了康德的设定,它既可以在道德意义上使用,也可以在非道德意义上使用;既被视为道德的本质属性,又被作为道德发展的重要指针。对个体的道德自律还可做程度和内容的分析,进而区分自律道德和他律道德这两种道德水平或道德类型,以及判断自律、意志自律和行为自律等不同方面。  相似文献   

8.
中国审美文化从本质意义上说是一种与天地亲和的生命文化,儒家传统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肯定天人之间所具有本体论的一致性,因此儒家不从信仰出发来解释生命的伟大德行,而是从生生不息的生命本身来观照道德的本源。儒家作为生命的实践者,凭借其内在的生命力量,通过澄心静虑、心游目想,通过直观感悟、直觉体悟,以达到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的合一。这一过程既是道德主体的一种心理体验,更是道德主体通过一种外在践履工夫的求证。  相似文献   

9.
汉斯·莱纳是20世纪中后期现象学价值伦理学的代表人物。他在结合康德与舍勒伦理学的基础上构建了独特的现象学价值伦理学,并称之为"伦理学新体系"。莱纳这种伦理学新体系继承了舍勒的价值概念并对价值种类进行重新区分,类似康德的结构形式在此基础上对道德价值进行的重新规定。莱纳不仅区分了道德善恶,而且区分了道德正确和道德错误,并且为了确保道德正确提出了十一条价值优选原则。  相似文献   

10.
关于道德选择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兰芬 《现代哲学》2001,3(2):75-79
道德选择是人生需要面对的诸多的选择中最基本的选择。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人们总是用“善恶”、“正义与非正义”、“人道或不人道”等道德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的各种行为,并据此进行道德选择。道德选择不仅是道德行为的开端,而且是道德行为的指南,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道德选择,就会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认真研究道德选择中的道德自由、道德责任、道德困境等问题,对于道德主体优秀品质的形成是有促进作用的。  相似文献   

11.
《资本论》的哲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看待马克思《资本论》的哲学意义?这是一个迄今为止远未完全解决的重大问题。在国内外学术界中,有两种较为流行的理论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资本论》只是政治经济学著作,马克思一生只是一个经济学家,马克思《资本论》谈不上有什么特殊的、重大的哲学意义,大多数西方经济学著  相似文献   

12.

医学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是否能够成为道德主体而承担道德责任,关键要从哲学上辨析医学AI的感受性意识和意向性行为是否可能。意向性因果关系可以论证医学AI无法获得感受性意识和自由意志,因而不可能成为完全的道德主体;但在世界语境中,医学AI可以通过算法模拟表征派生的意向性意识,表现为有限的道德主体行为,这一功能完全由科研设计决定,因而可以向相关科研人员或机构追溯替代责任;在交流语境中,医学AI因“感受性缺失”不具有内在的意向性意识,因而不能有效交流并做出正确的医学判断,应由相关医务人员或机构承担替代责任。

  相似文献   

13.
14.
哈贝马斯1976年发表了一篇文章"什么是普通语用学"(Was heiβt Universalpragmatik).他在这篇文章中的第一个注释就指出,他的语言哲学称为"形式语用学"(Formalpragmatik)更合适.在其后的<交往行为理论>、<后形而上学思想>等重要著作中,他一般把自己的语言哲学称之为"形式语用学",它的目标是确定并重构关于言语可理解的普遍条件.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论述逆向疫苗学的特点和发展过程,揭示其哲学意义,提示要善于抓住科学突破的机遇,要有创新性思维,尤其是逆向思维,不但可以用于逆向疫苗学,而且可以用于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Morally unequal treatment of different nonhuman species, like pigs and dogs, can seem troublingly inconsistent. A position Todd May calls moral individualism and relationalism appears to justify the moral discomfit attending such species-differentiated treatment. Yet some of its basic assumptions are challenged by a philosophical style Roger Scruton called narrative philosophy. Expanding upon Christopher Cordner’s discussion of narrative philosophy, this paper develops a narrative-style philosophical critique of Todd May’s moral individualism and relationalism, especially its reductionist understanding of moral reasons, consistency, and relevance. Such criticism opens up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unequal treatment of nonhuman species like pigs and dogs is perfectly consistent and even justified. However, the paper then presents a narrative-style argument that such species-differentiated treatment may be morally inconsistent and unjustified after all.  相似文献   

18.
In our times, philosophy has been suffering from a spiritual crisis that takes the forms of the crisis of culture, the crisis of meaning, and the crisis of way of life. As the soul of culture, philosophy should contribute valuable responses to the problems of our times. Thus understood, this paper intends to analyze the concept of crisis in a 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 The concept of crisis is concerned with the philosophical themes of time and death, and the crises of our times are primarily the crises of life-meaning and the life-world. Drawing sources from Husserl and other phenomenologists, as well as experiences from Chinese culture, I argue that a philosophy of crisis should find its point of departure from the crisis of philosophy.  相似文献   

19.
人们可以把雅斯贝尔斯从《普通精神病理学》走向《哲学逻辑学》之路标明为从精神病理学走向社会病理学之路。哲学逻辑学是理性的自我意识或工具论。雅斯贝尔斯强调精神境况的三条原则:合理性、自身存在的主体性和实际现实。自身存在的主体性总是与合理性相互联系在一起,并对实际现实的变革产生影响。哲学逻辑学被理解成一种新的合理形式,而雅斯贝尔斯恰恰借助其“大全哲学”奠定了这一新的统一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论“逻辑在先”的哲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格尔曾经指出要进入并研究哲学"需要一种特殊的能力和技巧"[1];柏格森更为明确地讲"研究哲学,就在于扭转思想活动的习惯方向."[2]进而言之,这一扭转乃是进人哲学研究的"门槛",只有跨越了这一门槛,才有可能登堂入室.这一门槛就是:从时间在先转向逻辑在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