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婴儿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卫生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出生缺陷(birth defect)是一种婴儿在母亲的子宫内便发生了的发育异常[1],即出生时就存在的结构、功能和代谢方面的异常,包括先天畸形、智力障碍、代谢性疾病等.当今,出生缺陷已成为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出生缺陷的发生直接影响着婴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出生季节与婴儿爬行动作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178名足月、顺产、健康、年龄在8-11个月之间的婴儿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运用实验室评价与访谈方法,对出生季节与婴儿爬行动作发展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1)出生季节对婴儿爬行动作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随婴儿出生季节的不同,其爬行起始年龄存在显着的差异,冬季出生的婴儿较之于其他三个季节出生的婴儿其爬行起始年龄提前约2-4周;(2)婴儿在可能开始爬行阶段的气温与其实际爬行起始年龄间存在较密切的联系.随婴儿在平均爬行起始年龄前三个月平均气温的不同,婴儿的爬行起始年龄呈现出显着的差异,二者表现为显着的负相关关系.据此,本研究对可能影响婴儿爬行动作发展中季节效应的部分环境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前言骨龄与儿童的身心发育关系密切,它作为反映儿童发育水平和成熟程度是一个比较准确的指标,它是否能作为反映儿童智力情况的一个指标呢?中国儿童发展中心于1988年在我国北方地区考查时发现,流传沿用于我国黄河、淮河流域的“沙袋养育”方式至今仍很盛行。“沙袋养育”是指在婴儿出生后10天左右,便将他放在盛有细沙的布袋内,以沙土代替尿布,每天换土一次。平时孩子仰卧在沙袋内,母亲除按时喂奶外,既不抱他,也不理他。这样喂养一段时问后,孩子不哭、不闹,十分老实、安静。一般袋内养育时间在一年以上,  相似文献   

4.
(一)母乳喂养与触觉。在哺乳时,母亲抱婴儿于怀中,通过双方的触觉,容易产生相互影响。因为触觉是一种最直接的感觉,通过双方触觉,使母子从感觉上意识到对方的存在。胎儿在子宫内所感觉的那种与子宫内膜接触时的光滑、柔软感觉通过哺乳,婴儿重又感受到,这对于婴儿心理发展有重大意义。另外,婴儿在吮吸过程中,由于婴儿的口唇反复刺激其母亲的乳房,可促进母亲体内的催乳素及催产素的分泌。这些激素的分泌量是随着吮吸刺激的强度增大而  相似文献   

5.
婴儿气质及母亲的养育态度与亲子日常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430名母亲及其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婴儿气质行为评定量表(Infant Behavior Questionnaires,IBQ)、养育压力量表(ParentingStress Index,PSI)及母亲与婴儿的日常活动问卷对6个月婴儿气质、母亲的养育态度及母亲与婴儿的日常活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婴儿气质中的积极情绪与母亲-婴儿日常活动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母亲的养育态度,主要是母亲对养育困扰的评价,与亲子日常活动中的认知刺激活动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在婴儿气质、母亲的养育态度与亲子日常认知刺激活动之间的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项研究认为,女人嗜吃零食,是心理上回复到婴儿时期的表现,婴儿时期是个很安全的时期。沸洛依德认为这是“回归”现象。大人悲伤的时候躺在床上不是I字型,而是S型,那是尚未出生的胎儿孕育在母亲子  相似文献   

7.
关于新生儿的心理,已经有过不少的实验研究,如苏联卡萨特金作过婴儿最早条件反射的实验研究,美国A·N·Meltgoff 和M·K·Moore 作过关于新生儿面部表情和手势模仿能力的研究.最近我国的廖德爱和黄建华研究了出生二十四小时内的新生儿的听觉反应.在对新生儿的诸多研究中,关于新生儿情绪的研究是一个薄弱点.即使已有的研究,如加拿大的Bridges,美国的华生,法国的瓦龙等的研究,许多也只停留于表面的描述性的说明,没有进行客观的实验研究.但这些研究揭示了一个共同的现象:新生儿对突然的巨响会表现出惧怕的情绪——外部表现是惊跳和哭.毋庸置疑,对突然声音的惧怕是新生儿先天的情绪反应.本文就从这里入手,参考近年来心理学家研究情绪所采用的先进方法,选定心率增加量和面部表情作为两个指标,研究新生儿对突然的声音刺激的惧怕情绪.  相似文献   

8.
婴儿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卫生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出生缺陷(birth defect)是一种婴儿在母亲的子宫内便发生了的发育异常[1],即出生时就存在的结构、功能和代谢方面的异常,包括先天畸形、智力障碍、代谢性疾病等。当今,出生缺陷已成为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出生缺陷的发生直接影响着婴儿死亡率。我国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也逐年增加、日益突出,1996年~2004年,我国医院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2004年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28.38/万[2]。出生缺陷所带来的健康损失和疾病负担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已经成为影响民族素质的公共…  相似文献   

9.
出生体重及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是衡量社会发展和妇幼保健状况的重要指标。低出生体重不仅直接增加新生儿和婴儿的患病率和死亡率,而且与儿童的远期预后如生长发育落后、智力低下、脑瘫及成年期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通过运用诊疗最优化的原则,对低出生体重儿进行预防,及早干预治疗,可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陶沙  李蓓蕾  王耘  张华  周江  陈瑶  董奇 《心理科学》2003,26(2):253-256
本研究考察了婴儿情绪特征、母亲受教育程度和母亲社会情绪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情绪特征不同婴儿的在积极社会情绪行为上无显著差异,而在消极情绪行为上,负性情绪组婴儿的显著地少于负性情绪组婴儿的母亲;(2)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在积极情绪行为上无显著差异,而在消极情绪行为上,受教育程度高的母亲显著地少于受教育程度低的母亲;(3)综合考察婴儿情绪特征和母亲受教育程度两方面因素,受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下、负性情绪较多婴儿的母亲在积极情绪行为上与其他组的母亲无任何差异,而其消极情绪行为显著地多于其他组的母亲。  相似文献   

11.
出生体重及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是衡量社会发展和妇幼保健状况的重要指标.低出生体重不仅直接增加新生儿和婴儿的患病率和死亡率,而且与儿童的远期预后如生长发育落后、智力低下、脑瘫及成年期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通过运用诊疗最优化的原则,对低出生体重儿进行预防,及早干预治疗,可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婴儿运动经验与母婴社会性情绪互动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考察了个体早期自主位移运动——爬行经验与母婴社会性情绪互动的关系。对79名8、9个月婴儿的母亲进行访谈,结果发现,在8个月婴儿中,婴儿会爬与否对母婴社会性情绪互动行为有一定作用,但这种作用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在9个月时,婴儿是否会爬则对母婴社会性情绪互动行为有显著影响,表明爬行经验对母婴社会性情绪互动行为的影响存在累积效应与年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呈现三种性质物品的实验室观察法与母亲报告法,考察203名6个月婴儿在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一致性。结果表明:(1)在正性情境下,实验室观察的积极、消极情绪与母亲报告的消极情绪显著相关;(2)母亲的抑郁倾向与两种气质测查方法测查的婴儿消极情绪的一致性正相关显著;婴儿性别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着母亲养育压力与两种方法测查婴儿积极情绪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自娩出起便开始利用臻于成熟的听觉系统对语音的各要素进行大脑表征和学习记忆。考察新生儿语音加工特点,不仅能揭示语言功能在人类发展最初阶段的认知神经机制,还能对自闭症等神经发育性疾病的早期预警和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我们回顾并总结了新生儿对语音的感知、辨别和学习以及语言发展对自闭症的预测作用,发现新生儿对特定语音存在感知偏好;新生儿具备独特的音素辨别能力;婴儿期语言加工的脑功能或结构指标对自闭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我们建议未来研究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在基础研究方面:第一,严格控制语音材料的韵律因素,重新审查新生儿语言加工特征及大脑偏侧化问题;第二,揭示新生儿语音学习的认知神经机制以及睡眠的记忆巩固作用。在临床转化研究方面,以高风险自闭症新生儿为追踪对象,基于纵向多模态脑观测数据,建立疾病风险评估系统,揭示出生早期语言发展脑指标对自闭症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资料卡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虽然婴儿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会微笑,但笑的条件以及微笑的确切形式随发展而变化。新生儿显露的是反射性微笑。这种微笑通常只涉及嘴巴周围的肌肉,而不涉及眼睛周围的肌肉。这种反射性微笑常常是突然出现的,会在不规则睡眠或熟睡期间发生,也可能通过柔和地抚弄婴儿的面颊或对婴儿说话而产生。  相似文献   

16.
准确解码语音中的情绪信息能让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此能力对新生儿和婴儿尤其重要, 因为人类刚出生时听觉系统远比视觉系统发育得完善。虽然已有研究表明5~7月龄的婴儿能分辨不同情绪种类的语音, 但目前对新生儿的研究还非常少。人类是否在出生时即具有分辨不同种类情绪性语音的能力?新生儿对情绪的加工是否存在正性或负性偏向?本文选用odd-ball范式考察高兴、恐惧、愤怒三种韵律性语音在1~6天龄新生儿大脑中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实验1直接对比三种情绪性条件, 发现新生儿大脑的额区(F3和F4电极点)可以区分情绪性语音的正负性, 正性(高兴)语音诱发的“失匹配反应”幅度明显大于负性(愤怒和恐惧)语音。实验2采用偏差和标准刺激反转的odd-ball范式, 证实了实验1的结果并非源于三种情绪语音物理属性的差异。本文的结果提示, 新生儿大脑可自动辨别正性与负性情绪语音, 但尚不能将愤怒和恐惧两种负性语音区分开来。更重要的是, 高兴语音比两种负性语音诱发了更大的失匹配反应, 这一结果首次从神经学层面(电生理指标)为新生儿情绪性语音加工的正性偏向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7.
王立新  陈宝国  彭聃龄 《心理科学》2007,30(3):686-688,697
采用录像手段,考察真实的家庭环境中,16名婴儿与父亲和母亲在自由游戏和完成任务游戏情境中的交流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自由游戏还是在完成任务游戏中,母亲的表态行为都比父亲的多些。婴儿对母亲的表态行为比对父亲的多,对父亲的行动祈求、信息祈求和注意祈求行为比对母亲的多。在自由游戏中,母亲比父亲更多地承诺参与儿童的游戏。总体上,父母亲根据交流情境选择交流行为外,也表现出自身的特点,孩子则根据交流对象的选择交流行为。  相似文献   

18.
佚名 《天风》2012,(5):47-48
母亲是什么?孩子的回答都很特别。对一个婴儿来说,母亲是一个奶瓶,嘴巴一张开就有奶吃——随时随地,不必热、不必等;母亲又是一张床,孩子困了就可以马上躺上去,软软的,暖暖的;母亲又是一个枕头,孩子抱着她就可以安然入睡。长大一些以后,  相似文献   

19.
婴儿、儿童病儿因年龄,疾病和个别差异,对住院有不同的反映,常遇到以下的问题: 住院与母亲分离的问题两岁以下的婴儿与母亲分离的问题不突出,但他们仍需母亲的爱抚。因此,医护人员要安排有搂抱婴儿的时间,有和婴儿玩的时间。不能抱起的婴儿(如身上带有导管),也应在床边同他玩, 抚摸他,逗他笑。二至四岁的小孩离开母亲会感觉到十分不安,初入院时会出现退化行为,如尿床、睡前大哭大闹、拒绝饮食、闷闷不做声、或特别顽皮,发脾气等。  相似文献   

20.
王莹  李燕芳 《心理科学》2012,35(2):346-351
儿童早期经验包括产前环境、出生时身体状况、出生后家庭养育和学前教育经历等,这些方面对儿童心理能力发展有重要而长期的影响。该文基于国外新近开展的大型纵向研究,对胎儿期母亲的情绪行为特征,出生状况,出生后母亲工作状况,父亲教养行为,学前教育状况等对儿童认知能力、学业成就、社会行为等的预测作用,以及种族、性别、家庭经济地位等背景因素在两者之间的调节作用进行了介绍,最后对我国设计和开展相关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