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伦理学是伴随着全球性生态问题而产生于西方学术界的一门研究人和自然环境之间道德关系的交叉性应用伦理学科。对于应该如何研究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道德关系 ,西方“人类中心论”和“非人类中心论”的生态伦理学围绕着“走出人类中心论还是走入人类中心论”、“自然是否存在着内在的价值和权利”等价值问题而展开争论 ,这些价值争论有利于人类反思和正确认识人类实践的后果。但是总体看 ,它们都是一种脱离制度维度 ,抽象谈论人类生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西方中心论”的生态伦理观。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观的突出特点是将生态伦理价…  相似文献   

2.
妇女能授任神职吗?段琦近几十年来围绕着妇女授任神职问题西方教会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尤其是90年代以来,这场争论更趋白热化,争论的双方采取了更为不妥协的方法。”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于1994年5月22日发表《祝圣圣职》的宗座牧函,其结论以完全不容讨论的、十...  相似文献   

3.
自从1981年艾滋病被人们首次认识以来,它导致了个人权利的伦理学争论:1.患者的权利。在艾滋病问题上,人们主要涉及到的患者权利有保密权、知情权和治疗权。保密是医学伦理学中的重要原则,但广大公众出于保障社会及其自身的目的,要求公布有关艾滋病人的信息。对此问题众说纷纭,有人强调应尊重患者的权利,为其保密,否则  相似文献   

4.
病胎淘汰     
正终止妊娠经产前诊断发现具有严重先天畸形或可能致死的遗传疾患的胎儿,亦称选择性流产。对于应否通过终止妊娠淘汰具有严重疾患的病胎,人们的认识不一。反对意见的代表主要是宗教界和自由主义人士,认为生命是上帝所赐,即使是一条残废的生命,也无人有权剥夺其生存的权利。生存权利平等是生命的基本权利,要用尊敬生命的原则,平等对待每一个生命,对待残疾的生命更应该有恻隐之心。赞成的意见认为,终止病胎妊娠,有利于阻断遗传疾病的延续,解除困扰家族健康的魔咒,为家庭和社会减轻负担,使人  相似文献   

5.
正义是否包含真理?——罗尔斯与哈贝马斯有关正义理论之争陈勋武(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顾速(南京大学哲学系)正义问题是西方政治哲学讨论已久的一个核心问题,它涉及政治哲学立论的根本出发点。尽管参加争论的当代哲学家颇多,观点亦互有差别,难以用简单的派别来划分...  相似文献   

6.
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已经过去二十年了,这场讨论从表面上看是一场哲学争论,但是,一个认识论问题的争论何以能够产生如此重大的社会影响呢?进一步说,哲学认识论的问题和社会问题之间有何关联,这种关联是否具有普遍性,如果确有普遍性,那么它又是怎样的呢?在哲学史上,认识论的学说和历史的联系不但可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而且其联系还非常之紧密。从古希腊哲学由自然哲学向关注人的社会的、历史的和道德的学说转向时开始,认识论的思想就包含着社会学的含义。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的著名命题把认识认与伦理学…  相似文献   

7.
第二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和黑龙江大学发起,黑龙江大学主办的“第二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于2006年7月19~21日在黑龙江大学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反思与展望:中国语境中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它是2003年南京大学召开的“第一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的延续。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就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状况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展开了热烈的探讨。现将会议讨论情况综述如下: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地位和意义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仍是本次论坛争论的热点话题之一。这一争论其实是前些年有关争论的延续。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  相似文献   

8.
权利或人权问题是近现代以来东西方学界关注的思想热点之一,其研究领域不仅局限于政治学、法学、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甚至还扩展至自然科学领域。然而,不论是长期以来西方主流的天赋人权观,还是当代的社会关系的人权维度,都不足以为权利的论证确立普遍的理论根基,也不能自洽地解释人权理论的复杂历史演变、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变化。本文认为,完整的人权概念必须依靠社会本质与社会关系两个维度共同来界定。前者确立人的应然人权,后者确立人的实然人权。应然人权向实然人权的转化表现为权利的申张,实然人权对应然人权的限制表现为权利的经界。权利的申张与经界不仅是理解人权的线索,也为解读儒家人权观提供了新的进路。  相似文献   

9.
许晓光 《学海》2012,(2):150-158
近代早期,日本受西方自由平等观念影响,社会上出现了最初的自由主义思潮。在这一思潮中,思想界对人类自由权利的来源、自由权利的分类及其含义和特征、自由权利具的具体内容、人民应当通过何种方式获取自由权利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索,形成了近代化的"自由权利观",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日本近代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0.
试论道德权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伦理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道德只讲义务,而权利范畴则属于法律的领域。程立显同志的这篇文章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权利与义务是不能分开的,只讲道德义务,不讲道德权利,是不全面的。对于这个有关伦理学基本范畴的问题,可能会引起人们的兴趣和争论。  相似文献   

11.
传统本体论纲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千年成型的文化母体如何适应迅速变革的社会现实的问题,引发了本世纪中国学术界争论范围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传统”讨论。在涉及传统问题时,表现出三个方面的深刻差异:不同的意识形态倾向掩盖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对传统认同程度不一;对传统的现实作用也评价不一。两千多年的文明是否还有现实作用?这些作用孰好孰坏?能否同现代化接轨?争论的各方都对传统作了不同的价值判决,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既来源于理论分歧,也来源于现实参照的不同和“传统”指称的差异。传统讨论中的冲突,在认识论上的原因就是传统本体的缺失。什么是传统?…  相似文献   

12.
一、社会公平的含义和基本原则 公平作为一个社会范畴,主要是解决社会资源分配中个人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问题,即个人在享有社会权利和承担社会义务时与社会上其他人相比较是否合理的问题。美国伦理学家约翰·罗尔斯指出:“正义的主要问题是社会的基本结构,或更准确地说,是社会主要制度分配基本权利和义务,决定由社会合作产生的利益之划分的方式。”(约翰·罗尔斯《正义论》第5页)在西方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由于它们深刻体会到只追求效率不顾社会公平所付出的十分沉重的代价;因此,从实践上都着眼于把确保社会公平从而达到社…  相似文献   

13.
(一)人本心理学引起的争论人本心理学以心理学资料论证人的本性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是一个引起许多争论的学说。不论在西方,在苏联,和在中国都是如此。在西方,在人本心理学的诞生地美国,不仅有人本论和近代心理学传统学派的争论,而且人本论内部也有观点的分歧,美国心理学界对人本论的评价也很不一致。五十年代,人本论者罗杰斯和行为论者斯金纳曾有一次面对面的辩论。斯金纳主张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南过去和现在的环境选  相似文献   

14.
苏联学者·察列戈系罗夫在“哲学问题”1984年第12期发表《国外医学伦理学中的安乐死问题》一文,对当前西方社会所争论的安乐死问题作了详细介绍并对赞成安乐死的种种观点进行了分析批判。赞成安乐死的论点不外是解除病人痛苦,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有利于可医治的病人就医。  相似文献   

15.
儒家基于美德的道德学说中并非不存在权利的观念,否则,便难以理解儒家社会中有关财产的典章制度以及承诺与契约的实践是如何实现的。认为儒家道德中不存在权利的原因,是将关于权利的词汇与关于权利的观念混同起来,尽管儒家学说中并不存在一个关于权利的专门词汇,但对权利可以做出有效理解。如在《孟子》中,虽然没有"权利"一词,但对权利观念有明确的论述。由于儒家对权利的分配、范围、界限与现代西方理解有所不同,没有发展出一种人权理论。对于今日之中国,需要的是更多的个人权利和自由,将针对后现代西方的治疗方法应用到中国不仅不恰当,而且可能妨碍到对传统儒学的转化和改造。  相似文献   

16.
有偿人权还是无偿人权──与赵汀阳、邱本二位先生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研究》1996年第9期、1997年第2期分别刊载了赵汀阳先生的《有偿人权和做人主义》与邱本先生的《无偿人权和凡人主义》,读后很受启发。两文争论的焦点是:人权是有偿的还是无偿的,即所谓人权依据问题。这是自人权理论提出之日起,便一直困惑着伦理学家、政治学家、法学家们的跨学科难题。不过,依我所见,人权是一种权利,如果弄清了权利的依据,那么人权的依据也就迎刃而解了。一、权利的依据权利与权力相关。权力,如所周知,是保障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手段。而社会,正如罗尔斯所说,不过是“所有参加者的利益的合作体系”。这种…  相似文献   

17.
从异种器官移植发展的现状和有利条件出发,分析社会各界在异种器官移植问题上形成的人体器官范围如何界定、安全性、社会伦理、动物权利保护等几大争论焦点;积极借鉴国外在异种器官移植方面关于安全性规范、动物权利保护等问题上先进的法律制度。最后,提出进一步发展我国异种器官移植的建议,一方面,要完善我国异种器官移植安全性法律规范,成立专门机构并健全器官准入制度和监督机制;另一方面,要明确相关的违约、侵权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创设的胎儿利益保护条款的法律适用,通过比较医学上和法律上胎儿概念的不同,探讨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的起止期间、附加条件和权利范围。提出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受孕之日、终于出生之日;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自始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胎儿娩出时为活体的,胎儿具有遗产继承、接受赠与、损害赔偿等权利。胎儿利益保护条款实现了我国自然人权益保障上的突破,但还需要有权机关对胎儿利益保护条款作出明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林育川 《现代哲学》2007,1(1):37-44
在毛泽东的权利思考中,他很少使用“人权”这一概念,绝大多数时候使用的是“人民的权利”,这一细节并没有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毛泽东的人民权利思想是批判性地发展西方人权理论的一种尝试。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和近代中国面临的救亡危局极大地影响了毛泽东的权利思维,使他深刻地认识到西方人权理论的局限性,并进而提出了明显异质于西方人权理论的权利思想。作为西方人权思想的一种替代性方案,人民权利思想以强调阶级属性、非精英主义、集体主义和权利真实性的特质,完成了在反思以天赋人权为主要特征的西方人权基础上的一种权利建构。而由毛泽东主导的权利实践的成就和失误都可以从这些特质中找到其根源。以史为鉴、推进当前中国的人权建设无疑应当从清理这一时期的权利理论与实践开始。  相似文献   

20.
美国出版的国际政治权威刊物《外交》1993年夏季号,发表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一篇题为《文明的冲突吗?》的长文。该文提出的文明的冲突将取代其它形式的冲突而成为21世纪冲突的主要形式的观点,在国外学术界激起了一定程度的争论。该文提出的观点也被称为“文明冲突论”。本文认为,“文明冲突论”及其论据是否能够成立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但是,“文明冲突论”所提出的问题本身是值得注意的,尤其是该观点之所以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现实根据,触及到西方文化中一些带根本性的问题,值得我们加以讨论、重视。本文正是从本世纪西方文明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