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2006,(3):20-20
为了继承和发扬佛教寺院的传统戒律和制度,提高寺院管理水平,妥善解决僧人生前与常住的生活扶养关系.以及年老时的扶养、身体患病时的医疗、圆寂后的丧葬和遗产的处理问题,维护佛教的合法权益,根据佛教在历史上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佛教寺院的戒律与制度.经过中国佛教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讨论,同意《全国汉传佛教寺院共住规约通则》的修正案,从公布之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2.
《法音》2019,(10):5-9
正(2019年7月24日中国佛教协会第九届常务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汉传佛教寺院管理,落实民主管理原则,维护寺院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遵循佛教戒律和传统丛林制度,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寺院是依法设立、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寺院符合法人条件的,可以按相关规定登记为宗教活动场所法人。第三条寺院应高举爱国爱教旗帜,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3.
《法音》2006,(3)
为了继承和发扬佛教寺院的传统戒律和制度,提高寺院管理水平,妥善解决僧人生前与常住的生活扶养关系,以及年老时的扶养、身体患病时的医疗、圆寂后的丧葬和遗产的处理问题,维护佛教的合法权益,根据佛教在历史上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佛教寺院的戒律与制度,经过中国佛教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讨论,同意《全国汉传佛教寺院共住规约通则》的修正案,从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国佛教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2006年2月25日《全国汉传佛教寺院共住规约通则》修正案如下:十四、僧众住寺,常住供养;僧人年衰,常住扶养;僧人疾病,常住医治;僧人圆寂,常住…  相似文献   

4.
相国寺是唐宋时期中国最有影响的寺院之一.本文通过对其造像的详细稽考揭示,中国寺院前期的造像分布应与后期丛林有较大区别,而北宋正好处在一个前后转型之际.本文同时证实:中国寺院造像在寺院的内部设计(区分)中具有建筑定性的作用;在信众的心目中,中国寺院造像首先是被膜拜的对象,然后才是别的其它;以其独有的神秘特性,中国寺院造像圣化了被寺院所挪用的空间;神圣与凡俗两重因素的纠葛,决定了中国寺院造像特殊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第一条 为了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维护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对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根据宪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宗教活动场所,是指开展宗教活动的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及其他固定处所。  相似文献   

6.
《法音》2012,(8):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落实,作为佛教活动场所的寺庙,或恢复、或重建、或新建,其数量和内涵由少变多,规模和影响由小变大,其成分和功能由单纯变得丰富而复杂,香客游人纷至沓来,呈现出盛世建庙、香火鼎盛的状况。一方面,许多寺院成为了开展宗教活动、稳定社会的一方净土,成为了信众心中的神圣殿堂,也因此,寺院成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发展慈善公益事业、促进对外友好交往的中心和平台;另一方面,由于名山古刹巨大的影响力和寺院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寺院管理不善、道风不正,成为了滋生腐败的温床,一些人借佛敛财,使寺院成为了他们的"聚宝盆"、"摇钱树"、"唐僧肉",严重损害了佛教界的形象。对于寺院如何合理定位,依法管理,维护其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其在净化人心、繁荣文化与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成为党和政府乃至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社会剧烈转型中的佛教寺院,在组织内外两个方向上均有治理方式的变革。不过,代表寺院外部治理的各种佛教组织,和代表寺院内部治理的各种改革,都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在于寺院内外组织治理方面遇到的合法性危机,即,一方面,官方管理机构的退出而给僧团以自治的空间,但佛教组织建设方面的合法性危机使其最终走向失败;另一方面,有关寺院僧众教育等寺院内部治理的改革,也因合法性认同的危机而未能成功。  相似文献   

8.
《天风》1994,(4):28-28
第一条 为了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维护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对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根据宪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宗教活动场所,是指开展宗教活动的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及其他固定处所。 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必须进行登记。  相似文献   

9.
上海佛教素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佛教寺院的素斋、素菜,是长期受到重视的一种传统饮食文化。近年来,上海各大寺院每年都要接待五、六十万海外的佛教信徒和游客,接待几百万人次的国内佛教信徒。每年有几十万人次在各寺院中用餐,仅上海静安寺,近几年每年要供应六、七十万碗素面。上海几个大寺院的...  相似文献   

10.
"住持"在佛教经典中原是护持、传承佛法之意,到了北宋中后期始成为寺院首脑的职位称谓。南宋初年,在政府行政命令影响下,以"住持"指代寺院首脑成为普遍惯例。晚唐五代宋初禅宗所说"住持"原指禅寺独特的组织管理模式,并非寺院职位;随着"住持"名位化为寺院首脑的职名,领导禅寺的长老也被称为"住持"。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00,(9)
第一条根据中国佛教协会制订的《全国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为加强寺院的管理和建设,摄受僧众,令正法久住,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住持(以下简称寺院住持)必须具备下列条件和资格:爱国爱教,遵守法纪;勤修三学,戒行清净,办事公道;有相当组织领导能力;具有高中以上学历或同等文化水平,毕业于中级以上佛教院校或具有同等佛学水平;年龄三十周岁以上,戒腊十年以上。 第三条寺院住持的产生必须贯彻民主协商、选贤任能的原则。寺院住持,由当地或上级佛教协会主持协调,经本寺前任住持及两序大众协商推举,报省、…  相似文献   

12.
《法音》1995,(5)
关于加强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建设的若干意见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以下简称省级佛协)是所在省、区、市佛教徒联合的爱国团体和教务组织。省级佛协肩负着协助政府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维护佛教徒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和佛教团体、寺院合法权益的重任;...  相似文献   

13.
贵州地处祖国边陲,文化落后,佛教传人较晚,相传于唐代传人。到了宋代,黔北已有福源寺、万寿寺、鼎山寺、永安寺等。从元至正初起,贵阳、安顺、铜仁、黔南等地已广建梵刹,且殿宇崇宏,佛像庄严。明朝以来,统治者用佛法“化愚俗,弭边患”,贵州佛教大兴。清中叶发展到“三里一庵,五里一寺”,贵州佛教达到鼎盛。清末到民国时期,贵州佛教渐处式微。主要原因是后继乏人,寺院管理不善,戒律松弛;新学兴办,一些寺院被改为学堂;战争不断,寺庙常被军队和政府占用。  相似文献   

14.
法音近录──佛教寺院经济扫描默雷摘编寺院经济研究的缘起及范围通常研究佛教史,多注重教理的流派及演变,一般佛教史家及社会史家都不甚致意或致力对教团史及寺院经济史的研究,有些社会史家甚至还不知道教会和寺院财产在历史上的重要性。直到1933年,日本成立“佛...  相似文献   

15.
《法音》1992,(12)
多少年来,被世人视为神秘之地的寺院,随着时代的变迁与进步,尤其是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搞活商品经济大潮的影响下,寺院正在改变着过去那种“吃饭靠供养、修庙靠国家”的旧模式。正在为适应新形势、面对下世纪,自觉或不自觉地调整着寺院的功能,增加着寺院的内容,向建立独立的经济实体的方向发展。但也带来一些观念和认识上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6.
普正 《法音》2002,(3):30-34
韩国曹溪宗有两千多所寺院,寺院的名称或依佛菩萨名,或依经名,或依地名,风格各异。有崇奉华严教义的华严宗刹,也有信奉阿弥陀佛或弥勒菩萨的净土寺院,以及以观音菩萨的慈悲精神建立的观音道场。寺院名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该寺院的性格特征。在曹溪宗寺院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三宝宗刹,由佛宝宗刹通度寺、法宝宗刹海印寺、僧宝宗刹松广寺构成,以此反映佛教的主体是佛法僧三宝。其中通度寺以奉安佛陀的真身舍利和袈裟著称;海印寺因藏有闻名世界的八万大藏经而得名;松广寺因曾出过以普照国师为首的十六位国师闻名。本文首先介绍佛宝宗…  相似文献   

17.
国威 《宗教学研究》2023,(2):108-115
宋代寺院普遍施行的甲乙制与十方制,并非如前人所论,仅是两种不同的寺主继承制。实际上,它们涵盖了建筑布局、人事结构、居食方式、行事规章等寺院生活的各个方面,故应视为两套完整的寺院组织管理体系。而十方制的实际起源,则可追溯至中唐时期禅寺的独立和清规的创制。从这个角度来说,十方制也就是禅宗寺院中所通行的丛林体制。  相似文献   

18.
《法音》2006,(8):39-39
7月6日,青海省汉传佛教寺院民管会主任座谈会在西宁召开。省佛协副会长兼秘书长道李加传达了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会议精神,并结合青海省开展的“平安寺院”建设活动.部署了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工作。来自全省24座寺院的民管会主任和民和、共和两县的佛协秘书长共3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刘晗 《中国宗教》2023,(1):54-55
<正>九华山风景区现有依法登记的佛教活动场所104处,其中全国重点寺院9座、安徽省重点寺院30座,常住僧尼近千人,每年接待游客800多万人次。持续加强寺院安全管理工作,切实维护好广大僧尼和来山游客信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20.
徐玉成 《法音》2002,(12):27-30
近来,各地寺院来电来函反映,地方税务机关经常来寺院收取各种税费,如建筑税、土地使用税、征地税等等,给寺院带来许多困惑。为此,现收集整理国家税法中有关佛教寺院免税的规定,以答问的形式发表。各地寺院可参照这些规定,与当地税务机关商谈免税事宜。至于具体个案,恕不一一答复。1、问:国家对于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团体免税的政策规定有哪些?答:国家对于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团体免税的政策规定有如下几项:(1)1991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第六部分指出:“国家对一切宗教活动场所的房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