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当山道教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当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有着深厚的道教汉调,又有秦腔豫剧。武当音乐受此影响,从而形成似南似北,南北无间的混融色彩。三是清幽典雅的古乐风韵。明代钦选道官乐舞生张道贤任武当山玄天玉虚宫提点后,武当音乐无疑会增加宫廷古典雅乐的风韵。人们发现“武当韵”中保存了唐代大曲和宋明古琴曲的某些旋律形态和曲体风格。另外,自南北朝至清代,武当道乐还吸收了相当数量的佛教文化因素,因而武当道乐又有佛道融合的宗教音乐风采。武当道教区别于其他道教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它有自己特定的信仰,即信仰“玄武”或“真武”。玄武信仰渊源于早期的…  相似文献   

2.
唐思鹏 《法音》2005,(5):43-43
本刊讯5月2日,云南鸡足山金顶寺张灯结彩,隆重举行惟圣法师升座法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诸山长老、四众弟子及海内外嘉宾数千人参加了法会。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法师、刀述仁居士及地方党政有关领导到会祝贺。净慧法师为惟圣法师送座。鸡足山金顶寺位于云南大理州宾川县,海拔3240米。寺院创建于明朝弘治年间。清光绪年间,虚云禅师曾在此山驻锡。鸡足山主峰名天柱山、四观峰、金顶等。据说明朝末年,昆明太和宫(道教)的金殿搬迁至鸡足山的主峰上,因而寺院始名金顶寺。“文革”十年浩劫中,金顶寺除楞严塔仅存,其余的殿堂、佛像和文物几乎毁坏殆…  相似文献   

3.
武当山属于秦岭山脉,在湖北省西北部,原为均州古城所辖。据《武当福地总集》载:武当山一名太和,一名大岳,一名仙室,乃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相传:北极真武玄天上帝修真得道显化去处,道成归根复位,显名亿劫,同天地悠久,日月齐并。武当旧名太和,谓非玄武不足以当之,故名武当山。武当周围八百余里,突起七十二峰,三十六岩横亘于长江、汉江之间。进入武当山区,只见高峰栉比,谷间幽邃,潭泉相映景色秀丽,胜似“五岳”,素有天下名山之称。武当山供奉“真武神”(原称“玄武”,因宋代、清代避讳,改称“元武”、“真武”),始于唐、宋元时有相当规模的发展,犹盛于明。明永乐年间。  相似文献   

4.
10月29日,武当功夫表演《武当——太极道》项目签约仪式在上海世博局举行,标志着武当功夫正式进驻上海世博会,参观者将在世博园区内享受“太极”功夫盛宴。  相似文献   

5.
武当山是中国道教名山,被称为道教第九福地。神秘深邃的玄帝信仰、如法如仪的道教科仪、缥缈空灵的道教音乐、结构精巧的道教建筑、颇具特色的道教医药、饮誉中外的道教武术(即武当武术),共同构成了博大精深、绚丽多姿的武当文化。武当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不仅在祖国大  相似文献   

6.
1999年,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仙山武当》的精美画册,画册中那些精美的建筑、秀丽的风光、优美的文字,使我禁不住提起笔来,向大家介绍一下道教圣地武当山。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这里奇峰迭起,山势峻秀,重前广覆,青泉长流。在绵延数百里的峰峦迭嶂中,镶珠嵌玉般地座落着近百处金碧辉煌的道教庙观群落,这就是被誉为宋明王朝皇室家庙的武当山道教古建筑群。武当山地处华中,属亚热带自然景观,气候温和,湿润多雨,植被繁茂,林木常青,奇花异草,比比皆是。主峰天柱峰,海拔1613米,拔地崛起…  相似文献   

7.
武当山是中国道教名山,被称为道教第九福地。神秘深邃的玄帝信仰、如法如律的道教科仪、缈纱空灵的道教音乐、结构精巧的道教建筑、颇具特色的道教医药、饮誉中外的道教武术(即武当武术),共同构成了博大精深、绚丽多姿的武当文化。武当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不仅在祖国大  相似文献   

8.
禅宗二祖道场司空山,位于安徽省岳西县,面积约6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227米,是皖西重镇。《安庆形胜》称"司空扼蕲黄,天柱蔽英霍"。据说周朝"淳于司空居此,而得名",山又名"四空山"和"思空山"。据明代《广舆图》所载"其间产恒春藤,崖深谷邃,别有洞天,称东吴第一峰。"司空山距禅宗三祖天柱山100公里,距湖北黄梅四祖、五祖道场180公里,距妙道山30公里。《太湖县志》形容此地的景色是:  相似文献   

9.
天竺山今昔     
天竺山,位于陕西省山阳县境内,距县城40公里。主峰海拔2074米,总面积两万多亩,是终南山山脉的分支。其山连绵三百里,横空如黛,崚嶒兀立,四季云飘雾绕,变幻迷人;古木参天,苍莽青翠,奇花异草,四时馥郁;山中名胜古迹,人文景观,随处皆是,是陕南著名的道教胜地和游览区。 天竺山原名牛山,以其山势似老子西出函谷关所骑青牛而得名,又因山中有三个直入云霄的巨峰,故又名天柱山。到了明嘉靖年间始更名“天竺山”。其原因一种说法是:当时山阳知县  相似文献   

10.
闻名中外的武当山,山峦起伏,层林叠翠,郁郁葱葱。有的奇峰突起,如斧劈刀削;有的峰峰相连,忽高忽低,如龙腾虎跃;还有昂首摆尾似巨大雄狮;更有一峰独立似鹤立鸡群。波澜壮阔,千姿百态。远山近景,美不胜收。武当山位于鄂西北部丹江口市(原均县)境内,背依苍茫千里的神农架林区,面临碧波万顷的丹江水库,方圆八百里,主峰天柱峰,海拔一千六百一十二米,高险幽深,气势磅礴,兼有五岳之雄、险、奇、幽、秀,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相传她又是我国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亦称真武神)的成道地,山名的由来,即“非真武不足当之”之意。自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均州太守姚简建五龙祠,揭开营建武当道场的序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所述武当道教,系指以湖北武当山为本山,以崇奉“玄帝”为主要特征的道教教团。宋代以来,玄帝已成为民众普遍信仰的道教大神,故当忽必烈营建大都发现龟蛇时,就开始崇奉玄帝。元朝统一后,玄教宗师张留孙又积极向忽必烈引荐武当道士,所以,作为传说中玄帝修真飞升之地的武当山,就成了元朝皇帝“告天祝寿”的重要道场,成了与天师道本山——龙虎山齐名的道教圣地。元代在武当山传宗的主要是全真派和清微派,两派都崇奉玄帝,并在武当修建了大量的玄帝宫观;这些宫观都属于玄教  相似文献   

12.
气势磅礴,风景奇秀的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她那绮丽的自然风光早已驶名天下,宏伟壮观的古老建筑更是举世闻名,而作为发源于武当山的武当内家拳,也同她那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宏伟壮观的古老建筑一样,早已饮誉海内外,受到历代武术爱好者及修仙学道之士的青睐。关于这武当内家拳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哩! 相传北宋时,武当山上居住着一位鹤发童颜的道长,他名叫张三丰;一天张道士正在草庵之内闭目静坐,忽听庵外有只喜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张道士便起身走到窗前,向外看去,只见院内的大树枝上有只喜鹊正全神贯注的俯视着地下一条蟠着的蛇,蛇也伸出头来张开嘴仰视着树上那只喜  相似文献   

13.
元代中期,道教曾刊行诸多经书,其中一部是在武当山诞生的《玄天上帝启圣录》(简称《启圣录》)。该书的出现,使道教教义中玄帝崇奉的理念趋于完善,为元代新武当道教本山派的诞生与成熟奠定了基础,同时又为明代永乐年间武当宫观的大兴埋下了伏笔。本文拟从文献学的角度出发,对该书进行讨论。《玄天上帝启圣录》八卷,原书未题作者及修书年代。后世各类文献对此说法不一。朱士嘉《中国丛书综录》称此书为宋人所著。任继愈《道藏提要》认为“书中按语引用刘道明之《武当总真集》,则是书纂集当在元末明初”。《启圣录》究竟成书于何时,现让我们从…  相似文献   

14.
《法音》1992,(4)
九华山在安徽省青阳县西南四十里,发源于黄山西脉,蜿蜒入青阳南境,绵延一百八十里。主峰海拔一千三百多米,环回九十九峰,俯视如儿孙绕膝。九华峭拔凌空,与天争胜,重岩叠嶂,各赋奇形,其天台晓日、桃岩瀑布、舒潭印月、九子泉声、莲峰云海、五溪山色、平岗积雪、东岩晏坐、天柱仙踪、化城晚钟,构成九华十景。九华山原名九子山。唐李白以山有九峰如莲花,因赋诗说:“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从此,九子山即改名九华山。唐刘禹锡游九华山,感慨万千。他说:他曾爱陕西华山,以为此  相似文献   

15.
<正>武当道教文化历史悠久,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文化瑰宝。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宁咏在调研武当山宗教工作时指出,武当山道教界肩负着传承武当道教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武当山要结合自身特点,着力推进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示范基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地、中外文化交流交往基地“三个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广度和深度。武当山道教协会带领武当山道教界结合自身特点,着力打造“三个基地”,推进武当山道教健康传承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16.
王斌 《中国道教》2002,(4):51-52
在湖北省西部有一座世界瞩目、令人神思遐想的巍峨的道教圣地———武当山。这里优美迷人 ,层峦叠嶂。自古就有“三里庵、五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的名山、名教、名建筑之称。同时孕育了武当一代又一代高道。王光德道长便出生在这样一座人杰地灵的大山之中 ,也许他认为自己是大山的儿子 ,有着对灵山的眷念 ,因此他又有一个鲜为人知的道号———山愚子。王光德 (道名王通圣 )道长 ,出生于 194 7年 12月 2 7日 ,湖北省丹江口市人。年幼时 ,跟随李诚玉、赵元量等道长参道 ,后又师从萧耀宛道长习武当功夫。故从小受到道教文化的熏陶 ,在他稚幼…  相似文献   

17.
胡军 《中国道教》2014,(2):34-35
正武当山喇万慧、吴理瀛方继权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艺传授给年轻道众,对武当乐的承何本灼等道长所传韵曲典雅清新、独具风韵,他们毫无保留地将道教经曲、乐武当道乐古老悠久、博大深邃,不仅具有中国道教音乐的共性特征,同时还独具"武当韵"的个性色彩,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20世纪80年代,《中国民族民间器乐  相似文献   

18.
武当山道教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杰出代表,其建筑规模之大,宗教特点之显著,布局之合理,设计构思之精巧,建筑技艺水平之高超,实属世之罕见,堪称"旷世之极盛,万古之奇观".研究武当山道教古建筑群,对于弘扬武当道教建筑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丹河从山脚下流过,宛如银色的飘带缠绕着珏山,呈现出一派深山藏秀的桃源佳境。不仅如此,珏山还是一处仙家宝地,自古就有"南武当、北珏山"之美誉。珏山在东汉时就被辟为道场,兴盛于唐宋时期,是北方的一座道教名山。珏山又名角山,位于山西省晋城市区东南13公里处的丹河南岸,主峰海拔973米,素以险峻、雄奇驰名,被誉为"晋魏河山第一奇"。珏山还有"中  相似文献   

20.
天师府简介     
天师府全称“嗣汉天师府”,亦称“大真人府”,是历代天师的起居之所。府第坐落在江西贵溪上清古镇,南朝琵琶峰,面临上清河(古称沂溪),北倚西华山,东距大上清官二华里,西离龙虎山主峰十五里许。整个府第由府门、大堂、后堂、私第、殿宇、书屋、花园等部分构成。规模宏大、雄伟壮观,建筑华丽,工艺精致,是一处王府式样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封建社会“大府第”之一。院内豫樟成林,古木参天,浓荫散绿,环境清幽,昔有“仙都”,“南国第一家”之称。天师府宋祟宁四年(1105)始建于上清镇关门口,元延祐六年(1319)重建于上清镇长庆坊,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建于今址。占地二万四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一万一千多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