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有很多人去听一位哲学家讲授人生成功的秘诀,结果那位哲学家给每位听众一本小册子,上面有10个寓言故事,人们看了以后,都觉得受益匪浅。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  相似文献   

3.
一只小鸟渴了,它看见田野里有一个装着半瓶水的瓶子,就飞了过去,可是嘴巴够不着。聪明的小鸟衔来了一些石子放到瓶里,于是瓶里水涨上去,小鸟喝到了水。与此同理,劝说他人,也是将“热心”、“道理”等一块块“石子(有利于说服的因素)”,送到对方的“瓶”里,到了一定程度,对方就被你说服了。1.赞美“闪光点” 劝说他人时,首先褒奖对方的优点,使对方得到一种心理满足。等他兴高采烈的时候,你再讲出你的意见,他会愉快地接受你的劝说。某售货员上门推销化妆品,女主人说:“这些化妆品我都有了,暂时还不需要。”这位售货员说:“…  相似文献   

4.
一只猎狗     
正主人有一只猎狗。主人十分赏识这只猎狗,称这只猎狗是天下第一猎犬。这只猎狗曾从虎嘴里救下一只小山羊;这只猎狗曾被毒蛇咬过,但它不顾伤痛,去逮住了偷鸡的狐狸;这只猎狗曾与狼王搏斗,打得难解难分,最终将狼王制服;………… 鹿、山羊、花牛、毛驴、鸡、鸭和鹅等投向猎狗的目光都饱含敬佩。记者猴子前来采访猎狗,并准备为猎狗写一本传记。  相似文献   

5.
智慧的奥秘 “并将智慧的奥秘指示你。”(伯11:6) 人们惊呼:现在的小孩真聪明。的确,现在的孩子比以前的人是要聪明了许多。有朋友曾夸我的女儿聪明,我对他说,聪明已经成了现代孩子的共性,不再由某几个孩子所专有。现代人的智力已普遍提高,但这是不是说现今的人就一定比古人有智慧了呢?我看未必。聪明不等于智慧,它属于智力的范畴。一个人的智商无论有多高,都不能说明他是一个  相似文献   

6.
正我有一个朋友,是位非常著名的律师。之所以当律师,只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受人尊敬的职业,同时收入也非常高。他做了许多年,感觉越做越累,身心疲惫,就想不干了。但他们住的大房子房贷还没还清,家里还有要上大学的孩子,于是有很多犹豫和纠结。因为不干意味着全家要从一个高档、舒适的别墅搬出来,从此要精打细算过日子,还意味着家庭收入不稳定,意味着孩子要自己打工赚学费……对他来说,辞职让未来充满  相似文献   

7.
毛驴的眼罩     
一头毛驴被主人牵着,来到了桥头,透过一道道宽宽的石板缝,可以看见桥下湍急的流水。毛驴被这可怕的景象吓住了,任凭主人怎么催赶就是不敢前行。主人走上桥往前面拉它,它就拖着身子向后撤;主人用树枝狠狠地抽打它的臀部,它就前腿立起,昂首长嘶,好像在抱怨说:“为什么非要我走这么危险的路呢?想让我掉下去淹死吗?”主人只得住手。主人又想出一个办法,他牵驴下桥,直奔一块庄稼地而去。毛驴看见绿油油的庄稼,早已馋涎欲滴,很顺从地往前走着。这时,主人脱下褂子蒙住了驴的眼睛,在原地兜了一圈,就径直奔桥头而来。毛驴就这样被一步步牵上了危险的…  相似文献   

8.
巧妙的反驳     
在阿拉伯的民间故事中,有这样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说的是朱哈(古代阿拉伯民间文学中一个以诙谐善谑著称的机智人物)有事出远门,行前将几块生铁寄放在一个商人家里。当他返回后,到商人家去取生铁时,商人对他说:“那几块生铁已被老鼠吃掉了,无法归还。”几天后,朱哈把商人的小儿子藏起来。商人到处都找不到自己儿子,十分伤心,只好来找朱哈。朱哈对他说:“今天我听到空中一声巨响,只见一只小鸟叼走了一个小孩,也许那小孩就是你的儿子吧!”商人说:“一只小鸟叼走一个小孩,这是不可能的。”朱哈马上接着说:“既然老鼠都能把生铁吃掉,小鸟叼走小孩有什么不可能呢?”商人自觉理亏,只好归还  相似文献   

9.
吴贵柱 《天风》2010,(1):60-60
##正##一次,一位北美印地安人去丛林狩猎。他发现一枚鹰蛋,便将其带回农场。从蛋里孵出一只雏鹰。雏鹰与农场里的小鸡一起成长。长大后,它养成了鸡的各种习  相似文献   

10.
正一只鹰被羁在猎人设置的网里,它进行了多次冲击,但未能冲出去,反而撞折了翅膀。如此,麻雀就来教训它了。"你飞的方向不对!"一只麻雀说。"显然飞得太矮了!"一只麻雀说。"照我看。"另一只麻雀说,"它根本就不会飞,要不然怎么会一而再地落在网里呢?"鹰沉默着,它没有回答。对于失败的英雄,是难得有人理解他的高度和价值的。  相似文献   

11.
陈建振 《天风》1994,(11):10-11
一个人能讲很好的道,说明他有恩赐,但在教牧工作中,讲道与生命或生活的见证同等重要,且是缺一不可。它就如鹰的两个翅膀。  相似文献   

12.
有一个法利塞人叫西蒙(Simon,西满,‘西门’),请耶稣同他吃饭。耶稣就来到此人的家里坐席。——按照当时当地请客的礼俗,客人进门,主人应先向他行口亲礼(亲吻),然后以水洗濯客人之足,并以橄榄(拉oliva,英olive,阿里瓦)油傅抹其头,以示敬意。但法利塞人西蒙却十分傲慢自大,以为自己设席宴请此纳扎勒人,已属“屈尊”,没有以上宾之礼善待耶稣。当时有一个妇人,本是城里的罪人。她一听说耶稣在法利塞人家里巫席,就带着一个盛装香液的玉瓶来。她站在耶稣背后,靠近他的足,就哭开了。她的眼泪滴湿了耶稣  相似文献   

13.
出路     
正一日,朋友给我出了一道智力题:101-102=1,只能移动一个数字,使这个等式成立。我坐在书桌前苦思冥想,怎么也想不出一个答案。我起身站在窗前,见窗外一只张牙舞爪的猫正把一只可怜的小鸟逼到了墙角。树上的一只鸟一边焦躁不安地飞起落下、落下起飞,一边叽叽喳喳地叫着。看样子,那只逼到墙角的小鸟是它的孩子,也许它正在告诉孩子逃生的方法。往哪里逃呢?小鸟的前面是猫那凶恶的爪牙,后面和左右都是高墙。它肯定无路可逃,  相似文献   

14.
希望的力量     
在马来西亚召开的一次国际心理学会议上,一位英困心理学家介绍了他做过的大白鼠求生实验。他将两只大白鼠放入一个装了水的器皿里。它们拼命地挣扎求生,能维持的时间为5分钟左右。就在这两只大白鼠奄奄一息的时候,他立刻放人一块可以让它们爬出器皿的木板。结果,这两只大白鼠都活了下来。  相似文献   

15.
关于欲望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隐居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作衣服,就一个人到山中居住了。后来他想到当他要洗衣服的时候,他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他就下山到村庄中,向村民们乞讨一块布,村民们都知道他是虔诚的修道者,于是毫不考虑地就给了他一块布,当作换洗用的衣服。当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之后,他发觉在他居住的茅屋里面有一只老鼠,常常会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来咬他那件准备换洗的衣服,他早就发誓一生遵守不杀生的戒律,因此他不愿意去伤害那只老鼠,但是他又没有办法赶走那只老鼠,所以他回到村庄中,向村民要一只猫来饲养。  相似文献   

16.
误会     
早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对年青人结婚,婚后生育,他的太太因难产而死,遗下一个孩子。他忙于生活,又忙于看家,没有人帮忙看孩子。因而他训练了一只狗,那狗聪明听话,能照顾孩子,咬着奶瓶喂奶给孩子喝,抚养孩子。有一天,主人出  相似文献   

17.
熬鹰的启示     
乡下有个熬鹰的老人,养了一白一灰两只雏鹰。老人想把它们熬成鱼鹰,他把鹰的脖子扎起来饿得鹰嗷嗷叫了,他就端出一只盛满鲜鱼的盘子,鹰们扑过去,叼了鱼,老人就攥紧鹰的脖子拎起来,用一只手捏紧鹰的双腿,头朝下,一抖,另一只手腾出来,狠拍鹰的后背,鹰便无奈地将鱼吐出来,就这样反反复复熬下去。这天,老人住的泥棚被风吹塌了,老人被重重地压在废墟里。聪明的白鹰立即俯冲下来,站在破席片上,忽闪着双翅,刮动着浮土,老人凭白鹰翅膀刮拉出的小洞,终于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后来又是白鹰引来村里人救出了老人。此后,老人开始给白鹰吃偏饭,关键处,解开…  相似文献   

18.
李云根 《天风》2006,(14):28-29
谁是忠心有见识的仆人,为主人所派,管理家里的人,按时分粮给他们呢?主人来到,看见他这样行,那仆人就有福了(太24:45-46)。  相似文献   

19.
有不少这样的人:天赋不错,学习努力,环境优越,具有一定的能力,可在人生的道路上,常常碰壁。这是怎么回事呢? 缺乏明确的目标:日本当代著名作家小林久三将人的理想、目标,形象地比喻为“梦”。“梦”就象人们心目中的一块绿洲。如果没有它,人的一生就会枯燥乏味,就会变得象沙漠一样荒寂。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国物理学家肖洛荣就曾说过:“我不求知道一切,只求发现一件。”无论你有多大的能力,一旦你将它分散在许多目标上面,难免顾此失彼,建树甚微;反之,即使你能力很小,但如果只集中在一个目标上,就会创造出惊人的奇迹…  相似文献   

20.
有一个人觉得每天都生活得不开心,没有丝毫的快乐可言。于是,他就去请教一位德高望重的哲人。哲人把一只竹篓放在他的肩上说:“你背着它上路吧,每走一步要从路边捡一块石头放在里边……看看是什么感受?”那个人虽然大惑不解,可还是按哲人说的去办了。可刚走了百步,他就感到背负太重受不了了,因为竹篓里已经装满了沉重的石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