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训班上,企业界的精英们正襟危坐,等着听管理学教授的关于企业运营的报告。门开处,教授走进来,矮矮的个子胖胖的脸,左手提着个大包,右手擎着个涨得圆鼓鼓的气球。精英们很奇怪,但还是有人拿出笔和本子,准备记下教授精辟的分析和坦诚的忠告。 “噢,不,不!”教授说道,“你们不用记,只要用眼睛看就足够了,我的报告将非常简单。” 教授从包里拿出一只开口很小的瓶子放在桌上,然后指着气球对大家说:“谁能告诉我怎样把这只气球装到瓶子里去?当然,你不能这样,嘭!”教授滑稽地做了个气球爆炸的手势。 众人面面相觑,都不知教…  相似文献   

2.
已有研究表明海洛因成瘾者风险决策能力受损, 但少有研究关注不同幅度金钱奖赏对戒断期海洛因成瘾者风险决策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否会受到金钱奖赏类型的调节。因此, 本研究使用气球模拟风险任务(BART), 通过两个实验探究不同幅度虚拟和真实金钱奖赏对海洛因戒断者风险决策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虚拟奖赏情景下, 海洛因戒断者未爆破气球按键次数和爆破气球个数均显著大于正常组被试, 以及两组被试在25分奖赏条件下的未爆破气球按键次数和爆破气球个数均显著大于1分奖赏; 而在真实奖赏情景下, 海洛因戒断者未爆破气球按键次数和爆破气球个数均显著小于正常组被试, 以及两组被试在25分奖赏条件下的未爆破气球按键次数和爆破气球个数均显著小于1分奖赏。研究结果表明, 金钱奖赏类型和金钱奖赏幅度会影响被试的风险决策行为。在虚拟奖赏情景下, 两组被试的风险偏好水平随着奖赏幅度的增加显著升高, 但是戒断期海洛因成瘾者的风险偏好水平高于正常组被试; 而在真实奖赏情景下, 两组被试的风险偏好水平随着奖赏幅度的增加显著降低, 同时戒断期海洛因成瘾者的风险偏好水平低于正常组被试。  相似文献   

3.
两位美国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在两个玻璃瓶里分别放进5只苍蝇、5只蜜蜂,然后将瓶底对着亮光,瓶口朝向暗处。几小时后,5只苍蝇从瓶子后端暗处找到出口,爬了出来,5只蜜蜂全都撞死了。  相似文献   

4.
玛莎·米切姆小姐是一家小面包坊的主人。她40岁,在她居住的那一带以富有同情心著称。近几个月,有一位中年男子每星期都要光顾玛莎小姐的面包坊两三次。他每次只买两只陈面包--新鲜面包5美分一只,陈面包5分钱可买两只。  相似文献   

5.
有一个孩子,他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就是那五颜六色的气球,每次外出玩耍,他的手里总是拿着各种各样的气球。因为那是他最贴心的玩具。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也是一名数学的“好事者”。在15年的教学生涯中,我积攒了三道小学数学趣题,它们简单、有趣,做起来极易“掉进陷阱”。我曾拿着这三件“法宝”考问过不下50个成人,但能全部答对者为0,能完整地答出一道题者极少。现献给《思维与智慧》的读者朋友,若有兴趣和信心,一试何如? 一、15个小朋友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有5只“小鸡”被捉住了,问还有几只“小鸡”没有被捉住?(思考10分钟)二、小黄和小兰都想买《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小黄缺1分钱,小兰缺4角2分钱,用他们两人的钱合买一本,钱还是不够。问这本书的价格…  相似文献   

7.
有个古代故事。一次,庄子带学生出游,恰逢有人在林中砍树,眼见成材的树被砍倒了,不成材的树却安然无恙,庄子立即说了一句:“成材而亡,此乃材之不幸”不料当晚住宿一家客店,店主人杀鸡时,在两只鸡中选了一只,将那只不会报晓的公鸡杀了,于是庄子又说了一句:“不成材而亡,此乃不材  相似文献   

8.
1.对联本应对字词、对情理,可是有一种对联,只对字词而不对情理,谓之“无情对”,如“高门桃李争荣日,中国荷兰比利时”。“高门”对“中国”;“桃李”、“荷兰”分别为两种植物;“争荣日”与“比利时”作为两个短语对得十分工整。又如“珍妃苹果脸,瑞士葡萄牙。”“士”与“妃”一  相似文献   

9.
法国自然学家约翰·亨利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将一些毛毛虫一只接一只排成一个圆圈,中间放一堆食物,奇怪的是,这些毛毛虫只是一只跟一只地向前爬行,就没有一只会独自离开那个圆圈爬向食物,直到最终饿死为止。分析指出这是一群受第一只毛虫影响的毛毛虫,后面的毛毛虫不过是紧紧地跟着前面的爬而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可以算得上是一种典型的盲目的从众行为。我们且莫笑话毛毛虫的愚蠢,其实类似的行为我们人类也同样存在。曾经有这样一个笑话说。有一天,一个人直着脖子呆呆地朝天空望着,显出一副十分投入的样子。一个路人从…  相似文献   

10.
舍之在胖     
一家英国报纸举办比赛,为下述的难题征求答案:三个名人搭乘一个气球,三人都对人类立过不朽之功。其中一人在医药上有过重大贡献,第二人发明过青春液,第三个是一位出名的核子物理学家。气球遇到风暴,要把一个推下去,气球才能安全。问题是三人之中究竟应该牺牲哪一个。 该报收到了许多长篇大论,说明每一个人的丰功伟绩。然而评判员把头奖给了一个十二岁的孩子,他的答案是:“把最胖的推下去。” 舍之在胖  相似文献   

11.
石头捞出来,扔回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如果这个穷人对仆人说:“行行好吧!请给我一锅肉汤。”会得到如此结果吗,肯定不行。因此,伊索在故事结尾处总结道:“坚持下去,方法正确,你就能成功。”创新不需要天才,创新只在于找出新的改进方法。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创造性  相似文献   

12.
惯性与思维     
现实生活中惯性被用来指对那些经常耳闻目染、视而不见的事物,依经验照葫芦画瓢,一路做去。思维与惯性确实有些内在的联系。我们常说“习惯成自然”,这句话确有其道理,即常见的事物就耳闻不奇、经而不怪,不再去“浪费”精力去认真思考,只管依猫画虎。这本无可厚非,但有时却事与愿违,画虎不成反类犬。有个朋友曾讲过一个脑筋急转弯的“考题”,使我受益匪浅。其大意是:问一只戒指掉到了咖啡杯里,虽然杯里装满了咖啡,但戒指却没有湿,这是为什么?很简单,因为咖啡是干的。由于平常我们接触较多的是溶就了的咖啡,我们便形成了一种…  相似文献   

13.
在森林里住着一只山羊和兔子,山羊在星期一、三、五说谎,兔子在星期二、四、六说谎。在其他日子它们说实话。一天,来了一只猴子,见到山羊和兔子,分别向它们提出关于日期的问题。山羊和兔子都说:“前天是我说谎的日子。”那么这一天是星期几?  相似文献   

14.
基于自我控制资源模型,本研究探讨了自我损耗对冒险行为的影响以及生理能量补充在其中的缓解作用。实验1和实验2分别通过“Stroop”和“非利手写作”任务操纵被试的自我损耗,两个实验均用气球模拟风险决策任务考察被试的冒险行为,并且通过摄入含有或不含有葡萄糖的柠檬水来操纵生理能量水平。结果发现,在排除无关变量后,高损耗者比低损耗者尽可能多地对气球进行充气以寻求奖赏(实验1和实验2),但饮用含葡萄糖的柠檬水能够有效降低这种反应(实验2)。该研究证实了自我损耗促进冒险行为,补充生理能量能有效缓解该效应。  相似文献   

15.
迷人的广告     
什么样的广告迷人?答曰:新颖巧妙的。换言之,除了“真”与“善”,还必须“美”———包括创意美、制作美,不妨略举一二。一是有故事情节的。一只蹒跚而来的鸭子,走累了,渴了,便东张西望,它发现路边有只标有××字样的啤酒桶,就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慢慢地推倒啤酒桶,咕咚咕咚地喝了起来。而且,它越喝越想喝,随着咕咚咕咚的声音,居然把整个身子全钻进了啤酒桶。而当它再度钻出啤酒桶,她已经变成了一只绝美的天鹅。果然妙极。无须“说”什么“誉满全球”之类的大话,更无须“吹”什么“省优部优”之类的套话,就这么一组镜头,…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道智力测验题:两只鸭子前边有两只鸭子,两只鸭子后边有两只鸭子,两只鸭子左边有两只鸭子,两只鸭子右边有两只鸭子,两只鸭子中间有两只鸭子,问一共有多少只鸭子?面对这道乍看起来似乎是数学运算的题目,你也许会提起笔来或扳着指头,颇为认真地运算起来,没准儿会答出总共有20只鸭子或12只或10只鸭子。 其实,这是一道简单的综合智力题目。总共只有四只鸭子。我们很容易被题目中两只鸭子在左边,在右边,在前边,在后边,还有在中间的排列形式搞得眼花缭乱,使思维产生混乱、错觉,以致做出错误的推断。如果认真分析一…  相似文献   

17.
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备精诸体,草、隶、正、行,皆能博采众长,自成一家,世称“书圣”。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无人不晓,他过人的智慧却鲜为人知。 王羲之出身名门,其家族与谢家并称“王谢”,为六朝财代的望族。他父亲王旷,官至淮南太守,与王导、王敦同为光禄大夫王览之孙。王羲之的这两个堂伯父因拥戴晋元帝有功,均为东晋重臣.王导为丞相,历仕元帝、明帝、成帝三朝,执掌朝政。王敦则因功升任大将军、荆州牧,久握兵权。少年时代的王羲之,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深得这两个堂伯父的喜爱。大将军王敦经常带王羲之到军营中去玩,有时候王…  相似文献   

18.
古印度有个著名的寓言《聪明人和他的两个学生》写道:一个聪明人收了两个学生,一天晚上他各给了他们一块钱,吩咐道:“我给你们的钱不多,但是要你们立刻买样东西来,能够把这间黑暗的房间完全塞满。”这真是个难题!一块钱能够买什么东西呢?怎么能够买这许多东西把这大房间塞满呢?但是,他的两个学生,都立刻遵命出去买。隔了  相似文献   

19.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出自《战国策·燕策二》,说的是赵国将要讨伐燕国时,苏代为了劝说赵惠文王放弃伐燕,就对赵王说:“这次我来,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在晒太阳,鹬来啄它肉吃,河蚌马上闭拢,夹住鹬的嘴。鹬说:‘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就会有死蚌。’蚌...  相似文献   

20.
智者的故事     
有一次,霍加接受一个农民送来的一只兔子。当然,霍加没有白要人家的东西,盛情地款待了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