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社会道德建设,既要立足当代中国的道德实际,同时要积极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在当代中国,利益和谐是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价值目标,利益兼顾是和谐社会道德建设诸多利益关系的调节路径.  相似文献   

2.
作者针对一些人将道德理想和利益原则绝对对立起来的思想方法,指出,既反对道德虚无主义,也反对道德决定论。应力求把道德理想与经济政策较好地结合起来。当然,道德理想和利益原则有矛盾的一面。有时,  相似文献   

3.
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的利益边界与道德责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是一个以利益为轴心的时代,利益伦理是医学伦理学不可忽视的课题。欲望是无穷的,利益是有限的,任何利益都有其边界和限度,我们必须设置利益的道德界限。医患双方未能遵守利益限度和利益边界原则,使矛盾转化为冲突。利益冲突不仅影响医生的专业判断,而且影响了其医疗决定。医生既是医疗职业者,也是社会的一员,社会公众利益最大化是医疗服务的基本目标,为病人最大利益着想是医护专业最根本的道德规范与责任。  相似文献   

4.
很久以来,有这样一种观念:认为道德和利益是彼此对立的,道德是超越利益的需求的。至于道德与安全的关系更没有得到人们的深切关注。按照马斯洛的理论,利益和安全是人类的最基本的需求。只有在人类的基本的利益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较高层次的道德理想的...  相似文献   

5.
论患者最佳利益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尽管何为患者最佳利益尚无法明确进行统一的界定,但是患者最佳利益原则在英国等西方国家已经上升为医事法律的基本原则.患者最佳利益原则由传统的伦理和道德标准上升为法律准则符合社会的发展和患者的利益诉求,亦有利于改善我国当前的医患关系状况,我国将来修订相关医事法律时应将患者最佳利益原则确立为基本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6.
规范伦理学是伦理学的基础形态,它得以构建的认知基石是人性,逻辑起点是利益:利益构成了规范伦理学的原初概念.围绕“利益”而展开的是权利与责任,权利与责任的价值诉求形态是利害与爱恨.以利益为原动力,统摄权利与责任、利害与爱恨而内驻为伦理信念,外张为伦理行为.伦理行为追求利益,必须遵守利益的普遍性原则和利益的节制性原则这一双重伦理规范,其最终目标指向是在合理利己和合理利他的对立统一价值诉求中站立为人,自己成就道德生活者.  相似文献   

7.
揭示人性有哲学、心理学、生理学、伦理学等多重维度,但从道德上考究人性即关于人性善恶问题的讨论是主流;道德与人性的关系集中表现为人性决定道德还是道德决定人性的问题,决定道德的利益不过是人性的体现,而人性的善恶又以利益的取舍为标准,如果我们认同由伦理入道德的分析进路,那么人性就构成道德的"第二土壤";但人性又是欲望与情感的总和,利益只不过是人的欲望的现实化,就此而言,人性又构成道德的"第一土壤";因此,基于真实人性的道德学应该破除人性要素的二元对立思维,从人性的完整性、客观性出发,为正当与善提供坚实的人性基础,为"完整的人"和"自由的人"的实现提供道义支撑,真正使道德成为人的道德,而不是道德异化。  相似文献   

8.
效果论将行为效果视作道德判断的最终根据,其预设是行为效果具有公共性,可以成为公共对象。效果论的初始概念是利益,利益对于不同行为者具有差异性,它可以分为一阶利益和二阶利益。效果论比动机论更具有操作性,也更有利于增进福祉,但其不足之处是道德判断的对象不明确,且偏执于最大幸福。对效果论的修正方案是:凡是增加应事者利益且不损害第三者利益的施事行为,都是道德的。  相似文献   

9.
论集体主义道德的补偿规范与现实的利益补偿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包括集体利益的优先性、个人正当利益的合理性、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应当协调发展三方面。集体主义道德包含着补偿规范,必须使现实的制度成为体现集体主义道德补偿规范的道德的制度,才能为集体主义道德的充分实践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0.
道德认同是指人从内心接受和认可道德的过程或状态。道德主要是以利他为倾向的,但个体的存在却是以自利为优先的。自利优先的个体为什么会认同利他倾向的道德?这在某种意义上是人们在理性基础上进行一番利益考量之后的结果。这种利益考量主要有三个层面:一是对自我存在与他者存在进行视角转换;二是对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进行理性考量;三是对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进行心理转化。  相似文献   

11.
生命伦理中的利益限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或道德律令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消解利益冲突问题,怎样解决利益冲突,也一直是现实生活中的关注焦点.寻求最佳的解决利益冲突的方式、方法,需要一个每个人都可以接受并能够认真遵守的行为法则,而这个法则的确立需要人们对冲突中所涉及的利益边界有一个深入地分析,即对矛盾冲突进行利益限度分析.目前对我国影响较大的生命伦理学原则有"二原则说"、"四原则说"、"五原则说"等[1]."五原则说"即生命价值原则、善良原则、公正原则、说实话原则和个人自由原则.这些原则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利益限度原则,突出地表现为利益自主、利益互赢、人人有利的特征,此三者即为利益限度的整体形态.  相似文献   

12.
道德必须以诚信为基础:一方面有赖于人们对道德及其总体性原则是否具有坚定信念,一方面有赖于人们对社会成员能否共同遵守具体性道德规范的相互信任.社会转型时期,利益格局和生存样态的深刻变迁对诚信的两个方面造成了强大的冲击,并由此引发了道德问题.当前的道德问题表现在两个相互强化的方面,即总体性道德原则的缺失与沦丧,以及具体性道德规范、道德认知和道德评价的错位与混乱.道德建设的核心与重点在于诚信建设,而诚信建设又必须以正确揭示当前的利益格局和生存样态为前提.  相似文献   

13.
医学伦理学不可忽视的课题:利益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是一个以利益为轴心的时代。利益伦理学是医学伦理学不可忽视的课题。将病人利益置于首位应当是现代医学伦理学的首要原则。欲望是无穷的,利益是有限的。任何利益都有自己的边界和限度。我们必须设置利益的道德界限,以回答当前医学伦理学面临的种种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4.
对未来可作这样的区分:一是在政治上有资格考虑的未来,二是那些在政治上无资格考虑的未来。前一段时期的长度取决于实际上对现在的政治决策施以影响的那种未来利益。这些未来利益的性质与我们现在的利益的性质很相近,都是一种关涉到自己的利益。政治上无资格考虑的未来则是一个在我们所及的世界之我的世界,那个世界中的利益对我们来说 一个他考虑的利益。然而,政治上无资格考虑的未来利益应进入我们的道德考虑而不是深谋远虑的评价之中,对政治上无资格考虑的未来利益的关注型地是道德层面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当今是一个以利益为轴心的时代.利益伦理学是医学伦理学不可忽视的课题.将病人利益置于首位应当是现代医学伦理学的首要原则.欲望是无穷的,利益是有限的.任何利益都有自己的边界和限度.我们必须设置利益的道德界限,以回答当前医学伦理学面临的种种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6.
人为什么要有道德?(上)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万俊人 《现代哲学》2003,20(1):65-75
本文从道德哲学的角度提出“人为什么要有道德?”的问题,并尝试给出某种解答。通过“善(好)生活”、“利益(关系)”和“人性(潜能)”三个核心概念,作者力图阐明道德之于人类生活的内在性,并从人类的生活目的、行为方式和人性潜能三个基本方面,揭示人类道德生活所内含的美德一目的论与规范一道义论之双重维度。  相似文献   

17.
有关人权究竟是法律权利还是道德权利的问题是人权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莫纪宏教授提出了"人权的非道德性"观点,但是否定把道德作为人权的本源并不能推出人权与道德权利没有相关性这一结论。道德是为了调整人们现实的利益关系,满足个体的利益和需要而产生的。这里的利益不是狭隘的、自私自利的个人利益概念,而是人类共同的、天然的、相通的利益,这决定了道德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人权,正是这种人类共同的、相通的利益的抽象表达和诉求,道德的利益基础决定了人权构成了现代道德的基础和核心,决定了道德与人权的相关性。人权是法律之合理性的必要前提,是作为法律之根源的道德之最核心、最本质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朱平  龚廷泰 《学海》2002,1(2):21-25
社会利益主体可以按拥有利益资源的多少分为强势主体和弱势主体 ,按政治和社会地位的不同分为高位主体和低位主体。社会利益的分化和整合是这些利益主体谋求自身利益的手段、方式或机会。在通常情况下 ,高位主体和弱势主体倾向于选择利益的整合 ,低位主体和强势主体倾向于选择利益的分化。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既相对立 ,又相依赖 ,这就造成了利益的分化与整合呈现出既相反相斥 ,又交融互修、交替互补的局面。为了实现全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需要保持利益分化与整合的必要张力和平衡  相似文献   

19.
宗教旅游以宗教文化为核心,涉及多方利益主体,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时常遭遇实践难题,需要加强分析与研究.宗教旅游的核心利益主体包括政府、旅游企业、宗教场所、宗教信徒、旅游者等,彼此之间各自具有特殊性,拥有不同的社会资源,具有不尽相同的利益诉求,难免存在一定程度的利益冲突.运用利益主体理论,分析各利益主体在宗教旅游中的地位作用、利益诉求和矛盾关系,有利于建立利益主体的协调机制,推动宗教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大众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道德是指既满足个人自身的基本心理需求、价值需要和个人正当利益诉求,同时主观上没有损害他人、社会的故意,客观上没有造成他人、社会的损害后果的行为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该行为方式也常常是对他人和集体有利的。大众道德是时代的需要,也是道德榜样的基础。它非常重视道德义务与道德权利有效整合,并将其融汇在个体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