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哲学研究》先后发表了张奎良同志的《存在、实在、实体》(1984年第9期,以下简称《存在》)和王金福同志的《也论存在、实在、物质范畴》(1985年第2期,以下简称《也论》)。后者对前者提出商榷。我以为双方都提出和阐明了某些合理的思想,读后颇受教益。但是我不赞同《也论》一文对存在(有)作为哲学范畴的否定,也不赞同《存在》一文用“客观实在的实体”来规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本文仅就这两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向同志们请教。  相似文献   

2.
王建德 《天风》1996,(1):44-45
本《汇编》是一本工具书,供不懂希腊文(新约圣经原文)的中国基督徒和世界各国华人基督徒使用,帮助他们深入明白圣经真理。这类书国外很多,几百年前就有一位司德朗先生(J.Strong),他为了帮助不懂希腊文的英国人,把新约圣经每一个字都编一个号。  相似文献   

3.
由于当前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创造一个非洲哲学家与非非洲哲学家进行真诚对话的虚拟空间如今已成为可能。他们都受过自由思想的教育,懂得尊重对话者的自由。这就是他们不仅能够创建一份《非洲哲学》杂志,而且能够构建非洲哲学的路径所在。  相似文献   

4.
非洲哲学是否存在?这个问题强烈地刺激着非洲新逻辑实证主义者的神经,他们就非洲哲学的主体提出了种种责难,用以否定其存在.他们的基本论点有三:(1)就群体的侧面而言,不存在非洲哲学;(2)专业的非洲哲学家过分热衷于非洲古代哲学  相似文献   

5.
周国平同志在《国内哲学动态》1982年第8期上,撰文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价值观的关系;文章颇具新意,耐人寻味,对于人们重新思考那些似乎已成定论而变得公式化了的哲学问题,有积极的启迪作用。我赞同周国平同志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体系又是价值体系的基本观点,但不能赞同他在阐述这一基本观点时,对(《巴黎手稿》关于“自由自觉的活动”的提法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期待已久的陈康先生论文集终于收集译编齐全,以《陈康:论希腊哲学》为书名出版问世了。对于陈康先生我仰慕甚深,他所译注的《柏拉图巴曼尼得斯篇》是我在当一名哲学学  相似文献   

7.
同在生死海 感悟岂不同——一位古罗马的哲学皇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语:心学大儒陆象山先生说,东海有圣人出,此心此理同,西海有圣人出,此心此理亦同;禅宗大德也说,心净则佛土净。心中若无挂碍,西方就在眼前。这意思就是说,无论西方东方,无论清净还是秽垢,那标准只有一个:看你是否执空迷有,是否能除烦恼障及所知障二见。就是释迦牟尼佛本人也只是悟的古佛之道,循的古佛之道。这样从时间和空间二者,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个跨越三世十方的绝对真谛。在这个层面上,一切宗教和宗教哲学所追求所接近的只是一个道理。这就又应了佛经中关于“瞎子摸象”那个故事的寓意。真实或真相只有一个,它随认识者的根器、机缘、角度、心境而有不同的显示。本文介绍一位古罗马皇帝和他的哲学著作《沉思录》。这皇帝就是马可·奥列留,他是典型的古代希腊斯多噶哲学信徒。斯多噶哲学中有许多与古老的印度哲学有相近处,这就足以令我们思考一下,除了古代哲学间可能有的相互影响,古代人生哲学对象的同一性是否决定着他们之间的相似呢?建议读者看一下《沉思录》(中译本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朱汝庆译),从中体味古代希腊与罗马的这一伟大哲学。无论东西方,诸圣先贤们对于世界和人生的观察,其出发点与归趣都有惊人的一致处。要说,这道理很简单,我们都是凡夫,都有习气,都为肉欲和贪婪所困;  相似文献   

8.
伊奥尼亚学派是古希腊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学派。什么是伊奥尼亚学派?我国的《辞典》及教科书均把伊奥尼亚学派解释为米利都派和爱非斯派。如《简明社会科学辞典》认为:“伊奥尼亚学派,一译“爱奥尼亚学派”,古希腊哲学学派,出现于小亚细亚西岸伊奥尼亚地区的米利都和爱非斯这两个希腊殖民城邦,这两城邦当时都是希腊文化中心。该派的哲学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因素。主要代表有:米利都的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他们的学派称为米利都学派,爱非斯的赫拉克利特,由他创立的学派称为爱非斯学派。”(上海辞书出版社…  相似文献   

9.
唐·库比特的《空与光明》(2001)是他最新三部曲的第三本书,最近已经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此前两本分别是《哲学自己的宗教》(2000年)和《改革基督教》(2001年)。这三部曲,按照唐·库比特自己的说法,是致力于建立一种不同于以往的、以柏拉图哲学体系为理论起点的“反实在”类型的宗教观。唐·库比特是近年来西方最著名的宗教哲学家和基督教神学家之一,也是欧美宗教哲学界代表反实在宗教哲学的领袖人物。他一生致力于建立一种新的宗教哲学和伦理学。在《空与光明》出版之前,他已经做了大量的思考,在这两方面最有成效的代表性著作分别是《告…  相似文献   

10.
从“命运”到“境界”——苏格拉底前后古希腊哲学命意辨正黄克剑一、命运:悲剧时代希腊哲学的主题从泰勒斯到阿那克萨哥拉以至德谟克利特,所谓古希腊哲学的前苏格拉底时期,正是希腊悲剧在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那里达到鼎盛的时期。称这一时期为希腊的悲剧时代是贴切的,然而悲剧时代的哲学是否也曾有过足够动人心魂的悲剧情怀呢?尼采写过《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一书,但他所作的与正统的哲学史家意致略异的探索,也许对高卓的智慧的诉求更多些,而问题却在于沉重得多的生命的寻问。泰勒斯是第一个断言万物有其“始基”的…  相似文献   

11.
《哲学研究》1988年第5、6期上发表了拙文《科学中问题的结构与问题逻辑》,前不久又发表魏发辰先生专题论文《关于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探讨——兼与林定夷先生商榷》(载《哲学研究》1989年第12期)。魏发辰先生在文章中不但对我关于“问题”的定义提出了讨论,而且也提出了建立“问题哲学”或“问题论”的任务。就他对我的文章的质疑,本文作些澄清和说明。就他提出应当建立问题学或“问题论”这一任务来说,这是与笔者近十年来的努力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一、分析哲学和传统如果一个科学分支发生了革命的变化,那么我们就必须描述这一专业的演变史。H.赖辛巴赫(Hans Reichenbach)《科学哲学的兴起》一书(1951年英文版)就为分析哲学作过这样的描述。赖辛巴赫认为,哲学的主要任务是解决那些因自然科学的发展方式及其结果而产生的问题。他这样勾勒《科学哲学的兴起》的目的:“本书认为,哲学思辨是一个过渡阶段,它只产生于哲学问题被提出,但还不是一个具有逻辑手段来解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在他一生的后期中,从事于历史、语言、文学的研究和创作,表示与哲学分手,但他一刻也没有与哲学分离,无时不受哲学支配。什么哲学支配他呢?叔本华哲学。当王国维宣称他与哲学分手时,他就着手于美学问题的研究。除《红楼梦研究》是美学的著作外,他还写了多篇的美学论文,处处都流露出他对叔本华美学理论的惓惓之情。王国维的《屈子文学之精神》(1906年)、《文学小言十七则》(1906年)、《古雅在美学上之地位》(1907年)、  相似文献   

14.
尼采的认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讲的是尼采在与传统认识论划清界限时所阐明的哲学认识可能性。尼采在1873年的《希腊悲剧哲学》这一残篇中论及赫拉克利特时写道:“他不需要别人,为了自己的认识也不需要别人;他不把别人想要知道的一切知识和其他贤人用心向他询问的一切放在心上。他用轻蔑的口气谈及这聚集在一起提出问题的人,简言之,‘历史的’人们。他在讲到自己时是用表明神谕研究这句话来说自己的:‘我是自己探讨自己和研究自己的’,好象他就是‘认识你自己’这一含义不明的律令的实行者和完成者,而不是别的什么人。”(克勒讷袖珍版第1卷,第296页)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老中青三代学者历时近三十载撰写的四卷本《希腊哲学史》于今年正式出齐。最新出版的第四卷是关于希腊化和罗马帝国时期的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专题研究。本卷撰写者认为,要在西方学者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写出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的、有自己特色的晚期希腊哲学史,需要处理好六个问题:(1)晚期希腊哲学与地中海文化语境的关系;(2)学派形态哲学与学派外哲学的关系;(3)晚期希腊哲学与早期、中期哲学的关系;(4)折衷主义与罗马文化的特征问题;(5)东方文明对希腊罗马的反哺以及"雅典与耶路撒冷"问题;(6)以中国文化为背景解读晚期希腊哲学。  相似文献   

16.
卢卡奇(Gyrgy Lukacs,1885——1971),一生写了大量哲学论著,从他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高度注意和认真研究哲学(史)方法论问题。《理性的毁灭》一书,就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将要论述的《理性的毁灭》一书中的哲学(史)方法论思想,有一个形成和发展过程。1930年,当时任苏共中央马列研究院院长的梁赞诺夫,让卢卡奇看了尚未正式发表的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他读罢激动不已,以致于使他与马克思主义的整个关系发生  相似文献   

17.
孔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两个问题一直在脑里萦绕:一是孔子及其学说(包括后世儒家)为何在海内外一直有那么大的影响?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尊孔子为“圣人”。朱熹说:“自尧舜以下,若不生个孔子,后人去何处讨分晓?”(《朱子语类》卷九十三)他甚至认为,天不生仲尼,“万古常如夜”。现代,又有新儒家的兴起(新儒家人物台湾居多,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他们推崇孔子、朱熹、陆、王,为继承和弘扬儒家传统文化而呐喊。在国外,伏尔泰(1694——1778年)称孔子为“真理的解释者”,魁奈(1694——1774年)认为希腊哲学大大不如中国,一部《论语》可以打倒“希腊之七贤”,可见对其学说评价之高。而现代,美国《人民年鉴手册》  相似文献   

18.
解释学与伦理学——关于伽达默尔实践哲学的核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是一种实践哲学 ,它包含有强烈的伦理学色彩 ,这种色彩贯穿于伽达默尔的整个学术思想之中 ,这从他的第一个讲座《论古希腊伦理学的概念和历史》、所发表的第一部著作《柏拉图的辩证伦理学》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他的《真理与方法》也有不少涉及伦理学的内容。进入到晚期 ,他更自觉地将解释学引向实践哲学 (这里的“实践”,不是科学意义上的实践 ,而是伦理学意义上的实践 ,它和人的生活整体密切相关 ) ,并对此有较为全面、系统、深刻的论述。这些足以表明 ,伽达默尔不仅是一位解释学家 ,同时也是一位伦理学家。然而迄今为…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作者(Henryk Skolimowski,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即将出版的《波兰的分析哲学》一书的一章,发表在美国《思想史杂志》1965年4—6月号上。翻译时删节了部分注解。在本文的第一部分中,作者从资产阶级哲学立场出发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波兰哲学的概况,同时提出波兰分析哲学的四个特征。在第二部分中,他追述了四十年代波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分析哲学的斗争,认为这种“冲突”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者受了分析哲学的影响”,最后形成了“分析的语言学的马克思主义”。这种“新型的马克思主义”经过了三个阶段:一、1951—1955年,二、1955—1958年,三、1958年以后。在第三部分中,作者说:“1956年被认为是波兰哲学和整个理智生活伟大转变的一年”;沙夫关于真理论的著作“吸收了许多分析哲学的概念”,他的关于矛盾的学说是“反对恩格斯和列宁的”;柯瓦科夫斯基“反对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的过时的陈腐的概念”;克拉耶夫斯基把马克思主义分为“实证主义派的马克思主义和黑格尔派的马克思主义”,作者认为前者“在数量上和重要性上都正在增长着”。在第四部分中,作者专门评述沙夫的演变及其同存在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及语义学的关系。他认为沙夫是“一个卓越的实证主义者”和“正统的修正主义者”;沙夫所做的事主要是五个方面(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新领域;恢复语义学;把语言哲学并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等等);他在萨特尔影响下写了《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企图“弥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的哲学这个缺陷”。作者特别评介了沙夫的《语义学导论》及《语言和认识》这两本书。《后记》叙述了战后一直到1956年10月前后波兰分析哲学的状况及年轻一代哲学家的“分析倾向”。他说,“哲学的分析方法已经侵入他们(指波兰哲学家——译者)的心灵”,“所以,即使整个分析运动被完全消灭了,分析哲学将在他们的血管内运行。”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特别重视波兰年轻一代哲学家,高度赞赏他们的修正主义哲学方向,期待他们成为资产阶级哲学的继承者,他说:“如果传统要继续下去,年轻的一代就应该接过去”。可见资产阶级哲学家也正在激烈争夺年轻一代的哲学工作者。这是值得引起我们高度警惕的。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到资产阶级哲学、特别是逻辑实证主义和存在主义对波兰哲学界的影响。同时也可以看到,以沙夫为首的修正主义哲学家如何追随资产阶级哲学,并且按照资产阶级哲学家的“最新”成就修正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剖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他的整个哲学时说过,《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59页)。如果联系马克思哲学的形成、发展过程,来研读、评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也可以说《手稿》是马克思的《精神现象学》,是马克思哲学的诞生地和哲学革命变革的起源,是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深刻内容和本质的一把钥匙。这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