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散点透视和焦点透视是中西方画家绘画时观察空间所使用的两种不同方法。文章主要对两种透视方法进行梳理、比较和总结,并结合当代建筑师的实践和探索,分析散点透视在建筑空间中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2.
孙晓玲 《应用心理学》2009,15(2):139-147
该研究对大学生时间自我透视与价值偏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当从远期的时间距离来透视自我(可能自我知觉)时,个体更加偏好理想主义价值;当个体从近期的时间距离来透视自我(当前自我知觉)时,个体更加偏好实用主义价值。但是,时间自我透视与价值偏好之间并非遵循严格的线性关系。此外,研究还发现,上述规律只出现于个体对自我的知觉中,个体对他人的时间透视并未表现出类似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中西方传统绘画有着不同的透视方法,不同的透视观实际上反映出中西方审美心理结构的差异。文章就焦点透视在中西传统绘画中的表现差异进行研究,分析了中西传统绘画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自我同一性状态对时间透视体验的结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郑涌  黄希庭 《心理科学》1998,21(3):201-204,200
用自编的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和时间秀视体检量表对641名大学生时间透视的心理结构关系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在自人达成型与扩散两种没的同一性状态下,不仅对过去、现在、预期未来和理想未来的时间体验上均有积极与消极之分,而且在各种时间体验之间的结构关系上,前者的结构更为清晰,后者更为混乱,从而初步证实了自我同一性状在时间透视体验中的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5.
未来时间透视与生活事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进 《心理科学》2002,25(2):233-233,232
时间,象用符号表示的旅行,是用生活事件划分的。人的心理时间总是与他的具体活动、思想和想象相联系的。一些研究发现,被试者的未来时间透视与其已有的事件经历和控制经验相关,也与其预期的个人未来生活事件相关。我们的研究揭示了未来时间透视的特点及其与控制观的关系.但生活事件对未来时间透视的影响如何,国内尚未见有关文献报导。研究未来时间透视与生活事件的关系.对了解人们的现实生活方式、成就动机等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本研究旨在讨论未来时间透视与个体经历过和期盼的生活事件的关系及其年龄特征。  相似文献   

6.
刘文  张珊珊  安玲 《心理科学》2011,34(4):894-898
依据时间管理的相关理论,参照国内外已有的相关问卷和量表,提出时间管理问卷的结构。对872份有效数据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同时考察了价值观与时间管理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问卷包括6个因子:即规划性、拖延性、时间透视性、自觉控制性、混乱倾向性和抗压性;(2)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均较高,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3)价值观中的垂直个人主义对时间管理倾向中的计划性、自觉控制性和混乱倾向性有显著预测作用;价值观中的垂直集体主义对时间透视和抗压力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时间透视的自我整合:Ⅰ.心理结构方式的投射测验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用画圆测验和完成句子测验,配合时间标定作业,对201名大学生被试的时间透视特点作了探讨,结果发现,在时间透视的广度、方向及关联性等方面,高自我认同组被试有着更大的现在广度,更积极而远景开放的未来取向,以及更强的时间整合;低自我认同组则是过去广度更大,过去取向更多,其时间分裂及未来中断的现象更易发生.这些结果初步揭示了建立在时间体验与自我概念的整合基础上的时间透视的心理结构方式.  相似文献   

8.
时间透视的自我整合:I.心理结构方式的投射测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希庭  郑涌 《心理学报》2000,33(1):30-35
用画圆测验和完成句子测验,配合时间标定作业,对201名大学生被试的时间透视特点作了探讨,结果发现,在时间透视的广度、方向及关联性等方面,高自我认同组被试有着更大的现有广度,更积极而远景开放的未来取向,以及更强的时间整合;低自我认同组则是过去广度更大,其时间分裂及未来中断的现象理易发生。这些结果初步揭示了建立在时间体验与自我概念的整合基础上的时间透视的心理结构方式。  相似文献   

9.
未来时间透视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陈永进 《心理科学》1998,21(4):373-374
1引言未来时间透视是个体单位时间内对其未来时间的长度、密度和清晰度等的预期。研究它,将有助于理解个体的现实行为。由于个体的生命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放慢,心理时间则显得越来越快,因而人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未来时间透视可能显示出不同的特点。即使在同一年龄阶段,由于个人的过去经验、所处环境不同,未来时间透视的特点也可能不尽相同。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成人未来时间透视的年龄特征及其个体差异。2方法2.1被试19~23岁的西南师大外语系、化学系95级大学生167人(男63,女104),28~40岁的西南师大951、96级进修教师46人…  相似文献   

10.
未来时间透视及其与控制观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用修订的Fingman和Perlmuter的未来时间透视问卷、Lev-enson的控制观量表对167名大学生、46名进修教师和33名老年大学学员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①不同年龄被试者的未来时间透视具有相似的模式,即关注近的未来,并具有显着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②被试者关注未来时间的长度与控制观的内控水平呈正相关,与有势力的他人、机遇两水平呈负相关,但均未达到显着水平;关注未来时间的密度与控制观的三水平均呈微弱相关;但思考未来时间的清晰度与控制观的内控水平呈极显着的正相关,与有势力的他人、机遇两水平则呈显着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金翼》是人类学研究的一部经典著作,它通过对两个家族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环境中不同命运的描述,以独特的笔法透视了复杂社会中的家族制度。而其中关于家族制度的社会学分析也为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带来了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方传统绘画中有截然不同的表示透视的方法,一般认为西方的是"焦点透视",中国的是"散点透视"。从这两种透视法的形成与发展及其概念的界定,着重分析这两种透视法的异同,并从哲学思想、载体形式、画家身份三个方面探究造成中西方透视法差异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对绘画透视学的由来及其焦点透视、色彩透视、隐没透视和散点透视四个种类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引出中国传统绘画透视观和形成原因,并以《清明上河园》《富春山居图》作为案例加以分析论证,最终研究出中国传统绘画透视的特点及其应用:以多元性来塑造不同构图方式;以灵活性来运用不同绘画视点;以自由组合来创造绘画中的多维空间。  相似文献   

14.
宋其争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3,26(3):498-500
时间透视这个术语最早出现在Frank论述时间透视的文化哲学文章中,后被Lewin所采用。Lewin认为时间透视是“在特定时间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未来和过去所持有的观点总和”。而JosephNuttin认为,“就它们实际存在于行为功能的认知层次上说,过去和未来的事件影响着人们现在的行为”,时间透视是控制行为的决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未来取向应对的双阶段序列模型及其时间透视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甘怡群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1):1583-1587
最近的研究表明, 未来取向应对对于应激管理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预先应对和预防应对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 一直是困扰应对研究者的重要问题。我们的前期工作显示, 序列模型比平行模型能更好地表征预先应对和预防应对的内在关系, 时间透视比威胁知觉更能解释预防应对的前因。本项目首次以时间知觉和内隐态度为切入点, 探索未来取向应对机制的理论模型。研究内容拟包括:(1)以大学生就业为情境, 构建未来取向应对的双阶段序列模型; (2)以大学生入学适应为情境, 用内隐认知充实和验证未来取向应对的序列模型; (3)用时间折扣模型的任务范式, 探讨未来取向应对不同阶段的时间透视机制:(4)用威胁性和中性的阈下面孔作情绪启动, 验证未来取向应对不同阶段的时间透视机制。本研究为发掘预先应对和预防应对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 及基于未来取向应对的干预在心理健康和教育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探讨统筹方法在手术过程中的应用及对手术时间的影响.以2011年6月~2011年10月闻我科行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65例为具体研究对象,36例患者在开腹前、术中、关腹三个过程中应用统筹方法作为观察组,29例患者在上述三个过程中未应用统筹方法,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手术出血量、术后吻合口漏及术后腹腔引流管的渗出量;分析统筹方法对手术进程的影响.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98.6 min,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150.4min.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t=5.647,P=0.028).两组平均手术出血量、术后吻合口漏及术后腹腔引流管的渗出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统筹方法在手术程序中的应用,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7.
为比较清醒镇静和全身麻醉方案对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的影响,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手术病历561例(清醒镇静237例,全身麻醉324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消融时间、透视时间、消融即刻成功率、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后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全麻组手术时间、消融时间、全麻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镇静组(P0.01)。两组透视时间、术后即刻成功率、住院天数、呼吸道感染及心包填塞等并发症发生率相似(P0.05)。术后12个月内两组患者房颤总体复发率及两组内持续性房颤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全麻组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后12个月内复发率低于镇静组(P0.05)。因此,全身麻醉和清醒镇静均可安全应用于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手术。全身麻醉方案可缩短手术时间和消融时间并可降低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后12个月内房颤复发率。5-HT3受体拮抗剂能降低患者全麻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焦点透视是西方绘画空间表现的经典法则,以大观小是中国山水绘画空间之法。文章基于对这两种经典理论的研究,分别对两种理论影响下的经典作品进行分析,试图呈现出西方绘画空间中的图像性以及中国绘画空间的图象性。  相似文献   

19.
探讨小切口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结合远端斜位透视锁钉技术治疗股骨干骨折临床疗效。自2010年7月~2014年7月收治应用髓内钉治疗的股骨干骨折患者96例,年龄20岁~63岁,平均40.5岁,其中男60例,女36例,按照AO分型,A型54例,B型30例,C型12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2例,A组小切口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结合远端斜位透视锁钉技术,B组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C组小切口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通过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膝关节活动度、骨折愈合时间,进行疗效评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A组与B组、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活动度、骨折愈合时间A组、B组、C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结合远端斜位透视锁钉技术治疗股骨干骨折能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及透视次数,避免了过多的医源性辐射,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笛卡尔式的透视主义对绘画产生了很大影响,但这一影响常常被忽视和贬低。他对透视在绘画中的存在样式的哲学反思,触及了从柏拉图直至梅洛-庞蒂等哲学家所意谓的绘画的本质。与梅洛-庞蒂及其含混倾向不同,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借助于"自然之光"使得绘画得到了清楚分明的表达。他和梅洛-庞蒂各自表达着绘画传统中的两个可以并行不悖的走向:"心看"与"眼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