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史记·周本纪》说:武王“封尚父于营丘,曰齐”。齐国何以称“齐”?两千年来,学者作出种种解释,迄今未能揭开这一上古文化之谜。有周一代的封国,多袭其封国原称以为国号。齐国古称北齐,太公望封于齐,因以为国号。此说为不少学者所信奉。但如深究北齐、姜齐何以名齐,齐之初始义究竟作何解释,则迄今不甚了了。司马迁提出“齐所以为齐,以天齐”(《史记·  相似文献   

2.
营丘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武王灭商,封师尚父于齐都营丘。营丘所在,古来有争论,迄今未解决。近来,随着修志工作的深入开展,鲁东热心史志事业的同志,纷纷撰文进行考证,这对研究西周齐国和山东东部古代的历史,大有裨益,是值得称道的好事情。为了存真求实,把当时的齐都考察清楚,本刊将在“文物·考古”栏内对此展开讨论,殷切希望史志界、地理界的学者、专家积极撰稿。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韩非读过《文子》”《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必罚》一节中说:“赏誉薄而谩者,下不用也;赏誉厚而信者,下轻死,其说在文子。称若兽鹿。”这是属于“经”的内容,在下文“说”部分,对此有明确的解释:  齐王问于文子曰:“治国何如?”对曰:“夫赏罚之为道,利器...  相似文献   

4.
齐都营丘续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丘是西周齐太公师尚父始建国时的齐国都城。其地理位置自汉代以来即有临淄、昌乐二说之争。各有从者,迄无定论。笔者曾撰文讨论,认为临淄说是正确的。并进一步提出其具体位置很可能是在临淄故城大城内东北角的韩信岭一带。近年发表的《营丘初探》(省称《初探》)和《齐都古营丘试探》(省称《齐都》)对拙说提出商榷。《初探》提出  相似文献   

5.
齐国的渔业     
齐国的始祖是吕望。吕望在翦商定周中立下赫赫战功,因而于西周初以功封于齐,都营丘(今山东临淄)。当时的东方,小国林立,齐国的始封之地只有方圆百里。此后数百年间,齐国由小到大,到齐宣王时代,“齐南有太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齐地方两千里”。(《战国策·齐策》)一跃而成为东方大国。齐国得以富强的原  相似文献   

6.
1《吕氏春秋》中的中医学治则思想《吕氏春秋》作为杂家名著兼采先秦诸子各家之说,有些学术观点与《内经》很接近,如其反对用宗教迷信方法抵御疾病,说:“今世上(尚)卜筮祷词,故疾病愈来”(《季春纪第三·尽数》)。《素问·五藏别论》则说:“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吕氏春秋》蕴含有许多中医治则思想,在《内经》中亦有所体现,如《季春纪第三·尽数》曰:“故凡养生,莫若知本,知本则疾无由至矣。”《孝行览第二·孝行》又曰:“凡为天下,治国家,必务本而后末。”养生治国须“知本”“求本”,治病亦须“治病必求于本”(《素问·阴阳应象大…  相似文献   

7.
临淄齐都故城南郊的鼎足山和牛山上,分别有两个一组和四个一组的高大坟墓,被称为“山上之山”。这就是著名的“二王冢”和“四王冢”。《说文》:“冢,高坟也。”高坟虽然也可以称为“陵”,但那是汉代以来对天子坟墓的专有名称。《水经·渭水注》:“秦名天子冢曰山,汉曰陵”。《文选·西征赋》注引《三秦记》曰:“秦名天子冢曰长山,汉  相似文献   

8.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这段话出自《论语·宪问》。关于其中的“君子道者三”一句,历来说解颇不一致,概括起来,可得四说:一说“君子道”为君子之道(见邢《论语注疏》),此说以“君子道”为偏正...  相似文献   

9.
“暴虎冯河”辨疑《论语·述而》①:“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朱熹注曰:“暴虎,徒搏。冯河,徒涉。”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进一步解释为“徒手搏虎曰暴虎,徒足涉河曰冯河”。从意思上看,子路好勇,看见孔子夸奖颜渊便发问:“子行三军,则谁与?”孔子不赞成子路之勇,认为这是有勇无谋,冒险行事,所以作此回答。因此,将“暴虎冯河”解为“徒手搏虎,徒足涉河”是很圆通的。但这种解释,可能不够确切。“冯河”一词可能最初见于《易·泰卦·爻辞》:“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高亨认为:“包借为匏,瓠也,今语…  相似文献   

10.
《论语·子路》中“南人有言”之“南人”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子路》:“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在《礼记·缁衣》中有一段基本相同的文字:“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为卜筮。……’《易》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这个“南人”是谁?历代注家都说是南国之人。这自然没有错,但等于不说。来可泓先生说是吴、楚之人来可泓《论语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64页。,饶宗颐先生说是楚人饶宗颐《帛书〈系辞传〉"大恒"说》,载《道家文化研究》第3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伦理学史上有一特具现象:常拿某种具体事物的诸属性去与诸德目加以比附。例如《诗·秦风·小戎》笺曰“玉有五德”,疏曰:“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于坠,礼也;孚尹旁达,信也。”这种现象无以名之,故曰“物性配德”吧。“物性配德”说的开始流行,约在秦汉时期。在用来配德的各种物事中,水要算最重要的物。这大约因为水与人生关系至为密切--古希腊的泰勒士和《管子·水地》都提出过水为万物本原的设想.流传最广的,是孔子观水时的一段论述,见于《荀子》、《大戴礼记》、《说苑》、《孔子家语》等书.如《荀子·宥坐》:  相似文献   

12.
《论语·微子》说: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所称“吾老矣,不能用也”的话,象是孔子说话的语气。何晏注:“以圣道难成,故云吾老不能用。”这“吾老”更象是孔圣自指。但是这样的理解未必确当,因为《孔子世家》说:  相似文献   

13.
营丘补考     
姜尚佐武王伐纣灭殷,封齐侯,建都营丘。但营丘在哪里?史家尚无定论。一说在齐国故城,即现在临淄区的齐都镇;一说在昌乐县东南,距城五十里的营陵村。《管子学刊》1992年第一期赵守诚同志《齐都古营丘续探》(以下简称《续探》)对张达民同志《营丘考》(以下简称《考》)和王恩田同志《齐都营丘续考》(以下简称《续考》)两文,关于营丘的地望问题,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笔者是临淄人。对考证工作是门外汉,但自幼尝听祖父、父亲讲关于史家对营丘的争议,因而对营丘地望的考证,颇感兴趣,也想借题发挥,并就教于专家、学者和赵守诚同志。  相似文献   

14.
文能附众武能威敌——司马穰苴的治军特点和军事思想初探徐勇司马穰苴,是我国古代齐国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中记载:“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也说:“自古王者而有...  相似文献   

15.
一遍观历代史籍,或名齐长城为巨防,或巨防与长城并举,这在中国长城建筑史上是一很特殊的现象。如: 1.《战国策·齐策》载孙膑谓田忌曰:“然后背太山,左济,右天唐……。”注云:“天,大也;唐,防也。”2.《秦策》载张仪说秦王曰:“……(齐)长城巨防,足以为塞。”  相似文献   

16.
<正> 卫灵公问陈(同阵)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刘宝楠《正义》引《新序》五曰:“昔卫灵公问陈,孔子言俎豆,贱兵而重礼也。”按以孔子“贱兵”,不答卫灵公军旅之问,非也。考军旅之事,儒家所重,《尚书·洪范》:“八政,八曰师。”盖戎为国之大事,有国者必重之。《春秋》谷梁襄二十五年传:“古者,虽有文事,必有武备。”为人臣者,必文、武兼擅,诗人所以褒讚尹吉甫“有文有武”(《诗经·小雅·六月》)者,惟孔子以“文”为首而己。他于军旅,一是子  相似文献   

17.
“相地而衰征”语出《国语·齐语》,是春秋时代管仲为齐桓公所设计的富国强兵、称霸天下的方案之一,韦昭注曰;“相,视也;衰,差也。视土地之美恶及所生出,以差征赋之轻重也。”“衰征”又作“衰政”,见于《荀子·王制》:“相地而衰政。”杨倞注曰:“政或读为征。”古政、征通,杨注是对的。《管子·小匡》又作“相地而衰其政。”关于“相地而衰征”的意义,学术界流行的说法认为它是井田制被废除的象征。例如《中国史稿》说“相地而衰征”就是“打破井田的限制,按土地的好坏征收贡税”(第一册  相似文献   

18.
对于《论语·述而》“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章的解读,历来仁智互见,但因本章涉及孔子的身世、孔子的知行思想、孔子与《易》的关系等问题,故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求得比较接近原意的理解。解读本章,主要有三个障碍,日加,曰五十,曰易。现逐一予以疏通。先说“加”。郑玄、何晏、皇侃、邢 等早期注本均作如字解,但更早的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却提供了另一种解读: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将《孔子世家》与《论语》对照,可以看出,《孔子世家》是根据《论…  相似文献   

19.
自从孔子说“郑声淫”(《论语·卫灵公》),《三百篇》中《邶》、《鄘》、《卫》三风的《诗序》中也跟着说“卫之淫风流行”、“淫风大行”(《诗·国风》邶、鄘、卫三风诸传),于是郑、卫之风淫的话就一直流传下来。其实,这件事是值得辨析的。所谓“风”,实际至少有三方面的含义,(一)社会风气;(二)民间歌谣的内容;(三)这些民歌的音乐节奏。古人用辞简约,有时单指三义中之一义,有时三义混融而言。如子夏说“卫音趋数”(并见《札记·乐记》与《史记·乐书》),《正义》说趋数,促速也,这显  相似文献   

20.
一、今本《鬼谷子》非伪《史记·苏秦列传》说:“苏秦乃闭室不出,出其书徧观之.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今本《鬼谷子》中有《阴符》篇及《揣》、《摩》二篇.可以知道这部《鬼谷子》应该还是司马迁所曾经见到,战国时代苏秦时候的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