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丹 《四川心理科学》2014,(10):140-140
少年儿童智力发育是生理基础,学习钢琴,对儿童大脑的发育、智力的开发,有着突出的特殊效果。因为从人的生理、儿童心理和弹奏钢琴的特殊训练形式可以看出:学习钢琴,能对儿童的视觉感受性、听觉感受性、运动觉、记忆力、注意力及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都有着实质性的促进作用,此外,钢琴学习还对儿童的非智力因素产生许多积极的因素,能够磨练孩子的坚强意志,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精神,高雅的气质和音乐修养以及自觉刻苦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孩子学习钢琴的价值显得尤为的重要。  相似文献   

2.
认识自我是人类的共同追求。认识自我是每个人的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产生的愿望,也是社会对每个人提出的要求。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的人,是称不上心理成熟的人的。一个人如果总是不能正确认识自我,那么他就是一个老是长不大的人。  相似文献   

3.
有些人认为,智商高就是天才。教育心理学家却认为,这是一个误解,智商高只说明他具有一定的自然天赋,天才则是指那些智商社会成功的人。科学测试也说明,一个智力超常的孩子,其智力和心理测试结果往往互不协调。这些智力超常的孩子应该就是“高潜力”儿童。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国民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逐步提高,钢琴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接受和喜爱,从三四岁的孩子到六七十岁的老人都加入到学琴的队伍中来。与此同时,钢琴教学中的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而良好的读谱习惯则是学好钢琴的前提和基础,它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方法、效率和兴趣等,正确的读谱能力的培养是保证学琴者强好钢琴、走进音乐之门的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5.
钢琴文化是伴随着钢琴进入中国,在中西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西文化的融合推动了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拓展了中国传统乐曲的存在形式,丰富了钢琴演奏技巧和钢琴作曲技法,拓展了中国的音乐文化,中国钢琴文化具有中国民族性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艺术特点。钢琴文化在中国虽然一度发展缓慢,但是仍在曲折中渐进地往前发展,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中国钢琴文化一定能吸收各方文化的积极元素,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6.
董国范 《天风》2011,(4):62-62
小时候,我想学拉胡琴,爸爸就买了一把。可是,爷爷却说:"人家拉胡琴(在戏园子里)都挣钱,你拉胡琴还得花钱。"那时我就纳闷,难道学拉胡琴就是为了挣钱吗?无独有偶,改革开放以来,许多经济条件具备的人家,花重金买钢琴,请家教,要求孩子每天练琴,这无可厚非。不过,孩子们常常听到的教导却是:"好好学,刻苦练,将来一定当一个像郎朗那样的钢琴演奏家。你知道吗?那郎朗能挣老多钱了……"  相似文献   

7.
同伴交往、亲子交往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经典的心理理论任务、同伴提名法、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以及在游戏情境中观察同伴交往行为和亲子交往行为等多种方法,探讨同伴交往、亲子交往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88名3-6岁儿童及其家长参加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交往类型中受欢迎儿童,其心理理论发展水平显著高于被拒绝和被忽视儿童.(2)民主型教养方式最有利于促进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放任型教养方式最不利于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3)家长指导游戏的行为、分享情感的行为和使用心理状态术语的行为,有利于促进孩子心理理论的发展,而对孩子的冷漠最不利于孩子心理理论的发展.(4)相对于同伴交往,亲子交往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有更显著的预测力,其中家长和孩子的情感分享.对孩子遇到问题的解释及指导是促进孩子心理理论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正>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许多家庭买钢琴作为文化智力投资,希望以此提高孩子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品味,并使其掌握一技之长适应社会。但是许多孩子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琴之后,由于各种原因,产生了厌倦情绪,甚至半途而废,由此引起了家长和教师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这是学生的问题,也有人认为这是老师的问题。实际上我觉得很可能是老师和学生在配合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因而使孩子慢慢地  相似文献   

9.
一、幼儿的心理卫生问题儿童的天生素质如何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他的周围条件,有赖于他的社会环境。一定的专门解剖生理特点称之为素质。素质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它们是诸如习惯、能力、性格等心理品质发展的基础。但是,素质不能预定这些心理特性的类型、数量  相似文献   

10.
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内容,《易》学与道教文化都是我国先民探索宇宙奥秘、人生价值的心灵轨迹。这两条心灵之轨尽管有各自不同的开端,各自不同的材料,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定的背景中它们交汇了。由于《易》学与道教有着共同的文化土壤,共同的社会心理基础,两者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便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自然汇通”关系。  相似文献   

11.
赵璧如 《社会心理科学》2004,19(1):F002-F002
怎样理解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在我国心理学界一直存在不同看法。正确认识和处理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有利于促进我国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赵璧如 《社会心理科学》2004,19(2):F003-F003
怎样理解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在我国心理学界一直存在不同看法。正确认识和处理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有利于促进我国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儿童在学习活动中最有价值的成份是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孩子的主动性完全来自由好奇心发展起来的求趣心,由喜欢表扬而发展起的好胜心。假如不能满足孩子的求趣心和好胜心,他们将毫不留情地拒绝一切学习。有些家长常常不考虑孩子的心理特点,强迫孩子去学习毫无兴趣的东西,在心理上给孩子造成各种各样的压力,使孩子从小就产生厌学行为,这种消极行为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相似文献   

14.
适应人才市场需要并结合高师教学条件,转变观念,加大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力度,注重基础音乐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使高师钢琴的教学在理论与实践上,贴近实际应用的需要,以适应基层对音乐人才标准的要求,是高师钢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也是我们教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基础社会动机体系, 是人类为实现生存繁衍的终极目标, 管理社会生活中的威胁、挑战与机会, 形成的一套激发、调控行为的内在动力, 从进化心理的角度提出了人们社会生活中的核心需求与动机。众多研究显示, 它不仅对社会行为有广泛影响, 而且当激活条件持续存在时, 会持续影响个体及一定区域人群的心理和行为。因此, 基础社会动机可以成为评估社会经济秩序稳定性及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心理指标。目前国内有关研究尚少。未来研究应以基础社会动机为切入点, 探索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心理需求指标体系, 探寻我国文化背景下基础社会动机与社会经济行为、社会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 为社会治理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城市的经济发展快速,随之而来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们开始向往自然的田野生活。且田园教育方面的内容一直是近几年的一个热点,而幼儿对田园知识的了解也有一定的缺失。开发改造荒废的空心村下古禄,在保留传统特点的同时带点创新的设计,可以使之成为小孩和大人放松身心的好去处,此外,家长或者老师还能在快乐的气氛中给孩子带来一定的田园知识。因此,田园教育基地的设计对未来孩子的生活有一定的好处,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在玩具产品智能化、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玩具产品设计师在设计中愈发开始注重儿童的心理诉求,以儿童的健康成长为前提,充分结合儿童的感官体验、交互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发展,更贴近儿童的生活环境和儿童自身发展规律,帮助其认知事物、确立社会关系、启发智力、寄托情感。其中社会关系的确立,对儿童的影响较为深远。从设计心理学的角度以其为依据,并且结合学龄前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整理分析智能玩具对学龄前孩子的日常生活的影响,旨在论述智能玩具设计用设计心理学的角度在学龄前孩子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一、给家长的建议 关心孩子的钢琴学习,关注孩子练琴的效果,这是许多家长都十分重视的一件事情.可以说,在孩子整个学琴的过程中,随着家长的参与,家长所发挥的作用已经越来越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9.
客体关系理论认为,个体的早期客体关系对其心理发展与人际关系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早期与父母等家庭成员在互动中形成的早期客体关系。个体的心理困扰往往是人际关系困扰,人际关系困扰是个体早期客体关系不良导致的。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初步形成了家庭是如何通过客体关系影响个体心理的机制,并给父母和孩子分别提出了建议,希望能给家长和孩子带来一些启发,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20.
许多事实表明,心理疾病也同样具有“传染性”,而且由于孩子年龄小,心理发展还很不稳定,他们的心理更具有易感染性;孩子的许多心理疾病是由我们家长“传染”给孩子的,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