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荀子的礼与法家的法看似接近,都具有制度化、成文化的特征,实则非常不同。荀子的礼治仍是在孔子的思路上,即良治是按照周朝的制度遗存进行改良,而且其礼学的关注点是普遍的人。法家的法治则认为周朝的礼制已经不适合新的政治形势,所以要用君主集权的法治来统治社会,而其法学正是为此而进行的特殊性思考。这种差异决定了法家之学具有的是特殊的时代价值,而荀子的礼学则更具有普遍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荀子与后期法家(李斯、韩非等)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哲学史课题。荀子对法家人物采取批评的态度,对法家的法、术、势理念也并不认同,是能守住儒家之为儒家的根本价值的。诚然,荀子构建的制度化礼学,包含有一种强势性和僵化的可能,所以是"大醇而小疵"。而后期法家虽然对儒学进行过系统学习,但因根本出发点的不同,反而以此为资源来排斥儒家,并建构了法家自身的理论。因此,荀子和法家之间更多的是距离感,而不是亲和关系;荀子当为"法儒"而不是"儒法"。  相似文献   

3.
正义秉性,可成为判断中国正义论的标准。法家正义论由正义秉性与战国时期具有特定价值内涵的正义理论两个部分构成。法家对正义秉性的讨论包括:正义的主观条件蕴涵"怨""愤"等情感,正义的客观条件在于物质资源与人类欲望之间的冲突。法家最早发现了正义秉性的脆弱性特征以及由此带来的非正义局面的蔓延。法家竭力维护法的公正与权威,主张将正义品格最大限度地"社会化"。法家的正义秉性,在形式上是一种"应得"正义观。法家追求一个正义而和谐的社会,各阶层都各尽其力,获得其应得的利益。先秦时期的法家正义观,具有特定历史语境中的价值观念:尊君、重公利、极端功利、臣民工具化、轻罪重罚且极端苛刻,具有鲜明的"战国"时代特征。先秦法家正义论实质主张"守法就是正义",此法代表"公利",也代表君主利益,代表国家利益,正义就是遵守君主之法。  相似文献   

4.
法家司法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四个方面考察了法家的司法思想,认为法家司法思想的理论根据是所谓“好利恶害”的人性论;司法的基本要素是明法(通晓法律、司法严明)、尊法(尊重法律、树立司法权威)、慎法(谨慎适用法律)和奉法(严格依法从事司法活动)等;对司法人员的基本要求是“破私任法”;司法的基本目标是“以刑去刑”。尽管法家对司法问题的论述不无偏颇之处,但也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其中某些观点也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法家形成于春秋战国时代,根据"法治"的不同特点,法家又可以分成春秋时的"齐法家"和战国时的"三晋法家"。孔子对齐法家的认同体现着儒法的互补,孟子对三晋法家的批评体现着"法治"思想中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差异。汉儒对三晋法家与暴秦的总结为"独尊儒术"奠定了思想基础,而"汉承秦制"既体现了儒法互补的精神又解释了两千多年中华帝国得以维系的法理原因。  相似文献   

6.
荀子学辨     
荀子的学术思想渊深复杂,因而在对他的研究中,至今仍有若干易于致疑之点,犹有辨明之必要。如荀子虽推崇仲尼、子弓,但不能仅据此认为其学即出自此二人。荀子对他们的推崇实与其治学宗旨相关,即认为仲尼、子弓的学行已臻于圣王至足之境,可为天下学者师法。因而不能认为荀子对仲尼、子弓的推崇,是在自标师承之门。荀子又每以礼法并称,但他所谓法同法家之法是有区别的概念。荀子所谓法不具备法家所谓法的绝对法制意义,乃是相对于礼的次一级规范或法则,已有被礼同化的趋势,并被用来调整、充实和完善儒家的礼制体系。荀子对其前的诸子几无不攻驳,虽儒家亦所不免。但可注意者,惟不见对法家商鞅的讥弹。此或可窥见到荀子思想中法家因素的来源。荀子关于数义之说,实质上是对周代贵族礼乐文化传统的继承。此说以君子知义为本,官人守数为末。这影响及于他的政治伦理思想,即以君子、礼义为纲,以君子、礼义为建构其学说体系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7.
荀子的"性恶论"是以特定的人性的内容为基础的。事实上他并不关心"性"是否让人成为了人,而只注重这"性"让人产生了怎样的行为。在荀子看来,属于性的东西有两种:人本身具有的基本能力(如目辨白黑的能力)和欲望。而荀子所谓的那种人本身具有的基本能力是无法推动人产生行为的,因而行为产生的原动力就落在人的欲望上,而"恶"也最终落脚在欲望上。因此,人的弃恶从善也最终转化为如何对待欲望。  相似文献   

8.
荀子思想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识论一荀子的“认识”来源,是来自客观存在着的实事实物的,他以客观的实际或事物的映象为认识的基础。他对于客观实际的看法,在许多地方是能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观察事物,不用唯心主义或神秘主义的主观冥想来测度或迷信事物。首先他对大自然方面如:天象、地材和阴阳变化等,他便能摆脱神秘的或  相似文献   

9.
荀子与经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战国纷争,各国诸侯招引知识分子以为智囊,谋求富强之道。其中以齐国的稷下学宫经历时间最长,人才最盛。稷下是个百家汇聚的学术沙庀,它里而包括儒、道、墨、名、法、阴、阳、纵横各家。荀况以儒家巨子游于稷下,曾经三为祭酒。儒家的经学赖荀子得以传布,清代汪中曾说:“荀卿之学,出于孔氏。而尤有功于诸经。”(《述学·荀子通论》)《荀子》正式提出“经”的名称:“其数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劝学》)这里所谓  相似文献   

10.
人类认识(心有征知)的对象是感觉(天官薄类).感觉模式具有先验性.人类据此确立命题原则:逻辑原则、简单原则等.主体因为有善恶喜好,故要虚;认识不同而平等,故壹;心有萌动,故静.针对先秦学者在名实问题上产生的一些混乱,荀子提出:行、调、约等方法,强调在概念的实际运用中把握它.  相似文献   

11.
荀子的正义思想特别值得今天的政治哲学借鉴的主要有三点:其一,人有天赋的理性,能够分析判断,所以人能群,能够制定礼仪制度组成人类社会。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唯有理性是达成政治共识的可靠基石。其二,行义以礼。仅有理性的分析判断能力并由此明确了正义原则还是不够,还必须落实到制度建构的层面上来,建立合宜的伦理制度和政治制度。其三,行义以正。政治经济制度应该体现公正与公平,公正就是要具体依据德、能、功、罪进行赏与罚;公平在政治上首先在于机会公平并有制度保障,在经济上不是实行绝对公平,而是要保证相对公平并体现对弱势群体的关怀,还有人对自然的利用要适时、适当、适度。  相似文献   

12.
荀子在总结发展名辩思潮和认知哲学成果的过程中,创立了自己的语言哲学思想。其内容精深,体系初成,与其“一天下”的社会理想相呼应,与其“正名实”的逻辑哲学相发明,与其“缘天官”的认知哲学相补充,具有可贵的创造性和世界范围的先进性,在中国思想史乃至世界思想史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理应受到国人的珍视。  相似文献   

13.
荀子"人性"包含本然性即自然属性和实然性即社会属性两个层面。二者并非静态并列的关系,而表现为从本然性到实然性的落实与发用的动态过程,依次展现为从人的内在生命机理显现为自然本能、从自然本能外化为不同的社会心理和认知倾向的过程,此过程与人从出生开始的社会化过程相表里。荀子论"性",始于"性伪之分",此性为本然性;论善恶,终于"性伪之合",此性为实然性。善恶皆属于"性伪合",是性与不同之伪结合的结果。荀子言"恶",意在强调人要对社会化过程极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偏弊有高度的警醒和自觉意识,并通过礼义教化及时进行防范与补救。  相似文献   

14.
荣辱思想是荀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孟的知耻思想,第一次对荣辱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他界定了荣辱的内涵,区分了荣辱的层次,明确了荣辱的实质,探讨了荣辱的价值,并进一步探索了荣辱的养成.研究苟子的荣辱思想,对于我们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荣辱思想的精华、进一步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现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5.
黄老学是战国中后期主流思想流派,它"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摄名、法之要",对先秦百家思想进行了理性的总结,提炼出"隆礼重法"的治道精神以"一天下"。作为三为稷下学宫祭酒的荀子深受黄老学思想的影响:在本体论上以"道"为基,衍化"天""气""性""礼""法";在认识论上以"虚壹而静"为方法,"解蔽"心灵,以加深对"道""礼""法"的认识;在方法论上以"道治"为基础,衍化出"道法""礼法"等治道精神,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隆礼重法""德主法辅"的治道精神。认识到荀子思想的黄老意,有利于澄清学界对其思想的误读,了断学术纷争,提高对其思想利用的精准度和效率,于现代"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理模式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荀子辟墨     
《孔子研究》2021,(6):100-108
  相似文献   

17.
荀子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大师,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其音乐思想系统地集中于《乐论》,他继承了儒学重视礼乐的观点,思想体系完整,是我国第一部音乐论著。文章从音乐的本质及特征、荀子的音乐心理学理论及音乐的功能等三个方面对其音乐思想做剖析及总结,旨在对其音乐学的贡献及地位总结梳理,以期对其有一公正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先秦时期,中国社会处于急剧变化的转型时期,整个社会陷入了严重失范状态,以《管子》为代表的齐法家和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三晋法家,就如何重建社会秩序提出了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社会整合思想。他们崇尚法制,一切依靠法来整合。但如何使得社会积极协调,发挥出更大的能量,在法家内部主张也有不同。齐法家主张顺民性立法,满足民的需求,发展生产,增加财富;而三晋法家认为人性是自私的,他们主张利用赏罚两手,以严刑相威,以重赏相诱。在先秦诸子各种社会整合思想中,法家最务实、最法制化。  相似文献   

19.
石蔚 《管子学刊》2010,(4):31-33,52
荀子是我国战国末期重要的思想家,在音乐方面有许多独特而重要的见解。本文从乐与情、乐与礼以及和乐观等方面阐述了荀子音乐思想。荀子一方面继承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礼乐思想,注重音乐与礼的结合,充分发挥音乐的社会功能作用;同时他也发展了儒家的礼乐思想,并有着独到的建树,在对音乐的声音特性,音乐活动中人的心理因素及其作用等方面表现出荀子音乐思想独特性。  相似文献   

20.
惠栋喜微言主要是因为满清的文化高压,微言荀子乃是为探究"礼"背后的义理根据,以期典章制度的革故鼎新。惠栋微言荀子的大意有三:第一,指出宋儒所谓的"十六字心传"实际上渊源于荀子;第二,调和孟荀;第三,荀子的"礼学"渊源于子夏"礼后"之说,乃孔门真传。惠栋微言荀子极大地推动了清代中叶的荀学复兴,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给出官方结论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重新研究和评估《荀子》扫清了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