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树芝 《孔子研究》2018,(6):122-129
牟宗三是当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科学在其思想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追溯科学由以产生的西方文化传统,对西方科学源流进行反思。他把西方科学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古希腊理性科学、近代自然科学和现代科学。他既肯定西方科学的成就,也认识到科学的限度,并对科学主义思潮进行批评。他视科学为人类文明中的理性,并顺着康德的思路,对人类的理性能力进行批判,最后"穷智见德",提出"仁智双彰"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2.
试论熊十力、牟宗三的科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新儒家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熊十力把科学归结为人心、情见等深具存在论意味的范畴 ,虽然注意到了科学知识与人的存在间的内在相关性 ,但把它理解为非本质的知识又显示出其认识的前现代性。牟宗三将科学置放在执的存有论基础上 ,一方面注意到了科学知识的本质性 ,另一方面以良知作为其根基又使科学失去了自性。  相似文献   

3.
冯骏豪 《中国哲学史》2021,(2):123-128,封3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科学的价值一直被高举,认为引入科学需要打倒中国传统文化.以牟宗三、唐君毅为核心的港台新儒家以及劳思光均在此背景之下,对于科学的价值与定位进行了讨论.从科学与道德的关系、对社会科学的理解以及对科学的理论效力的理解入手,比较牟宗三、唐君毅与劳思光的科学观,则可以发现劳思光已经走出港台新儒家的形上学思...  相似文献   

4.
牟宗三对胡煦易学思想的发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林 《中国哲学史》2006,3(2):108-115
牟宗三在他早年的第一部著作《周易的自然哲学与道德涵义》中,发掘了胡煦的易学思想,并称胡煦是中国最大的哲学家。牟宗三认为胡煦的易学一贯而系统,能克服汉易的附会之说的弊病,对《周易》的理解更自然、更妥贴、更通贯。胡煦所建立的一套很严密、很精深的自然哲学,显示出中国思想中客观、条理和科学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牟宗三在他早年的第一部著作《周易的自然哲学与道德涵义》中,发掘了胡煦的易学思想,并称胡煦是中国最大的哲学家。牟宗三认为胡煦的易学一贯而系统,能克服汉易的附会之说的弊病,对《周易》的理解更自然、更妥贴、更通贯。胡煦所建立的一套很严密、很精深的自然哲学,显示出中国思想中客观、条理和科学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周恩荣 《孔子研究》2012,(1):93-103
牟宗三认为,传统儒家在外王方面"有治道而无政道",从而导致了圣君贤相负担过重而普通民众却是缺乏个性自觉的纯被动的潜伏体的状况。这是儒家文化在面对现代性时呈现出的"功能上的缺陷"。为弥补此缺陷,牟宗三提出了表现为"太极、人极、皇极三者并建"的"超越的自由主义"。其中,"超越的自由主义"是牟宗三致力追求的目标,而"太极、人极、皇极三者并建"是能把牟宗三思想作为整体统一起来的架构。  相似文献   

7.
牟宗三以道德意识的有无为视点,对海德格尔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指其不通透,误置了形上学。反批评者则从现象学的角度,认定牟宗三对海德格尔的批评有着原则性的误识,反而是他自己误置了存有论。双方观点针锋相对,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牟宗三、海德格尔哲学的契机。事实上,牟宗三对反批评者的担心和理据"了如指掌",其海德格尔批评或许"来得太早",但却具备着毋庸置疑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8.
9.
牟宗三关于哲学历史的基本观念极富个性且著述丰赡,从而给理解和把握他的哲学史观造成了理解难度和整体把握的困难。不过,他在晚年曾经对自己的哲学使命和关于哲学历史的基本观念有一概述,从而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致思端点和富有启迪性的可契入处,其核心要义就是要求跟西方文化传统相结合,要求一个大综和。由于大综和本身要求中国文化传统与西方文化传统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牟宗三认为 ,宗教是一种终极关怀 ,其责任是尽日常生活的轨道和启发人的精神向上之机。宗教可自事和理两方面看 ,有普通宗教和特殊宗教之分。从事上看 ,儒学不是普通的宗教 ,因其不具备普通宗教的仪式 ;但从理上看 ,它是全部以道德意识道德实践贯注于其中的宗教意识宗教精神 ;其教义不由神为中心而展开 ,而乃由如何体现天道以成德而展开 ;它给人类决定了一个终极的人生方向 ,尽了宗教的责任。因之具高度的宗教性 ,是极圆成的宗教。牟宗三解决了儒学因缺少普通宗教所具之外部特征而难以将其视为宗教的难题 ,但仅具宗教精神、宗教意识而无宗教组织、宗教仪式等一般特征能否为宗教仍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兴国 《世界哲学》2004,15(6):35-39
众所周知,牟宗三是哲学大师、儒学大师,亚洲最著名的康德哲学专家之一,一生研究东西方哲学,配合康德哲学消化中国哲学和文化,以康德哲学为桥梁融通中西哲学,在与西方大哲学家的对话中把中国哲学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12.
“智的直觉”这一概念在牟宗三的哲学体系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它构成了牟宗三哲学的前提和根基。牟宗三哲学与传统儒学、尤其是陆王心学存在着深层的内在关联,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方向,以及牟宗三对这种智慧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不同意蔡仁厚把"三"释为三才、三光、三教等,认为"三"有明确性,且传达着尚中和的儒家意识;反对将"离中"解成"中宜离以显其用",认为"离中"即附丽中道.进而提出"三"为<离>卦之数,"离中"则源于<离>六二爻,牟宗三的名字寄予着对德业双修的期望--如丽(离)中天的事业,中正美好的德行.  相似文献   

14.
牟宗三的"良知自我坎陷说"贯穿了其学术思想发展的始终,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一、"内圣"坎陷"外王";二、"存在之理"坎陷"形构之理";三、"仁心觉情"收敛"智相";四、"无执的存有论"坎陷"执的存有论".从以上的发展线索来看,牟宗三的"良知坎陷说"具有一个逐步内在化、形上化的发展趋势,而其中"存在之理"坎陷"形构之理"这一阶段具有关键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道德情感问题上,牟宗三批评康德情感与理性二分,将道德情感排除在道德法则的根据之外,致使道德的兴趣无法解明,纯粹理性无法实践,自由自律成为虚说。牟宗三也批评伊川、朱子"性情对言"与"心性情三分",致使性理的道德性、道德力减杀,沦为他律道德。同时,牟宗三警惕阳明后学因无真实工夫而"情识而肆",将道德之情与欲念之情混淆,一味留恋自然、洒脱之光景而流于狂荡。牟宗三认为,依正宗儒家义理,必须在"以心著性""本心即理"的架构下将道德情感复原为即心即理的"本体论的觉情",从而证成自律之实义,说明道德实践所以可能的先天根据。  相似文献   

16.
牟宗三的易学是其原创性哲学的重要内容,体现着时代精神。他的早期著作《从周易方面研究中国之元学及道德哲学》,以罗素哲学、数理逻辑、新实在论解读《周易》,阐述了自然哲学和自然主义道德论,对缺乏科学与逻辑并高度意识形态化而成为人性之桎梏的中国传统文化补缺救失;在中后期,面对物质主义和唯科学主义在世界的泛滥,寻求人类的终极关怀,创立道德形上学,其易学即为这一体系的构成部分。牟氏易学的发展既反映了时代的变化,也显示出其视野由中国到世界的逐步开阔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哲学复兴的要点是在当代重建中华民族价值理想,即以中国哲学精神的独特方式解决它在现代所面临的根本问题。因此,在现代性和中国哲学精神的独特性两个方面充分吸纳前人的探讨,与前人的思考进行持续的对话,尤其是偕马克思与以康德、牟宗三为代表的哲学思考进行深入的对话,是十分必要的。这一对话不仅是要继续阐发三者的思想观念,更是要通过三者之间的对话,甚至相互辩难,达到相互吸纳借鉴,汇而通之,丰富充实自身,从而推进中国哲学精神重建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
19.
与康德不同,牟宗三肯定人有智的直觉,并以孟子本心为根基,借鉴康德形上学之架构,沟通道德与存在,试图构建儒家的道德形上学。在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架构中,乃以道德涵摄存在,进而以德摄福,其构建形上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哲学上的一个终极话题,即康德意义上的圆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孙钦香 《学海》2014,(6):178-182
牟宗三认为即便是"开阔、弘通"如船山者,尚不能转出"民主政治"的新外王,此即为船山政治思想的"局限性"。笔者认为,牟先生这一评价,是把西方政治哲学中作为政体形式之一的"民主制"看作儒家有无政道的评判准则,如此限制了关于政体形式的讨论类型,致使无法同情地理解"圣君贤相"这一混合君主制、贵族制的"儒家"式政体形式,同时对民主制本身之弊端也缺乏必要的分析。另一方面,牟先生希望在王船山注重事功的基础之上再"稍进一步",转出"民主政治",应该说这个创见可以弥补儒家政治思想中"公民政治主体"缺位的不足,在儒家关于政体形式的探讨中,确实缺少对民主政体形式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