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发展性阅读障碍,国外研究者,基于认知和生物因素,先后提出了语音缺陷论、小脑缺陷论、一般性大细胞功能障碍论等对发展性阅读障碍进行解释,并考察了患者的眼动特征,提出了有效的诊治方法。目前,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研究主要局限在语音和正字法领域,也涉及局部脑区的功能缺陷,但还未从多角度测查其成因,如眼动。这里,在理论梳理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发展性阅读障碍者的眼动特征,如注视时间、注视次数、眼跳、回视等,及视觉加工的眼动机制  相似文献   

2.
中文阅读及发展性阅读障碍眼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庆荣  邓铸 《应用心理学》2005,11(3):284-288,240
中文阅读眼动特征的评估参数主要包括注视点停留位置、眼跳、回视和注视时间等。基于眼动技术,并结合生理技术,研究者已揭示出正常读者中文阅读的多方面特点和规律。但对发展性阅读障碍的眼动研究,国内还没有开展起来。从上述两个角度出发,这里总结了正常读者中文阅读的眼动研究,并探讨了发展性阅读障碍者的眼动特征及机制。  相似文献   

3.
关于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快速命名缺陷存在两种理论争论:副中央凹预视效益小和副中央凹负荷代价大。本研究采用修订后的汉字快速命名范式,操纵副中央凹预视和负荷两个变量,记录阅读障碍、年龄以及能力匹配儿童的眼动轨迹,区分两种理论争论。结果发现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在副中央凹预视效益量上小于年龄匹配组,但在负荷代价上并无显著差异。该结果支持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快速命名缺陷源于副中央凹预视效益小,而非负荷代价大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以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及与其年龄和阅读能力相匹配的儿童为对象,要求他们朗读或默读正常呈现或以词间空格形式呈现的文本,采用眼动仪记录儿童的眼动轨迹,目的是探讨词边界信息的引入对三组儿童朗读和默读的影响。结果发现,相较于正常儿童,阅读障碍儿童需要更多的总注视时间和总注视次数,更短的平均眼跳距离;与默读相比,所有儿童在朗读方式下的阅读加工更困难;相较于默读,词边界信息更多促进了儿童的朗读。  相似文献   

5.
摘要:旨在考察正字法信息在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图表阅读中的作用,利用眼动仪记录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组儿童与年龄匹配阅读正常组儿童图表阅读过程中的眼动数据。实验1控制了图表复杂度和问题难度,结果发现,复杂问题的正确率、总阅读时间、凝视时间、总注视时间、注视次数的组间差异显著;实验2用图像替代图表中的正字法信息,结果表明,将柱状图的x轴和图例以图像形式表示(消除柱状图中的正字法信息)时,阅读障碍组与阅读正常组阅读成绩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正字法信息阻碍了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图表阅读。  相似文献   

6.
使用眼动仪记录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正常年龄匹配和能力匹配儿童阅读插入空格文本时的眼动,考察在字、词以及非词间插入空格呈现文本对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阅读加工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阅读障碍儿童在字间空格条件下平均注视时间减少的程度大于正常儿童,注视次数在字间和词间空格条件下未见显著增加,能力匹配儿童的注视次数在这两种空格条件下却显著增加。结果说明,在字间和词间插入空格能够减少儿童的平均阅读时间,且字间空格文本呈现显著地提高了其阅读效率,说明空格对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具有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主要是由于空格减少了其视觉拥挤效应所致。  相似文献   

7.
中文阅读过程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系统总结了中文阅读过程的眼动研究历史。该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从 2 0年代到 30年代为第一个阶段 ,是阅读眼动研究的初期阶段 ;从 4 0年代到 70年代为第二个阶段 ,是阅读眼动研究的中期阶段 ;从 80年代至今为第三个阶段 ,是阅读眼动研究深入阶段。从发展角度看 ,中文阅读的眼动研究在我国是一个很有前景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该系统总结了中阅读过程的眼动研究历史,该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20年代到30年代为第一个阶段,是阅读眼动研究的初期阶段;从40年代到70年代为第二个阶段,是阅读眼动研究的中期阶段;从80年代至今为第三个阶段,是阅读眼动研究深入阶段,从发展角度看,中的眼动研究在我国是一个有很前景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数学解题过程的眼动研究可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数字运算过程的眼动研究,第二阶段是对数学应用题解题过程的眼动研究,第三阶段是对几何题解题过程的眼动研究。在我国,对数学解题过程的眼动研究尚为空白。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可以深化对数学问题表征的认识,对数学学科的教与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眼动分析与运动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眼动分析可以比较深入地考察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活动过程,并且可以比较专家和新手的差异。该文对国内外的运动心理学的眼动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同时对这个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评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11.
比较应用题解题过程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虹  阴国恩  安蓉 《心理科学》2007,30(1):37-40
采用2×2×4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使用美国应用科学实验室(ASL)生产的504型台式眼动仪,对不同年级学生解比较应用题过程中的解题指标和眼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解题过程中的各种眼动指标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解题时数学成绩优生与差生的眼动模式差异显著,解一致性不同题目时的眼动指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该文系统总结了乐谱阅读过程的眼动研究历史。该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研究阶段;第二阶段是中期研究阶段;第三阶段是深入研究阶段。在我国,乐谱阅读的眼动研究尚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加强这个方面的研究对于探索乐谱阅读的规律,提高有关人员的乐谱阅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面孔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性刺激,面孔识别一直以来都是视觉认知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眼动追踪技术在面孔识别的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综述了面孔识别眼动模式的文化差异,随后分析了面孔种族、面孔熟悉度对面孔识别眼动模式的影响,最后对不同面部表情识别的眼动模式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面孔识别眼动模式差异的原因和模式差异背后的功能差异,也需要更多关注动态面孔识别的眼动注视模式研究。  相似文献   

14.
句子理解是阅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研究者采用了不同的手段和任务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其中,眼动分析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本文从句子理解的三个阶段(视觉信息的提取,句子中的词汇识别和句子整合),探讨了眼动分析技术在句子理解研究中的优势作用。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未来使用眼动分析技术进行句子理解研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国外眼动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眼睛运动的生理条件眼球的上下左右方向的运动是由三对肌肉控制的。三对肌肉的协同活动使眼球环繞角膜頂端后方13.5毫米处的中心轉动。每对眼肌控制眼球在一个平面上轉动。这三对肌肉是內直肌和外直肌(internal and external recti),上直肌和下直肌(superior and inferior recti),上斜肌和下斜肌(superior and inferior oblique)。內直肌和外直肌收縮,眼球作左右方向的轉动。上直肌收縮,眼球向上內方向轉动;下直肌收縮,眼球向下內方向轉动。  相似文献   

16.
采用眼动追踪技术,通过笔画数多少构成高低不同的视觉复杂性,操纵文本的字间距,来考察视觉复杂性和字间距对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视觉拥挤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阅读障碍儿童阅读低视觉复杂性文本时,随着字间距的不断增加,字间距增加到一定程度时(+6 pt)阅读时间最长、总注视次数最多,随后在本实验字间距最大条件下(+12 pt)阅读时间变短、总注视次数变少,正常儿童不存在这种现象。结果表明,文本阅读中,字间距和视觉复杂性对阅读障碍儿童的视觉拥挤效应起到调节作用,低视觉复杂性文本可以降低阅读障碍儿童的视觉拥挤效应,阅读障碍儿童的视觉拥挤效应强度和字间距大小的数量关系呈非线性。  相似文献   

17.
汽车驾驶行为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国利  田宏杰  张仙峰 《心理科学》2005,28(5):1211-1213
对汽车驾驶行为的眼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重点介绍了不同路况下的驾驶行为及影响其行为的心理和生理因素的眼动研究.分析了用眼动分析方法研究交通心理学的特点.并对了该领域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聋人读者普遍存在阅读困难,通过眼动技术来探索聋人阅读中的基本问题已成为一种新趋势,聋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存在其独特的眼动模式。在回顾以往聋人阅读眼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展望:(1)眼动技术的广泛应用是聋人阅读研究的一个新趋势;(2)从跨文化研究视角探究中外聋人阅读加工的异同;(3)考察聋人视觉注意的特点与语言加工之间的关系;(4)通过眼动技术考察聋人读者的手语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19.
广告心理学中的眼动研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闫国利  白学军 《心理科学》2004,27(2):459-461
通过眼动分析可以比较深入地考察人们在观看广告时的心理活动。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国外已经有人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本文对国外的广告心理学的眼动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同时对这个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的评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20.
眼动研究法是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具有无损伤、生态化的特点。而基于眼动方法的测谎技术与传统测谎技术相比,也是一种具有较高信度与效度的心理测试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对眼动行为指标进行分析,可以考察"谎言"机制,一些眼动指标,如首视点、注视时间、注视次数、眼跳距离、回视数、瞳孔直径、兴趣区、眼跳潜伏期、眼动轨迹等,都具有一定的测谎价值。但眼动测谎方法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仍存在一定不足,亟待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