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对齐桓公、管仲的评价,是两宋时期疑孟派与尊孟派论辩的重要论题。"如其仁"与"假仁以霸"、"君君、臣臣"与"君不君、臣不臣"、"正而不谲"与"谲而不正"是疑孟派与尊孟派争论的焦点。疑孟派站在质疑孟子学说的立场,肯定管仲"如其仁",肯定齐桓公尊王攘夷对维护周礼的积极意义及齐桓公"正而不谲";尊孟派则站在尊崇孟子学说的立场,批判了桓管"假仁以霸"、"谲而不正"。桓管的霸业,在疑孟派与尊孟派激辩的历史背景下,被赋予了不同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管子》书中反映的市场意识王京龙市场的产生与发展,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自然体现,而市场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又反映着工商业的发展水平。先秦时期的齐国,自太公姜尚建国时期,就有"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史记·齐太公世家》)的记载。到春秋时期,齐桓公...  相似文献   

3.
从《管子.封禅》和《史记.封禅书》的比较来看,前者应是后者写作时的参照底本,这说明齐桓公"欲封泰山,禅梁父"的说法,当有更早的史料来源,并非司马迁杜撰。从齐桓公来看,他在即位初期就有称霸心志,这与他贵胄的秉性及早期经历有关,其一生在政治上的不成熟和对礼数的相对淡漠,在功成之后寻求封禅是诸因素合力自然发展的结果。而先秦时期流传久远的祭祀天地的古老习俗,则为齐桓公封禅的意愿提供更为深厚的社会土壤。  相似文献   

4.
齐桓公论     
春秋五霸之首、齐国之君——齐桓公,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是一位大改革家。在历史上,他起过重大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齐相管仲功绩名声显赫,在齐国的大变革中也确实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因此,史家一般都把改革的功绩统统归在了这位“辅政者”的名下,而齐桓公的历史作用则隐而不彰了。其实,若没有齐桓公,或者齐桓公是站在守旧立场,沿  相似文献   

5.
高军 《管子学刊》2001,(2):81-82,90
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姜姓,名小白,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在周室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情势下,齐桓公领导下的齐国在各诸侯国中傲视群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称霸三十余载,使中原诸国得以共同抗击外族入侵、百姓免除战事之患,成为春秋时代第一霸主。此时齐国内政外交的诸多政绩,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齐桓公小白的知人善任、从善如流的领导管理才能。  相似文献   

6.
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学注重通过心性论的方式诠释德性自律,而荀子则从人性恶入手,强调通过礼制的教化作用以化性起伪。儒学的这两种德性进路对两宋时期尊孟派与疑孟派评价管仲、齐桓公产生了重要影响。疑孟派强调"礼"作为一种外在规范对人行为的制约作用,充分肯定齐桓公、管仲尊王攘夷的霸业对维护周礼的积极意义,并对王道、霸道进行量化分析,将王道、霸道视作同一性质而不同层次的两种为政方式。尊孟派则极力区分孔子称赞管仲"如其仁"的内涵,在充分肯定管仲具有"仁之功"的同时,从儒学心性论的角度否认管仲之"仁"。疑孟派充分肯定了齐桓公、管仲的霸道,尊孟派则严格区分王道、霸道在性质上之不同,揭示了齐桓公、管仲霸道"假仁以霸"的本质。尊孟派与疑孟派关于评价管仲、齐桓公的分歧,本质上是儒家两种德性进路的分歧。管商功利主义是管仲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再现,儒学德性进路的分歧又形成对管商功利主义评价的分歧。  相似文献   

7.
郭丽 《管子学刊》2008,(4):50-53
鲍叔牙是齐桓公时的政治家。他早年与管伸共同经商、参战.关系密切;后精心辅助小白,帮助小白登上齐国王位,是为齐桓公。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支持管仲对齐国的治理。鲍叔牙是齐国的卿大夫,曾负责为桓公推荐人才。他忠言极谏,和管仲一起辅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国一时成为最强盛的国家。上博简《鲍叔牙和隰朋之谏》中,鲍叔牙谏议桓公远离佞臣,在政治上实施新举措,取得明显政治效果。但最终因为嫉恶如仇,政治上缺乏灵活性而没有位极人臣。  相似文献   

8.
试论晏子与孔子的关系高广政一、孔、晏私交甚密齐国自齐桓公殁后,发生了长达四十年的诸公子争夺君位的宫廷内乱,齐国公室渐卑。在鲁国,因"秉周礼"的缘故,由公族执掌大政。鲁公族中以季、孟、叔三家最强,三家共掌兵权,鲁君实际不过保存了一个宗主的虚名。春秋中后...  相似文献   

9.
试论《管子》作者罗以迪一、《管子》是部什么样的书笔者认为,《管子》是管仲国家管理学。它以我国春秋时代齐相管仲如何辅佐齐桓公"勉力图霸"的亲身实践所得亲知为基础,主要论述如何管理国家的学问。其理简述如下:(一)、《管子》书中各文所论具体内容虽然不同,但...  相似文献   

10.
先秦诸子管仲论述略赵东玉管仲作为春秋早期的杰出政治家,在他所处的那个特定的时代,以其雄才大略,独领风骚,辅佐齐桓公建立了五霸之首的伟大事业。其影响所及,遍于当时的整个中华大地。崛起于春秋晚期,对"三王五伯"备加关注的先秦诸子,自然而然地将其注意力倾注...  相似文献   

11.
高子戈     
长胡三穿,直内,内中有一横穿,援基部近穿处有“高子戈”三字铭文,通长18.5、高9厘米,内长6.5、宽2.7厘米。出土于山东临淄齐故城以北12.5公里的敬仲镇白兔丘村附近,1970年为临淄区文物管理所收藏。白兔丘村南有春秋时期齐国公族大夫高傒之墓。高傒,字白兔,谥敬仲,年少时与齐桓公小白友善,小白与子纠争夺君位,高氏拥立小白,“高傒立之,是为桓公” (《史记》)。齐桓公以  相似文献   

12.
李玉洁 《管子学刊》2007,(3):26-29,41
本文主要对春秋齐国的继承制度进行研究,认为春秋齐国存在着国君宠爱夫人之子而立的现象。如齐釐公宠夫人之子小白,因其母有宠,即位为齐君。齐桓公有十多个儿子,但只有六个宠夫人(每人一子)的儿子有资格争立。因此齐桓公六个宠夫人的儿子,其中五个做了国君。相反,齐昭公之子舍,虽被立为太子,但因其母无宠,"国人莫畏",得不到齐国人的支持,即位之后被弑,而没有为君。本文探讨了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并论述了齐国的这种国君宠爱夫人之子而立的现象是一种任人唯亲的制度,是引起齐国内乱、霸业衰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稷下学宫始创于战国田齐桓公午执政时期,这一点学术界目前的看法大体一致,故时下论及稷下的文章均从是时讲起。然稷下之制虽确立于战国,其滥觞却可上溯至春秋。笔者认为,稷下学宫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齐国三百年国家养士政策的最终产物,稷下学宫的许多制度和活动均可在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小白那里找到它的原型。  相似文献   

14.
管仲学派的国家行政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仲学派的国家行政理论沈顺福管仲身相齐桓公,辅佐齐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终身都在追求着自己的政治理想,并在理论上形成了一些自己的行政管理思想。其后学继承了管仲的思想,并结合了历史实际,补充和完善了他的行政理论,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管仲学派行政管理理...  相似文献   

15.
重用人才是国家兴亡、治乱之本,但由于人才素质的不同,知识领域的差异,实践经验有丰富与匮乏之别,故用人必须得当,即量才而用,用其所长。《管子》一书,对此有比较详细的记述。齐桓公纳管仲之初,急于图霸,内未修而兴兵甲,结果屡遭失败,国势日衰。其后,齐桓公采纳管仲的意见,对外修好,对内改革政务,重视发挥人才的作用,尊贤爱才,五年诸侯附。对人才的使用,据《管子》记载,管仲因人而用,如对诸侯之国,管仲对齐桓公说:  相似文献   

16.
郭丽 《管子学刊》2016,(4):31-34
齐桓公生长在东夷地区的齐国,这个地方原住居民主要以打猎为生,箭术普遍较高。受当地环境影响,齐国历代君主多喜好箭射,齐桓公是其中的佼佼者。齐桓公喜欢箭射,这成为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对其征战与治国影响也很大。齐桓公在争夺君位时,面对管仲射来的一箭,反应敏捷,麻痹了管仲,争取到主动,最终成为齐国的君主。齐桓公具有竞争精神和创新精神,善于团结材能优异之人,与官员群体密切合作,齐国因此富强;在处理与诸侯国的关系时,则依靠盟约来维护秩序,为自己赢得信誉,为当时的中国创立了新局面,这都是齐桓公体育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召陵之盟”是先秦史上的大事件,尤其是春秋时期齐、楚关系史上的大事件。它是管仲和齐桓公精心谋划且费尽心机的成功会盟,反映了管仲和齐桓公的政治气度、远见、才能和成就,具有巨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确立了当时齐国的天下霸主地位,实现了楚人“观中国之政”的宿愿,避免了一场社会大战乱,还树立了天下霸主的典范,从而使得中国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在春秋时期日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并且因对春秋霸主及争霸的诸侯有着示范作用而影响了春秋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管子·桓公问》以管仲与齐桓公对话的形式记载了先秦时期重要的议事机构明台、衢室、灵台和诤谏途径“告善之旌”、“总街之庭”、“谏鼓”、“啧室”等,是研究先秦时期监察制度和诤谏方式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9.
管仲之谋向为史家所称道.大史学家司马迁曾说:“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邀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史记·平准书》)又说:“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史记·管仲传》)在中国历史上大有作为的齐桓公,运用管仲之谋,发展经济,充实国力,终于使偏居东海一隅的齐国,成为一度称霸于诸侯的一流强国.笔者根据流传至今的管仲及其学派的著作《管子》一书,并参之以其他文献,对管仲之谋加以研究,探讨其哲学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稷下学宫创建于齐威王初年考辨孙开泰稷下学宫创建于何时,学术界多根据徐干《中论·亡国》篇,认为创建于田齐桓公之时。我认为徐干之说不符合历史事实,是不可信的。稷下学宫当创建于齐威王初年。现考辨如下,请学术界同志们批评指正。周安三十六年(前386年)"田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