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5月31日上午,经历了地震考验的四川大邑县鹤鸣山幡幛高扬。来自两岸四地的500余名道教界人士,云集鹤鸣山道源圣城,举行"中国道教界为汶川地震灾区祈福追荐赈灾大法会"。  相似文献   

2.
《三国志》、《华阳国志》及《后汉书》均载:汉末沛国人张陵,客于蜀,学道鹄(鹤)鸣山中,造作道书,创立五斗米道(亦称天师道)。此鹤鸣山之位置,据唐人李贤注《后汉书》云:“山在今益州晋原县西”。即现在的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境内。为了亲眼看看这块道教发源地,我们于一九八三年八月十五至十七日,对大邑县鹤鸣山道  相似文献   

3.
初夏的成都,草木葳蕤,生机盎然。6月5日至10日,由中国道教协会、四川省道教协会和成都市道教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成都)道教文化节”,在这里成功举行。青城山幽大道自然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成都又是道教的发源地和发祥地。谈中国道教的起源和传衍,就不能不说到成都,不能不说到鹤鸣山、青城山。鹤鸣山位于成都大邑县境内,是道教的发源地,因山形似鹤,山藏石鹤,山栖仙鹤而得名。史载,东汉顺帝年间,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张陵(34—156)携弟子到四川鹤鸣山修道,因得太上老君授以道法,于是作道书24篇,创五斗米道(据说当时凡入道者须出米五…  相似文献   

4.
2008年4月14日,道源圣城祖天师神像开光大典暨寻根拜祖活动在四川大邑县鹤鸣山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以及美国、英国、意大利、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近百位海内外道教界人士、专家学者,与当地群众1000余人一起参加了活动。  相似文献   

5.
张陵创立五斗米道的蜀之鹤鸣山究竟在哪里?本刊曾发表过四川大邑县鹤鸣山为道教发源地的文章。现在蔡运生先生提出四川剑阁县鹤鸣山才是张陵创教地点的新见解,我们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刊登其来稿。  相似文献   

6.
地处云南大理州巍山县境内的巍宝山 ,道教传入时间早 ,历史悠久 ,山中方圆数十里道观林立 ,是中国西南地区著名的道教名山。道教传入巍宝山的时期和宗派道教传入巍宝山在汉末。东汉顺帝时(1 2 6——— 1 44 ) ,天师派祖师张陵在四川鹤鸣山(今四川省大邑县境内 )正式创立了道教 ,接着巴蜀设置了二十四个传道教区 ,称二十四治 ,置祭酒以领道民 ,使整个四川成为道教的基地和大本营。云南紧邻四川 ,而当时鹤鸣山的地理位置又正是西南各少数民族流移迁徙频繁之地 ,现今属于云南、广西的彝族 ,其先祖原分布在秦陇一带 ,秦汉魏晋时期 ,一部分彝族先…  相似文献   

7.
鹤鸣山是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它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鹤鸣乡三丰村境内,北距大邑县城十三公里,系邛崃山脉东麓青城山区的南侧支峰,与现属灌县的道教著名胜地青城山天师洞相距仅三十公里,在东汉时同属江原县管辖。明代蔡长通撰《鹤鸣山迎仙阁记》云:“西蜀名山,甲于天下,而青城为十大洞天之一,其周回几十里,地脉衍迤,分支  相似文献   

8.
5月24日至27日,2011年省(自治区、直辖市)道教协会秘书长联席会议在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鹤鸣山道源圣城召开。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道教协会的秘书长参加了会议。国家宗教事务  相似文献   

9.
5月24日至27日,2011年省(自治区、直辖市)道教协会秘书长联席会议在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鹤鸣山道源圣城召开。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道教协会的秘书长参加了会议。国家宗教事务局一司司长徐远杰莅会指导,四川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王增建、四川省宗教局局长益西达瓦到会祝贺。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四川省道教协会会长唐诚青,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风林,中国道教协会秘书长王哲一出席了会议。国家宗教事务局一司道教处处长李云华,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冯正伟、李兆彩、王炳吻、孟至岭也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悠悠川西行,浓浓神仙意”,带着对道教发源地的景仰和崇拜之情,金秋十月,我前往大邑鹤鸣山参访。鹤鸣山,又叫鹄鸣山。位于四川省大邑县城西北二十五里的鹤鸣乡悦来镇境内,海拔一千多米,为古代剑南四大名山之一。因山形似鹤或山藏石鹤、山栖仙鹤而闻名。东汉顺帝汉安年间(126-144年)祖天师张道陵在此创立正一盟威之道,民间称五斗米道,尊称天师道,由此道教正式诞生。行至山中,只见山间道观星星点点,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它显得古老而又年青,说其古老,宫观在汉代已有,“文革”中毁于一旦;称其年青,全部道观均为近十年内重建…  相似文献   

11.
城山是道教名山,鹤鸣山是道教发源地,都在成都市17个县(区)的区域内。但此二山,各在一地,一在灌县,一在大邑县,自古以来,都无异议,可是1981年出版的《宗教词典》却说“鹤鸣山是青城山的后山”,而将鹤鸣山这一词目抹掉。1981年出版的《辞海·地理分册·中国地理》、1983年出版的《辞海·宗教分册》在词句上虽没有明白表示接受“鹤鸣山是青城山后山” 的说法,但同样地也将鹤鸣山这一词目抹掉(按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剑阁县境内现在保留着很多道教石刻造像,有的在四川很有名气,在全国也有影响,有的却鲜为人知。现将剑阁道教石刻概要介绍于后。 剑阁县鹤鸣山道教造像在城东鹤鸣山顶,有道教造像二十三龛,共八十八尊。白塔东起第一龛是长生大帝,是在长1.7米,宽1.6米,  相似文献   

13.
鹤鸣山,一作鹄鸣山(鹄与鹤古音近,可通假),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西北二十五里的鹤鸣乡三丰村境内,距成都一百四十五里,属岷山山脉,从雪山经鎣华山入大邑县境,与红岩、雾中、冠子、龙窝诸山一脉相连。清齐騤《鹤鸣山记》:“上应氐宿,氐宿为二十八宿之一,亦称“天根“,青龙七宿的第三宿。“有大洞二十四,应二十四气,小洞七十二。应七  相似文献   

14.
早在1993年4月19日,香港飞雁洞佛道社刘松飞主持即率众弟子,前来四川大邑县鹤鸣山寻根问祖,当年,鹤鸣山条件很艰苦,刘松飞主持察得实情,与飞雁洞弟子们,立誓要为恢复创教祖庭出力。为了弘扬道教事业,傅大师与省、市、县各级领导、道教协会的负责人员及飞雁洞弟子多次往返鹤鸣山  相似文献   

15.
鹤鸣山是道教的发源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几经兴衰。自1987年鹤鸣山道观开放以来,楼堂殿字逐步恢复,宗教活动正常开展。本人于2000年8月赴鹤鸣山进行田野调察,特撰此文以对鹤鸣山道教的历史与现状及其中元法会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6.
张三丰在大邑县鹤鸣山天谷洞修炼考余至琴张三丰入蜀上大邑鹤鸣山的年代及年龄四川省大邑县鹤鸣山是汉天师道发源地。鹤鸣山以山形像鹤而得名。山之天谷洞(一名天师洞)位于鹤尾冠子中峰(今称大坪山)悬崖之上。从大坪山麓之迎仙客起步,须翻过八九华里的奇险峻岭,方能...  相似文献   

17.
5月30日至6月1日,中国道教协会领导深入四川地震灾区,先后走访了多个道教宫观,考察灾情,听取汇报,慰问受灾的道教界人士. 5月30日,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副会长张继禹、黄信阳,秘书长袁炳栋等在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四川省道教协会会长唐诚青和四川省、成都市政府宗教部门有关领导的陪同下,考察了大邑县鹤鸣山道观,仔细查看灾情,了解受灾情况,对坚守道观的道众表示慰问.  相似文献   

18.
四川成都市青城山道教协会 5000元四川成都市青羊宫道观 2000元四川成都市老君山道观 1000元四川成都市鹤鸣山道观 500元四川成都市大邑县道协 300元四川成都市九龙观道观 200元四川成都市道教协会 1000元  相似文献   

19.
杨君 《中国道教》2008,(3):F0003-F0003
~~道源圣城祖天师神像开光大典暨寻根拜祖活动于4月14日在四川鹤鸣山隆重举行@杨君 @张兴发 @苏宁 @刘奠波~~  相似文献   

20.
刘军 《中国道教》2008,(3):13-13
维公元二○○八年四月十四日,岁在戊子甲寅,时值甲申吉辰,世逢盛平,万象更新.昆仑之麓,广都之野,祖庭之地,道源圣城,太上后裔,华夏子孙,偕海内外道教界人士,怀赤诚之心,奉俎豆之仪,以雅乐芳花,华章盛典,恭祭太上圣哲,高明大帝,于太上鹤鸣神山治,告奠于太上、天师席前,辞曰: 昆仑巍巍,长江滔滔,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