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六朝时期的上清派道教及上清经典的文献历史一直是道教研究的重要课题,而陶弘景编著的《真诰》与杨羲、许谧、许翙等人受降于仙真的手书的文本历史则是上清经典文献历史的核心材料之一。学界一般以杨许手书代称杨  相似文献   

2.
在朱谦之的学术世界里,<文化哲学>的地位是他前期最后的学问顶点.(马列主义非受容时期1918~1949)①正如他所说的一样,哪怕只能活一天,也要为文化研究尽力,从这一点可见一斑.终其一生,他都带着谨慎在为文化研究执着地追求.  相似文献   

3.
安宁 《美与时代》2006,2(8):25-27
具有“乾坤”之意的古文字,均属象形文字,出自创制文字的早期,文字结构具有对称、均衡、节奏、韵律的形式美感。其中多数是对称的形式,有心理学家认为它体现的是带有明显崇拜意味的“中央法则”,具有永恒存在的庄严感。这种造型的表现手法给人一种不可思议、具有威慑力量的神秘感。这种融内容和形式美为一体的文字艺术,为我们探索远古时期美的表现方法及表现内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佛本之争"后的本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赤松德赞时期,是佛教与本教的斗争最为激烈的时期。佛、本之间为了取得独尊的地位,进行了辩论。一般的研究认为,这次辩论的结果是本教被禁止传播。本文通过吐蕃时期的法律条文所记载的内容、今新疆地区出土的简牍资料以及吐蕃的金石资料等,证明赤松德赞实际上采取了比较和缓的宗教政策,佛本之争后本教并未受到重创。即使在佛教已经广为传播的中下层社会,本教依旧是社会宗教活动的主流。  相似文献   

5.
<太平经>的成书问题历来为学者所关注.本文结合有关史料,考证和分析了<太平经>成书过程的具体演变情况.作者指出,"洞极之经"是<太平经>成书的中间过渡环节,该书之编撰想法似源于王莽执政时期.  相似文献   

6.
"竹林七贤"名号之流传与东晋中前期政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林七贤"之名号,自史学大家陈寅恪提出是东晋士人比附佛教内典而成,并非历史事实后,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本文仔细爬梳了有关史料,指出最早记载"竹林七贤"名号的是出自西晋末期、至迟是两晋之交时期的<魏纪>.而其在流传过程中引发的种种争议,与东晋初期琅琊王氏、颍川庾氏、陈郡谢氏三大家族的矛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恶"之存在论与价值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存在论角度来说,人的本质属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构成中国古代性恶论的前提和根据。从价值论层面而言,古代性恶论者主张抑恶扬善或存善除恶。这就导致古代性恶论的悖论,一方面在存在论上肯定"恶"有存在的事实和根据,另方面在价值论上却否定"恶"的正当性和合理性。正是因为性恶论者最终的价值取向是使人成善、为善,性恶论和性善论在善恶问题上是殊途同归的:在存在论意义上是殊途——性恶论者道性恶而性善论者道性善,而在价值论意义上是同归——为善。但在去"恶"、除"恶"的正统思想之外,宋明时期的功利学派却不同程度地肯定了"恶"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韩卢逐块"是一个佛源成语,比喻不抓本质、要害,只关注表面的、非本质的方面.其定型经历了很长时期,早期多作"狂犬趁块"、"如狗逐块"等形式,"韩卢逐块"这个形式见于禅宗语录.亦可省作"逐块".  相似文献   

9.
郑好 《美与时代》2006,(4):62-63
勋伯格的“十二音作曲法”和产生于14世纪法国的“等节奏技术”在音乐史上都曾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二者虽然在创作手法上有相似之处,但由于各自产生的历史时期不同,因此在音响色彩、思想内涵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10.
龚长宇 《道德与文明》2002,(2):71-73,75
本文从性质、功能、生产方式、形成机制及现象等几个角度揭示了酷文化的主要内涵.认为酷文化是中国社会转型和文化变迁的反映,体现了青年年龄群体和青年文化群体的特殊性,说明了社会变革时期价值观的多元化和青年人价值选择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