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抑郁症是全球性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抑郁症的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近年来备受关注。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组试验考察抑郁症网络化干预程序Mood GYM中文版对中国大学生抑郁患者的在线干预效果,并且使用多重中介模型同时探索了基于临床实践提出的认知歪曲(ATQ和DAS)与认知领域研究发现的解释偏差(SST)在抑郁症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相较之对照组,Mood GYM对中国大学生抑郁的网络化自助干预具有中到大的效果量(CES-D,d=0.93;PHQ-9,d=0.79);(2)Mood GYM也显著降低抑郁患者的负性自动思维(ATQ)、消极解释偏差(SST)和功能失调性态度(DAS);(3)自动思维(ATQ)和消极解释偏差(SST)二者的改变在抑郁症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效果中起中介作用,功能失调性态度改变的中介效应不显著。抑郁症的网络化干预还存在着诸如脱落率较高等多种局限,推荐作为传统心理治疗的额外补充手段,也可作为梯度治疗模型的自助式初级干预。  相似文献   

2.
以书写情绪表达范式为基础,设计了以积极心理为书写主题的大学生情绪自助干预方案,探讨其对提升积极心理品质和缓解心理健康问题的效果。研究将68名大学生随机分配至干预组和等待对照组,随后对干预组进行连续三周、每周一次、每日记录当周主题的书写指导。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干预提升了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得分,抑郁得分显著降低,焦虑得分降低不显著。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该自助方案对促进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升和缓解心理健康问题具有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3.
王子豪  杨海波 《心理科学》2023,(4):999-1007
采用网络分析探讨不同性别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风险群体的成瘾症状间联系及其与抑郁、焦虑症状间的关系。916名大学生完成了游戏成瘾量表与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结果发现: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风险群体的成瘾与焦虑、抑郁得分显著正相关;其成瘾核心症状为显著性,但存在性别差异,男性为情绪调节,女性为显著性;在三者的共病网络中,无论男女,核心症状均为恐慌;网络游戏成瘾与焦虑、抑郁的症状间存在着密切关联,共病症状网络结构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对有较高风险发展为危险行为青少年的高危群体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是非常有价值的。本研究对青少年危险行为高危人群进行结构化的个体与团体心理干预,评估两种干预的即时效果和六个月的预后情况。采用《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等量表对16所中职院校的学生进行筛查,共555名学生参加本研究,被随机分为个体、团体和对照组并分别进行干预。结果发现:干预后,个体心理干预组被试的危险行为水平、心理健康以及抑郁和焦虑情绪均获得显著改善,并且6个月的预后效果依然明显,而接受团体辅导干预组仅在抑郁指标上有所改善,在危险行为评分、焦虑和心理健康水平上均没有明显的改善。研究认为,对危险行为易感青少年的心理干预应以经过良好设计的个体心理干预为主、团体干预为辅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5.
评价女性冠心病患者伴焦虑抑郁的个性化干预效果并探讨影响因素.试验组进行个性化干预,对照组不做任何特殊处理.干预后试验组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分数明显低于试验前(P<0.01),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试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36天,低于对照组的15.42天(P<0.01);文化程度、公费比例、疾病认知和病程影响焦虑的干预效果,疾病认知和单身年限会影响抑郁的干预效果.采取个性化干预的综合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对200名不同调节定向的大学生进行为期6个月的追踪调查以探索长期自我调节失败与抑郁和焦虑症状及两者共存的关系。结果发现:(1)促进定向组在抑郁、焦虑以及自我调节失败得分上低于预防定向组;(2)控制基线期抑郁和焦虑症状,促进和预防定向系统的自我调节失败均可正向预测3个月后抑郁–焦虑症状共存;(3)抑郁症状的维持和发展与促进目标失败有关,焦虑症状的维持和发展与预防目标失败有关;(4)基线期抑郁不仅通过促进目标失败程度来维持和发展,还通过促进和预防目标失败程度来正向预测继发的焦虑;基线期焦虑不仅通过预防目标失败程度来维持和发展,还能正向预测继发的抑郁。  相似文献   

7.
王歆睿  韩布新 《心理科学》2023,46(1):230-237
积极心理学提出三件好事(three good things,TGT)练习可有效减轻抑郁症状,提升幸福感和心理健康。为检验基于微信社交平台的“三件好事”练习(TGT-SN)能否提升幸福感,本研究招募北京某高校研究生232名,自愿加入三个被试组(TGT-SN组133人,TGT组53人,对照组46人),体验、评估40天TGT前后及干预后一个月幸福感、抑郁水平、人际关系以及干预效果。研究发现抑郁得分持续改善,其他问卷得分无显著差异,但被试自评干预效果评估确认练习有积极作用。TGT练习效果有限,涉及方法有效性、样本量、参与者动机以及外部影响因素等,未来可基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进一步研究以提高被试依从性及主动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人际心理治疗(IPT)、认知行为治疗(CBT)对躯体形式障碍(SD)的疗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81例SD患者进行临床评估,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IPT联合度洛西汀;B组,CBT联合度洛西汀;C组,仅用度洛西汀。治疗后三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下降;治疗后A组和B组的评分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下降;治疗后A组和B组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IPT和CBT均可显著提高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IPT在疗效上与认知行为治疗相当。  相似文献   

9.
赵鑫  张鹏  陈玲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8):1246-1257
社交焦虑障碍是最普遍且难于治疗的精神障碍之一。大量研究发现, 注意偏向训练可以有效缓解社交焦虑。研究者从自我报告、结构化评估、生理记录等方面考察发现, 接受了注意偏向训练的社交焦虑个体其注意偏向、生理唤醒和脑神经活动发生变化并且社交焦虑症状有所缓解。注意偏向训练对社交焦虑的干预机制可能是因为训练提升了个体对威胁性刺激的注意解除能力。今后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明确注意偏向训练干预社交焦虑的效果与机制, 拓宽评估注意偏向训练效果的手段, 并探索其对社交焦虑干预的长期效果和对其它心理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焦虑障碍的认知偏向矫正效果及作用机制是当前一个研究热点且有争议的主题。采用元分析、元回归分析并且组合两步结构方程元分析技术,探索认知偏向矫正对焦虑障碍干预的临床和亚临床有效性,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并考察认知偏向改变在认知偏向矫正(Cognitive Bias Modification,CBM)和焦虑症状之间的中介作用。元分析共纳入46篇文献,CBM对焦虑症状干预具有虽小但显著的效果量(包含非标准化测量:g=0.29;标准化测量:g=0.26,p0.001;压力任务后焦虑症状g=0.34,p0.001),对认知偏向有中等效果量(g=0.48,p0.001);干预范式、出版特征、实验环境是焦虑症状CBM效果量的调节因素,焦虑障碍类型和实验环境对CBM认知偏向效果量有调节作用;认知偏向改变在CBM干预与焦虑障碍改变之间起显著的中介效应(z=3.13,SE=0.014,p0.001),为部分中介。将来研究可关注提升CBM症状测量或者认知偏向测量工具的信效度、发展新干预范式,尝试CBM同其他干预方式相结合,进一步探索CBM理论基础和干预机制,提升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重度抑郁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ial self-injury,NSSI)行为发生的风险因素,采用贝克自杀意念量表、焦虑自评量表、Barratt冲动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量表对160例抑郁障碍青少年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青少年重度抑郁发作患者中NSSI行为发生率较高,性别差异不显著。伴NSSI组患者的冲动性、自杀危险、焦虑、自我责难、灾难化及人际关系得分显著高于不伴NSSI组(P<0.05);计划、积极重新评价,家庭实际适应性得分显著低于不伴NSSI组(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杀危险得分、冲动性总分、人际关系、自我责难是NSS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任志洪  江光荣 《心理科学》2014,37(3):748-755
运用元分析和元回归分析的方法考察抑郁症计算机化治疗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来源于50篇文献,42项RCT研究的67个样本满足了元分析标准(N=7920)。结果发现:(1)整体效果量为0.53,三个月追踪效果量为0.14;6个月追踪效果量为0.16;(2)在年龄段、抑郁严重程度、支持方式和测量量表四个亚组分析中,其效果量存在显著差异。干预方式、干预取向和分析方法对效果量的影响不显著;(3)出版年份显著影响治疗效果量,脱落率和干预单元数对整体效果量的影响不显著。结果表明:抑郁症的计算机化治疗具有中等的效果量;年龄段、抑郁严重程度、支持方式、测量量表和出版年份对其整体效果量有调节作用。将来抑郁症计算机化治疗的研究应重视上述调节变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将200例老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治疗前后进行CRI、SDSS、GAF等量表评定.6个月后,两组在大体功能、生活满意度、应对方式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认知行为治疗有效改善老年抑郁症病人的应对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冥想训练干预对改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焦虑和自我怜悯水平的效果。方法:将40例强制隔离戒毒被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自我怜悯量表(SCS)和情绪调节困难量表(DERS)在心理干预前后对两组戒毒人员进行评估和对照研究。结果:干预后干预组SAS、SCS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心理干预可以缓解戒毒人员的焦虑情绪,并显著提高其自我怜悯水平。  相似文献   

15.
抑郁反刍是指个体把注意力集中在抑郁症状以及这些症状含意的行为和想法, 包含反复思虑抑郁症状、抑郁的可能原因、以及抑郁可能引起的后果。抑郁反刍主要表现出对负性信息过度关注、认知控制缺陷以及非适应性的自我参照加工等认知特点。基于这些特点, 近期脑成像研究发现, 抑郁反刍主要与杏仁核、前额叶以及默认网络等脑区或神经网络有关。未来应在不同亚型抑郁反刍的神经机制、基因以及开发有效的干预技术与方法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认知行为治疗对老年抑郁症病人的生活质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200例老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治疗前后进行CRI、SDSS、GAF等量表评定。6个月后,两组在大体功能、生活满意度、应对方式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认知行为治疗有效改善老年抑郁症病人的应对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五行音乐联合药物治疗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的改善作用,阐明音乐治疗在阿尔茨海默病照护中的重要意义。共收集伴有焦虑组症状的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5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药物治疗组及音乐治疗组,随诊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认知、精神行为症状及生活能力变化。药物治疗组与音乐治疗组精神行为症状与生活能力均有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五行音乐结合药物治疗可减低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焦虑等精神行为症状,提高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元分析评估自助式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考察疗效影响因素,并评价证据质量。元分析共纳入35篇文献,研究发现:(1)自助式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在治疗结束时对睡眠效率、入睡潜伏期、入睡后醒来时长、睡眠总时间、睡眠质量、抑郁和焦虑的效果量分别为0.66、-0.52、-0.47、0.20、0.34、-0.32和-0.33。(2)自助式失眠认知行为治疗与面对面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疗效同等;自助式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疗效显著优于最小化治疗和药物治疗。(3)共病情况与支持形式对疗效有显著影响。证据质量评价表明睡眠效率、入睡后醒来时长、睡眠总时间、抑郁和焦虑5项指标的证据质量为中等,真实值可能接近于估计值;入睡潜伏期与睡眠质量为低,真实值与估计值可能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团体宽恕干预在大学生恋爱受挫群体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以31名在恋爱中受到过伤害的女大学生为对象进行6次团体宽恕干预,并设立一般干预组和控制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前测中,三个组在恋爱宽恕问卷的四个维度、抑郁量表、焦虑量表和幸福感量表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2)后测中,在恋爱宽恕问卷的四个维度上,宽恕干预组均优于控制组,而一般干预组和控制组没有显著差异;在抑郁、焦虑和幸福感三个量表上,宽恕干预组和一般干预组都要优于控制组,但两个干预组之间差异并不显著;(3)前后测比较显示,宽恕干预组在各个指标上均有了显著变化;一般干预组在抑郁、焦虑和幸福感量表的得分上有了显著变化,但在恋爱宽恕的各个维度上(除报复维度)变化不显著;控制组则在各个指标上都没有显著变化。研究表明,面对恋爱受挫群体,宽恕干预的针对性更强,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心理干预在放疗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通过实施恰当的心理行为治疗,尤其是教育性干预措施,达到改善放疗患者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以及降低治疗负反应的效果.采用病例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选用生活质量和心境问卷对160名正在进行放射治疗的住院癌症病人进行了心理干预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组患者的总体情绪和总体生活质量状况,比对照组患者有明显的改善,但愤怒、认知功能以及恶心呕吐症状在两组间的差异不显著;干预组组内比较中,角色功能没有显著性差别.其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