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四只三岁龄雄性猕猴(Macaca mulatta)中,研究了识别熟悉人与陌生人、熟悉猴与陌生猴嗓声中的脑事件相关电位(ERPs)。结果表明,对熟悉猴和陌生猴的噪声“er”所诱发的ERPs在左颞区和左、右两顶区存在着显著差异。熟悉猴嗓声在左颞区诱发的P200波潜伏期长,左顶区N100波幅值大,在左、右顶区P300波潜伏期短。熟悉人与陌生人嗓声“pa”诱发的ERPs在左、右顶区P200波潜伏期有显著性差异,熟悉“Pa”诱发反应潜伏期短。熟悉人与陌生人噪声“ba”诱发的ERPs没有差异。熟悉猴嗓声与熟悉人嗓声加“pa”诱发的ERPs相比,在右颞区的P300波幅值显著变大,两顶区N100波幅值也增大,在右顶区P200和P300波的潜伏期也明显变短。顶问区N100波潜伏期短、幅值高。陌生人与陌生猴“pa”嗓声诱发的ERPs间没有差异。熟悉猴嗓声和陌生猴嗓声出现的概率不同,并不引起ERPs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六只猴在识别嗓声中的听觉平均诱发电位(AEP)。熟悉人的有声辅音音节“ba”在右颢区比无声辅音音节“pa”引出高幅N200波,但陌生人嗓声“pa”却比“ba”在左颞区引出高波幅N200波。熟悉人“ba”音比熟悉猴“er”音在两颞区引出的P300波潜伏期长。这些结果说明猴的AEP 可客观地反映出熟悉人与陌生人,熟悉人与猴嗓声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林庶芝  沈政 《心理学报》1991,24(4):78-83
该项工作研究了21名女大学生和研究生鉴别两个陌生人的噪声时,六个脑区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结果表明,双音节语义嗓声的鉴别更易引起明显的ERPs变化;两个陌生人嗓声不等概率呈现,较等概率呈现更易引起明显的ERPs变化。在单音节嗓声鉴别中,在左额区引起N200波波幅增高;而在右颞区引起P300波潜伏期的增长。在双音节语义嗓声鉴别中,除右顶叶外在其它五个脑区引起P300波波幅增高,在右额区引起P300波潜伏期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4.
采用R/K范式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分别从加工结果和加工过程考察网络游戏中化身参照的加工优势。实验1采用R/K范式比较40名玩家在不同参照条件下的记忆成绩。结果发现:化身参照的总再认正确率、R反应再认正确率和辨别力d'都显著优于他人参照, 初步证实化身参照的记忆加工优势。实验2借助ERPs内隐地考察网络游戏中20名玩家的化身参照在加工时间进程上的神经机制。结果发现:加工化身名字比熟悉他人名字诱发更大的P2 (160~260 ms)和P3 (370~600 ms)波幅, 比外国熟悉他人名字的P3潜伏期更短。结果表明, 相比较其他信息, 玩家不仅能够迅速注意到化身相关信息, 还对化身相关信息进行了更加精细和深入地加工。综上所述, 无论是记忆结果还是加工时间进程, 都存在网络游戏中的化身参照加工优势。  相似文献   

5.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讨同伴在场与自尊水平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实验采用气球模拟风险任务(BART),比较不同条件下青少年冒险行为量的差异。结果发现:(1)同伴在场时青少年冒险行为更多,比无同伴在场诱发的N1、P3、LPP波幅更大;(2)高自尊青少年更加冒险,且诱发的P3、LPP波幅更大;(3)同伴在场与自尊的交互作用显著,仅高自尊青少年的同伴在场效应明显,诱发出更大波幅的N1、P3、LPP成分。结果提示,同伴在场时高自尊的青少年更可能参与一些非消极的冒险行为,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冒险中的奖赏信息更敏感、更兴奋、趋近动机更强。  相似文献   

6.
记录7名左颞叶癫痫病人和9名正常人在四种实验条件下的事件相关电位:(1)听觉脑子诱发电位,(2)红色闪光刺激,(3)陌生人嗓音识别,(4)陌生人面孔识别。实验结果发现,两组被试在视觉信息加工中无差异,在嗓音识别中病人的N150和P300波潜伏期大于正常人,表明其复杂听觉认知功能受到影响.红色闪光刺激和噪音识别条件下,病人的P100波幅大于正常人,说明病人对强刺激的物理强度有较高的反应水平,不易习惯化。  相似文献   

7.
识认熟悉者照片时视觉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50名受试者接受视觉事件相关电位检查,熟人照片作靶刺激,生人照片为对照刺激,二者的概率均是0.25,其余不同陌生人之照片作非靶刺激,其概率为0.75。全部照片以随机次序用幻灯机投映,受试者在看到照片时立即按压“YES”键或“NO”键作为是否认识照片中人物的反应。同时分别于Cz点和Pz点记录和叠加视觉事件相关电位。以Cz点和Pz点的P3之波幅和波面积共四项数据为指标,若熟悉者照片作靶刺激四项指标中三项以上大于对照陌生人照片时判定阳性。受试者中49名(98%)获阳性结果,判定这些受试者“认识”该照片中的人物。  相似文献   

8.
固定位置区域提示下视觉注意范围等级的ERP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视觉空间注意中注意范围的脑内时程的动态变化。被试为 14名青年人 ,使用固定位置的、3种不同直径的线圈作为注意范围的区域性提示 ,祛除空间定位因素的影响 ,记录反应时和事件相关电位 (ERP)数据。结果显示 :提示范围由小到中等时 ,反应时延长 ,而由中等到大范围时 ,反应时缩短 ;提示物和靶刺激诱发ERP的早成分 (N1、P1)不受提示范围大小的调节 ,而其P2、N2的波幅与潜伏期均明显受到提示范围大小的影响。这些结果说明 :①视觉注意诱发的P1、N1成分 ,主要与空间定位信息的加工相关 ;②提示物诱发的P2、N2成分与注意范围相关 ;③在视觉信息加工过程中 ,空间位置的信息要早于其它信息被加工 ,支持视觉信息串行加工观点  相似文献   

9.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考察正性情绪对自我参照加工程度效应的影响。实验采用图片启动范式, 先呈现情绪图片, 然后再呈现自我参照刺激。实验发现, 在P2上, 中性情绪条件比正性情绪条件激发了更大的波幅, 高自我相关的刺激比其它刺激诱发了更短的P2潜伏期; 在N2上, 高自我相关名字比中等自我相关名字和非自我相关名字诱发了更小的N2的波幅和更长潜伏期; 在P3上, 高自我相关名字比中等自我相关名字和非自我相关名字诱发了更大的P3波幅, 中等自我相关名字比非自我相关名字诱发了更大的P3波幅。实验结果表明, 人类大脑对正性情绪刺激的加工可能是不敏感的。无论在正性情绪启动还是中性启动的影响下, 自我参照加工都能展现出稳定的特征, 而且高自我相关的刺激会得到更为深入和精细的加工, 表现出自我参照加工的程度效应。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三类刺激的经典oddball范式,以内隐的方式探讨外倾特质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程度效应及其神经机制。实验发现,外倾被试的高自我相关名字在各个ERP成分上都比其他刺激诱发了更大波幅。在P2上,高自我相关的刺激比其他刺激诱发了更大的P2波幅和更长的P2潜伏期,其中中线脑区的效应最大。在N2上,高自我相关的刺激比其他刺激诱发了更大的N2波幅和更短的N2潜伏期,其中额区位置的效应最大。控制组被试的高自我相关名字比外倾型被试的高自我相关名字诱发了更大的N2的波幅和更短的N2潜伏期。在P3平均波幅上,高自我相关的刺激比其他刺激诱发了更大的P3波幅,其中中线效应最大。对比外倾型被试,控制组被试的自我参照刺激诱发了更大的P3波幅。研究结果表明外倾特质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具有程度效应,但对比控制组被试,外倾特质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的程度效应更弱。  相似文献   

11.
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的ERP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反映注意指向与集中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加工。大量事件相关电位的ERP研究考察了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的神经活动机制。内源性注意诱发了早期N1成分和晚期P300成分,是否诱发P1成分的研究结果不尽一致;外源性注意加强了N1成分、P1成分以及P300成分。研究还表明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是两种独立的注意系统,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脑内的信息加工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三类刺激的经典oddball范式,以内隐的方式探讨内倾特质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程度效应及其神经机制。实验发现,在P2的波幅上,在电极前部、前中部和中部位置高自我相关的刺激比其它刺激诱发了更大的P2波幅。在P2的潜伏期上,在电极前部、中部、和中后部位置高自我相关的刺激比其它刺激诱发了更短的潜伏期。在N2的波幅上,高自我相关名字比其它刺激在左脑所诱发了更大的P2的波幅;对比内倾型被试,中间型被试的高自我相关名字比其它刺激诱发了更大的N2的波幅。在N2的潜伏期上,高自我相关的刺激在全脑都比其它刺激诱发了更短的N2潜伏期,且中后部电极位置的潜伏期最短;两类人格被试的高自我相关名字比其它刺激诱发了更短的N2潜伏期,但中间型人格被试的潜伏期最短。在P3平均波幅上,高自我相关的刺激在全脑都比其它刺激诱发了更大的P3波幅,其中中部脑区效应最大。研究结果表明内倾特质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具有程度效应,但对比中间型个体,内倾特质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的程度效应更弱。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人们通过ERP(事件相关电位)对隐喻认知展开了多方面研究,主要有以下成果:(1)找到了有关隐喻认知"标准模式"和"并行加工模式"的证据;(2)发现字面表达、常见隐喻、新异隐喻诱发的N400波幅呈现逐级递增;(3)在隐喻理解的脑区差异上,有研究发现右脑在隐喻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还没有得到一致认可.  相似文献   

14.
位置提示下视觉注意范围的调控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视觉空间注意中不同注意范围引起脑内加工时程的动态变化。使用固定位置的、三种不同直径的线圈作为注意范围的位置性提示,祛除空间定位因素的影响,记录反应时和事件相关电位(ERP)数据。结果显示:在同等注意范围时,随着刺激位置远离视野中心,反应时延长,靶刺激诱发的P1、N1不受刺激位置的影响,而其前部N2的波幅明显受到刺激位置的影响;在靶刺激位置相同时,随着注意范围的扩大,反应时缩短,靶刺激诱发的P1、N1不受提示范围大小的影响,而其前部P2的波幅明显受到注意范围的影响。结果说明:①视觉注意范围信息加工与靶刺激诱发的P2成分相关;②视觉注意诱发的P1、N1成分,主要与注意方位相关,而与注意范围大小无关;③注意范围变化引起注意集中度的调节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考察在合作任务中,个体对任务结果的比较阶段及分配阶段的脑电变化,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三个任务变量:情境(贡献、责任)、比较(大、小)、分配(贡献原则、平均原则)对合作结果评价的影响。结果发现,责任比贡献诱发更大的FRN和更小的P3;贡献大小诱发的FRN和P3无差异,但责任大比责任小诱发更大的FRN和更小的P3。分配评价阶段,罚金反馈比奖金反馈诱发更大的FRN,基于贡献(责任)分配比基于平均分配的方案诱发出更大的P3。这表明合作背景中仅在责任比较中表现出自我服务偏向,在分配评价阶段未显示自我服务偏向。  相似文献   

16.
采用2(注意负荷:高、低)单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以18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运用行为实验及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对内隐序列学习是否需要注意负荷的参与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发现:(1)在高、低注意负荷条件下都出现了内隐序列学习效应;(2)高注意负荷序列探测刺激诱发的P1、N1波幅显著大于低注意负荷序列探测刺激诱发的,表明高注意负荷条件下需要更多的注意;(3)高、低注意负荷序列内隐序列学习量差异不显著,表明内隐序列学习不受注意负荷影响。  相似文献   

17.
陈兴时  张明岛 《心理科学》1997,20(3):259-264
1概述[1]SUtton(1965)发现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以及Kutas(198o)开创的N400。已为研究者广泛应用。在两年工作基础上,后来研究者对事件相关电位的工作又不断延伸、扩展,进行了种种技术性改良。本文介绍的认知电位(RecogniltronPotentials),实质上也是对上述P300,N200和N400技术系列改良的结果,发生于N200和P300之间的正相电位。这项新的脑电反应是由本文作者之一HJ·Davis博士所在实验室的Rudell教授于1990年首次描述的,即有意义的图像如字、画、卡通等等都可以诱发出这个电位,而无意义的对照图像包括,被试不曾学过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究不同年龄群体社会与非社会正性情绪刺激加工是否具有差异。研究发现:在P2成分上,成人在情绪刺激下诱发的波幅大于儿童;N2成分上,儿童在三种情绪刺激条件下波幅无显著差异。成人在社会性情绪刺激条件下诱发的脑电波幅大于在中性情绪刺激条件和非社会情绪刺激条件下诱发波幅;在LPP早、中、晚时间窗中,儿童的LPP波幅大于成人。由此,儿童与成人在社会和非社会正性情绪刺激加工上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心理性应激的时间加工进程:来自ERP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时间压力的算术题目诱发被试的心理性应激体验,并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探讨心理性应激发生时大脑神经活动的时程变化。行为数据结果发现有时间压力下被试的反应时更短;脑电数据结果发现有时间压力组的容易题目比无时间压力组的容易题目诱发出更大的N1峰值、更长的P2潜伏期和更大的P300波幅;有时间压力组的困难题目比无时间压力组的困难题目同样诱发出更大的N1峰值、更长的P2潜伏期和更大的P300波幅,但这种组别主效应仅表现在部分电极点上。该研究结果表明心理性应激增加了早期知觉加工的负载,导致知觉加工速度减慢,在信息加工后期阶段需要占用更多的认知资源。  相似文献   

20.
杨青松  钟毅平 《心理科学》2008,31(2):415-417
目前,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在态度研究领域中所取得的成果可总结为:(1)在情感评价上,与情境一致的刺激相比,不一致的刺激诱发了一个更大的ERP,并且ERP波幅会因一致性程度的差异而变化;(2)评价性和非评价性分类加工所诱发的ERP在头部分布上存在差异,同样,评价性分类加工中积极和消极刺激所诱发的ERP也存在差异;(3)ERP对外显的和内隐的评价性分类加工的检验都反应敏感.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当前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