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9年4月18日"妙峰山佛教文化研讨会"在云南大姚县岭烟宾馆举行.来自北京和云南地区的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妙峰山德云寺佛教的历史文化过去与现在作了座谈,发言踊跃,气氛热烈.  相似文献   

2.
7月25至26日,第二届宗教社会科学暨"宗教与民族"学术研讨会在云南昆明召开,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和云南民族大学联合主办,来自北京、云南、上海、湖北、四川、台湾及美国等地的6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社会科学视野下的宗教与民族问题研究",研讨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法音》2012,(12):66
本刊讯11月23日至25日,由大理崇圣寺、大理学院民族文化研究所共同主办的"2012崇圣论坛——唐代佛教密宗与大理白族佛教密宗"研讨会在大理崇圣寺隆重举行。云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大理州佛教协会会长、崇圣寺方丈崇化法师,与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王志远教授、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研究所温玉成教授、陕西西安佛教文化研究中心韩金科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中心吕建福教授、上海大学宗教与和平研究中心李向平教授等4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党政相关部门领导和大理州高僧大德参加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是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大省,具有丰富的佛教旅游资源,极具保护与开发利用价值。通过对云南佛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中需要引起高度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以期为当前西部地区宗教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云南省与东南亚的"傣泰族群"具有地缘相近、族缘相亲、教缘相通的特点,云南南传佛教与东南亚南传佛教一脉相承,共同组成"东南亚南传佛教文化圈",这种天然的黄金纽带联系使得双方的佛教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一、我国云南与东南亚南传佛教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6.
何劲松主编/2014年12月出版/169.00元/ISBN 978-7-5097-5559-4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佛法王庭的光辉:嵩山大法王寺佛教文化艺术论坛文集》一书,收录了来自全国各地知名专家、学者的论文近40篇,既有探讨大法王寺与汉唐佛教、大法王寺与中日佛教交流、佛教舍利文化等历史文化方面的内容,也有联系现实的有关佛教胜境保护、发展,当代佛教文化建设,当代佛教艺术的继承、创新与发展等议题,突出了宗教文化  相似文献   

7.
2009年4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与山东省汶上县人民政府联合,在汶上召开"第二届太子灵踪文化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佛教协会、<中国宗教>杂志、<佛教文化>、<法音>杂志、<中国民族报>、凤凰网华人佛教和法门寺博物馆等20多位佛学专家和著名佛教文化传媒的记者参加了会议,其中包括黄心川、杨曾文等著名佛学专家.<世界宗教研究>杂志社社长黄复年先生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做了总结发言.  相似文献   

8.
《法音》2015,(1)
<正>历史上丝绸之路沿线各种宗教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了解。约公元一世纪起,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外来的佛学与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文化,历经近六百年的交融,到了隋唐时代,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中国佛教文化。为了进一步深入探究佛教与丝绸之路的关系,探讨佛教文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当中的地位与作用,探寻丝路宗教对话的经验与世界文明前景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9月25日至27日,由辽宁省朝阳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宗教》杂志社、宗教文化出版社联合主办的首届朝阳佛教文化研讨会,在朝阳市成功举行。本次研讨会的亮点之一,是国内从事佛教研究的知名学者王尧、黄心川、方立天、楼宇烈、杨曾文教授等,悉数应邀出席,极大地提高了本次研讨会的学术层次与影响力。研讨会上,五位资深专家学者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强烈的社会关怀,不仅就朝阳佛教文化的历史成因、特点、地位和作用,朝阳佛教文化的保护、研究与开发发表了真知灼见,而且,还从更为深广的历史与文化的角度,谈到了佛教对于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贡献,立意高远,发人深思。现将5位专家的观点摘要刊发。  相似文献   

10.
桑吉  陈情 《法音》2007,(7):55-57
6月13至15日,祝圣寺百年庆典系列佛教文化活动在云南宾川鸡足山隆重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云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刀述仁。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云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淳法、崇化、常应、秘书长雷劲。云南省佛学院关嘉益西活佛,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司长刘威、宗教文化出版社社长陈红星,云南省政协副主席陈勋儒.省宗教事务局局长熊胜祥、  相似文献   

11.
方立天先生的佛学研究的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佛教哲学的现代阐释、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佛教哲学中国化的研究。其中,用当代人能够理解的方式对佛教哲学的解读发挥了佛教文化启蒙的历史作用;对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为“佛教是文化”的论断提供了学理支撑;而佛教哲学中国化的研究,作为佛教中国化研究的核心论述之一,迄今对学术界思考宗教中国化问题仍富有启发意义。方立天先生的佛学研究是当代东亚佛学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论的探索构成东亚大乘佛教研究现代化转型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对佛教思想在现代社会应用价值的关注体现出一位佛教学者的学术洞见。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15,(12)
<正>本刊讯11月12日,由国家宗教事务局与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南传佛教人士培训班在云南西双版纳圆满闭幕。来自西双版纳州南传佛教的60位代表、云南佛学院本部与版纳分院学僧及州、县宗教干部200余人参加了为期4天的学习培训。国家宗教事务局蒋坚永副局长、一司王健司长,中国佛协副会长祜巴龙庄勐长老、宗性法师、副秘书长桑吉,云南省民宗委副主任陆永耀、一处处长孙云霞,西双版纳州杨沙副州长,云南省佛教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10,(4):44-44
<正>本刊讯3月22日至23日,中国佛教协会南传佛教工作委员会暨云南省佛教协会南传佛教工作委员会,在云南佛学院举行了第一次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南传佛教工作委员会的成员、云南省南传佛教地区部分佛协的会长、秘书长30多人。会议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南传佛教工作委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其战略高度和理论高度,明确了宗教问题的重要意义和宗教工作的特殊重要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强调宗教团体的重要作用。通过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结合佛教界实际,中国佛教协会将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和佛教内部管理作用,加强教风建设、文化建设,发扬佛教优良传统,保持佛教精神本色,推动佛教文化创新发展,开创佛教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正>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年以来,经历过无数风风雨雨,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作为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在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民族人文环境下,聚齐了三语系佛教,而南传佛教在中国更是为云南所独有。云南南传佛教向世界展示了中华多元文化各美其美、和而不同的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  相似文献   

16.
《法音》2008,(11)
中新社北京10月27日电(记者徐长安)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27日发布消息称,刚刚闭幕的科学视野中的佛教研讨会是中国国内首次围绕宗教与科学关系展开的对话,本次会议是一次重要的尝试。科学视野中的佛教研讨会25日至26日在山西省举行。研讨会由中国佛教协会和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主办。大陆、港澳台地区和美国等地的海内外近三十位专家、学者、法师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人类的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可以分为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两大类型。在宗教文化中,佛教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以中国汉地佛教文化体系为例,就佛教文化体系的结构与核心作一初步的探讨。我想这对于深入把握佛教文化的内在特质、基本精神、特定功能和未来走向,是有意义的。探讨佛教文化体系,首先要对什么是佛教、文化和佛教文化作出明确的界说。  相似文献   

18.
《法音》2017,(2)
<正>宗教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宗教文化中,佛教文化又有其独特的地位。中国佛教文化在中国文化的氛围中形成了其独有的特色,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所指出:"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中国  相似文献   

19.
2007年7月24—27日,中日第三届五台山佛教文化研讨会在五台山举行,参加会议的有中日五台山佛教文化研究学者30余人,五台山佛教界、五台山区政府也派人参加了会议。7月25日,山西电视台对此次会议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宗教》2023,(9):26-27
<正>绍兴是东亚文化之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佛教文化底蕴深厚,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发祥地。近年来,绍兴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宗教工作会议精神,以“一院二馆三路径”模式,在会稽山龙华寺内打造了富有特色的佛教中国化实践基地,在培养佛教人才、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明互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推动了宗教中国化走深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