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图辨证──答萧汉明兄李申去年底承大钧兄见告,说汉明兄将有新的论辩文章面世,我以为仍是谈易医关系,及至见到文章,方知是专在河图、洛书问题。本文也就接着汉明兄的话题,主要谈谈河图、洛书。很抱歉,看完汉明兄的大作,我仍然觉得汉明兄推论太多。我并不反对推论...  相似文献   

2.
医「易」会通与文化进化论与李申兄再商榷萧汉明读了李申兄“兼答”拙作的文章(参见本刊1995年第2期),深感有一个理论问题似乎是横梗在我们中间的障碍,这就是如何看待文化进化论。这个问题虽然在我们二人的文章中都未明确提出来,而所有的议论实际上都在以它为中...  相似文献   

3.
医《易》会通之我见──兼与李申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易》会通之我见──兼与李申兄商榷萧汉明易学与医学的会通,近十余年来在一定范围内也算是一个热门话题。为此专门召开的国际性的全国性的地方性的专题学术会议不下六七次之多,已出版的专著大大小小也有七人本。至于在一些相关性的学术会议上和学术著作中将此作为专...  相似文献   

4.
关于河图、洛书问题─—答李申兄萧汉明我在《医易会通之我见》(载本刊1994年第4期)一文中,曾约略提到对河图洛书的一些见解,李申兄认为推论太多。由于至今谁也找不到一个标有河图或洛书名称且为考古学界经鉴定而公认的实物来,那么所有谈论河图洛书的人,实际使...  相似文献   

5.
也谈“心理健康与变态原理探幽”———兼与王国富、周勤先生商榷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450052)王志铭《医学与哲学》1995年第1期发表了王国富先生的“心理健康与变态原理探幽”(下称探幽),我拜读后,耳目一新,觉得是一篇有创新的好文章,尽管有...  相似文献   

6.
有这么一桩流传已久的轶事:画家米芾非得让苏轼在大家伙儿面前评价评价自己,众人皆言我癫狂,东坡兄怎么说?苏东坡不紧不慢地答道:我随众人。  相似文献   

7.
近日才发现官杉先生在<科学与无神论>杂志2001年第5期发表的"关于气功的名与实--与齐延中先生商榷"一文."齐延中"一名,是编辑为避免一期杂志上同时有我两篇署名文章而替我编的名.现在,还是以我的真名实姓参加讨论吧.  相似文献   

8.
再谈心理健康与变态原理探幽———兼与王志铭、王国富先生商榷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41000)周勤《心理健康与变态原理探幽质疑》一文(以下简称质文)在《医学与哲学》1995年第7期发表后,我曾收到诸如科技出版社、文库、辞书等编委邀请入选的函件,可...  相似文献   

9.
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每期必购必读,受益匪浅,对98年第5期所发表《单纯型精神分裂症的个案分析》一文阅后,就其中部分描述倍感迷惑。我并非专业精神科医师,但就我所了解的粗浅知识,想与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10.
再论中西医思维的直观与抽象及其他———答张挥、董万金的商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常存库张玉清宋诚挚我在《医学与哲学》1995年第5期发表了“直观与抽象”一文,此文为我中医认识论研究系列论文的一篇,专论中西医的不同思维特点及其在中西医体...  相似文献   

11.
三维心理世界划分的现实性、客观性及不足之处———再与周勤、王国富先生商榷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理科(郑州450052)王志铭王国富先生的“心理健康与变态原理探幽”一文发表后(医学与哲学1995年第16卷第1期),引起不少人关注,并发表了不同意见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学更应重视中层理论的价值──兼与蒋影明先生商榷谭建光近日拜读《学海》1993年第6期发表的蒋影明先生所撰《社会学:决定进退的两个主战场》一文(以下简称“蒋文”),颇有感触。首先,在市场经济冲击下,文人纷纷谈论下海,社会学人士亦较多注重微观研究...  相似文献   

13.
鹤鸣兄: 两次来信及附来实践论解说第二部分,均收到了,谢谢您!解说的第一部分也在刊物,上看到了。这个解说极好,对于用通俗的言语宣传唯物论有很大的作用。待你的第三部分写完并发表之后,应当出一单行  相似文献   

14.
上个月20日,在上海师范大学参加中国心理学会首次每年召开一次的全国学术交流大会期间,其维兄命我为他新设计的会士寄语栏目写几百字,并告知我已经有几位会士欣然应允了。这使我非常为难,因为我对自己忝为会士,一直心有不安。加之  相似文献   

15.
我念的大学座落在诸葛亮隐居地——隆中山下。学校与隆中风景区仅仅隔着一条马路。刚进大学的第一个周末,我们同乡一干人在一位大二学兄的指引下去游隆中。进大门后走不远,迎面便是一脉青山。山的两翼各有一条小路迤逦而去。学兄介绍说,左边一条通往草庐,右边一条通向躬耕遗址。不管  相似文献   

16.
严谨与谩骂     
前不久一位暂居美国的朋友寄给我该地某中文教会刊物发表的四、五篇总标题为《一个不信派的标本——丁光训文集》连载文章。作者李某,他声称用意在于批判《丁光训文集》。我曾细读过《文集》。我被丁主教不回避现实,严谨治学并与读者平等商榷的态度所折服。他不是一位所谓在教言教的神学家,丁主教对现实的见解都引伸于他的信仰。对神学的见解更是言之  相似文献   

17.
我在《哲学研究》 1998年第 10期发表了《社会主义是世界历史性的事业》一文。文中提出 ,列宁没有提出过一国能够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 ,即认为一国不能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一国能够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是斯大林提出来的 ,而斯大林的观点是不科学的。孟庆仁同志在《哲学研究》 2 0 0 0年第 9期上发表了以《社会主义“世界历史性的”事业是一个过程》为题的商榷文章 ,认为我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实际 ,并对我的论点和论据作了反驳。我认真阅读和思考了孟文的反驳。但是 ,纵观孟文全文 ,作者对我的反驳 ,实在不能令人信服 ,…  相似文献   

18.
一丁白盖头     
正初秋的静夜,一个人面对苍茫的夜空,脑子里总奇怪地冒出一些旧事来。随手翻起一沓信札,年久发黄的一张信纸上,跳出几行熟悉的字:惊悉你的老母亲无常,心里很难过。我要给你母亲上坟。我和她老人家一面之交,但我忘不了在小西湖旁巷子里,迎面走来的一丁白盖头。署名"劣兄承志"。这是1987年初作家张承志兄得知我母亲去世的消息后,给我的信。  相似文献   

19.
本刊1988年第2期刊登的李述一《文化无意识》一文,引起了读者的关注,我们陆续收到了一些来信和来稿。有的来信赞同该文的观点,认为人的社会实践不但创造了人有意识的整个思维世界,而且有一部分还积淀到无意识中,成为文化无意识。有的则与该文商榷。现发表杨宏飞的来稿,我们欢迎广大读者就此问题发表见解。  相似文献   

20.
我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点浅见》的短文发表之后(见《国内哲学动态》第五期),《动态》第八期发表了石仲泉同志题为《论目前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一文,(以下简称泉文)说是和我商榷的。文中提到要正确对待马列主义理论,要反对本本主义,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泉文未能真正解决好这一问题。在我看来,石仲泉同志不仅对我国目前的社会状况的了解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而且对马列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现实意义的认识也是不正确的。下面谈点粗浅的看法,向石仲泉同志请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