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霍克海默社会批判理论诠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对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研究的深入,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理论也逐渐为学界关注。全面而客观地认识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理论,对于理解批判理论的源头所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基于马克思的思想对其作一次重新思考和评价,即立足于当时特定的社会现实,从霍克海默自身的哲学语境出发,辩证地分析和评价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理论,彰显其批判性,充分肯定其积极的理论意义。同时,文章对霍克海默社会批判理论的缺陷和不足也给予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霍克海默科技伦理观蕴涵双重维度:既批判传统科学理论的对象,又批判其研究方法。而这种理论逻辑又与其批判理论的旨趣密切相关。因为在霍克海默看来,哲学的社会功能就在于批判当下普遍流行的东西,就在于从资产阶级社会交往的表面现象——物与物之间的等价交换中,深入到事物的世界中,揭示其中蕴涵的人与人之间的深层关系,即去发现"非人的事物下面的人的根基",以破除其表面同一形式的神秘性。霍克海默对科学及其危机进行伦理反思,则是其科技伦理观双重维度的理论逻辑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3.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发端于学派的形成之初,而贯穿在学派思想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 早在1930年霍克海默就任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的就职演说中,就把文化与心理意识的关系问题列为了“社会哲学”的首要研究任务。稍后,洛文塔尔在《社会研究杂志》第一期《文学的  相似文献   

4.
萨德是启蒙道德让人讳莫如深的"同路人",而揭示其与启蒙道德尤其是康德道德哲学之间隐秘的亲缘关系,成为二十世纪激进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主题。这种尝试是从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开始的。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聚焦康德实践理性的形式性及其在行为内容上导致善和恶的同等可能性,提出在道德的形而上学建构的反面同样存在罪恶的形而上学建构的可能性,而这正是萨德创作的方向,并且其资源根植于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核心。通过将康德和萨德等量齐观这个惊人之举,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找到了批判西方道德理性和启蒙道德的绝佳切入点,这一主题的极端悖论性则是启蒙辩证法激进性的生发点。  相似文献   

5.
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启蒙辩证法》中借助于一个神话故事阐述了他们的历史哲学思想。按照他们的历史哲学思想,人类文明是在恐惧自然并征服自然的基础上发生的。无论在科学中还是在神话中,人都是用模仿自然的方法来控制自然。当人用模仿自然的方法来控制自然的时候,自然一定会在历史的发展中对人进行报复。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变成第二自然就是自然对人的报复的一个表现。当人用模仿自然的方法来征服内在自然的时候,内在自然被扭曲,人成为自我憎恨的人。这种自我憎恨的人无法形成社会共同体。虽然阿多诺和霍克海默的《启蒙辩证法》说明了征服自然和自然的报复之间的辩证关系,但是他们的历史哲学还是包含了机械历史观的要素。  相似文献   

6.
在《启蒙辩证法》中,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提出了启蒙和神话相互包含、相互纠缠的辩证法。以往的研究通常以启蒙理性为切入点,忽视了从神话来看待启蒙和理性的视角,也未注意到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对于神话的关注,实际上与德国浪漫主义的神话学传统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回到这一传统,根据其对神话与理性关系的不同理解,梳理浪漫主义神话学思想的演变过程及其各阶段的具体内容,并探讨神话对于理性批判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在此基础上,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批判了浪漫主义思想,揭示了神话与启蒙的辩证关系,也可以视为神话学传统的一种延续。  相似文献   

7.
在德国,开展关于实证论的争论的是世界知名哲学家波普尔和阿多诺,其后是他们的学生哈贝马斯和阿尔伯特.哈贝马斯和阿尔伯特后来也成为法兰克福学派和批判理性主义学派这两个对立学派的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波普尔著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和《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与阿多诺、霍克海默合著的《启蒙的辩证法》一样,是哲学著作,而不是狭义的社会学著作.阿多诺主持了“权威人格”的研究方案并参加了艺术社会学的研究,但这两位思想家仍不失为哲学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霍克海默的传记和著作初步梳理霍克海默思想中的神学因素。突显霍氏犹太教信仰背景对批判理论的影响,特别是独一神信仰和犹太先知传统。同时指出霍氏的理论建构对于犹太一基督教神学传统的创造性吸收和批判,尤其是受否定神学传统和新正统神学影响下提出的“对全然他者的渴望”这一宗教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正近期在研究有关启蒙的话题,这个话题自然与康德有关:他发表于1784年的文章《什么是启蒙?》使"启蒙"成为近代思想史上最具冲击力的概念。[1]在那之后的两百余年,谈论启蒙的声音从未间歇。1984年,福柯在其与康德论文同名的文章《什么是启蒙?》中概括说,从康德、黑格尔开始,经尼采、韦伯、霍克海默直到哈贝马斯,几乎没有一种哲学能够回避启蒙问题。他接着指出:"现代哲学就是这样一种哲学,它一直在试图回答两百年前非常贸然地提出来的那个问题:什么是启蒙?"[2]可见现代哲  相似文献   

10.
<正>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原所长福利德堡(Ludwig von Friedeburg)于2010年5月17日逝世。福利德堡生于1924年。1951年到法兰克福大学实习,认识了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大学毕业后,在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担任助教。1960年,跟随阿道尔诺获得教授资格。1962-1966年,担任柏林自由大学社会学系教授。1966年,返回法兰克福大学成为社会研究所的助理  相似文献   

11.
"工具理性批判"来源于哈贝马斯对霍克海默"工具化的理性"概念的误读,这段思想史公案对后来法兰克福学派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实际上,霍克海默并不希望把理性看作是一种工具,"理性被工具化"强调的是理性概念随着人类支配自然的活动而变化的一个历史过程。而哈贝马斯从韦伯的目的合理性角度来理解工具理性,两者表面上虽然有一定的相似性,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对"工具化的理性"概念的澄清,有助于理解法兰克福学派思想从历史批判哲学到社会理论的蜕变,以及这种变化对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2.
徐文泽 《现代哲学》2007,(5):126-130
文章阐明了霍克海默的审美教育观及其当代价值,提出他的审美教育观是以主客体相互中介的"社会批判理论"为基础,以强调培育反思能力与自由个性的人为目标;他的这一审美教育观念不仅影响了现代德国美育教育学理论,也影响了美育教学和艺术创作,对于我国当代美育理论与教学实验及发展文化产业,都具有积极的借鉴及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洛文塔尔的通俗文化思想述评陆小宁(南京大学中文系210093)自90年代以来,国内知识界对大众文化的关注与日俱增。在对大众文化批判的理论阐释中,我们看到一个显著倾向,即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霍克海默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已成为国内学者文化思考的基本出发...  相似文献   

14.
为了听到塞壬的歌声,又不至于溺亡,奥德赛把自己捆绑在船的桅杆上,用蜡封住水手的耳朵,这样一来,水手既不会受塞壬的魅惑,也听不到奥德赛迷狂时驶向水妖的指令。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中引用荷马史诗中的这段故事,描述启蒙与神话之间的角力,理性为了认知,  相似文献   

15.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人们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神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然而今天哲学却似乎已不再风光依旧。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和我们对哲学的社会功能认识的偏差有关。在改革开放前长期以来都把哲学当成政治的奴仆,使哲学成为解释政治运动的解释学。改革开放之后,人们也仅仅把哲学的社会功能简单地概括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为其他科学的研究及为人们改造世界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并没有深入、全面、准确地探释哲学真正的社会功能,从而也就使哲学的社会功能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本文正是根据这一现状,试图…  相似文献   

16.
理性概念是法兰克福学派建构社会批判理论的思维起点,随着社会批判理论的创建演绎,法兰克福学派的理性观也在转变深化。自20世纪30年代起,以霍克海默、阿多诺和马尔库塞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人,通过反思传统形而上学和实证主义等理论,重新审思理性传统的利弊和现代性的出路。20世纪40—5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通过批判启蒙理性、工具理性,诊断大众文化和工业文明,进一步深化了对理性的认识,建构起完整的社会批判理论。20世纪60年代后,法兰克福学派突出了理性的否定性特征,走向了审美救赎的乌托邦之路,社会批判理论走向了逻辑终点。  相似文献   

17.
康德的启蒙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当时抑或现在 ,康德的启蒙思想对哲学家们似乎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在当代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从中找到了从理论上反对法西斯主义的思想源泉 ,福科则从中找到了理解和阐明现代哲学基本特征的线索和出发点。那么 ,作为这种不断开启新思想的源泉 ,康德的启蒙思想究竟是什么呢 ?康德关于启蒙的论述很多 ,他的主要著作几乎都有涉及。除了《答复这个问题 :什么是启蒙 ?》这篇以启蒙为题的专论 ,《实用人类学》、《纯粹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万物的终结》、《重提这个问题 :我们是在朝着改善前进…  相似文献   

18.
哈贝马斯关于科学技术执行着意识形态的职能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了霍克海默和马尔库塞的科学伦理思想。同时这又是他试图进行历史唯物主义“重建”的序曲。哈贝马斯通过对韦伯的合理化的伦理观进行解析和批判,提出了交往关系的伦理解释框架,辨析了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化的社会制度背景,并认为,只有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制度框架的合理性才能直接同社会劳动系统联系在一起。科学技术成为第一位的生产力使国家干预活动的增加,同时技术与科学具有意识形态的作用。哈贝马斯揭示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动向,也可以引发我们对科学技术的合理应用的思考。然而,在哈贝马斯关于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化的批判中,的确存在着方法论的误区。  相似文献   

19.
《启蒙辩证法》与中国虚无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学界往往把霍克海默、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解读为启蒙已经、也必然转化为自己的反面,即转化为神话、迷信和野蛮.启蒙辩证法只有这一条不归路径.这种颇成问题的解读与讲究操作和手段的当代中国操作主义思维相结合,促生和加重着当代中国的虚无主义.按照中国传统辩证思维方法解读<启蒙辩证法>,对于正确理解<启蒙辩证法>、中和日趋严重的虚无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问题 ,是法哲学领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也是目前我国法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在美英现代法学界 ,也有许多法哲学家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进行过深入细致的探讨 ,并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见解。一 博登海默对道德与法律之关系的论述美国现代著名法哲学家博登海默 (EdgarBodenheimer ,1919— )在其所著的《法理学 :法律哲学和法律方法》 (Jurisprudence :thePhilosophyandMethodoftheLaw )一书中说 :“那些被视为是社会交往的基本而必要的道德正当原则 ,在所有的社会中都被赋予了具有强大力量的强制性质。这些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