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伊斯兰六书(续三)达浦生著第四章伊斯兰教之东徂粤稽伊斯兰教,自阿拉伯东徂而来中国,已有千百年之历史,惟关于来自何时?始来者何人?来华何为?人各言殊,惜无一真确史料。虽回教丛书中有《回回原来》、《西来宗谱》二书,然所载多有不确,亦不足为凭,且文辞粗俗,...  相似文献   

2.
蜚声伊斯兰世界的伟大经注──泰伯里及其《经注大全》穆萨·马斌《古兰经注释大会》(,又译作《古兰经解总汇》和《古兰经注集成》),是一部蜚声伊斯兰世界的完备之经注,共30巨册,为中世纪伊斯兰教逊尼派著名经注之一,被公认为传述经注学的典范。注者是早期经注学...  相似文献   

3.
张士杰 《孔子研究》2023,(5):145-156+160
荻生徂徕《论语》诠释具有显明的政治伦理向度与本土契合性逻辑,是近世日本儒典在地化阐释的代表性案例之一,亦可视为儒学日本化进程之重要一环。借由徂徕“学”论,可知其在地化阐释路向和政治儒学建构逻辑。首先,否定“圣可学”,以预设本土逻辑;其次,对仁、义、利作出调适性阐释,将儒典诠释纳入当下关切;再者,主张成德而后为政,将政治纳入伦理关切。其内在逻辑及本质意义,是在学、德、政之意义逻辑上,展开选择性接受和变异性阐释,从而将儒学内在化于本土学术文化范畴,建构具有本土契合性和当下关切的政治儒学。由荻生徂徕之“论学”,可见日本儒学者对儒家政治伦理的价值确认与高度认同,以及儒学普遍性之于日本的可普遍化呈现之一斑。  相似文献   

4.
《证主默解》与《克里默解》系一书两名,王岱舆所批评的《证主默解》,就是张中所撰的《克里默解》。王岱舆与张中之间存在着学术分歧,王岱舆认为独一与万物无干,数一乃物之资始,二者有类体之别,不可混一不分,张中则主张物我相需,万殊一本,天人合一,万物与吾人原属一体。王岱舆与张中学术分歧的实质,是见证的单一与存在的单一之争,是伊斯兰世界神学争论在汉语界的表现。明末清初伊斯兰教汉文著述,有多种背景的宗教哲学资源。金陵学派的说法在何种意义上能够成立,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六书(续二)达浦生著第三章伊斯兰教训第一节伊斯兰教训两大纲领教育与教训,抑有别乎?欲知此两名词之别,必先知其两定义──教育者,助人类之发达,以适于世界进化之一种作用也。教训者,变化人类气质,使之趋于合理途径之教诲也。教育是侧重人类之智能,教训是...  相似文献   

6.
对前定与自由关系的一点认识陈雨东学习了伊斯兰教著名教义哲学经典《教典诠释》后,我对真主的前定与人类自由之间的关系有如下认识和体会。《古兰经》谕示:"真主创造你们,和你们的行为。"(39:96),又曰:"真主是创造万物的,也是监护方物的。"(39:62...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国家斋月趣闻法利德斋月的内涵斋月是指伊斯兰教历的九月,阿拉伯语音译为莱麦丹月。斋月是穆斯林宗教功修之月,也是自我心理调节之月,最重要的还是颁降天启《古兰经》之月。斋月中还有伊斯兰教最高贵的夜晚"盖德尔之夜",一般认为是斋月的第27日之夜。是夜,...  相似文献   

8.
杨晓春 《世界宗教研究》2011,(3):118-131,194
清末民初发生在中国回族穆斯林和基督教传教士之间的"回耶对话",是历史上文明对话研究的生动个案。而促成两方积极对话的《回教考略》(《四教考略》有关伊斯兰教部分的单行本)一书,则是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关节点。通过《回教考略》的出版以及版本状况的查询、《回教考略》对伊斯兰教批评的具体状况的分析、回族穆斯林学者针对《回教考略》有所反响的八个个案的收集(在回族穆斯林学者中有相当的代表性),我们可以认识到《回教考略》一书在引起回族穆斯林学者注意到并起而反驳基督教对伊斯兰教的批评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从文明对话的角度进行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到围绕着《回教考略》的回耶对话的一些特点:其一,这一回耶对话总体上是因为基督教对伊斯兰教的明确批评及试图传教引起的,回族穆斯林学者对基督教方面所描述的有关伊斯兰教内容的辩驳和对基督教的批评,具有必然性;其二,对于伊斯兰教方面而言,这一回耶对话有着相当的"卫教"色彩;其三,虽然当时基督教处于一种主动的且是强势的地位,但这一次回耶之间的对话,却大抵是在一种平等的关系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9.
焦循解《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创新之处在于以《易传》"利者,义之和"以及《周易》中的"君子""小人"可以互相转化为依据,不仅将其中的"君子""小人"解为"以位言",而且对义与利的相互联系、不可分离作了深入阐释,较日本荻生徂徕《论语征》的解读更为深入,并为后世清儒所接受,为刘宝楠《论语正义》所吸取,而成为一家...  相似文献   

10.
关于荻生徂徕的思想渊源,"荀子祖型论"几成定论。徂徕本人却强调孟荀皆为"一偏",此即暗示荀子不能单独成为徂徕思想的祖型,亦提示有必要重新梳理徂徕对孟荀的看法。我们于《孟子识》中可以见出徂徕虽不满孟子以言争胜和"脱略礼乐",却从孟子的思想中提炼了以"习熟"为中心的仿效论,此为徂徕之古文辞学成型的关键;从《读荀子》的"荀子大见处"出发,在突显徂徕沿袭荀子之天、道、礼之关节点的同时,亦可见出二人侧重点及思维方式的差异。而在交织着孟荀因素的人性论中,徂徕所重并非不可变之"材性",而是"习善则善,习恶则恶"之"习性",而且"善移"之"习性"在未发的起点上还保留着"相亲相爱相助相养"之"善"端。可见徂徕并非简单的"贱孟扬荀",只有以统合孟荀的视角重新分析其思想中的孟荀成分,才能更为恰切地理解徂徕所言"思孟者,圣门之御侮也;荀子者,思孟之忠臣也"。  相似文献   

11.
《拜达维古兰经注》(Tafsīr al-Baidāwī),亦有《嘎最经注》之称,为波斯著名学者纳绥尔丁·拜达维(Nāsir al-Dīn al-Baidāwī)所著,是逊尼派重要的《古兰经》注解之一,在伊斯兰教经学文本中享有盛誉,是我国西北地区伊斯兰教经堂教育主要教材之一。一、《拜达维古兰经注》的成书纳绥尔丁·拜达维,生于伊朗设拉子市附近的拜达维,生年不详,1286年卒于伊朗名城大不里士。  相似文献   

12.
倡导厚养薄葬建设精神文明戴俊峰曾在《中国穆斯林》杂志上读过许多有关伊斯兰教提倡“厚养薄葬”的文章,其目的均在于号召广大穆斯林恪守《古兰经》、圣训,正确对待生死这一客观现象,树立正确的伊斯兰人生观。而时至今日,在一些穆斯林聚居地区仍盛行一种对父母亲人“...  相似文献   

13.
汉魏之际,佛教在中国的流布主要有禅学和般若学两大体系。当时缁素对般若学的理解、注释,都脱不了魏晋盛行的《老》、《庄》玄学思想。而名僧与名士颇相投缘,《般若》与《老》《庄》又相互发挥,故史称晋代之玄学、《般若》之合流,为学术界之大宗。《般若》也倍玄风得以广为流行。禅宗历代大匠与佛陀核心思想——拈花不二宗旨是一脉相承的,所谓中国禅宗老庄化、玄学化,是不能分辩玄佛同异之混淆之论,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4.
杨海文 《现代哲学》2011,(4):100-109
清代岭南学者陈澧的《东塾读书记》考释过《孟子》引论《诗》《书》,其考辨有商榷的余地。实际上,依据全书原则、实名原则、分别原则,《孟子》引论《诗》《书》的文献地图为:引《诗》凡35条,引《书》凡19条,论《诗》《书》凡5章,总计有33章引、论《诗》《书》,章数占全书260章的12·7%。司马迁说孟子"序《诗》《书》",赵岐说孟子"通《五经》,尤长于《诗》《书》",绝非虚言。《东塾读书记》虽失之于考辨,但有得于义理,精辟地揭示了孟子思想体系与《诗》《书》文化传统的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将《穆斯林世界》季刊划分为福音传播期、思想转型期、宗教对话期和学术研究期,分别梳理和分析了每个阶段的主编、副主编、办刊宗旨及特点。文章认为作为一份拥有110年历史传承的季刊,《穆斯林世界》本身具有连续性,同时创传人对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的基本看法仍然有相当广泛的舆论和思想基础,最大变化是从最初穆斯林福音传教向伊斯兰教研究及基督徒与穆斯林对话的趋势发展,反映了美国百余年来伊斯兰教学术研究的变迁。  相似文献   

16.
《古兰经》注释学作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最早形成的学科,在揭示《古兰经》经义经旨,推动伊斯兰教历史进程,构建和完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引导穆斯林社会发展,规范穆斯林生活,促使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与其它文明交流互动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鉴于此,注释《古兰经》历来受到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学术界的重视,并根据经训教义教法和注释学科的总体要求,制定了注释学的学术要求、原则和修养,有效保障了历代穆斯林"信经而不僵经,释经而不越经"。  相似文献   

17.
《古兰经》注释学作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最早形成的学科,在揭示《古兰经》经义经旨,推动伊斯兰教历史进程,构建和完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引导穆斯林社会发展,规范穆斯林生活,促使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与其它文明交流互动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鉴于此,注释《古兰经》历来受到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学术界的重视,并根据经训教义教法和注释学科的总体要求,制定了注释学的学术要求、原则和修养,有效保障了历代穆斯林信经而不僵经,释经而不越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宗教》2006,(5):63-63
丁俊在2006年第1期《回族研究》中发表文章《伊斯兰视阈中的文明对话与全球伦理》。文章认为,关于开展文明对话、构建全球伦理的讨论,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学术界的重大议题,中国学术界也积极参与有关讨论,发表了不少独到的意见。但中国学术界对伊斯兰文明在开展文明对话、构建全球伦理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意义尚缺乏必要的理解和研究。文章通过对伊斯兰文明及其内在精神的揭示,特别是从伊斯兰文明之源的《古兰经》和圣训的原则精神出发,指出倡导文明对话不仅是伊斯兰文明固有的人文精神,而且也是伊斯兰文明的历史传统。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文化与儒家文化的比较——从宇宙观、人性论及人生观等方面分析铁鸿业一、两种文化的异同(一)两种文化,两种大典——《论语》与《古兰经》儒家文化根源于孔孟思想,开创于先师孔子。其全部思想精髓包容于《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书之中。孔子述...  相似文献   

20.
崔兰海 《管子学刊》2011,(3):22-25,33
章学诚言《管子》书春秋有之,观其多存春秋之典章,可知实斋此论合理。《苟子》、《韩非子》之成书当均参考过《管子》文本。《管子》书乃后世习管子法者所缀辑,非管子自著,此关古人著书无私著之理。《管子》书其学术主旨当为法学,后人言归人杂家者为非。刘向、刘歆把《管子》人道家,当与其家学背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