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磅礴"是一种美的形态,属于"壮美""阳刚美"类型的美;"磅礴"又是一个重要的美学词汇、概念、范畴。"磅礴"的审美内涵是雄大壮伟,宏阔浑莽,气势逼人,震撼心魄。磅礴之美是一种宏大之美、壮大之美、雄大之美、气势之美。"磅礴"之美在自然界、社会生活中都有大量的表现,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美学概念。  相似文献   

2.
汉画像向我们呈现出一个天、地、人、神四方游戏的世界,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汉代人对生的热情、对死的虔诚、对自然的依恋、对神界的向往……从生态美学的视角来看,这些问题都是耐人寻味的。通过探寻汉画像中蕴含的生态美,可以发现它的哲学内涵与海德格尔的生态美学观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美国学者简·詹姆斯对汉画像的研究,从研究内容上看,可分为图像志阐释和艺术功能分析两大部分。她的研究受到了费慰梅、包华石、时学颜、白瑞霞、布林等海外学者的影响,同时,她又关注蒋英炬、吴文祺、夏超雄、周保平等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简·詹姆斯关注对汉画的图像志阐释,一方面主张从图像本身出发进行图像意义的阐释,另一方面她提出了汉画像研究的"上下文"概念(也可理解为"原境"),强调图像阐释要从整体出发。图像的类型也是詹姆斯关注的焦点,她引用巴特森的"模式"概念并进行了进一步的阐发。简·詹姆斯对汉画像个别图像的一些阐释虽然有值得商榷之处,但其作为海外汉学研究者,为汉画像艺术的研究提供了新鲜的视角和更为合理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美学杂思录     
都说美学是从西方哲学这个"母体"生长起来的,但美学实际上一点儿也不像自己的哲学母亲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说哲学始于惊奇,美学呢?"美学之父"鲍姆加通有感于哲学研究理性,而人是既有理性又有感性,鲍姆加通建立起美学,只是因为自己发现感性没有人去研究,而不是因为自己对感性有过某种"惊奇"之经历.  相似文献   

5.
"静"作为中国传统美学范畴,固指审美与文艺创作时情感纯粹、思虑澄清的心理状态,为道家哲学、美学精神所崇尚。"静"在中国文化中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人们已经将追求静升华为一种普遍的心态。"静"也一直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所推崇的画面意境。中国传统水印版画艺术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充分吸收,技法上水墨、印痕的干湿浓淡有效运用,逐渐形成极具中国特色的版画艺术类型。  相似文献   

6.
写意和虚拟,是我国戏曲、诗赋、绘画等艺术通用的表现手法和共同遵循的美学原理,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艺术实践的结晶.我国的古典诗词讲究"意境",要求含蓄、深沉,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要求通过有限的"境",传达出无限的令人联想的"意".我国的国画在处理虚与实的关系上,讲究"景愈藏,景界愈大;景愈露,景界愈小".正因为画面上不是一览无遗,观众才有回味和想象的余地.这种虚实相生、以形写神的美学原理,与我国戏曲舞台艺术独特的写意的戏剧观真可谓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7.
日本京都清凉寺释迦牟尼如来旃檀瑞像由日僧奝然于公元987年带回日本,瑞像胎内所藏《文殊菩萨骑狮像》版画佛经与黑水城TK289《大圣文殊师利菩萨像供养文》版画佛经均为宋代遗存密教典籍,且内容相差甚微,均由版画与佛经两部分构成,版画为"文殊骑狮像",佛经部分以"文殊五字真言"为核心。除内容大致相同外,两部文献都与五台山有密切联系,通过对两部遗存文献的文本内容、背景进行考证,可究明文殊真言的功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第二十四则评《诗经·秦风·蒹葭》时曰"最得风人深致,"彰显出他的美学思想。"风人深致"与民间有极为深厚的联系,是一种在饱含民间底蕴的理想之境中既有现世关怀、入世的深度,又有高远的理想寄托、出世的力度的风范。"风人深致"由于对理想世界的殷切呼唤,对苦难极具韧性的克服、消化与超越,不满现世的反面指向性,无形的比较和高远的要求,因此带有较强的审美批判力,这实则代表王国维美学思想的一个侧面。他给《蒹葭》"最得风人深致"的盛赞,根本上说是他对民间现世满含深沉的关怀,呼唤一个理想的世界在文学批评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日本京都清凉寺释迦牟尼如来旃檀瑞像由日僧奝然于公元987年带回日本,瑞像胎内所藏《文殊菩萨骑狮像》版画佛经与黑水城TK289《大圣文殊师利菩萨像供养文》版画佛经均为宋代遗存密教典籍,且内容相差甚微,均由版画与佛经两部分构成,版画为"文殊骑狮像",佛经部分以"文殊五字真言"为核心。除内容大致相同外,两部文献都与五台山有密切联系,通过对两部遗存文献的文本内容、背景进行考证,可究明文殊真言的功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返祖现象"是艺术创作常用的手法之一。这种艺术创作手法的主要特点,就是无论在艺术观念的形成,还是在艺术表现手段的选择上都带有明显的用早期人类或儿童的眼光看世界和表现世界的特性。它特别强调艺术创作体现作者"童心"的重要性,因为早期人类和儿童眼中的世界比起"现代"或"成年"人眼中的世界更接近艺术世界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汉画像所刻画的非现实世界——天国仙界,以画代话,用形象化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幻想,这种形式上的极度夸张是与汉赋的形式美是完全一致的。汉赋的语言学叙事与汉画像的图像叙事,艺术形式虽然不同,但共同表现了汉代的粗犷、醇厚的整体性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2.
《美与时代》2015,(3):126
本刊在发展中度过了2014年;2015年,我们将实现新的发展,攀登新高度。为此,将我们的作法公布如下,希望和广大作者共同努力:一、"设计美学"是《美与时代》(上)的特色内容。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坚持并加大"设计美学论坛"和"设计理念探索"的比重竭诚欢迎美学工作者、  相似文献   

13.
徽派版画是明代中叶兴起于徽州的一个版画流派,徽州独特的地理环境、经济、文化、社会思潮等诸多要素的相互作用,造就了徽派版画独特的风格面貌。徽派版画在推动我国雕版印刷术的发展上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版和拱花的发明,不仅把版画印刷技术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对国内外版画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十竹斋"彩色水印套版印刷的发明,不仅是中国印刷史的重大突破,更是中外版画史上的伟大创举。徽派版画率先使用套色印刷术,对世界版画艺术和印刷术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徽派版画代表着中国版画艺术的最高成就,它对印刷术的贡献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4.
文革初期版画因其特定的时代背景而呈现出特殊的面貌。它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批判与歌颂贯穿于整个版画创作中,掀起了自新木刻运动以来第二次版画创作的高潮,出现了版画之花的一次畸形绽放。文革初期版画创作,虽然因为政治因素,造成了版画创作的不自由,影响了中国版画创作的健康发展,但在中国近、现代版画史上仍占有重要一席之地,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15.
音乐的艺术魅力似乎尤其难以被言说,因为音乐作为抽象艺术显得虚无缥缈,简谱记谱法把音乐转化为某种"视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魅力主要源于重复和对称的变体,重复带来的是力量感,对称带来的是均衡感。自然规律被理解为造物主控制世界的工具,就有了最高的自然美。最高自然美是造物主运用自身智慧(表现为自然规律)实现自身目的的过程。"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是有"中国特色"的主张,折射出中国文化无视个性(独创性)的传统。  相似文献   

16.
老子会见孔子汉画像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会见孔子汉画像出自山东省嘉祥县纸坊镇武翟山北麓的武氏祠 ,距今一千八百余年。武氏祠是一组东汉后期武氏家族墓群地面上的石构装饰建筑 ,现存汉代画像 50余幅 ,其内容题材、思想意识和雕刻技法等居全国汉画像石之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它的评价超过了同一时期的埃及石刻和希腊瓶画。在东汉儒学占社会思想文化主导地位的情况下 ,在儒学圣祖孔子故乡的孔老相会汉画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的影响是深远和持久的。一老子是道教的创始者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倡导者 ,两位哲人的相遇可称得上是儒道两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和彼此交流的见证。…  相似文献   

17.
《美与时代》2015,(2):130
本刊在发展中度过了2014年;2015年,我们将实现新的发展,攀登新高度。为此,将我们的作法公布如下,希望和广大作者共同努力:一、"设计美学"是《美与时代》(上)的特色内容。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坚持并加大"设计美学论坛"和"设计理念探索"的比重,竭诚欢迎美学工作者、爱好者,设计理论研究者赐稿。二、研究设计实践,是"设计美学"建构的基础。本刊将继续办好文化产业、工艺美术、环境艺术、建筑装潢设计、平面设计、形象设计、服饰设计、展示设计、  相似文献   

18.
在如今的读图时代,大众文化已把我们推向了全民明星化的浪潮。人人都能通过方便快捷的数码设备取像,记录生活中感动他们的人或事,并放置到互动平台上展示并与人分享,在影像化林立的环境下我们的艺术创作必然受到影响,绘画中的版画又再一次因为版画的复制特性与数码影像技术的结合而唤发出新的活力。然而,作为观者,面对版画影像化的形态,我们会产生疏离感。在这里我们有必要深究这一表现形态背后的内容以及它所要表达的某种涵义。影像化形态的存在必然离不开它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每一个瞬间影像的记录,其后必然是有深刻的内容的。随着时代的变化,绘画的叙事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宏大叙事转为细致化的微观叙事,而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集体意识。这其中隐含着两者的辩证关系,从而,版画影像化形态暗含了微言大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罗深 《美与时代》2016,(9):132-133
我们都知道,国内版画艺术一直是传统木刻艺术的发展和延续,在"国,油,版,雕"这四个本应在艺术市场并驾齐驱的模块里,版画市场发展一直较为缓慢。版画是一种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目前大众对它的接受还未普遍化,其中有材料、制作工序的原因,也有市场经济社会转型的原因。而要使版画得到发展,就必须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要与人民的生活相联系,所以我们旨在版画和沙龙之间寻找一种新的经营方式。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有成人油画沙龙课程,手工DIY陶瓷制作体验,各类艺术门类通过教学这种形式,让学员一步一步感受绘画制作的过程,最终完成成品,所以我们希望以沙龙这种形式推广版画艺术。  相似文献   

20.
《倾听弦外之音:音乐美的文化之维》一书,是刘承华教授继《中国音乐的人文阐释》出版十年之后的又一音乐美学力作,汇聚了他近十年来的23篇论文。这些论文虽各自独立成篇,但互相间的延续性和系统性,又使全书成一严谨、有机的整体。总体来看,该书更加明确地锁定了著者多年来形成的研究理路,即从文化学角度,强调以"人文阐释"的方法,来审视中国音乐美学的文化特性,音乐意义的文化景深和古琴音乐的文化精神等美学理论问题。该书提出:我们生活的世界有两个:"物理的世界"和"意义的世界"。"弦上之音"是物理的世界,"弦外之音"是意义的世界。我们是通过"弦上之音"去把握"弦外之音",再用"弦外之音"来激活"弦上之音",这既是人的感知所具有的能力,同时也是人文学科的真正使命。音乐是一个"意义世界",它的文化意义就在"弦上之音"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