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高校学生读者心理与服务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读者心理,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各种心理现象,如阅读动机、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等。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图书馆为了提高为读者服务的水平,增强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及时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不断增长的阅读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是为人们提供图书阅读功能的公共服务机构,它的核心功能是为读者提供图书阅览和借阅服务。但是在实际情境中,读者的图书阅读利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和实现。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简称,中文名为"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这种通讯技术的特点不需要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仅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系统就可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一个标准的RFID系统通常由射频标签、读写器和计算机通信网络三个部分组成。基于RFID的图书馆索书系统服务设计方案,是在充分分析现有图书馆图书管理技术及读者在图书馆中的阅读流程的基础上提出的,目的是提高读者查找图书的效率,优化读者阅读体验,提高图书馆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为例,分析了高校图书馆阅读空间改造的实际情况。图书馆空间改造有利于优化建筑布局,改善阅读环境,有利于读者打造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信息化学习环境,有利于提升读者的满意度,拓展服务途径的广度和深度。因此,高校要在图书馆空间改造上进行深入探讨,推进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渴求知识的愿望越来越浓厚,更多的人们开始走进图书馆,沐浴书籍的芬芳,渴求知识所带来的无穷力量,这对承担着传播知识和进行社会教育职能的图书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在的图书馆不再是过去那个停滞不前,观念落后,坐着等读者来阅读的图书馆了;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阶段,图书馆的工作有了生机,获得了新的发展.国家下大力度无偿投入了现代办公设备,电脑、电视、多媒体投影仪等,让各个公共图书馆都能进行现代化办公服务.但是在现阶段,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县级图书馆怎样能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更好地开展工作,更好地抓好社会效益,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扭转职能萎缩、读者锐减、效益低下、人才危机等多种困扰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不利局面,这就向我们图书馆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新观念、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根据图书馆所处地域不同、藏书不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特色,做好有自身特色的服务,以此不断提高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高水平的馆员才能营造出高水平的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军  阮秀玲 《美与时代》2003,(10):89-90
图书馆工作作为高校的第二课堂,承担着培养、提高读者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的实际能力的重任。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图书馆潜移默化的教育。这就要求高样图书馆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培养和提高员工的素质。只有这样,图书馆才能为读者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信息,为培养素质的人才队伍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今天,我国图书馆事业正在由传统的、封闭的图书馆向现代化的、开放型图书馆转变。读者工作已逐渐成为图书馆的业务重心。开发和利用文献信息资源、提高服务质量,是图书馆改革的出  相似文献   

7.
图书管理员是沟通信息与读者的桥梁,图书馆是信息传播的基地。管理员工作效能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着图书资料使用效率,而且关系到广大读者的需要。每天有成千的读者来图书馆,馆员的言谈举止,精神面貌和服务水平,必然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心理效应。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并不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认知活动。利用插图来帮助人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本研究选取了40名大学生做被试,使用眼动仪考察了图文相关程度(高和低)对不同认知方式大学生(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图文阅读的影响。结果发现:(1)图文相关性对不同认知方式读者影响不同,图文相关程度对场独立型读者的阅读成绩无显著影响,但对场依存型读者影响显著。场依存型读者对高相关材料的阅读理解成绩显著优于低相关材料。(2)场依存型读者在阅读不同相关图文时会主动调整加工对象。图文相关高时,场依存型读者更多注视插图;而图文相关低时,场依存型读者更多注视文字内容。此外,场依存型读者在图文之间的转换和对文字的注视点平均持续时间多于场独立型读者。本研究认为,高相关插图有助于提高场依存型读者的阅读成绩;场依存型读者在阅读不同相关程度图文时会主动调整加工对象。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西方文论研究中心,主要将视角集中在作家、作品等文学要素,或重视作家的权威性,或重视作品的语言形式,关于读者阅读的研究则往往排除在文学理论之外。20世纪中叶以后,西方文论逐渐将读者及文本阅读引入文学理论研究中,解构主义与接受理论的阅读观逐渐成为传统阅读理论变革的重要催化剂。文学四要素中的读者自此超越作者、作品等要素成为文学活动的主导因素。本文将从读者阅读论的角度对解构主义与接受理论进行对比分析。并从文本阅读特征比较;对作者与读者关系态度的比较;阅读视野意识形态性分析三个方面,重点分析读者阅读理论体系中:接受理论与解构主义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10.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体现着人类智慧和经验结晶的图书资料事业也与日俱增,如何充分利用图书资料来满足人们对知识的需求,并使之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这是我们图书资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为了更好地开展图书资料的优质服务,指导读者进行有效地阅读,研究和掌握读者阅读心理及其规律,是非常必要的。研究阅读心理,不是毫无根据地瞎猜读者的心思,也不是无目的的为研究而研究,而是根据读者的阅读动机,阅读目的、阅读兴趣、阅读意志和情绪、阅读行为和动作等现象去分析和判断读者的心态,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灵活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手段,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之保  相似文献   

11.
不同阅读水平与文章熟悉程度条件下文章标记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先友 《心理科学》2004,27(3):595-597
探讨文章阅读过程中读者的阅读水平与文章熟悉程度对文章标记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文章标记与文章主题熟悉程度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文章标记对熟悉文章的信息保持无明显的促进效应.但对不熟悉文章信息保持的促进效应非常明显;文章标记对不同阅读水平读者的文章信息保持都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但对阅读水平高的读者的促进效应大于对阅读水平低的读者的促进效应。文章阅读中的结构搜索加工的观点得到初步证明。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阅读理解元认知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龚少英  刘华山 《心理科学》2003,26(6):1129-1129,1141
1 前言  阅读理解元认知是近二十多年来元认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外对儿童阅读理解元认知的研究发现 ,年龄小和阅读能力差的读者在阅读理解监控方面比年龄大和能力好的读者差 ,而且好的读者比差的读者能更好地监控、调节自己的阅读活动 ,拥有更多的元认知知识和更高的元认知监控能力。Paris (1983)认为阅读过程中的元认知对阅读理解的影响主要以三种方式体现 ,即自我评价、自我计划和自我调节。目前 ,国内针对中学生阅读理解元认知的研究还很少 ,本研究试图从阅读理解元认知的这三方面探查中学生阅读理解元认知发展的特点 ,并了解不…  相似文献   

13.
文本阅读中,读者往往对事件的后续发展进行预期推理。预期推理有两种倾向,要么是倾向于根据客观现实条件进行的现实预期,要么是倾向于根据主观个人意愿进行的意愿预期。两个实验探讨了文本阅读中读者产生的现实预期和意愿预期的激活强度。结果发现,现实预期和意愿预期都可以在阅读中即时产生,意愿预期强于现实预期;把读者分为"情感导向型"和"非情感导向型",发现"情感导向型"的读者,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意愿预期强于现实预期,而"非情感导向型"的读者则不是。  相似文献   

14.
聋人读者普遍存在阅读困难,通过眼动技术来探索聋人阅读中的基本问题已成为一种新趋势,聋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存在其独特的眼动模式。在回顾以往聋人阅读眼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展望:(1)眼动技术的广泛应用是聋人阅读研究的一个新趋势;(2)从跨文化研究视角探究中外聋人阅读加工的异同;(3)考察聋人视觉注意的特点与语言加工之间的关系;(4)通过眼动技术考察聋人读者的手语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主题扫描和阅读理解两种加工深度不同的任务,考察快慢读者预测性效应差异的来源及加工深度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被试在两种任务情境下阅读分别包含高低预测性目标词的96个句子框架,记录其眼动轨迹。结果显示:预测性效应仅在阅读理解任务中出现,快速读者在早期眼动指标上就表现出了预测性效应,慢速读者在晚期眼动指标上才表现出预测性效应。结果表明:加工深度调节快慢读者预测性效应的大小;在自然阅读情境下快慢读者的预测性效应表现符合预测编码框架假设。  相似文献   

16.
按照3~5年级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在各年级中分别选取年龄相同的高、中、低三组儿童作为被试,要求他们阅读适合本年级阅读水平的5篇短文,探讨同一年龄段内读者阅读水平的高低对阅读眼动注视模式的影响是否存在发展上的差异。通过记录其眼动轨迹,结果发现:9岁儿童的阅读眼动注视模式受读者本身阅读水平的影响最大,10岁次之,到11岁,随着儿童基本眼动行为的成熟,这种影响随之消失。表明读者阅读眼动注视模式的发展动力来源于语言操作技能和眼球运动协调性提高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长琳 《美与时代》2006,(12):93-95
图书馆作为文化设施,本身具有开展社会教育的职能,对读者实施美育正是它本身价值的体现。图书馆的美育是于潜移默化中通过美的形象达到美育目的的,它通过提供现实和艺术美的审美条件,通过对历史动态美和地域静态美的借鉴,扩大读者的眼界,陶冶读者的情操,从而提高读者各方面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8.
王雨函  李红  莫雷  金花  陈琳  乔佳佳 《心理学报》2012,44(11):1443-1453
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技术对熟悉主题说明文阅读过程因果推理加工进行研究, 探讨说明文阅读过程中读者是否能够自发进行因果推理加工, 以及阅读焦点的存在是否会对说明文阅读过程中的因果推理加工产生影响。结果表明, 读者在熟悉主题说明文阅读过程中能够自动进行推理加工, 负责推理加工的主要脑区为额叶(尤其是额下回)、顶叶下部及双侧楔前叶等区域。在熟悉主题说明文阅读过程中, 阅读焦点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使读者的认知加工资源集中在对与焦点相关的推理关系的加工上。  相似文献   

19.
研究采用移动窗口范式,以双字词为掩蔽单元,探究了聋生中文阅读知觉广度与词汇加工特点。结果发现:(1)聋生阅读知觉广度的左侧范围在1个双字词之外,右侧范围为1个双字词,健听读者阅读知觉广度为注视点左侧1个双字词至右侧1个双字词的范围,可见聋生的阅读知觉广度在范围大小和对称性上不同于健听读者;(2)提示注视点右侧词汇边界的移动窗口在平均注视时间、向右眼跳幅度上以相同趋势影响两组读者,但对两组读者注视次数、回视次数的影响模式不同。由此可见,聋生读者阅读知觉广度及词汇加工有其独特性特点。  相似文献   

20.
采用移动窗口技术探讨读者在记叙文阅读中是否对人物第一印象进行即时更新。实验1探讨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是否会根据第一印象建构人物特征情境模型。实验2探讨已经形成的人物特征情境模型是否会受最近印象的影响得以更新。实验3探讨在明确描述人物特征的情况下,读者是否仍然会更新人物特征情境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记叙文阅读中,读者会对人物第一印象进行即时更新,表现出首因效应向近因效应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