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西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内,有29尊精美绝伦的辽代彩塑像,被人们赞誉为“辽代彩塑艺术博物馆”。这些塑像,尤其是那些站立的胁侍菩萨和供养菩萨,个个庄严美妙、栩栩如生。它们的美主要体现在:脸如满月的面相美;身姿优雅的体态美;华丽飘逸的衣饰美。其中,以“合掌露齿菩萨”为美的典型。  相似文献   

2.
地藏信仰与金地藏研究述评聂士全地藏菩萨在佛教诸大菩萨信仰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有称地藏信仰可追溯到远古农耕社会的地神崇拜,佛教创立以后,则把地神崇拜归于对地藏菩萨的信仰。在中国,随着地藏诸经典的翻译,地藏信仰渐渐为中国人所接受并向民间广泛地渗透普及。...  相似文献   

3.
晚夏时节,法国巴黎市博物馆协会主席奥朗夫人、巴黎塞尔努西博物馆文化事务部主任贝甘光生来北京考察中国的博物馆。希望我能陪同。其中.贝甘光先生向研究中国佛教艺术,特别表示.此行的目的在于考察中国的古老寺庙以及有关佛教的艺术展览、这下可把我难住了,北京的寺庙倒不少。可有关佛教艺术的展览却难免。正在焦虑之际,负责接待的法国公使先生却为我解开了难题。他向贝甘先生推荐了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那里有一个《明清佛教艺术展》很不错!”我听后发是如获至宝。想想偌大的一个北京城.人文荟萃,寺宇众多倘若连一个佛教艺…  相似文献   

4.
文殊菩萨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得力助手,在佛教中占有重要地位。文殊菩萨彩塑遍及全国各地寺院,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无疑是文殊菩萨彩塑艺术的集中地。五台山现存有从唐代至今的30余尊文殊菩萨彩塑,既具有历史的连续性和时代感,又有佛教造像艺术的共性,也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形象地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和艺术成就,更加彰显了五台山文殊道场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5.
漫谈菩萨行     
“菩萨”这一名称,在佛教里是一个既平凡又伟大的称号。论地位,除佛以外,就算是菩萨了,所以是伟大的,但菩萨并不是高不可攀的神,只要人们根据菩萨行的四摄、六度去实践,人人都可以成为菩萨,所以是平凡的。菩萨,在印度称为“菩提萨埵”;中国人喜欢简略,在译音的时候,省去“提”“埵”二字,简称为菩萨。翻译成汉语,就是“觉有情”。有情泛指一切有情识的众生。觉有情,有两重意思:从自利方面说,菩萨是有觉悟的有情;从利他方面来说,菩萨度化一切众生令其觉悟。所以说菩萨是一种有高度觉悟、舍己救人、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人。佛教并不把民间奉祀的土地、城隍、灶君等牛鬼蛇神当做菩萨。  相似文献   

6.
弘法 《佛教文化》1997,(3):18-19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佛教文化早已成为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办佛教博物馆,将佛教的建筑艺术、古版经书、造像艺术、名人字画、法物、法器、碑刻、壁画、古德业绩等作代表性的展示,必将有利于提高佛教界思想、文化和道德素养;有利于使人民群众了解祖国历史文化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有利于佛教文物的征集、保管、研究;更有利于开展海内外佛教界文化交流。这就是苏州市佛协创办佛教博物馆的目的所在。该博物馆设在苏州报国寺内。报国寺始建于南宋成淳年间,原在文庙之西,其规模宏大,为苏城巨利。1921年移至…  相似文献   

7.
普贤道场峨眉山骆坤琪佛教有四大菩萨,因此需有四座道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这四座山,都是风景如画的名山,林木葱茏,峡壑幽深,离尘绝俗,氛围清静,确是借人修持习静,宏扬佛教的好...  相似文献   

8.
人间佛教要略印顺一、论题核心人·菩萨·佛:从经论去研究,知道人间佛教,不但是适应时代的,而且还是契合于佛法真理的。从人而学习菩萨行,由菩萨行修学圆满而成佛———人间佛教,为古代佛教所本有的,现在不过将它的重要理论,综合的抽绎出来。所以不是创新,而是将...  相似文献   

9.
博物馆可以集中收藏和展示众多的人类文明成果,现今这些文明成果不仅可以被收藏和展示在实体博物馆里,数字化技术使它们能够以更丰富的形式被展示出来。数字化赋予博物馆新的功能,使博物馆成为艺术品实体的承载处。文章探讨博物馆艺术品收藏、展示的数字化及数字化艺术产出。  相似文献   

10.
佛教崇尚的花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浩如烟海的佛教典籍中,有几种花木经常出现。虽然它们本是人们生活中的普通草木,但由于佛教赋予它们美丽而神秘的传说,因而成为佛教象征的名物,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莲花——一佛教的象征据佛经记载:佛陀本为天卜的菩萨,准备下凡降生到迎毗罗卫(今)已泊尔境内)国王净饭王家。佛陀降牛前,净饭{的宫廷中现出八种瑞祥之相,百鸟群集在王宫顶上,鸣声相和。四时花木,悉皆荣茂,池沼内突兀盛开大如车盖的奇妙引b王后摩耶夫人得到预感退人后宫,凝神静思。这时,菩萨化作一头六牙白象来人胎佛陀成道后,转法轮怖道)时坐的座位叫“…  相似文献   

11.
人们平时谈佛教的时候,有很多人不知道释迦牟尼是何人,但是一说到观世音菩萨、弥勒菩萨,那真是达到了童叟皆知、家喻户晓的程度,并且一至认为菩萨大慈大悲、有求必应之风范应该极力提倡,我以为这并不是偶然的。从中国佛教的发展史上看,菩萨所具有的那种慈悲喜舍、济世度人的大无畏精神,恰好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所宣扬的仁义之风、以德报怨的圣贤之道相融会,使得印度佛教能够在中国开花结果。从佛法的角度讲,具备并圆满了菩萨行是成佛的必经之路。所以,论佛也罢、修佛也好,那就必须要说到菩萨的慈悲本怀及利益众生的无尽大愿。菩萨,全称为菩提…  相似文献   

12.
观世音菩萨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中国民间的观音信仰,实超出了佛教的范围。民间信仰的观音菩萨,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善神、福神。她总是以宽厚的慈爱,满足人们的各种祈求。民众信赖这位菩萨,并把她艺术化。不仅在寺庙中有各种塑像和壁画,历代画家也精心绘制了数不清的观音像,同时在民俗文艺中,如戏曲、说唱和白话小说,也有大量歌颂观音的作品。观世音菩萨来自印度佛教。佛教经典中对这位菩萨的出身有多种说法;按照佛教经轨,观世音菩萨为救度众生可以变化示现为多种形象,如“六观音”、“七观音”、“十五尊观音”、“三十二应”、“三…  相似文献   

13.
观音与文殊:悲智双运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菩萨信仰是中国大乘佛教最基本的外在表现形态。在中国佛教的菩萨信仰当中,四大菩萨尤为突出。这四大菩萨尽管在学理上是平等无别的,但在实际的信仰理念中,他们却各有所司,各有所长,各自代表了佛教理论尤其是佛教修道理论中最基本的一个方面。而这每一个方面又都与人类所面临的  相似文献   

14.
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肖雨文殊菩萨在大乘佛教中,位于诸菩萨的上首。他在释迦牟尼四十九年的弘法生涯中,始自华严,终于涅,凡是大乘法会,都有他参加。在协助释迦牟尼弘扬大乘佛教思想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不仅是大乘空宗的奠基人,而且也是密教的祖师,为大乘佛教所崇奉...  相似文献   

15.
一诚 《法音》2005,(10):3-4
各位委员,各位法师,各位领导,各位善知识:在这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的美好季节。我们相聚在行愿无尽的普贤菩萨道场峨眉山,召开佛教教育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会议,共商中国佛教教育的大计,困缘殊胜。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事务局、四川省和乐山市党政部门的负责同志莅会指导.充分体现了党政主管部门对佛教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相似文献   

16.
文殊信仰是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内容。这一信仰形态历史久远,信民众多。文殊菩萨作为中国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被认为是智慧的象征,而佛教的般若思想又是这一智慧的主要内容。文殊信仰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中的表现形态是有差别的,对这方面内容的梳理和分析在佛教研究中很有意义,能为今天我们正确理解和对待佛教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正> 观世音菩萨是汉化佛教中最著名的菩萨,在佛教神祗中位居诸菩萨之首,拥有的信徒最多,影响也最大。为普度众生、救苦救难,他可化为三十三种应身,水月观音是其应身之一,也是在中国佛教信仰和民间最为普遍、最为熟知的形象。反映佛教的艺术作品基本可分为雕塑造像和绘画两大类,其中特别以反映观音信仰的艺术作品数量和样式居多、艺术成就也最高。水月观音造像、绘画集中蕴含着观音  相似文献   

18.
文殊菩萨     
《五台山研究》2010,(4):F0004-F0004
文殊菩萨是印度佛教中的上首菩萨。位居一切菩萨之酋,佛经称之为“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乘佛教中,文殊菩萨是智慧的化身,济世无穷。随着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大乘佛教的传入.文殊信仰日盛.并于唐代初期钦定山西五台山为文殊道场。  相似文献   

19.
《法音》1991,(1)
中国佛教有五大菩萨受到普遍地崇敬。这五大菩萨是:文殊菩萨表大智,体现了佛教重智慧的精神;普贤菩萨表大行,体现了佛教重实践的精神;观音菩萨表大悲,体现了佛教重慈悲的精神;地藏菩萨表大愿,体现了佛教重誓愿的精神;弥勒菩萨候补佛位,是未来佛,体现了众生皆可成佛的现实可能性。《佛教的五大菩萨》一文,是明旸大和尚所撰《佛法概要》中的一章,本刊将分五期转载,广大读者当可藉著文字般若的激发,深入了解五大菩萨各自的殊胜法门和度生因缘,策励上求下化的愿力,圆满无上菩提。  相似文献   

20.
学诚 《法音》2005,(10):11-13
一诚会长,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各位同仁:这二天.我们聚集在佛教圣地普贤菩萨的道场峨眉山.召开中国佛教协会第七届理事会佛教教育和文化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可谓因缘殊胜,意义非常。会议开得很好,很成功。会议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在佛教教育和文化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研究部署了今后佛教教育和文化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