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山总不如     
正他山,不难理解,指的是别处的山,又引申泛指山石。"潮来无别浦,水落见他山。"他山见潮落,隐匿于天际,若是要辨别这山的奇妙,说道山的优劣,难免要作一番比较。于是己山、他山,眼前的山、远方的山,熟悉的山、陌生的山,就常需两两比较,心中总会钟情于一山,而这山往往是故土之山,居所之山,  相似文献   

2.
<正>《蕺山学派与明清学术转型》一书,收录于朱汉民主编的"岳麓书院国学文库"第一辑,为作者的博士论文的修订版,曾获得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奖项。本书共六章,第一章从生死、出处两大主题出发来讨论明清鼎革之际的刘门师弟子的学术与人生的关系;第二章从学术谱系、交游以及学术异同两方面阐明刘宗周蕺山学的建构,并从蕺山学的统合性、《人谱》与证人改过之学等方面来梳理蕺山学与蕺山学派的形成;第三、四、五章分别从张履祥与尊朱辟王思潮的兴起、陈确与形上玄远之学的没落、黄宗羲与蕺山学的继往开来三大方面来分析蕺山学派的分化;第六章以全祖望对蕺山学的承继与对蕺山学派的表彰作为讨论蕺山学派的终点。  相似文献   

3.
在道教传统中,"山"是一个重要的宗教文化符号。从现代环境美学的角度看,"山"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经验。本文以此对道教视域下的"山"意象进行梳理,尝试从"山"的三种环境美学特征:"清静"、"神秘"、"神圣"来揭示其宗教意义和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4.
李超 《中国道教》2012,(4):28-32
道教在元代甚为鼎盛,道流和士流的交往在当时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而这种风气势必会对文人和文学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以道风浓厚的江西一地来考察这种影响。一、元代江西道教的分布江西地处吴头楚尾,民风好巫,加之山明水秀,远离北方政治中心,所以它是历代士人仙隐避世的所在。尤其到宋代时,江西道教名山已然很多,如龙虎山、门皂山、南昌西山、庐山、玉笥山、麻姑山、华盖山等等。  相似文献   

5.
<正>非常高兴来参加五台山研究会成立25周年座谈会。首先,我对研究会成立25周年和所取得的辉煌成果表示热烈地祝贺!这次会议聘任我为五台山研究会顾问,这对我来说是一份荣誉,同时也是一份责任。我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对伏牛山地区的佛教记载较散,资料较详的是在明代。当时来山修行的僧人很多,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对伏牛山的佛教进行过研究,笔者根据掌握的禅宗史料提出这时伏牛山佛教已经有了明显的禅宗派系特征,在这里传教修行的僧人,主要是元代禅宗断桥伦一支的浙江天目山高峰原妙及其弟子中峰明本一系,其中受四川禅宗无际明悟禅师一派的影响很大,早期来山的僧人大多数都是无际明悟的弟子与后人,可以说成立了无际伏牛山禅派一系。  相似文献   

7.
《法音》2014,(7)
正一座山,因一道圣旨而名扬天下,一座山,因高僧辈出而千古流传,一座山,因一尊大佛而道场重兴。此山乃位于宁波奉化市溪口镇的雪窦山,海拔1081米,享有"秀甲东南"之美誉。山上资圣禅寺则是历史悠久的佛教丛林,始于晋、兴于唐、盛于宋、中兴于现代。千余年来,资圣禅寺几经变迁,五毁五兴,亦有"大慈弥勒菩萨应迹道场"之称。  相似文献   

8.
几年以前,主持人有幸瞻仰了西天佛国,于灵鹫山佛陀昔日说法处巡礼。但印象很深的是山腰上有一块一丈见方的屋基,那曾是玄奘法师在灵鹫山居留时的驻足处。去灵鹫山的那天,正是骄阳似火,炎光逼人。山上暗红色的砂岩在稀疏的荆棘丛中蒸腾出灼人的热浪,令登山的人透不过气来。但待我走到山腰上一处崖壁下,看见那屋基以及台阶上的一堆金黄色花串和旁边石缝中的未燃尽的线香,一种清凉之感由中而起。一位印度士兵——他是看守山下一座水厂的士兵,但听我说是来寻如来灵鹫山说法的圣地时,自告奋勇地陪我走了差不多34公里的山道——告诉我,几乎每天都有人到山上来供奉香花。谁能想得到玄奘法师在离他故乡数万公里的异域会受到如此的礼敬呢! 佛法东来,既有胡僧(他们不一定都是天竺原籍的)也有汉地僧人如玄奘这样大德的贡献;既与译经的学问僧的传习讲解,又与那些孤明先发,独具心解的义理僧人的阐扬分不开。千百年来,大德高僧本着菩萨誓愿,为以法施舍,万死不辞。‘大德掠影’算是享着佛法泽润荫庇的我们对古圣先德的追思缅怀吧。  相似文献   

9.
更周吉 《佛教文化》2009,(3):108-113
对自然的崇拜,是藏族先民原始宗教观念的产物。在自然崇拜中,藏族对山的崇拜格外痴迷,而且锲而不舍。为了敬拜一座神山,他们会背着简单的行囊从千里之外来朝拜。藏民族把自己对土地的挚爱深深地融进了对山的热爱之中,相信每座山都有超人超世的神力和灵气,他们主宰着周围的一切。是这些大自然的神力和灵气引起人们对山的持久永恒的崇拜,从而在崇拜中产生出信仰的民俗来。  相似文献   

10.
东汉永元年间,为寻修道宝地,祖天师独携弟子王长远离尘境,游淮至鄱阳。此处附近有一山,名叫逍遥山,天师见此山颇具仙人之相,便在此处结炉炼丹,借此弘道扬玄。不想惊动了此山山神,山神心生不忿,自思:此山原称鄱阳山,当年南华真人庄周见此山钟灵毓秀,便以他《庄子·逍遥游》为此山命名,后玉帝册封我为此山山神。你张道陵招呼也不和我打一个,便在此处结炉炼丹,要不是看在你是太上老君的大徒弟,还是玉皇大帝御前四大天师之首,定要推倒你的丹炉,把你赶出此山,让你炼丹不成。不过,既然是炼丹弘道,就先看看你炼出个什么东西来再说。三年间,祖天师和…  相似文献   

11.
2004年 农 历 3月 3日 上 午 , 户 县 重 阳 宫 、山 东 枣 庄 三 清 观 、南开 封 救 苦 庙 举 行 了 隆 重 的 “救 苦 阳 西 岳 庙 、 鹿 邑 太 清 宫 等 来 人 或庙 山 门 落 成 暨 闵 会 长 题 匾 揭 幕 庆 发 来 了 贺 电 , 开 封 市 众 多 书 画 名典 ” 仪 式 。 开 封 市 各 有 关 部 门 领 家 也 纷 纷 送 来 了 书 画 作 品 表 示导 以 及 道 友 、信 众 近 千 人 ,参 加 了 喜 。这 一 活 动 。 嵩 山 中 岳 庙 杨 理 乾 道 开 …  相似文献   

12.
先知对弟子说,你们看着,让山走到我们面前。然后,他对山说:山,走过来吧。人们注视了很久,发现山还在原处,丝毫没有移动。先知说,既然山没有过来,我们走过去吧。  相似文献   

13.
正位于江西省奉新县的百丈山海拔高1200米,俗称"百丈",因其高大而气势雄伟,又称大雄山。大雄山远看似一尊卧佛,山上峭壁耸峙,危崖突兀,怪石磋峨,雄杰葱秀,晨夕岚光四溢,冬春雾绕云飞,山涧泉瀑飞泻,四时气候凉爽,犹如仙境。1200余年前,在佛教极为盛行的唐大历年间(766-778),乡绅甘贞于大雄山下创建"乡导庵"。不久,一代禅门高僧怀海禅师受邀来此地住持修行,寺院遂改名  相似文献   

14.
当闽东到浙南的公路蜿蜒来到柘荣县境时,有一座美丽的灯火山出现在公路之旁。这灯火山本来也没什么名气,但宋代时候忽然来了一位高挽发髻的道士在此隐修炼道。据说这位道长每日行功服气,炼食丹霞,又与社会广结善缘,多做善事,再加沿海之境山水灵秀的薰陶,果然成就了这位隐士的道业。于是灯火山的声望就留传了下来,仙侣道裔虽不能称望风而至山中,却也有不少修道者来此。  相似文献   

15.
小时候听爷爷讲故事 ,知道山西省有个绵山。绵山历史上出了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介子推 ,曾割下大腿的肉给流亡的晋公子重耳食之 ,重耳就是后来的晋文公。重耳后来回晋复国 ,论功行赏 ,诸臣邀功争禄 ,介子推耻与为伍 ,就背了母亲到绵山隐居。晋文公到绵山找不见他 ,听了狐偃、赵衰的主意 ,放火烧山 ,迫介子推出来。介子推不肯出山 ,母子合抱一棵柳树 ,被火烧死。百姓敬仰介子推高风义节 ,每到介子推被烧死那天 ,禁火三日 ,以寒食寄托哀思。于是清明前三日就叫寒食节。因此中国又多了一个节日———寒食节。绵山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 ,就是一处向往…  相似文献   

16.
1998年 4月 2 2日 ,《本溪日报》登载了《以武当魂魄 ,扬铁刹雄风》一文。文中写到 ,铁刹山来了新道长———曾任武当山执僚、吉林省辽源市道协秘书长、辽宁省道协秘书的祝真玄道长。昔日铁刹山地远山高 ,管理混乱 ,社会反映不好 ,辽宁省道协王全林会长委派高徒祝真玄道长为铁刹山住持 ,祝道长自己投资 3万多元 ,铺路修山道 ,整修云光洞 ,以武当精神扬铁刹雄风 ,要把铁刹山建成像武当山那样举世闻名的道教名山。东北道教发祥地———九鼎铁刹山 ,在辽宁省本溪县境内 ,延袤数十里 ,太子河环流其北 ,八盘岭拱卫其南。有原始顶、真武顶、灵宝顶…  相似文献   

17.
刘蕺山认为,阳明“致良知”不在“未发之中”上用功,却专在念起念灭处着力,是将工夫落在“致和”上,不仅将“良知看得粗了”,也可能会导致工夫“落后一着”。故而,他试图对此“致和以致中”的工夫论进行修正,主张“谨凛于一念未起之先”,体现出自身的学术倾向。蕺山如此评述是否恰当?本文拟从蕺山对阳明工夫论的批评、阳明工夫论的固有逻辑、蕺山评述背后的价值取向,这三个方面来对此问题做出辨析。  相似文献   

18.
欣赏生活     
正生活要怎样来欣赏?借助前人的智慧与自己的观察,许多美就在你的四周。我将前人感悟的生活中的美,分三方面来欣赏。第一是大自然的美。就山来说,远山适宜秋天看,色彩斑斓;近山适宜春天看,百花争媚。高山适宜看积雪,平山适宜看明月。一样是山,你能分辨它们的美有何不同吗?就自然景物来说,春天好美的是雪,夏天好美的是云,秋  相似文献   

19.
周郢 《法音》2023,(5):55-56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释义净,其乡贯旧多据唐中宗《大唐中兴三藏圣教序》之说,定为范阳;日本武田章《义净の出生地に就いての考》(《山下先生还历纪念东洋史论文集》)及王邦维先生《唐高僧义净生平及其著作论考》一书中,始据多种史料,考为齐州(今山东济南)。王先生又举《义净塔铭》“齐州山莊人”之语,疑“山莊”为“山茌”之误:“义净生在齐州山庄。山庄一地,名不见经传,很使人怀疑是‘山茌’一名之误。古书‘庄’字常写作‘莊’或‘庒’,与‘茌’字形状非常相近。而唐初齐州所辖数县,山茌正是其中之一,位置在州治历城之西,即今济南市西的长清县。义净后来七岁时入齐州城西四十里许的佛寺里出家,也恰好在这一带。这样看来,义净极可能就是齐州山在人。”  相似文献   

20.
城山是道教名山,鹤鸣山是道教发源地,都在成都市17个县(区)的区域内。但此二山,各在一地,一在灌县,一在大邑县,自古以来,都无异议,可是1981年出版的《宗教词典》却说“鹤鸣山是青城山的后山”,而将鹤鸣山这一词目抹掉。1981年出版的《辞海·地理分册·中国地理》、1983年出版的《辞海·宗教分册》在词句上虽没有明白表示接受“鹤鸣山是青城山后山” 的说法,但同样地也将鹤鸣山这一词目抹掉(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