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新疆克孜尔石窟是龟兹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形制、丰富的壁画内容被称为“龟兹样式”,而以中心柱石窟最具代表性。壁画内容主要包括本生、因缘和佛传故事画等,这些壁画是围绕着释迦牟尼佛本身展开的,着重反映释迦牟尼前世本生、今生本行、最后涅槃的事迹,是小乘佛教“惟礼释迦”思想的具体反映。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出土的佛经残卷,大多属于小乘说一切有部的经典,主要来源于小乘佛教经典“四阿含经”,说明这一地区小乘佛教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正库木吐喇石窟在规模上仅次于耳熟能详的克孜尔石窟,而且更多开凿了不少具有汉唐风格的石窟。库木吐喇的汉风洞窟具有明显的中原风格,表明了龟兹佛教的中国化色彩。龟兹石窟融合了东西方的佛教文化艺术于一身,尤其是库木吐喇石窟,更是佛教石窟当中的瑰宝,广受瞩目。龟兹国是古丝绸之路北道上的重镇,位于现在的新疆库车、拜城一带,从公元前后直到唐朝后期,延续了一千年左右。龟兹国处在丝绸之路上商贸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路段,是东西方文明交汇处。这里不仅集中了古代天竺和大秦、波斯等地的佛教艺术,还深受汉唐寺院风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佛教文献以及龟兹现存的佛教遗迹可以明显看出,古代龟兹佛教属于小乘佛教,早期流行阿含部,法藏部也杂有流行,还发现了密教的经典。龟兹佛教受到罽宾一带佛教的影响,后来小乘说一切有部长期占据主流地位。当地出土的梵文、吐火罗语文献绝大部分属于说一切有部经典,这与古代高僧的记载相一致。从龟兹保存的石窟中可以透视出小乘佛教说一切有部在龟兹的流行情况,克孜尔石窟是龟兹石窟的典型代表,其壁画内容主要反映"唯礼释迦"的小乘思想,并且有些题材仅出自小乘说一切有部经典。  相似文献   

4.
新疆克孜尔石窟坐落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乡附近的大峡谷中,属于古龟兹国的疆域,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城邦。它受到波斯文明、罗马文明、印度文明以及中原文明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西域文化。2014年,克孜尔石窟建筑作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请"丝绸之路,长安—天廊道网"中的一处遗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象征着克孜尔石窟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引起了众人瞩目。  相似文献   

5.
鸠摩罗什与龟兹佛教艺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丁明夷佛教东渐,自中亚首及我国新疆地区。新疆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沿一线,历史上佛教最盛的地点是古龟兹,即今库车、拜城一带。龟兹佛教之始,文献无证。据可靠的汉文记载,三、四世纪之际,已有较多的龟兹佛...  相似文献   

6.
克孜尔千佛洞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东南克孜尔镇附近的一个山谷里,这是古代西域地区的一处重要的佛教艺术遗址,目前尚保存着236个石窟和约近1万平方米的壁画。在克孜尔千佛涧丰富多彩的壁画中,涅槃变的内容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考察和认识克孜尔千佛洞的涅槃画,对于研究古龟兹佛教史、探索克孜尔千佛洞佛教艺术的特色以及进行克孜尔千佛洞的分期,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唐代安西大都护府设立,龟兹石窟艺术出现"回流"现象。文章以龟兹地区阿艾石窟、库木吐喇石窟中汉风"卢舍那佛"为例,探讨敦煌壁画粉本对龟兹石窟艺术的影响。同时对比龟兹汉风石窟与克孜尔石窟、于阗地区发现的"卢舍那佛",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区域间文化艺术交流与融合,以增添美术粉本的实证。  相似文献   

8.
东晋南北朝时期,涌现出一大批舍身求法的高僧。法献是继法显、宝云、智猛和法勇等之后的又一位西行求法僧。法献的西行,往返均取"青海道";在西域,法献先后游历了吐谷浑管辖的鄯善国故地,和芮芮控制下的于阗、龟兹和高昌等国。法献取得的佛牙,是从乌缠国流入于阗国的,乌缠国即汉代的乌秅国、法显记载的於麾国,也即玄奘记载的乌铩国;佛牙来到汉地后,曾经由陈武帝、隋文帝和唐宣宗等帝王公开供奉,流传有绪,是中国佛教史上最著名的佛教圣物之一。  相似文献   

9.
杨波 《法音》2010,(4):38-40
<正>龟兹是古代西域著名的佛教国家,中原佛教素来受惠于龟兹,如中原净土信仰之形成就与龟兹僧人对净土经典的传译分不开。但是,公元7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唐朝对西域的经营,并设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大量汉族僧俗西渡流沙,来到龟兹,出现了中原佛教向龟兹的回传。汉人在遥远的龟兹开窟建寺、绘制壁画,为汉人热烈推崇的净土艺术也在龟兹石窟内大放异彩,其中不乏精美之作,可  相似文献   

10.
东晋南北朝时期,涌现出一大批舍身求法的高僧。法献是继法显、宝云、智猛和法勇等之后的又一位西行求法僧。法献的西行,往返均取"青海道";在西域,法献先后游历了吐谷浑管辖的鄯善国故地,和芮芮控制下的于阗、龟兹和高昌等国。法献取得的佛牙,是从乌缠国流入于阗国的,乌缠国即汉代的乌秅国、法显记载的於麾国,也即玄奘记载的乌铩国;佛牙来到汉地后,曾经由陈武帝、隋文帝和唐宣宗等帝王公开供奉,流传有绪,是中国佛教史上最著名的佛教圣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公元4世纪正是佛教在西域与中原广泛传播的时代。当时在西域诸国中,龟兹国流行的大乘佛教最有影响。出身于龟兹国的鸠摩罗什法师,则是奠定这一基础的伟人。鸠摩罗什是梵文名字Kumarajiva的音译,汉文意译“童寿”。祖籍天竺(今印度),  相似文献   

12.
"行者"王征     
痴心无悔的"情缘" 现任教于新疆师范大学并任中亚美术研究所主任的王征,以极大的艺术热情,在克孜尔千佛洞面壁九年,对龟兹壁画艺术进行了全面的临摹、整理、编纂和研究. 2003年至2007年期间,他独立完成<新疆古代佛教石窟美术风格技法研究>,首次把龟兹壁画风格细分为八至十种类型,比德国学者的风格分类分期更为细致而合理,并...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的石窟建筑,最初是随着印度佛教石窟建筑的传入而出现的,而道教石窟建筑也是其影响下的产物.例如,最早有明确纪年的道教石窟——开凿于西魏大统元年(535)的陕西宜君县福地水库石窟,其中有关道教的内容仅占三分之一,其余的都是佛教的内容;开凿于宋代的重庆大足石窟,也是融合了儒释道的内容. 而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  相似文献   

14.
克孜尔石窟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优秀文化瑰宝,也是我国佛教重要的文化遗址,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成为享誉世界的著名文化遗产。克孜尔石窟的绘画艺术不仅结合了本土文化思想,而且融合了许多外来文化元素,是文化艺术高度融合的重要代表。在这里,佛教文化、波斯文化融为一体,对克孜尔石窟壁画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通过对克孜尔石窟壁画绘画风格的分析,探讨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从而为当代绘画艺术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克孜尔第205窟是龟兹石窟群中具有代表性的洞窟之一。以往学者多认为该窟壁画表现的是龟兹王对佛教的支持和赞颂。本文通过考察该窟龟兹王及王后供养像、主室前壁说法图的菩萨造型、南甬道北壁的阿阇世王闻佛涅槃闷绝复苏图像和券顶中脊的须摩提女请佛图像,认为该窟传达了更为深刻的社会背景及内涵,是龟兹王心理需求、治国理想和政治背景的反映,也是其身份"自我塑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侯明明 《法音》2022,(8):60-69
<正>一、引言古代新疆尉头地区,大致位于今图木舒克市、巴楚县、乌什县、阿合奇县一带,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汉晋称“尉头”“蔚头”,唐时称“据史德城”。东汉至唐末,其境为汉西域都护府、唐安西大都护府属地,归两都护府首府龟兹管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与龟兹关系极为密切。《汉书·西域传》载:  相似文献   

17.
1975年秋,我和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几位同仁,赴新疆克孜尔石窟考察,第一次进入104窟后,当时是紧贴崖壁,手扶文管所同志控好的麻绳,慢慢蹭着通,过的。进入该窟,在券顶北侧壁上,看到一幅奇特的画面:在山峦围成的菱形格中部,佛交脚坐于方形高座上。佛头光的上方是花树宝盖。佛著右袒袈裟,头部和上身微右转、右臂前伸置于左肩处,右手姆指与食指相捻。左手半提,置于左膝上,佛的左侧.有一块近于椭圆形的白色,其上以土红色画出一团身而卧的小儿,头上乌发盖顶。另有一人团身倒悬,须发皆白,老态毕现。两者上下倒置,屈有互拖。这幅…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17,(12)
<正>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The Democratic Socialist Republic of Sri Lanka)简称斯里兰卡,旧称锡兰,是印度半岛南端印度洋中的一个岛国.为印度洋东西方海上交通必经之地,古称兰卡(梵语意为狮子),中国古代曾经称其为狮子国、师子国、僧伽罗。斯里兰卡在僧伽罗语中意为"乐土"或"光明富庶的土地",有"宝石王国"、"印度洋上的明珠"的美称.被马可·波罗认为是最美丽的岛屿.斯里兰卡的经济以农业为主,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存在主义伦理学是现代西方伦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当今影响最广泛的一种资产阶级道德理论,也是西方伦理学非理性主义倾向的典型形式之一。存在主义作为一个哲学和思想派别形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德国,尔后传到法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欧、美国、日本、印度等国曾经风行  相似文献   

20.
高艳 《中国宗教》2023,(3):82-83
新疆石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始凿于约新公元3世纪左右,现今石窟遗址主要分布集中在三个区域:古龟兹区(在今拜城-库车一带)、古高昌区(在今吐鲁番附近)、古焉耆区(在今焉耆地区,为唐代佛教文化遗存)。新疆石窟大都选址于山寂空远、溪水中流处,洞山为窟,石窟内的艺术形态丰富多彩,包括各种彩塑和壁画,而壁画艺术更是占有突出地位。新疆石窟壁画内容丰富,绘制技巧精湛,见证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宗教艺术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