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人不难发现别人的缺点。邻家的女孩长相漂亮、皮肤自皙、气质优雅,大家都表扬她,有人会不以为然:她的身材可是不苗条啊,大学同学成了亿万富翁,坐名车、住豪宅,在电视上频频亮相,很多人非常羡慕他,有人会“揭短”:这个人不孝顺,他的父母至今住在偏僻的农村,同事学问做得好,职称晋升快,荣誉获得多,在单位里颇有人气,有人会告诉别人:此人生活能力不怎么样。向天地发誓,你说的没有一句是假话,我们就有这样一种能力,  相似文献   

2.
我像妈妈     
在我的一生中,常常会听到有人对我说:"你长得真像你妈妈。"年轻的时候,我听到这话并不在意,因为我压根儿就不相信。15岁的时候,每当有人对我说"你长得真像你妈妈",我总是这样回答:"不,我不像她。她是大人,而我不是。"毕竟,为什么要说一个十几岁的少女长得像妈  相似文献   

3.
最幸福的人     
正住在旧家的时候,每天清晨都有一群人在下沉广场打太极拳,老者居多,年轻人较少。在仙风道骨、衣袂飘飘的老者中,有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太太最惹人注目,她娇小、灵活、柔软,而且极度热心,但凡有谁不会,或动作不准确,她都会舍得工夫耐心相教,怎么看都看不出是"奔八"的人了。大家每次说起她,都会带有怜悯和同情的口吻,有时候听到有人说起她,我也会驻足听一会儿:"你说梅老师啊?她可真可怜,老伴去世得早,她一个人把  相似文献   

4.
化解的力量     
敌视父亲20多年的女儿听到他去世的消息后痛哭不止。有人问她:"你是不是还很恨父亲呢?"她回答说:"我早就恨累了啊!"人生在世,就是被许多爱恨情仇紧紧束缚。人生要求得解脱,必须懂得自我化解。那么,人生要化解什么呢?一、化解危机。所谓"人在家中坐,危机四面来",人生哪个地方没危机呢?把房屋建得坚固一点,就不怕龙卷风;住在人烟稠密的地方,就有邻居可以守望相助。依此类推,凡是会造成危机的人、事、时、地、物,都要事先防范,才能化解危机。  相似文献   

5.
人微言不轻     
利未 《天风》2010,(6):64-64
<正>俗云:"人微言轻。"而我则要说:"人微言轻",即地位低下者说的话常不为人所重视,所以往往有人以自己为"人微",即便有说话的空间和需要时,也会选择沉默。可是,人微者一定言轻吗?我看未必。圣经记载,亚兰国乃缦元帅之妻的小使女,其身份极其卑微,是亚兰人攻打以色列人时被掳而来,她沦落异邦、寄人篱下,为人奴婢,但没有因此自怨自艾,轻看自己。她深  相似文献   

6.
<正>"男孩子不能掉眼泪"是我们常常听见父母教育男孩的信念,更有一次听见有人说:她每次听见孩子哭的时候不去抱他,当他笑的时候再去抱,这样强化就可以让他从此少哭多笑,当时就觉得这个方法很奇怪。哭声是我们出生后发出的第一个声音,如果没有哭声,我们会担心这个婴儿的情况;哭泣对于婴儿来说是天经地仪的行为。这不禁让我对于哭声产生了好奇。我们为什么会哭呢?动物也许会呜咽、嚎叫,即使猿类有泪腺,但也只是用于清洁、呵护  相似文献   

7.
正六小龄童本名章金莱,但很多人称呼他为"六老师",始于误会,而盛于尊敬。经常有人突然认出了他,兴奋之余连提问都变得逻辑混乱:"你不就是演六小龄童的孙悟空吗?"别人演孙悟空,人们会评论,这个有点像,那个不够像,而唯独对他,一切比较性的词语都消失了,似乎他就是孙悟空,孙悟空自己当然不存在"像不像孙悟空"的问题。1986年,六小龄童版《西游记》首播,他在好几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当了  相似文献   

8.
在陌生人面前,我们每个人都在演戏。其实,在亲近的人面前我们也会耍一耍心眼。比如说,不时以半真半假的态度表现温柔恭顺就是女人最高明的一招,因为这一招总是让好男人不能不爱上她。如果你问一百万个女人为什么要耍心眼,你一定会得到一百万个不同的答案。她们可能会说:他不坦白,他从不直接说出自己的感觉,他不愿负责任,他不尊重她,他不重视她,他利用她,他不诚实,他欺骗她,等等,等等。  相似文献   

9.
末芥姊妹  渊声 《天风》2010,(6):63-63
<正>问:当教会中人们遇到一些难处,请求他人为其祈祷时,有人喜欢开一些所谓"属灵的处方",如有人会这样说:"神对我说了,你应该怎样怎样……才能得主的喜悦,这样有病会好、有难会过……"我很困惑,难道神真的对他说话了?末芥姊妹  相似文献   

10.
正傍晚时分,微信群开展了热烈的讨论。有人抱怨工作不顺心,有人抱怨行业不公,也有人抱怨老板"太黑"……"怨气"太重的时候,也有人说,要摆正心态,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一位毕业三年的年轻人选择了当下比较新兴的网络产业,却抱怨没有"朝九晚五双休日",常常还有无尽的加班,最后更对劝说她的人说:"为什么就不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16,(3)
正教会中,有不少人虽然不太明白按手究竟代表什么,但还是很乐意为人按手或接受人按手。有信徒希冀疾病得医,怎么按手他都会接受;有人甚至走向一个极端,觉得不按手就不"过瘾",就不那么"属灵";有人对按手祷告过于随意,抱着宁信其有的心态随处按手。当然,多数教会牧者和信徒,对按手还是比较慎重的。对此,笔者愿意与读者一起讨论有关按手的问题,权且作一点初浅探讨、  相似文献   

12.
回避盲区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罗素曾提出一个著名的集合论悖论,即"理发师悖论"。说在英国的萨尔维村一家新开的理发店挂出一块招牌:只给村里所有不能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有人将了理发师一军:"那你给不给自己理发?"这一问题让理发师无言以对。如果他不给自己理发,那他就属于招牌上所限定的那类人,所以,他就应给自己理发;反之,如果他  相似文献   

13.
正一夫一妻制:"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二人"不是三人、或者四人。所以不可能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小三小四。"上主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上主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个女人,领她到那人面前。那人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从《圣经》的启示看,天主制定"一男一女"的婚姻原则,起码有两个目的:互为补  相似文献   

14.
刘行 《天风》2014,(3):I0001-I0001
<正>《小康》杂志在世界各地的中国人中开展了关于"2013年个人年度心情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的最大感受是"累"。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人"身累",有人"心累";有人身轻,心却不堪重负,有人"身累"心不"累","累"并快乐着;有人"累"有回报,也有人"累"而烦乱,不得法、不快乐,更谈不上回报了。"身累",大多是压力,为"吃、穿、住、行"奔波之累。但世上大多数人还是"心累"。"心累",有的是源自情感,家庭、婚姻、不良情绪;有的是太过计较,小肚鸡肠;有的是贪恋钱财,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参提前6:10)。"人生无处不挣扎",看来,不累的人还真的难找。  相似文献   

15.
正钱穆先生在他的文章《做人的规矩》中曾写道:"人有人的样子,也便是有规矩了,这是人生最高的艺术。"事实上就是这样。一个人要是没有约束和监督,他的动物性随时随地都会迸发出来,进而伤及他人、他物。所以,孟子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其实,这样说还不够深刻,应该说:没有规矩,就难以成人。而所谓规矩,就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原则、底线,如果没有它的存  相似文献   

16.
范恒山 《天风》2001,(2):32-33
基督给予每一个跟从他的人最大的本分或恩赐,就是服侍的工作(服侍神、服侍人).圣经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若有人服侍我,就当跟从我;我在哪里,服侍我的人也要在那里."  相似文献   

17.
何必看帐本     
有一位以生态观察为专业的人,带领团体玩游戏,他要大家循着树梢传来的 "喵!喵!"声,找出那是什么动物,有人立刻回答: "红嘴黑鹎",他说:"知道了最好是不要立刻说出来,让不知道的人有时间去观察和思考。"这才是团  相似文献   

18.
学会走路     
骆霞  康军 《天风》2006,(21):44-45
当我们看见有人走错路时,肯定会帮助他(她)并指出正确的路标,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帮助那些想走新路的人,重新开始学会走路,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征程。  相似文献   

19.
爱与尊严     
正朋友问她,今天就是最后一天了,如果他准时出现在楼下,你会答应他,做他的女朋友吗?这是她和他的一个"约定"。他和她,偶然相识,他爱上了她,对她展开攻势,穷追不舍,甚至有点死缠烂打,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但是,她不喜欢这样的方式,而且,她也不能确定,以他这样火热的性格,到底是真的爱她,还是只是一时冲动。  相似文献   

20.
艾洁信箱     
不能批评论断传道人吗? 艾洁:主内平安! 我听过一个讲道员,引用雅4:11—12的经文,说你不可批评教会领袖、传道人,他(她)如果不适合在这个岗位上事奉,自然会有神把他(她)挪去。意即无论是教会的教务组长,或牧师、长老,即使有错也不可批评他(她)。他说。米利暗因批评摩西而长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