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9年6月俄罗斯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的唯物辩证法问题委员会在列宁格勒举行了第9次扩大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对“辩证法与系统方法”这一论题进行了讨论。六十来名科学家参加了这次会议。 (?)乌耶莫夫在“系统方法是辩证法具体化的现代形式”的报告中强调指出,哲学不应当把它的一般方法论直接运用于部门科学的事实和具体问  相似文献   

2.
搞好现代化建设离不开辩证法董谊思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辩证法”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7月29日至8月2日在山东日照市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广东省社联、山东省社联和中共日...  相似文献   

3.
全国第三次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问题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8月2日——7日在黑龙江省大庆市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黑龙江省哲学学会、广东省哲学学会、大庆市社联、大庆市委党校、鹤岗市社联以及黑龙江省宣教管理干部学院等七个单位联合召开的。来自全国的120余名哲学工作者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70余篇。会议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学术民主和自由,着重就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搞活的辩证法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争鸣比较多的几个问题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全国第六次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学木研讨会于1990年11月15日在中山市举行。会议的主题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稳定、矛盾、改革与发展的辩证关系。这次研讨会是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广东省社科联等43个单位联合发起召开的。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执行会长、中国人民大学肖前教授,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  相似文献   

5.
最近,广东哲学界40余人集会,讨论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问题。会议着重就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的定义、研究对象、内容及其体系和研究方法、逻辑起点等问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的定义,有的认为,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就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内在矛盾运动的辩证发展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社会主义社会的表现、运用和丰富。有的则认为,准确地说,它是历史辩证法的分支,属于历史辩证  相似文献   

6.
1979年11月底,东德在柏林召开第五届哲学大会。900多人参加的这次大会,讨论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辩证法》。东德科学和政治生活的代表人物、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哲学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各兄弟党的哲学家参加了这次会议。 E.哈恩教授的主要报告《我们时代进步的辩证法》首先要求:“闸述哲学工作的成果,制定未来的研究路线,说明马列主义哲学对我们时代迫切问题的立场”,而且自觉地反对“严重动摇人心的怀疑论。”唯物主义地分析我们时代社会进步斗争的内在的和客观的关系、相互作用、动力和规律,是认清一系列世界观问题的出发点。哈恩研究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自觉积极性,研究了这种积极性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  相似文献   

7.
全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第三次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8月2日至7日在黑龙江省大庆市召开。这次讨论会是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黑龙江省哲学学会、广东省哲学学会等七个单位联合发起的。来自全国的一百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提供论文66篇。讨论会的主题分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发展规律问题;二是目前我国实  相似文献   

8.
1981年9月8日至9日在乌兰巴托举行了关于《主观因素日益增长的作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性》问题的国际哲学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保、匈、越、东德、波、罗、苏、捷。蒙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斯-托兰-阿扎夫,蒙共中央意识形态部主任图门德日格和蒙共中央其他负责人参加了会议的活动。蒙共中央委员、高级党校校长格·米叶埃葛木保致开幕词,他特别强调这次会议要研究的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要性。主要报告《历史进程中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求是》杂志社和一些省的社联、高校、党校等23个单位发起的第五次全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学术研讨会5月25日至27日在四川省乐山市召开。100余人与会,提供论文70余篇,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关于如何研究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的问题 1、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的逻辑起点①认为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的逻辑起点应当是矛盾。对此又有三种不同的理解,一是理解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普遍矛盾;二是理解为基本矛盾;三是理解为非对抗性的矛盾。但也有人认为逻辑起点不应当是矛盾,而是人的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及其社会主义辩证法研究分会、江苏、上海、广东等省市社科联联合发起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党的基本路线学术讨论会暨全国第七次社会主义辩证法研讨会于1992年10月7日至12日在南通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专家、学者近60人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31篇。与会代表认真学习了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围绕会议主题,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的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及有关社会主义辩证法的一  相似文献   

11.
今年12月16—18日,省马哲史研究会在斗门召开了年会。会议总结了研究会一年多来的工作,提出了明、后两年的工作设想,决定先配合明年全国第三次社会主义辩证法学术讨论会的召开,组织力量研究改革、开放和搞活的辩证法问题,然后再着重探讨有关马克思主义人学方面的问题。会议对干事会进行了改选。结果如下:高齐云任总干  相似文献   

12.
1980年11月25日—27日,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捷克斯洛伐克教育部和莫斯科大学,共同就唯物辩证法的迫切问题举行了一次讨论会。苏联高教部哲学教育司司长基里洛夫在会议开始时指出,这次聚会是苏捷哲学家在马列主义哲学研究和教学领域中富有成果的合作的继续。哲学系主任科西切夫在他的报告《马列主义辩证法的迫切问题及苏联哲学家对辩证法的研究》中,谈了唯物辩证法问题的研究现状。他强调了在发展辩证法理论中取得的成就,然后又谈到辩证法中尚未得到充分阐述的某些方面,也谈了某些有争议的问题。他指出,尤其是还没有抓紧进行编  相似文献   

13.
在共产主义建设全面展开时期,对共产主义社会形成的辩证法进行研究,成为哲学科学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研究共产主义社会经济形态形成的基本辩证法规律一书的问世,具有重大的意义。近年来,在一些已发表的有关这一问题的论文集(《苏维埃社会发展的辩证法问题》,彼尔姆,彼尔姆书籍出版社,1958年,279页;《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辩证法》,莫斯科,中央直属高级党校和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61年,280页)中,仅仅探讨了问题的个别方面。例如,在提到的第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哲学学会第四届常务理事会和省第一届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常务理事会,于1991年1月26日在广州联合举行。省社科联名誉主席、会长张江明教授主持了会议。会议着重讨论了1991年度的工作计划以及如何办好《现代哲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是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这门新兴哲学科学的重要内容,是统观全局的根本问题。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特点、实质及其关系,既是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理论研究的需要,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6.
8月17——22日,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和广东、新疆、陕西、黑龙江、四川、贵州等省区社科联在乌鲁木齐市联合召开全国第四次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学术研讨会。会议着重讨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迎接今年八月在黑龙江召开的全国第三次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问题学术讨论会,省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省教育学院、广州日报、《学术研究》、《现代哲学》编辑部于三月在广州联合举行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问题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四十多人以“改革、开放和搞活的辩证法”为中心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四月,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8.
高齐云等编著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概论》、《社会主义辩证法概述》和社会主义改革十论》三书,最近已分别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广东高教出版社和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三书不仅从不同的层次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矛盾、辩证法及改革问题,而且在一些重要问题上提出了新见解。 (1) 社会主义辩证法的对象是社会主义的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及二者的关系。前者向后者转化的三个重要因素是调查研究、科学抽象和主体修养。 (2)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是一个有多层次结构的系统,包括许多单个的人的意志及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辩证法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辩证法,要全面深入地研究新时期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诸问题。中国西部问题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社会主义辩证法应从宏观和高层次上研究和把握西部地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及矛盾运动的特点,为西部发展改革提供方法论和认识工具。  相似文献   

20.
全国第九次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讨会综述董谊思该会于1994年7月21日至23日在广州召开,90余人与会,提供论文50余篇。会议的主题是:“邓小平的哲学思想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现将会议讨论情况和论文中涉及的几个主要问题概述如下。一、邓小平哲学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