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挫折承受力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以班级为单位对867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研究贫困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应对方式的现状及关系,研究结果发现: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消极挫折认知和他人支持维度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个性特征、积极挫折认知对应对倾向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弱,挫折承受力差是显著存在的一个问题。本文分析影响大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主要因素。使大学生认识到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必要性、重要性,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策略和方法,使大学生能够全面准确的理解挫折从而更好地应对挫折。  相似文献   

3.
论道德挫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挫折是利他行为者遭到受助者消极或恶意回应而产生的心理挫折形式,其不仅是一种个人挫折,更是一种社会挫折,即造成了社会资本的损失.对于道德挫折,应从其心理发生机制来加以深入探析,即主要从挫折情境、挫折认知与挫折反应来加以说明.另外,道德挫折对于学校道德教育而言既是必须面对的挑战,也是可以积极利用的遭遇.  相似文献   

4.
刘瑜 《社会心理科学》2010,(5):23-26,113
本文主要阐述了心理学关于挫折的主要理论,包括挫折的产生源理论和挫折反应理论,依据挫折理论,并结合对企业现实的分析,总结出了企业中造成员工挫折情绪的外在原因和内在原因。最后,作者提出企业管理者针对员工挫折问题所能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对大学生挫折感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在大大加强了其社会竞争意识的同时,挫折感也大量产生。本研究对师范大学生的挫折感进行了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挫折感主要集中在能力、学业、理想实现、个人情感和自身条件等方面,一、四年级是挫折感发生的高峰期;各年级、性别、专业的挫折感差异主要表现在情感和学业方面。挫折感的大量产生表明学生们的心理承受力不强。为此,应重视开展挫折教育,使之增强信心,不断进取。  相似文献   

6.
论挫折的发生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明盛 《社会心理科学》2008,23(1):14-19,55
本文以挫折立论,通过探究国内外学者对挫折问题的研究,论述挫折的涵义,从挫折的发生和应对两个方面探讨与此相关的客观挫折情境、挫折周期过程、挫折心理活动、挫折行为表现、解除挫折方式、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评估诊断、突发事件干预救治等主要问题,提出挫折的内部与外部系统模式。以利社会和谐建设,以益人们、特别是发展着的青年认识挫折、克服挫折。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挫折情境下自我肯定对执行功能的影响,创设挫折和非挫折情境,采用价值观自我肯定干预,通过Stroop范式和2-back范式分别测量抑制控制和工作记忆的刷新能力。结果发现,挫折情境下的Stroop任务和2-back任务反应时均高于非挫折情境;挫折情境下自我肯定组在Stroop任务和2-back任务上的反应时均显著低于非自我肯定组,而非挫折情境下两组的反应时没有显著性差异;Stroop效应量在情境与肯定条件上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结果表明挫折降低了执行功能的任务表现,自我肯定干预能够改善挫折情境下执行功能相关的任务成绩,促进了个体对工作记忆任务的刷新能力和Stroop任务的认知表现,但对抑制控制能力的改善没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8.
心理承受力是指一个人对外界刺激的承受或抵抗能力,它表明了一个人的心理容量和坚韧程度。因为心理承受力的不同,各人对来自外界强烈刺激的反应也各不相同。如亲人亡故,有人悲痛欲绝,嚎啕大哭;有人则可能立刻进入休克状态,不省人事;有人虽受到强烈的情感打击仍可泰然处之,有人则可能诱发反应性精神障碍或身心疾病,有人则可以耐受短暂的强烈刺激,但在慢性而持久的精神折磨下可能出现心理异常,精神萎靡,出现人格障碍;有人虽终生伴随种种精神压力但并不导致心理上的严重问题。凡此种种,均是源于各人的心理承受力的强弱程度不等而已。  相似文献   

9.
一,青少年心理挫折及其成因 心理挫折是指个体在致力于达到某一目标的过程中受到干扰或阻碍,目标无法实现而产生的紧张等消极情绪状态。人部分青少年在遇到心理挫折时,  相似文献   

10.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何谓“浩然之气”?当然不仅是“养生之法”,而是一种做人之道。人喜群居,却常孤独。谁不想万事如意,但挫折与打击时而  相似文献   

11.
汉语阈下语义启动无意识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仁德  丁海杰  沈模卫 《心理科学》2003,26(6):1025-1029
采用Klinger等人(2000)的阈下语义启动研究范式,以汉字双字词为实验材料,用反应时和正确率为指标对阈下语义启动现象及其无意识机制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在与反应关系一致的维度上存在阈下语义启动现象;用反应时和正确率检测阈下语义启动时不存在敏感性差异。通过对阈下语义启动无意识机制及其相关研究的讨论,作者认为本研究结果支持反应竞争模型。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对自杀意念的影响,采用《抗挫折心理能力问卷》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对88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在性别、年级、生源、学校类型等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与自杀意念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抗挫折心理能力的多个因素与自杀意念各因素之间的负相关显著;(3)大学生的挫折容忍力、意志品质、挫折复原力、信心、挫折认知水平、挫折经验是自杀意念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13.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人人都会遇到坎坷,遭遇挫折,这已成为当今社会青少年的一种普遍心理现象。本文着重讨论有关挫折心理的主要表现及如何面对等问题,目的在于帮助青少年提高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14.
经过挫折的生活,他的心理健康多了。你看他,就像在一江静水中悠悠扬帆前进。风和日丽之下,两岸景物尽人眼底,远山近树、袅袅炊烟,似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带给人一片悠闲安恬。然而世间尘路漫长,人生之旅永远这样无变化地逐波驶去,会令任何喜爱安稳和平的人也感到时时会有挫折情境的发生。而为大家所认为最受压抑的,则是体魄中那股蠢蠢欲动的、最原始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人生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的确,古今中外,任何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挫折。挫折是一种普遍存在的-t5理现象。所谓“挫折”就是当人们追求既定目标的过程中,遭遇种种干扰和障碍,致使无法实现目标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表明,人有了某种需要后,会产生行为的动机,动机推动人的行为产生,而行为又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人生逆境十之八九”,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的行为达不到预期目标而造成心理挫折,使人沮丧、焦虑、失望是经常出现的社会心理现象。挫折不仅妨碍工作,而且损害身心健康,因此,研究挫折的性质,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妥善的处理,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挫折产生的原因、行为表现、预防及管理措施几方面初步讨论挫折管理,希望对实践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秦文 《四川心理科学》2014,(20):159-159
当前不少高校大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在压力挫折面前表现的比较脆弱。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能正确对待。要提高大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学校必须对其加强挫折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坚强意志品质,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自我和评价自我,并组织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加强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咀嚼挫折     
杨威 《思维与智慧》2003,(1):31-31,30
人生漫漫路途,是搏击岁月的奋斗和求索。顺境时我们春风得意“潇洒走一回”,而身处逆境面对挫折时,我们莫逃莫避,于逆境中奋起一如既往地驶向彼岸,以自信的灿烂微笑去咀嚼挫折,最终,你将在咀嚼中汲取宝贵的营养,获得思维的升华,从而成功跨越这道障碍。咀嚼挫折,便如明镜之鉴,你能够从中“三省吾身”。挫折,给你一次冷静,得以清醒头脑,平心静气,在咀嚼中品味遇挫的成因。品出挫折的苦涩严肃,“对症下药”,从而觅出战胜挫折的一味良剂。咀嚼挫折,我们渐渐增强克服挫折,再创辉煌的能力。从痛定思痛到卧薪尝胆;从披肝沥胆到…  相似文献   

19.
有的人锋芒毕露,挫折不断;有的人孤僻高傲,怀才不遇;有的人大智若愚,青云直上;有的人热情大度,生活快乐;有的人刻意求全,郁郁寡欢,甚至家庭破裂,等等。这一切都与一个人的性格有直接关系,所以良好的性格是成功和成才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挫折的产生是一种消极的情绪表现,然而,对于研究生中的学习挫折心理现象却往往被忽视了。研究生学习挫折有消极表现、积极表现和妥协表现等三种,在此主要分析研究生学习挫折的消极表现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