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赤松子中诫经》是道教的劝善书,今本收录在明正统《道藏》第三册诫律类。它流行于西晋年间。作者赤松子,是传说中的人物,无从考证。该文吸收了儒佛两家的思想理论,从“天人感应”和“因果报应”两个方面,阐述了弃恶为善的重要性和修养方法,丰富了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内容。一、教育目的和趋善去恶的善恶观《赤松子中诫经》(以下简称《赤》)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劝勉人们积德行善,这一目的的提出,作者是鉴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首先,作者认为人们只有积德行善,才能万古流芳,恩泽子孙,它说:“自古英贤设教留在仙经,皆劝人为善,知其诸恶,始乃万古…  相似文献   

2.
李冀 《宗教学研究》2017,(1):111-119
《太上感应篇》是道教第一部劝善书,它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学界在其文本来源、成书时间等问题上尚存分歧。本文以《太上感应篇》文字为依据,探讨其与宋徽宗注《老子西升经》、《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太上金柜玉镜延生洞玄烛幽忏》、《赤松子中诫经》、《抱朴子内篇》等道经之关系,并得出如下结论:《感应篇》文本的编纂以《赤松子中诫经》、《抱朴子内篇》等魏晋道书为底本,沿用了宋徽宗注《老子西升经》语句,摘用了《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的部分文字,抄袭了《太上金柜玉镜延生洞玄烛幽忏》,《感应篇》编纂者应是收集、整理《万寿道藏》的道士或官员,该篇成于政和六年(1116)十月至政和八年(1118)十月之间。  相似文献   

3.
《赤松子章历》是早期天师道重要经典之一,本文对今本《赤松子章历》的量词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其中多为中古时期的用法,也有一些是唐代才出现的,可见今本《赤松子章历》在流传过程中有不少后人增补的内容。书中出现了"贴""对""事""铤""管""笏"六个唐代新兴的量词,特别是频繁使用"笏""管",由此可以判定今本《赤松子章历》的最后成书时间不可能早于唐代。论文从量词角度所进行的语言学分析,或可为《赤松子章历》的时代判定提供新的辅助证据。  相似文献   

4.
正遏恶扬善,顺天休命"遏恶扬善,顺天休命",是《周易》的重要观点。禁绝坏事,宣扬提倡好事,顺从天道,美善自性,此乃大道至简。"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顺天,是顺应天地,遵守天地之道。休命,则是约束我们的心性,告诉我们不能仅从自己的性情出发,因为有时人性好贪。子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提醒人们,行善会得到天地馈赠的福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经典蕴含了智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教要人们在今世生活中力行善功,不作恶事,为后世进入乐园创造条件。《古兰经》指出:“信道而且行善者,是乐园的居民,他们将永居其中。”(2:82)所谓善功,即是指行善的功夫,行善越多,功夫越深。《古兰经》一再劝导人们。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对《元辰章》与《元辰历》的内容分析为基础,将这一组文本与《赤松子章历》及其它仪式文本进行比照,进而理解五行、六十甲子及星宿等观念体系与章仪之间的关系。由此为理解正一章文及章仪文本提供一个可能的方向。《元辰历》实际上是上章者查对《元辰章》中所指出的各种神明名目的一个手册,《元辰章》与《赤松子章历》在内容上是有互补性的,《赤松子章历》与《元辰章》在不同的层面上使用同一个禁忌系统和宇宙观念,这说明中古道教传统章仪内有以五行、八卦和六甲为核心的观念体系存在。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历史上很多名人都立有家诫家训,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的《家诫》对古代名人家诫进行辑录与凝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教子书。诫子之书撷英集萃通常,家诫家训都是由长辈撰写的,而张謇则辑录了七则古人的诫子名言,将其精心编排在一起,并在起首处用一小段文字说明选录的缘由与目的。张謇的《家诫》篇幅不长,全文如下:我之爱子孙,犹之古人也;爱之而欲勉之以进德而继业,亦犹古人也。与其述己意,毋宁述  相似文献   

8.
漫谈斋功     
漫谈斋功朱月山《古兰经》云:"信道的人们啊!斋戒已成为你们的定制,犹如它曾为前人的定制一样,以便你们敬畏。故你们当斋戒有数的若干日。你们中有害病或旅行的人,当依所缺的日数补斋。难以斋戒者,当纳罚赎,即以一餐饭,施给一个贫民。自愿行善者,必获更多的善报...  相似文献   

9.
漫谈斋功     
漫谈斋功朱月山《古兰经》云:"信道的人们啊!斋戒已成为你们的定制,犹如它曾为前人的定制一样,以便你们敬畏。故你们当斋戒有数的若干日。你们中有害病或旅行的人,当依所缺的日数补斋。难以斋戒者,当纳罚赎,即以一餐饭,施给一个贫民。自愿行善者,必获更多的善报...  相似文献   

10.
《中庸》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中庸》是《礼记》中的重要篇章。自司马迁、郑玄以至程、朱等皆以此文为孔子之孙子思所作。但清代的崔述却认为,“《中庸》必非子思所作,盖子思以后,宗子思者之所为书,故托之于子思;或传之久而误姒为子思也。”(《洙泗考信录余录》)其理由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中庸》一文中“在下位”以下十六句见于《孟子》,其文辞小异。论者谓此子思传之孟子者。如果是子思传于孟子者,文中应有“子思日”字样,但文中却未有。孟子凡述孔子之言,必称“孔子曰”。如果此十六句确系引述子思之言,亦必称“子思曰”,不会将子思之言掠为已有。可见此十六句并非子思传之孟子者,实为以子思为宗的后学抄自孟子。故《中庸》一文应出此辈之手。今人对《中庸》的作者亦有争论。笔者姑以《中庸》为战国至秦汉  相似文献   

11.
卷首圣言     
信赖上主致力行善你该信赖上主,致力行善,你必安居乐土,享受康宁。你只管在上主内喜欢,他必满全你心的意愿。将你的行径委托于上主,寄望于他,他必使之成就。他必使你的义德如光出现,他必使你的仁义如日中天。  相似文献   

12.
因果相生     
正人种什么,就收什么。那随从肉情撒种的,必由肉情收获败坏;然而那随从圣神撒种的,必由圣神收获永生。为此,我们行善不要厌倦;如果不松懈,到了适当的时节,必可收获。所以,我们一有机会,就应向众人行善,尤其应向有同样信德的家人。(迦6:  相似文献   

13.
一、道教音乐道教的宗教仪式中包含着丰富的音乐。道教音乐是随着道教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宗教艺术形式。《道藏》中《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一中提到:嵩山道士寇谦之在北魏明元帝神瑞二年(公元415年得《云中音诵(即华夏颂·步虚声)新科之诫》,从这一有关道教音诵较早的历史记载看来,道教音乐迄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  相似文献   

14.
圣严 《法音》2006,(9):26-31
在家居士是佛教的基础,在释迦牟尼佛的时候,就非常重视家庭生活,重视夫妻之间、亲子之间,如何彼此相待。甚至还有经典讲到结婚之后,怀孕、生子的事。例如《善生经》、《玉耶女经》,均对夫妻亲子有明确的伦常原则。《长阿含十六经》明文说:为子求善婚娶是父母的义务。《中阿含一三五经》亦明言:“夫当以五事爱敬供给妻子。”“妻子当以十三事善敬顺夫。”并说:若人慈愍妻子者,必有增益,则无损耗。由此可知,佛教并不是与世隔绝的,应从佛教徒的立场、从将来要踏入人生另一境界的立场来认识婚姻和家庭。建立佛化家庭的意义1、以宗教信仰来促进家…  相似文献   

15.
《古兰经》是真主的语言,是伊斯兰教第一立法准则,是一部享誉世界的经典。穆圣凭借这部圣洁、尊贵的经典引导穆斯林,从重重黑暗走向光明大道,进而奠定了人们对真主的崇高信仰,这是全世界穆斯林最为荣幸之事。清高的真主在《古兰经》中指出:“这部《古兰经》必引导人于至正之道,并预告行善的信士,他们将要享受最大的报酬。”(17∶9)在穆圣时代,圣门弟子们跟从穆圣学习《古兰经》每次不超过十节,必须懂得了十节的内容,才学习新的。自伊斯兰教广泛传播之后,一些归信伊斯兰教的非阿拉伯人,为了能够了解经文的意旨和法规,开始将《古兰经》翻译成…  相似文献   

16.
葛洪,字稚川,号抱扑子。丹阳句容人。他是我国晋代杰出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又是道教著名的代表人物。 葛洪出身于仕宦之家,十三岁时父亲去世,从此家道中落,为坚持学习,常砍柴换取纸墨,终于学富五车,下笔千言,才学过人。他特别喜爱神仙道术,曾说:“命之修短,实由所值。受气结胎,各有星宿”(《寒难》)。意思是说,人们生命的长短,是由天上的星宿决定,命属生星,其人必好仙道,得长生;命属死星,其人不信仙道,不得长生。  相似文献   

17.
托马斯·阿奎那的道德神学思想代表中世纪道德神学发展的高峰,其良心观念是其道德神学思想中的组成部分,并在《神学大全》和《论真理》中有充分的说明和阐述。《神学大全》大体上是对《论真理》的总结,本文将以《神学大全》为主要材料分析阿奎那的良心观,主要内容包括人的理智、自然法、良心和良知、服从良心的义务等。良心被认为是伦理道德判断的一种机制,对良心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达到自然本性的目的,规范人们的世俗道德生活,引导人们行善避恶。  相似文献   

18.
《云笈七签》卷三《道教本始部》中说:“上古无教,教自三皇五帝以来有矣。教者告也,有言有理有义,有授有传。言则宣,教则告。因言而悟教明理,明理则忘言。既有能教所教,必在能师所师”。这就是说,立教必有教义,必有经诰,必有师授。道教经诰从何起始,说经者为谁?《云笈七签》卷三《道教所起》中说: 寻道家经诰,起自三元,从本降迹,成于五德,以三就五,乃成八会。其八会之字,妙气所成,八角垂芒,凝空云篆。太真按笔,玉妃拂筵,黄金为书,白玉为简。秘于诸天之上,藏于七宝玄台。有道即见,无道即隐。何谓“三元”?《云笈七签》卷三《道教三洞宗元》中说:  相似文献   

19.
鲤鱼与道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鲤鱼是一种淡水鱼,体扁鳞大,嘴边有触须二对,背苍黑,腹淡黄,尾赤红。由于它颜色美丽,体肥味美,古人极为喜欢它。《诗经·陈风·衡门》就云:“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娶妻,必宋之子?”意思是说:难道吃鱼一定要吃黄河里的鲤鱼?难道娶妻一定要娶宋国子姓贵族的姑娘?从这里我们知道,春秋时期陈国(今河南淮阳一带)吃鱼有一种风气,以黄河里的鲤鱼为最好。后来,鲤鱼一直是人们酒宴上的美味佳肴,而且还是人们送礼的珍贵礼品。《家语》就记载说:“孔子年十九,娶于宋之并官氏之女,一岁而生伯鱼,伯鱼之生,鲁昭公使人遗之鲤鱼…  相似文献   

20.
搏颊,又作自搏,击打面颊之义,本是人们现实生活中悔恨、心痛、自责时的一个行为动作,从民间兴起的早期道教有意识地把它吸收过来,成为斋醮求请时的一种仪式。早期道教文献中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如北魏寇谦之《老君音诵诫经》云:入靖东向恳,三上香讫,八拜,便脱巾帽,九叩头,三搏颊,初上章籍时,于靖前南正北向行立定位,各八拜,九叩头,九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