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金钱具有强大的象征力量。Zhou等人在2008年提出了一个金钱的社会资源理论,用以解释金钱对个体行为的负面影响。这个理论认为金钱可以替代社会关系作为个体安全感和痛苦的核心来源。金钱能增强个体的力量和效能感,进而缓解个体的社会疼痛和生理疼痛。金钱替代社会关系之后,就会对个体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该理论以及其支撑的实证研究在10年间共被引用718次(Google Scholar)。本文回顾了这个理论以及依托在这个理论之上的新的实证证据,并对这个理论进行了延伸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自从P.费耶阿本德和我率先在文献里借用了一个数学术语来描述相继的科学理论之间的关系之后,20年已经过去了。这个术语就是“不可公度性(Incommensurability)”;我们两人都是由于在解释科学理论中所遇到的问题而被引向这个术语的。①我对这个术  相似文献   

3.
钟建安   《心理科学进展》1988,6(4):50-56
工作特征研究和工作重新设计是近年来国外在动机和满意感研究领域中最热门的课题之一。本文对国外这方面的研究作了一概要的综述。在众多的工作重新设计理论中,Hackman和Oldham提出的工作特征理论最令人感兴趣。这个理论提出后,有许多其它研究用不同的方法检验了这理论中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本文还简介了有关这个理论的争论,如何度量工作特征以及这理论的新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评价和选择理论是科学研究程序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直受到科学家与哲学家的重视和讨论。然而,由于这个问题直接涉及到科学的目的、科学的方法等科学观方面的基本问题以及科学家的社会与心理方面的问题,所以显得十分复杂。这里我们准备涉猎与理论评价和理论选择这个复杂问题有关的一些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历史主义认为观察具有理论负荷,这个观点切中要害。它坚决地批判了传统经验论的基础主义的科学理论观,坚决反对把认识过程归化为一个简单的反映过程和归纳程序,因而使我们对科学的理解大大前进了一步。但不能不加节制地任意运用和引伸这个观点。如果从观察具有理论负荷进而推出了观察可以被理论任意解释,那就走得太远了。当今的许多科学哲学家力图在范围和程度上  相似文献   

6.
对这个问题,有三种回答,即三种科学理论观:(1)语法学理论观;(2)语义学理论观;(3)结构主义理论观。坎贝尔首先试图给科学理论作出确切的规定:一个理论就是命题的一个连通集。以  相似文献   

7.
意义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义理论是语言哲学的核心,美国著名哲学家戴维森和英国著名哲学家达米特是这个理论的两个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本文将围绕他们的一些论述来探讨意义理论,主要目的不在于这个理论本身,而是要揭示其中所牵涉到的逻辑方法,希望由此不仅可以说明意义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特征,而且可以说明逻辑与哲学的关系。一、达米特的意义理论1973年,达米特发表了其代表作《弗雷格的语言哲学》,其中多次谈到弗雷格的意义理论,并提出了一个基本框架。在这以后,他以“什么是意义理论?”为题发表了两篇文章,尤其是在《什么是意义理论?(II)》(1976)中,他基于弗雷格…  相似文献   

8.
行动者因果性理论是目前三种占据主导地位的不相容论的自由意志理论之一。TimothyO’Connor等人近来已经论证说,其他两种不相容论的理论(CarlGinet的简单的非决定论)和RobertKane的因果的非决定论)存在着严重的困难,因此试图发展一种行动者因果性理论作为对不相容论的自由意志问题的一个解决。在这篇文章中,我试图表明O’Connor自己提出的理论是不连贯的:它要么无法解决行动的控制和运气问题,要么在它解决这个问题的试图中不得不退化为一种事件因果关系理论,因此就直接威胁到这个理论本身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9.
解释的不确定性关于白马的反论是在《公孙龙子》一书第二章开端叙述的。这个反论是由四个字组成的语句来表述的:白马非马,即“白马不是马”。文章随后又以对话形式来论证这个反论是可以被肯定的。因此,阐明和解释这个反论已经成了学者们十分感兴趣的问题。现代对这个反论已经有了许多解释性的理论,这些理论几乎全都是采用西方哲学传统中形而上学的、精神的、抽象的或语义学的概念。但问题在于阐明为什么公孙龙认为这个反论是可以被肯定的。在此,根据我的哲学观点对这个反论以及随后的对话进行唯名论的说明。我坚决主张,我们不需要把马当作“马的性质”;也不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对19世纪西欧工业化进程中生态问题的研究,形成了他们的生态理论。这个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人的彻底解放学说的理论结构中,是一个有着重要地位的支柱性理论。这个理论和基本观念包含有: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是人与自然物质代谢关系的自觉调节者;消除资本主义造成的人与自然"物质代谢的断裂";创造条件实现"人与自然和解";等等。这些基本观点可按逻辑顺序加以展开和获得说明。科学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态理论及其重要地位,对全面系统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精神和当代发展走向,以及促进人类生态文明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心灵哲学(1950—1990)回顾与展望(四)徐向东四:意向性与因果性作为一个同一性论点,类型同一性理论由于太强而引起了众多的异议,对这个理论的比较合理的抉择便是标志同一性理论。这个理论断言在精神类型和物理类型的标志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同一性。这种同一性的存在被认为符合精神性质和物理性质的不可还原的特征。因此,标志同一性理论既避免了对类型同一性理论的现象性质异议,又避免了精神状态类型的多种实现的可能性的异议。但是,这个同一性理论是否避免承诺类型同一性理论和相关的异议,取决于与之相关的关于事件本质的形而上学理论,取决于对精神事件和物理事件之间的关系的另一种理解,这种理解认为精神事件是伴随着物理事件而发生的。标志同一性理论以及对事件本质的讨论,是最近20年来心灵哲学和语言哲学的另一个热点。这场争论的中心人物是戴维森和金(J·Kim)。戴维森在心一身关系上的见解称为“异常一元论”(Anomalousmonism)(或“非还原的一无论”)①。按照这一观点,尽管精神类型或精神物质既不可还原为物理的类型或性质,也无彼此相关的规律,但每个个别的(标志的)精神事件是一个物理事件,这个观点的异常性表现在精神现象的因果的异常性上。  相似文献   

12.
在这个比设计、比创意的时代,全世界都在用智慧的设计在商场角逐,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采。所以设计理论的探讨,设计手段的研究,都将是这个栏目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如果我们要问我们的对象——自然科学本身是什么东西,那末我们就闯进了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这个圈子中去了。在这个颇有争论的领域中,我实在是波勃(K·Popper,现代英国哲学家——译者注)的一名学生。你们或许还记得,波勃关于自然科学的定义可以言简意赅地表达成:科学家们的任务,就是用他那个时代的知识,去建立某种理论,不消说,这种理论必须概括当前的知识,但这还不够,它还应该对未来的实验和观察作出预言。倘若这些实验或观察的结果与理论的预言不相符合,那末我们就说:这个理论是失效的,它被实验否定了。  相似文献   

14.
王路 《世界哲学》2007,7(6):46-70,77
意义理论是语言哲学的核心内容。意义理论与语言相关,因而与对语言的使用和理解相关,与语言所表达的世界相关。今天,意义理论受到哲学家们的高度重视,有关讨论广泛而深入,观点各异,成果多样。在今天的讨论中,真之极小论、真之紧缩论、真之去引号论、真之代句子理论等一些新的真之理论业已成为重点。但是,真之符合论、真之实用论等传统理论也仍然被涉及,并且由于深入讨论而得到新的认识,尽管许多结论是否定的。在我看来,意义理论的最大特征是与真这个概念密切相关,或者说,真这个概念是意义理论的核心概念。正因为这样。如今的讨论,无论是什么观点,几乎都预设了一个前提:塔尔斯基的语义理论。如果引申开来,甚至可以看到,正是基于真的解释,人们对意义理论形成不同的看法。比如戴维森的意义理论被称为真之理论,即基于T语句提出了一种如何理解语言的真之理论,而达米特则认为这只是对部分语言提出解释,并没有对整个语言的运作提出一种解释。所以,戴维森的解释顸设了对真这个概念的理解,他认为要围绕着真来考虑问题,而达米特虽然承认真这一概念的重要,却认为对真这个概念本身要进行思考,而且要超出这个概念来考虑我们的语言。我翻译过奎因的《真之追求》(三联书店,1999年)、达米特的《分析哲学的起源》(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戴维森的《真与谓述》(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即出),也翻译过一些文章发表在本刊(例如参见《世界哲学》2006年第1期、第2期)。我希望国内读者能够了解和重视这方面的研究情况。编译下面这些内容,也有相同的意思。  相似文献   

15.
一、对理论与实际关系的不同理解“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吴炫、刘平撰写的《“理论联系实际”再思考札记———否定主义哲学社会透视》(《东方文化》1998年第2期)一文,开宗明义,直奔这个“原则”而来:“这个话题说起来可能会很大,甚至牵涉到某些‘原则’,但原则是否能被‘联系实际’所说明,却又肯定需要具体的学理论证,并且涉及到对中西方思想史上的一些理论与实际关系的理解。”然而,“马克思认为他的理论的全部价值在于这个理论‘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  相似文献   

16.
在这个比设计、比创意的时代,全世界都在用智慧的设计在商场角逐,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采。因此,对设计理论的探讨,设计手段的研究,都将是这个栏目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当代哥特艺术设计的风格和价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这个比设计、比创意的时代,全世界都在用智慧的设计在商场角逐,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采。因此,对设计理论的探讨,设计手段的研究,都将是这个栏目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可公度性、可比较性、可交流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从P.费耶阿本德和我率先在文献里借用了一个数学术语来描述相继的科学理论之间的关系之后,20年已经过去了.这个术语就是"不可公度性(Incommensurability)";我们两人都是由于在解释科学理论中所遇到的问题而被引向这个术语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的活用:流动于现代设计中的线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这个比设计、比创意的时代,全世界都在用智慧的设计在商场角逐,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采。因此,对设计理论的探讨,设计手段的研究,都将是这个栏目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胡塞尔在《逻辑研究》"第六研究"中发展出了范畴直观理论,通过这个理论他说明了一个空的意向如何被完整地充实,由此,从现象学的角度重新解释了符合论的真理概念。范畴直观概念的关键在于说明范畴展现的来源,以及说明如何从范畴展现(质料)中获得范畴形式(形式)。但是,胡塞尔的范畴展现理论存在着许多争议和难以克服的困难。他本人最终放弃了这个理论。本文结合学界对范畴直观以及范畴展现理论的讨论,从质料和形式的角度来说明,为什么后期胡塞尔最终选择放弃范畴直观的基础——范畴展现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