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 ,道教神仙信仰在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 ,呈现出了明显的信众分层现象 :在学者型道士和一般民众阶层 ,神仙信仰内涵并不一致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2.
"道医"形成于上古时期,在以医传教的宗教活动和追求不老成仙的修炼过程中,通过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知和体悟,逐渐形成了具有宗教色彩和民俗文化性质的心身医学体系。在古医籍中,道士群体作为中医药学"援道入医"的重要媒介,通过授书传方、医道传授、行医疗病、著书留世等方式,令许多道医中的内容为世人所知,并使之成为中医学的一部分,同时道教神秘色彩也一并浸入医书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学中的道教神秘色彩逐渐为人所质疑,其内容在中医书籍中越来越被淡化,道教医学中的本草、医方、针灸等核心部分常被不露痕迹地移植入中医药学内,而其既往道医本身的事实则常被世人所忽略。  相似文献   

3.
欧美学者围绕道教和中国文化相互关系的问题的争论,突出地反映在三次国际道教会议上和以后发表的文章和著作中。争论主要集中在道教的定义、道教与道家的关系、道教与民间宗教的关系以及道教与科学的关系四个方面。 (一)道教的定义问题 日本学者洼德忠教授给道教下的定义是:“道教是以古代民间信仰为基础,神仙论为中心,加上道家、易、阴阳、五行、谶纬、医学、占星等学说和对巫的信仰。  相似文献   

4.
神仙信仰是道教信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神仙信仰而期望得道成仙、长生不死,不仅是古代修道者终生不渝的追求目标,也为当时社会中许多不同身份的人所企盼和津津乐道。这种久远漫长的历史现象,既说明道教作为我国本土出现并承传至今的宗教,与世世代代生息繁衍于华夏大地上的中华民族仰慕和崇奉神仙的传统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自古以来人们对人生多方面的美好向往与追求。因此,对道教的神仙信仰应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加以研究,本文拟就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一些简要探讨。神仙信仰是指人们对神仙的相信、崇敬和追求…  相似文献   

5.
黄大仙信仰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仙信仰是道教的基本信仰,道教为人们描绘的神仙世界和流传的神仙故事,在中国民间世代相传、家喻户晓。黄大仙是道教史上著名人物,东晋道士,是道教中的得道真人之一,对信仰者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黄大仙信仰的历史起源1、黄大仙的民间传说和文字记载历史上,浙  相似文献   

6.
尹志华 《中国宗教》2018,(12):76-77
道教与医学关系密切,古代有“十道九医”之传统。道士习医既是出于自身养生延寿之需要,也是出于济世利人、积功累德之愿念。道教医学是在与传统中医药学相互交融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道教文化特色。道教以长生成仙为核心信仰,历来注重养生延寿之术。而养生首先要去病,故学道者往往兼学医。  相似文献   

7.
道教是起源于我国本土的宗教,对土家族文化有着深刻影响,土家族医药植根于土家族文化土壤,因而也受到道教的影响。“太上老君”即道教始祖,历史上道教在传道之始,即以治病吸引信众。道教徒以太上老君弟子身份行医传道应是非常自然的事情。药王信仰与道文化密切关联,是考察道教文化在民间社会传承发展的重要线索。本文从土家族医史文献入手,探讨道教对土家族医药的影响。认为土家族医史文献中关于“太上老君”的传说,实际是反映了道教“以医传教”“借医弘道”的史实,同时其中也融入了“药王”扁鹊的故事元素;其关于“药王菩萨”的传说,则是对神农氏、扁鹊、孙思邈等道医采药行医故事的改编。这都反映了道教对土家医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道教与旅游──道教旅游文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道教神仙思想的产生与旅游的关系,“游”在道教中独具的宗教精神象征意义及旅游在道教宗教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做了分析,指出道教与旅游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道教旅游文化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内在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9.
崇尚巫鬼的道教与越南本土原始鬼神信仰极为契合。汉末,初创不久的道教便经由上层及民间等多重路径南传越南。六朝期间,入越的循吏、高道及奉道世家的涉道活动,尤其是著名道士兼道医董奉、葛洪等,入越弘道布教,有力地推动了道教在越南的传播和发展。初具规模的民间道团组织的出现,堪称此间道教南传越南最为明显而又直接的发展成果。隋唐期间,入越道教不断受到上层社会的推崇而与越南本土信仰逐渐融合,发展成为越南化道教,道教南传越南亦因此达到了鼎盛。  相似文献   

10.
著名的神仙家葛洪说:修仙者要先解医术以救近祸。这个传统在道教界一直被继承和发扬,对研究道教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人,应该是一个启示。过去因受极左思潮的影响,认为宗教与医学是势不两立的,所以根本否认有道教医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思想解放了,但学界对是否存在道教医学仍是争论不休,许多中医药学史的著作或文章在论及一些著名的医药学家如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也都有意无意地不提到他们的“道士”身份及其“道医”特征,这样做当是不顾史实的偏颇之论,抹煞了道医对中国医药学的积极作用与贡献。现在,青年学者盖建民博士经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