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健 《哲学动态》2022,(12):62-69
对老子的“自然”概念可作两层分疏:“法自然”与“辅自然”。就“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言,从文法修辞上可以还原为“人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人法地、天、道也就是人“法自然”(自然是地、天、道的本质),人“法自然”的诠释路线可以克服“道法自然”的诠释困境。就“圣人能辅万物之自然”“百姓皆谓我自然”而言,讲的是圣人“辅自然”,意在君王应顺辅百姓之自然。其他关于“自然”的原文及思想,均可统摄在“法自然”与“辅自然”的两层义涵之中。人“法自然”是在天人(天道与人道)关系里讨论修身智慧,是向上法(人取法地、天、道之自然),凸显天道的本原地位;圣人“辅自然”是在君民关系里讨论治国智慧,是向下辅(圣人辅百姓之自然),凸显民的自主性地位。  相似文献   

2.
《法音》1989,(2)
农历十二月初八日,俗称“腊八”,是佛陀成道纪念日。据北传佛传记载,这一天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见明星,豁然开悟而成正觉。我国南北大小寺庙与佛教团体都要在这一天隆重举行祝圣法会。寺院在这天早晨则要以豆类、干果和大米煮粥供佛及僧,并以之饷客,名曰“腊八粥”。陆放翁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所以腊八粥又称“佛粥”《天中记》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应该明白个人是绝对有限的;个人的智慧是微不足道的;个人不论有多大成功都是离不开因缘的! 佛说:他说过的法只是“爪中土”,他未说的法则是“大地土”。作为凡夫来说,一生修学,竭力参悟,尚且很难得到正果。有谁能自以为是智者呢?愚夫罢了! “无明是佛成道处”,知道自己的“无明”,虚心修学,好话、坏话都能入耳化道,这样才能不断转愚成智,去除三毒。  相似文献   

4.
如来知见     
印度王子悉达多弃王位而从道,终于菩提树下深入禅定,发现佛性,宣告世人: “善哉!善哉!大地众生,皆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分别……” 自此,释迎牟尼佛导引众生探触生命底层的真如实相!  相似文献   

5.
精进佛七开示莆田广化寺方丈学诚第一天(农历十一月十八日)今天是佛七的第一天,从昨天晚上起七到今天,二序大众都来参加了。看到大家一起认真地念佛,我很受感动!我虽然出家已经十多年了,参加过很多佛七、禅七,出外参学也有不少所见所闻,但在广化寺还未曾主持过佛...  相似文献   

6.
明末艾儒略在福建传教活动遭遇了反教士人的激烈抨击,引发了晚明历史上著名的“崇祯教案”。这波反教(“辟邪”)浪潮由漳籍居士黄贞挑起,福建官员或闽籍士大夫施邦曜、颜茂猷、蒋德璟、周之夔等纷纷卷入其中,漳州地区成为当时的反教漩涡中心。反教士大夫高举维护儒家正统的大旗,对天主教思想学说进行了措辞严厉的口诛笔伐。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反教舆论的阵势背后,映射的是明末党社的纷争纠葛,这也是天主教在晚明社会传播所必须时刻面对和适应的现实际遇与历史处境。透过《破邪集》中不同人物的立场和思想言论,不仅可以看到中国士大夫对明末天主教在华传播的认识是多元化的,同时也传递着可以外来宗教传播这一视角重新审视晚明党社运动和政治生态的强烈信号。  相似文献   

7.
《法音》1992,(12)
释迦世尊应世施教时,就有邪魔外道显异惑众。佛以四法印、四依鉴别邪正,使诸有智者防护身心,不落邪倒,直趋菩提。时值末法,邪说更多:笔者近接太原、大同等山西省师友们的来信,告以台湾“清海无上师”的弟子到山西大宜邪说,众多虔诚的佛教徒都陷入魔阱!坚请我撰文于《法音》中再辟魔外,明辨邪正,廓清流毒。  相似文献   

8.
周志斌 《学海》2004,(2):102-106
南京是晚明耶稣会士传播福音的重地。明万历四十四年七月 ,南京发生一起逮捕耶稣会传教士及天主教信徒数十人的事件 ,史称“南京教案”。以南京礼部侍郎沈榷为代表的明保守派官僚联合某些佛、道人士发动了这起教案具有文化排外的性质。它是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价值观、晚明党派斗争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成为晚明天主教传华后发生的第一起影响较大的反天主教事件  相似文献   

9.
主持寄语见33页主持寄语本期的故事 ,出自《六度集经布施度无极章第一》中的《菩萨本生》。说的是佛过去世为菩萨时 ,布施度无极的事。“布施度无极”是布施度至极无上的行持。这种行持是“慈育人物”———以大慈之心抚育万物 ,“悲愍群邪”———以大悲之心怜悯有罪恶的人 ;“喜贤成度”———为贤人的成就欢喜赞叹 ,这就叫度。还要“护济众生” ,“跨天逾地润弘河海”———天下、地下、江、河、湖、海 ,平等对待 ,一视同仁地给予布施。这是极难行之道 ,就连帝释天也没能完全做到。帝释天———佛教护法神之一 ,为忉利天之主。据《大智…  相似文献   

10.
道教法印考举刘绍明道教法印用于召神、通神或辟邪驱鬼。《初学记》卷十三引《录异记》“恨不得印,可以驱策百神”。《洞玄经》云:“法印照处,魅邪灭亡。”《道藏》存有《灵宝净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收“受持印章法”、“用印诀”、“发印诀”和“法印式”。《太...  相似文献   

11.
佛指舍利来台第三天,台湾佛教界昨天上午与晚上在台大体育馆各举行一场赞供法会,由佛光山宗长心定和尚主法,他表示,在南部有佛光山供奉佛牙舍利,北部则有佛指舍利恭迎、赞供法会,显示佛陀慈光已经遍布全台了!恭迎会表示,佛指舍利今天在台大体育馆还有一场赞供法会,随后,佛指舍利将在上午十一时恭迎至三峡金光明寺。  相似文献   

12.
定慧所得…     
先说念头。《百法直解》云:“于过去曾习之境,令心明审记忆不忘,而为体性。定之所依,而为业用。” 是在说明我们所学习过的事物,经历过的境界,在心识中有深刻印象,清楚不忘称为“念”。“念”也有好坏,例如听闻佛法心生正念,听闻邪法则心生妄念。全心全意念佛,心无旁骛,虽欲起妄,力不暇及,如此念佛功夫,谓之“弥陀大定”皆由正念收摄心神而生。 “念”的种类有:观念、口念、心念。粱观念,即观想佛体、佛法等;衾口念,即以口称佛之名号,又作称名念佛;袃心念,为口念之对称,即以心想念佛菩萨  相似文献   

13.
方东树晚年写作《向果微言》,延续了《汉学商兑》中对理学的反思,其立场也从辟佛转向了援佛入儒,通过重新整合与建构儒释的道统谱系,结合先秦以来儒家心性学说与《大乘起信论》《法华经》《坛经》等大乘佛教与中国化佛教经典义理,围绕“身心性命说”“知至可几”“言性异同”等论题和理学家辟佛观点,就“道”“法”“天”“心”“性”“理”等概念展开诠释与会通。方氏会通的有效性在于儒释虽各为独立的思想系统,在面向实践的伦理观念上也有不同价值取向,但两种思想体系融构、创新与并存的基础建立在彼此深厚的共生性之上。  相似文献   

14.
《法音》1991,(2)
一、概念的厘定“佛法”,是佛与法的结合词。佛是梵语佛陀的音译略称,义为觉者。法是梵语达磨的义译,义为轨持。佛与法的结合词“佛法”,义为“佛的法”,即由佛陀所创见而流行人间的法。“佛为法本,法由佛出”,故称“佛法”。在内容上,佛法包括教法、理法、行法和果法,体现于文字记录即为经、律、论三藏。广义地说,凡与释尊本教不相违碍的善法皆可称为佛法,故历代祖师大德的言教及其它“世间微妙善语”也是佛法。世尊曾说:“我所说法,如爪上尘;所未说法,如大地土。”(《升摄波经》)又说:“一切世间微妙善语,皆是佛法。”(《增一阿含经》)至于是否是佛法,可以用法印来鉴定。但一般所说的佛法,只指由  相似文献   

15.
试谈道教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清静经》说:“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这种体现“道性”的自然、无形、无情、无名,以及“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利而不害”的无为精神,谓之“无为之德”。大力弘扬无为之  相似文献   

16.
因北京大学王守常教授的引荐,近日我有机会参加了首都师大东方文化研究所主办的“儒佛道交融学术研讨会”’。这个会议很有特色,富有成果,赵朴老等社会贤达专门题词,以示祝贺。我亦从中获益不浅,但是.逮着机会,我还是忍耐不住.在与会的各路饱学之土面前大声疾呼:诸位,咱们老在这里侃“儒、佛、道”交融云云是远远不够的‘这三教之外,还有个政界、学界和教界,这“三界”的关系非常值得注意!宗教界之中又以大众层面的宗教尤其值得研究!在近年国内的“传统文化热”之中,”‘儒、佛、道”已经成了“传统丈化”的代福问。似我还未…  相似文献   

17.
《法音》1992,(12)
<法音>提倡两融通,功德无量愿无穷。弘篇助我明佛法,佛与净慧化群蒙。注:《法音》创办人赵朴初与主编净慧法师及海  相似文献   

18.
3月16日晚,“宗教反邪,去伪匡正──宗教界揭批‘法轮功’邪教座谈会”的新闻播放后,在中国道教学院全体师生中引起了极大反响。3月18日晚,学院又组织全体学员学习座谈3月17日《人民日报》刊登的“全国五大宗教团体愤怒声讨‘法轮功’的有关报道。在座谈中,大家一致认为,闵智亭会长的讲话《“尊生贵德”才是求得圆满之正道》代表了广大道教徒的心声,纷纷表示坚决响应全国五大宗教团体的代表“在全国宗教界开展一场‘宗教反邪’活动”的呼吁,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弘扬道教正信,铲除“法轮功”邪教。来自湖北京山县的周崇林学员在座谈中说,“法…  相似文献   

19.
法界春秋     
《法音》1991,(1)
中国佛教代表团赴汉城出席“世佛联”第17届大会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第17届大会于1990年10月22日至29日在南朝鲜汉城举行,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明旸法师为团长的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5人,应东道主的邀请出席了大会。本届“世佛联”大会的主题是“展望今后十年的佛教”。世界佛教青年联谊会第8届大会与本届“世佛联”大会同时举行。出席本届大会的共有35  相似文献   

20.
有正就有邪,有佛就有魔。不论是佛还是魔都面对众生应机开示。佛针对众生的困惑、烦恼,运用种种法门,使之排除妄念,得到智慧,从烦恼中解脱出来。魔利用众生的烦恼,用虚幻的妄念,使其迷惑,达到奴役之目的。用花言巧语似是而非的理论,改头换装扮成“佛”来欺骗众生这是魔波旬的弟子惯用的手法。田青先生文中揭露的现象,充分说明了这一情况。这并非乱扣帽子,我们见过大量不符合标准的佛像,只要制作者出于恭敬心,即使形像不够准确也可以得到谅解。但刻意编出一段历史,又伪造一个“现实的权威博物馆”来作证明,这种魔弟子的行为必须加以指责、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