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到底是谁     
剑桥大学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在又一批学生临近毕业时,他忽然患了眼疾,自称失明了。非常敬仰他的学生们纷纷前来看望他。他问每一个来看望他的学生:“你是谁?告诉我你究竟是谁,从什么地方来?学什么专业?小时候幻想干什么?毕业后准备到什么地方去?将来准备做什么?”  相似文献   

2.
央视10频道《大家》做过一期周年特别节目,对一年来采访过的那些杰出的老人作了一个回顾.重放了主持人采访丁肇中、彭桓武、陈省身等大科学家时的镜头。主持人问试验物理大师丁肇中:“有人说您是一个少见的天才;您自己怎么看?”丁肇中回答:“不是。”主持人又说:“您很有天分,对不对?”丁肇中说:“不,我只是刻苦而已。”主持人采访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彭桓武,问他:“你觉得自己在两弹一星事业中,处于一个什么位置,起过怎样的作用?”这位曾获过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老人说:“我只是其中的一员,中国的两弹一星就像  相似文献   

3.
挂钩之鱼     
乾隆下江南,望见江湖之上舟楫繁密,随口问道:“这么多的船去往何方?”身边一个随从答道:“回禀皇上,我只看见两条船。”“此话怎讲?”“一条叫名,一条叫利。”乾隆点头称是。林语堂先生在《说趣》一文中又加上了三条船:日权、日色、日趣。很符合中国人“好五”的文化心理,如果不怕拾人牙慧,我倒想再加上一个情字。这六只钓饵色香味俱全,任你出神人圣也难逃脱,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  相似文献   

4.
假如这个世界上只剩下你一个人,那么将是一种什么样子呢?  相似文献   

5.
在交际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别人有意或无意、善意或恶意的刁难式诘问,对此,该如何正确应答?是反唇相讥,还是默不作声?是在尴尬与难堪中落荒而逃,还是用机智与巧辩力挽狂澜,反败为胜?一个普通的中国留学生(原职记者)以他与一位法国对话课教授的精彩对话,恰到好处地给了我们一个圆满的答案。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场“刁难”与反“刁难”舌战的精彩之处吧。 “刁难者”先发制人 出口不凡反“刁难者”划地为牢 答非所问这位中国留学生是赴法国巴黎十二大学就读的插班生。他早已闻知这位教授爱提刁钻古怪的问题,并且已经让所有的学生领教了…  相似文献   

6.
从鸠摩罗什开始,佛教在中国的译传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佛教的传播首先是一种异地文化的接触,适合的文化土壤便成为首要的条件。鸠摩罗什译场的成功,与“长安文化”的支持有直接的关系,也进一步丰富了“长安文化”的内涵。那么,什么是“长安文化”?“长安文化”与佛教的传人以及鸠摩罗什译场的成立有什么样的关系?笔者在这里设定了一个“长安文化”概念的模型,  相似文献   

7.
幽默问答     
杭州徐迅雷在《人人?大人?太太?犬犬》一文中,讲了一个“冷幽默”的故事。一家三口住进了新居,妻对夫与儿不保持卫生甚为不满,“口诛”无效便来“笔伐”,贴一条标语在门上:“讲究卫生,人人有责。”儿子放学回家,见了标语,拿笔偷偷把标语改为“讲究卫生,大人有责。”后来,丈夫却把标语改成“讲  相似文献   

8.
两个强盗,有一次偶然经过一架“绞架”。其中一个说:“假如世间没有了绞架这一类的刑具,我们的职业真是很好的一种呀!”另一个强盗回答说:“呸,笨蛋!绞架是我们的恩人。因为假如世间没有绞架这一类刑具,则人人要做抢劫的勾当,那时,你我两人的买卖,岂不反而要做不成了?”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上的成功,可以归结为独特的体制变迁和制度创新方式的成功。然而,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为什么中国选择了这种而不是另一种体制变迁和制度创新方式?在这一挑战面前,我认为,韦伯多因素的“弹性解释体系”,仍然是一个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毫无生命的宇宙在没有创世主的情况下如何突然变得富有活力,以另一种新的形式开始了它的历程?宇宙是如何产生的?历史上的相关解释如何?该书用一个崭新的视角打开了人们的思维。这是一种科学的揭示;这里,没有神秘,没有宗教,上帝成为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悠闲时刻,安坐椅中,喝一口热茶,闭上眼睛,幻想自己走进了童话的世界,在森林里面,你看见了什么?回答下面的问题时,不要多作考虑,以脑海中出现的第一个景象为准,要真正了解自己,必须真诚坦白。 问题一:现在你身处森林里面,这是一个怎样的森林?寂静而阴森的?充满危险的?童话一样快乐而满布可爱的小动物?答案可以是任何一种,没有限制。 问题二:在森林的小路上,你发现了一把钥匙,是大的还是细小的? 问题三:你拾起钥匙继续向前进,在小路的前面有一只熊,静静地坐在那么看着你,你怎样做?与它博斗?害怕地逃走?还是采取其他办法?  相似文献   

12.
感情人生     
一个富人去拜访一位哲学家,请教他为什么自己有钱后变得越发狭隘自私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问:“向外看,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一面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银子。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世界了。”  相似文献   

13.
<正>毫无生命的宇宙在没有创世主的情况下如何突然变得富有活力,以另一种新的形式开始了它的历程?宇宙是如何产生的?历史上的相关解释如何?该书用一个崭新的视角打开了人们的思维。这是一种科学的揭示;这里,没有神秘,没有宗教,上帝成为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巧计筹资     
吴蕴初是我国民族化学工业的先驱、实业家。我们现在家家必备的调味品——味精,就是由他研制成功的。他是如何将这一调味佳品推广开来的?这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相似文献   

15.
8 7=?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然而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一个书生和一个愚汉为此争论起来。书生说肯定等于15,愚汉却硬说一定等于16。两个闹到了县衙,请县令明断。县令大喝一声,将书生推出打了五十大板。书生大声喊冤,骂县令混蛋。县令回了一句很有名的话,“你与愚汉相争,与他一般见识,岂不该打?”  相似文献   

16.
有一天,两个学生去请教他们的希腊老师。“老师,究竟什么叫诡辩呢?”希腊老师望望两个学生,想了一会儿,说:“有两个人到我这里作客,一个很爱干净,一个很脏。我请两个人洗澡,你们想想,他们两人中谁会洗呢?”学生a脱口而出:“那不用说,当然是那个脏的。”希腊老师连连摇头说:“不对,是干净的去洗,因为他养成了爱清洁的习惯;而脏人却不当一回事,根本不想洗。你们再想想看,是谁洗澡了呢?”学生连忙改口:“爱干净的!”“不对,是脏人,因为他需要洗澡。”老师反驳后再次问学生,“这么看来,谁洗澡呢?”“脏人!”学生只好又改…  相似文献   

17.
好友如茶     
好友如茶.偶然想到这句话,是在一个深秋的午后。那日,天高气爽.朋友的庭院中,阳光将我们的背影拉得长长的。递给我一杯茶时,他问.怎样的朋友最好、最长久?捧着芬芳的香茗,我未加思索,“好友如茶”这四个字,便脱口而出了。  相似文献   

18.
一、准则与习俗:道德怎样变成了形式? 康德认为道德主要是由原则组成的。这种观点与那种认为道德主要是一个社会参与的问题,其中有些是可以用准则术语加以解释的观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例如一个战士十分清楚地知道某种行为是错误的,尽管他说不出它为什么是错的,也提不出任何禁止这一错误行为的准则或原则来。那么,他是怎么知道那种行为是错误的呢?因为他是在一种社会习俗中成长起来的,经过长期的熏陶使他明白了某类行为是不应当做的,因而也是不道德的。这需要一个原则吗?不一定,以前,他常常见到这  相似文献   

19.
在如今这个时代,一个人应该怎样生活?似乎 没有什么标准答案。那么,作为一个青年僧人,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2001年7月,在国外获得双硕士学位后刚刚回国的藏族医僧贡却坚赞法师用他艰苦不懈的努力和踏实稳健的脚步回答了这个问题。立志弘法 治病救人 贡却坚赞法师1965年2月出生于青海省贵德县东沟乡色尔加村,1972年到本村的小学读书,1976年升入贵德县民族中学。1980年,这位15岁的少年已在色尔加小学当了小老师。依照藏民族的习惯和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信念,贡却坚赞把出家为僧看作是一件非凡的、至高无上的事,不久,在…  相似文献   

20.
国外有一则民间故事。一穷人家来了客人,穷人让妻子从地窖中拿出一个西瓜待客。其实穷人知道地窖中只剩下一个西瓜了。妻子把瓜抱来,穷人说你看这个瓜这么脏,难道不会拿一个好一点的吗?妻子心领神会,退出去把瓜稍稍擦了一遍,又重新端了出来。穷人说,这个瓜稍强些,但是难道找不出比它更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