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学校门口有个卖蚕的老婆婆,学生们花一毛钱,就可以从她手里买三四条蚕。我也养蚕,我也卖蚕,可是我今年只养了一百条蚕,就卖了一千多块钱了,平均一条蚕卖了十多块钱。而且卖过之后这些蚕还都在我的手里,它们的“产权”还归我。我是怎么卖的呢?呵呵,我卖的是有关蚕的信息。卖蚕的信息可是比直接卖蚕值钱哦。  相似文献   

2.
南朝时的江淹,年轻时家贫而才思敏捷。一次,一群文友在江边漫游,遇蚕妇,当时有一颇负盛名的文人即兴出联日:“蚕为天下虫。”将“蚕”拆为“天”和“虫”,别出心裁,一时难倒众多才子。正巧一群鸿雁飞落江边,江淹灵感触发,对日:“鸿是江边鸟。”将“鸿”拆为“江”和“鸟”,贴切工巧,言近意远,顿时博得一片喝彩。  相似文献   

3.
教语文的自己,除了爱读文学作品,还非常喜欢浏览各种杂书。自己总觉得,看杂书的收获不单单就是一个拓宽视野所能概括得尽的。虽没什么钱,可生性好施。自己过去一直以为没有金钱的“布施”就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布施,可是自从那次在一位友人家随手翻看一本叫什么《自我开发100则》的小册子后,具体讲,是读了一篇有关佛教“无财七施”的短文后,自己对“布施”的看法变了,行为也变了。现在心灵更加充实了,自己感到更加幸福了。“无财七施”是这样说的。房舍施。比如,下雨时把行路人请到家中,这是把温暖、舒适带给他人。座席施。乘坐公…  相似文献   

4.
每一个身在职场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在“场”上游刃有余,精彩纷呈。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望呢?诀窍无它——过好五道“关”。  相似文献   

5.
一男子送恋人回家,走到一半路,下雨了。女的说:“下雨了,别送了,你回去吧!”如果男的真的转身回家,女的会很失望的。男的耸耸肩,笑着说:“下小雨,没关系,雨中散步最有情趣。”女的听了,心里甜丝丝的。女方一句“你回去吧”,就属于“言外期待”,其实是希望对方再送送自己。  相似文献   

6.
唐朝有个叫齐己的人,很喜欢写诗,也很虚心求人指教。有一次,他把自己写的《早梅》诗送到当时很有名气的诗人郑谷那里去请教。郑谷仔细看了齐己的诗作,然后十分认真地指着诗中“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两句说:“别的都好,就是这个‘数’字,还得好好推敲。既然是‘数枝开’,怎么能把早梅的意思表达出来呢?不如把‘数枝’改为‘一枝’。 ”  相似文献   

7.
向志柱  陈兮 《学海》2003,(2):195-198
“因果报应”作为一种宗教思想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中国古代小说接受果报观念,主要体现在文本的结构思维上。以“三言”为例,“果报”观念和逻辑在构思起结、表达劝惩方面非常明显。既有沿袭传统之处,又有所变异,并且集中体现在对待有悖传统礼教的男女情爱的态度上。“果报”观念和逻辑的贯注,深刻地显明了冯梦龙的道德评价、情爱观念,但亦有损“三言”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8.
据史载,欧阳修写文章十分认真。有一次,他写了一篇《醉翁亭记》,开头写滁州四面有山,写了几十个字。初稿写好后,他觉得不满意,又反复修改。一连改了几次,最后改定时,只剩下“环滁皆山也”五个字。他的妻子见他改得非常辛苦,便劝他不必自讨苦吃。欧阳修却说:“文章不写好,我怕后生讥笑,更怕给后人留下话柄啊。” 已故著名作家秦牧生前也曾表露过自己的“害怕”心态。在一次他的作品研讨会上,他发言说:“我们这个世界,多的是四舍五入的事情,四和五相差很小,但是五进一而为十,四舍而为零,就仿佛相差很大似的。其实,这并不…  相似文献   

9.
报载:某集贸市场有一鞋业经营户,在自己的摊位前放了块广告牌,上书:“本摊最近购进一批价格便宜的布鞋,样式老旧,工艺较粗糙,可能不受城镇青年消费者的青睐,但因其鞋底下粘有一层厚橡胶,坚固耐磨,很适应农村消费者、壮劳动力、体育运动员以及老年朋友。”这一“揭短”广告,招来了许多顾客,  相似文献   

10.
从儿时起,我就已经开始“叛逆”。那时的我是多么盼望长大啊!我看到的只是人间美好的事物,思想也只停留在那些东西上面。当我看到好看的布娃娃时,我是多么想要啊,可我得向妈妈“乞求”好半天,还要保证在15秒之内算10道10以内的加减法,才能如愿以偿。于是,我很希望自己立刻长大。那时,我其实已经有了“叛逆”的幼稚思想:长大了多  相似文献   

11.
“半”这个字,在词典中解释,一种是二分之一的意思;另一种是中的意思;再一种是不完全的意思。若将它运用得当,那独特的涵义,却透出神韵,令人叫绝,以致有人把它作为“半”字文化。古人称见过一面者为“半面之交”;人品高者为“半天朱霞”;年纪较大但尚存风韵的妇女是“徐娘半老”;做事不彻底叫“半间不界”;彼此不分上下的称“半斤八两”,还有什么半生半熟、半青半黄、半推半就、半信半疑、半真半假乃至半途而废、半身不遂云云。诗词中的“半”,描绘出神奇的景姿。色如:“一道残阳落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李白《峨眉山月歌》);声如:“锦城丝…  相似文献   

12.
林倩 《法音》2001,(8):10-13
佛典中常见的“自性”一词,对应的是梵文Svabhāva,这个词的前一部分“sva”表示“自己”(self)或“自己的”(one's own);后半部分“bhāva”意为“存在”、“有”(existing; being)。二者结合,表示事物特殊的、不通于其他的存在状态。在中观派看来,这个词与“诸法无我”中的“我”是同义语,表示众生对事物所执取的本体、本元,一种实在性的存在。 龙树在《中论·观有无品》中,着力破除“诸法各有性”的错误见解。他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1、 若法有自性,应是“自成”的,不应从因缘生,不应待他而有。其论中说:“众…  相似文献   

13.
贵阳市花溪苗姑娘的“牵羊带,,样式各异,有用一般布料做的,有用绸缎做的。做成的“牵羊带”有宽、有窄、有薄、有厚,有一丈多长。“牵羊带”是姑娘自己制作的,也有继承母亲的。  相似文献   

14.
一个工厂主的生意清淡,他想改行,于是打算变卖自己的旧器材,他心想:“这些机器磨损得很厉害了,能卖多少算多少吧,能卖到4万元最好了,如果别人压价压得狠,3万元我也咬牙卖了。”  相似文献   

15.
“文明”的话题转向一般公众讨论的中心,反映出由冷战时期典型的两极世界格局的瓦解、共产主义在东欧的终结以及资本主义宣称自己是“唯一可行的”、别无选择的社会一经济制度所带来的重要的精神一政治再定位。令2001年与众不同的,是被许多人视为“文明的冲突”之血腥证据的可怕的“9.11”恐怖活动,以及联合国将这同一年宣布为“文明对话”年的事实。  相似文献   

16.
在湖南邵东话中,副词“都”有着它自己的特点,与普通话中的“都”语言面貌有着较大的差别。本文从表—里—值和普—方两个角度,对邵东话中副词“都”进行探究和描写。  相似文献   

17.
“到”可以出现在两种句法格式中,一种是单独在句中作谓语,一种是用于连动式中。单独作谓语的“到”的语义沿着“到达空间”——“到达时间”——“到达结果/程度”的轨迹,一步步虚化。连动式中的‘‘到”则实现了由作谓语的实义动词像作补语的趋向动词演变的过程,虚化为结果补语。在虚化过程中,“到”的位置意义都发生了变化。本文通过对绛县方言中“到”出现的语境和意义进行分析,研究“到”的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人之初,性本善。 我们暂不从哲学角度来判定这个立论的正误,只想借用这位老哲的一层意思:“善”对于“人”的行为“本初”、心理“本初”、立业“本初”是何等重要! 眼下,在“真”、“善”、“美”三面旗帜中,“真”曾经走俏过,“美”正在走俏,只有“善”似有垂落之势,不知你是否已经察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道教在“三言”、“二拍”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并对话本小说中反映出的道教时代特征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20.
初到山城,徜徉在陌生的小巷,一抬头见“前方施工,此路不通”的标牌横在路中央,原来我走错了路。错就错了吧,反正我也没有什么目标,只是随便走走。然而,标牌上那个大“路”字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不知书写者出于何动机,八个字中“路”写得又大又潇洒,足足占有两个字的位置,我不禁回头多看了几眼,而这多看几眼竟然使我对“路”字结构产生了如下的联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