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桃 《四川心理科学》2014,(11):149-149
一、教材分析 健美操是在音乐的伴奏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有氧运动为基础,达到增进健康、塑造形体和娱乐目的的一项体育运动。健美操运动对人体健康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控制体重、减肥、改善体形体态、提高协调和韵律感具有良好的效果。本节课我选用健美操基本动作组合作为教学内容,由四个最基本的动作元素加上手臂动作组成,能使学生在本次课上初步了解健美操基本步伐,体会健美操运动练习的快乐及该项运动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热情,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梁磊 《美与时代》2004,(11):89-90
一前言 健美操是以人体为对象,以健美为目标,以身体练习为内容,以艺术创造为手段,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的一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练习者在明快的音乐节奏中进行全身各关节、各部位的节律运动,陶醉于音乐的旋律之中,融化在物我两忘的艺术审美境界之内,在欢乐中健身、美体、减肥.所以健美操正以它强大的生命力风靡全球.  相似文献   

3.
健美操运动是以徒手操的各种基本动作为基础,结合舞蹈、艺术体操、健美、武术等诸多运动,经编排、组合并配置音乐的一项能提高身体综合素质的运动。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以来,它以其独特的“健”与“美”的魅力和休闲娱乐性,吸引了大量高校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在富有乐趣、丰富多彩的健美操运动中,女大学生们不仅增强了体质,改善了体态,也陶治了她们的情操,提高了她们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4.
健美操运动是有氧运动的一种,是以人体有氧系统供应能量的运动,其特点是活动时间长、强度低.只有有氧运动才能良好地影响人体,才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研究了不同体育课选项大学生的自尊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身体自尊的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状况和身体素质维度球类选项学生高于武术和健美操;在身体吸引力维度武术和健美操选项学生高于球类选项学生。身体自尊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和武术选项。在整体自尊方面各选项学生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6.
王娟 《四川心理科学》2014,(20):186-186
健美操剧目创编是一门能够很好培养大学生多种能力的课程,健美操剧目的创编是通过设定主题情景以及道具的应用及音乐动作的展示来通过肢体语言演绎一个故事情节。只要学生掌握了健美操剧目创编方法及原则,在创编申赋予健美操新的生命力,培养学生健美搡自编自导自演的能力,使其更加丰富具有感染力。也对于终身从事健美操教学、健美操训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健美操的“灵魂”。是健美操训练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好的音乐能激发人的情感,刺激大脑神经兴奋,使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提高训练效果。音乐提高注意力,注意力的提高可加强乐感的培养,提高对音乐的欣赏水平。如果在健美操训练中,把音乐和注意结合运用,将会大大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健美操普修课的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学生的节奏感进行培养和训练,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表现力的理解,可以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触摸音乐、去感受音乐的灵性,从而让音乐真正地融入到健美操之中,给健美操练习者以最完美的感受,也使健美操普修课的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六、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存在的形式甲:我想我们应该回到一开始提出的问题,有关时间和空间的问题来了。乙: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是和物质以及物质的运动分不开的。有物质和物质的运动,就有相应的时间和空间。所以,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存在的形式。这在许多经典著作中都做了详尽的讨论的。  相似文献   

10.
浅析高校健美操创新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高校健美操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从新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论述了高校健美操教学的创新教学。  相似文献   

11.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物质和运动不灭的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甲:前一时期,你写了两篇有关宇宙论哲学问题的论文(参见《有关宇宙论的哲学问题》,载《中国社会科学》1987年第2期;《论所谓物理的第一推动》,载《科学》39卷2期)。你论证宇宙无限的重要理由,是认为物质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运动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但是,有关物质和运动不灭的问题,近来也有些异议。所以,有关宇宙的无限性问题,在论证上还是有缺陷的。除非这两个“不灭”得到进一步的确认。  相似文献   

12.
1.二十年前在全国展开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进行的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它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于冲破了林彪、“四人帮”所制造的假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枷锁和“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铜,从根本上推动了拨乱  相似文献   

13.
廉如鉴 《学海》2014,(3):69-80
冯仕政、周雪光、蔡禾相继发表的四篇文章从政治社会学视角分析了中国国家运动(或曰运动型治理)的起源、机制、弊端,分别构建了三个理论解释框架。但是这四篇文章都忽略了毛泽东时代的运动与后毛泽东时代的运动存在一个根本差别:后毛泽东时代的运动不外乎采用激励、惩戒、竞赛等方法实施社会动员,属于"普通型运动";毛泽东时代的运动除了这些常规化方法外还采用"发动一些人斗争另一些人"的方式,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斗争式运动"。"斗争式运动"的社会动员效力远非"普通型运动"可比,它改天换地的伟大力量深刻塑造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和中国共产党自身。"斗争式运动"的动员效力来自于它的三个基本特征:党的领导、明确的运动目标、高强度内斗争,其中第三个特征最具决定性。"斗争式运动"的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动员存量社会资源以完成某一革命目标,缺点是会不可避免地破坏社会资源的积累和培育,最终降低社会动员效力。它的优点使它在毛泽东时代被一再发动,它的缺点使其难以为继,在后毛泽东时代被放弃。  相似文献   

14.
冯仕政、周雪光、蔡禾相继发表的四篇文章从政治社会学视角分析了中国国家运动(或曰运动型治理)的起源、机制、弊端,分别构建了三个理论解释框架。但是这四篇文章都忽略了毛泽东时代的运动与后毛泽东时代的运动存在一个根本差别:后毛泽东时代的运动不外乎采用激励、惩戒、竞赛等方法实施社会动员,属于"普通型运动";毛泽东时代的运动除了这些常规化方法外还采用"发动一些人斗争另一些人"的方式,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斗争式运动"。"斗争式运动"的社会动员效力远非"普通型运动"可比,它改天换地的伟大力量深刻塑造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和中国共产党自身。"斗争式运动"的动员效力来自于它的三个基本特征:党的领导、明确的运动目标、高强度内斗争,其中第三个特征最具决定性。"斗争式运动"的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动员存量社会资源以完成某一革命目标,缺点是会不可避免地破坏社会资源的积累和培育,最终降低社会动员效力。它的优点使它在毛泽东时代被一再发动,它的缺点使其难以为继,在后毛泽东时代被放弃。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德里达和延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过去的 30年里 ,哲学界出现了一个颇有影响的新运动 ,人们称其为后现代主义。有人认为 ,后现代主义是一个模棱两可并难以界定的概念。人们常常以多种方式应用之 ,这些方式和哲学上的后现代主义运动密切相关。我把后现代主义定义为一个运动 ,其核心主题是批判客观的理性观和同  相似文献   

16.
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傅先伟主席在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60周年总结报告上说:我们一定要把三自爱国运动引向深入,继承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肩负起三自爱国运动新时期的历史使命,在未来一段时间,服务于建设一个和谐、健康发展的教会,将成为三自爱国运动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赵文媛  佟玉兰 《学海》2012,(4):191-199
威廉·科贝特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最具影响的激进派之一,其思想遗产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宪章运动的走向。科贝特继承了英国传统激进主义思想,致力于维护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争取议会下院改革、扩大人民代表权。科贝特生前与民众激进运动关系密切,去世后他的遗产通过科贝特俱乐部和生前著作这两个媒介传递给宪章派。科贝特的激进主张和策略在宪章运动中被广泛传播和吸收,对宪章运动这场19世纪第一次大规模的民众运动始终坚持政治斗争的路线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国以往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把社会历史过程作为一般的客体运动过程来看待的,社会运动形式被看成了与自然运动形式并列的一般的物质运动形式。这种观点没有看到,社会运动形式是一种区别于一切自然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物质运动形式——主体的运动形式;社会  相似文献   

19.
除了上边发表的天津、兰州、北京、上海等地心理学工作者关于心理学教学改革的文章以外,这里我們想綜合报导一下我国若干院校心理学工作者近二年,特別是最近的一些活动、教学、科研情况,以达相互交流、彼此学习的目的。根据許多院校心理学工作者的来信看,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許多院校的心理学教师都在党的領导下积极地投入了城乡社教运动,提高了觉悟,为心理学革命化創造了有利条件。据来信知,北大、內蒙古师院、哈尔濱师院、西南师范学院和华东师大等二十余校的心理学教师,絕大多数都参加了城市、特別是农村开展的社教运动。他們普遍认为,参加了这个运动,对于改造思想,改造专业,都有极大的帮助。大大地促进了教师思想的革命化和劳动化。例如,华东师大教育系的心理学教师李丹同志,参加了农村社教运动后,感到:“过去我們在书斋里搞的一套所謂《中国儿童心理学》,实际上是把广大的农村儿童排除在外的儿童心理学。这样的‘科学研究’,就其理論意义来說,并沒有反映出中国广大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規律;就其实踐意义来說,当然也不能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曾经发生过两次规模巨大的反基督教运动:一次是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一次是1922年至1927年的非基督教运动。从思想文化史的角度审视,非基督教运动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过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中国民众对列强侵略的激愤抗争,带有浓重的盲目排外色彩。而非基督教运动则是中国知识阶层对宗教文化的理性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