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静 《美与时代》2004,(10):90-92
体育教育与审美教育相结合对提高学生素质有重要作用;从美学的角度审视体育的社会美和运动美,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有助于形成健康人格,提高他们的全面素养.  相似文献   

2.
十五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体育器材,是体育运动的物质媒介。”体育器材及场地,是保障体育运动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体育器械在现代体育中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共识。它不仅是现代体育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美学研究的广阔领域。在体育运动中,人是通过场地、器材等环境、条件诸因素交互作用,而达到自身和谐的节奏、韵律、形体、姿态等,自由地或者说自动化地控制自身与场地器材的协调一致,以此获得体育美的感受和体育美的创造。体育器材,又通过体育美的创造,显示着它的功能、色彩、以及优良的品质,合理的设计等技术美的审美效应。它们之间和谐统一,相辅相成交融于一体。因此,在体育器材创造与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体育美的创造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美无处不在,是天地造化,也是人类思想与力量的艺术结晶。目前,人们所共识的美学意识形态可大致分为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艺术美等。体育之美学是这三种意识形态美学共生的产物。因此,就体育与美学三种意识形态下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不仅对开展体育和美育工作有极大的社会功效,还可以促进社会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体育运动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与完善体育科学的知识和内容。  相似文献   

4.
体育审美过程的心理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红 《美与时代》2004,(7):12-13
体育美感是体育美学的一个主要内容。从心理学角度探究,不仅能够了解体育美感形成的心理要素,而且可以捕捉体育审美心理过程中所要经历的三个阶段的美感规律,由此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我们的体育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5.
宁继海 《美与时代》2005,(11):94-95
一、体育的美育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据此,体育的美育就是将美学理论运用于体育实践过程,借助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对实践者进行体育审美教育,培养他们感受体育美、欣赏体育美,表现和创造体育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陈胜强 《美与时代》2007,(3):127-128
体育美学的产生和发展,既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体育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体育运动的目的,除强身健体外,更以运动美的形式给人们展示绚丽多姿的美的艺术世界,给人以美的陶醉,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7.
正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趣味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通过积极锻炼掌握体育运动项目,提高体育运动技能。在教学过程中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让他们对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有正确的认识,激发他们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实现高效的教学效率。一、加强师生互动,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很少,只有在进行动作示  相似文献   

8.
王红  魏为  贾平  刘墨 《美与时代》2014,(2):98-98
本文从青少年参与体育项目的兴趣、爱好出发,了解青少年学生对体育的自我认知态度,运动的频率和运动的时间以及自我所倾向的体育项目,进而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增设相应的体育项目课程,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体质发展。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是积极的,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频率和运动的时间基本合理,球类运动成为当前青少年学生所倾向的运动项目。  相似文献   

9.
美学作为当前大学教学体系中重要的一门,由于其学科自身的特性,加之教材的相对滞后以及教法的相对单一等因素造成的问题日渐显现.运用"问题意识"对美学课程进行审美化的教学以加强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地改变学生对美学的偏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0.
肇庆学院的通识课程《美学》实行专题授课以来,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给学生们开设了一些专题课程。本人在开设了《儒家审美文化对大学生的启示意义》之后,对大学生平日里的一些趣味取向做了不经意的观察,发现大众平凡的审美趣味成为社会的主流。学生受当下社会流行时尚的影响,审美趣味停留在感觉、情感层面,生存、生理需求层面。作为美学教育工作者,要正确引导学生增强理性判断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拒绝粗制滥造,抵制低级的艺术趣味。  相似文献   

11.
蔡赓  季浏  苏坚贞 《心理科学》2004,27(4):844-846
采用心理测量法对中小学生目标人群进行体育锻炼感觉量表(EFI)、体育运动动机量表(SMS)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等量表的测试,并以路径分析的方法来确定量表各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这些维度对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途径和力度。结果表明:(1)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体育活动后的疲劳程度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外部动机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2)内部动机是导致心理健康产生变化的根本因素,通过体育活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途径是强化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机。  相似文献   

12.
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它既与德、智、体育关系密切,又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形态和教育功能。审美教育绝不是单纯的娱乐活动,它“寓教于乐”,可以起到“以美启真”、“以美导善”的作用。它通过传授给学生美学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崇高理想,并通过实践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评判美、创造美的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高尚的灵魂,美好的情操,能辨别生活中的美与丑、文明与粗野、善与恶、高尚与卑劣,从而达到人格的完善,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传统美学关于自然美的讨论使我们陷入了美的主客观之争,美的主客观之争是西方传统哲学本体论、认识论造成的结果,而西方传统哲学现已遭到现当代哲学的颠覆。如今美学要求我们回到审美世界,关注审美经验本身,在审美体验中探寻美的真谛。传统美学的缺陷正是因为它以传统哲学的视角在审美世界之外对美作出解释,陷入主客观对立的囹圄。所以,美学迫切需要用新的美学观去廓清传统美学与新美学的界限,显现传统美学的缺陷,使人们尽快走出传统主、客观美学的囹圄,从而直面审美本身。  相似文献   

14.
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它既与德、智、体育关系密切,又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形态和教育功能。审美教育绝不是单纯的娱乐活动,它“寓教于乐”,可以起到“以美启真”、“以美导善”的作用。它通过传授给学生美学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崇高理想,并通过实践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评判美、创造美的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高尚的灵魂,美好的情操,能辨别生活中的美与丑、文明与粗野、善与恶、高尚与卑劣,从而达到人格的完善,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广告美学是广告学和美学相结合的边缘性学科,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广告活动中的审美现象和审美规律。对于广告美学的研究,国内方面将美纳入实践活动领域予以考察,抓住广告及广告审美的行为性、行为关联性和互动性;在国外,则将广告美学当成商品美学或营销美学来进行研究,主要是研究商品、人与商品的关系,尤其是人对商品的审美关系,提高广告的美学功能,使广告在沟通产销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吴笑韬 《美与时代》2007,(12):32-34
柏林特在哲学基础、审美模式、审美感官三个层面上对审美无功利命题进行了批判,主张建立一种新的美学理论,即他所说的"介入美学".不过,这种新的美学理论与审美无功利命题在根本上是兼容的.审美无功利命题在"结合美学"中得以保留的价值在于它能为"介入美学"提供一条限制"介入"深度的底线.  相似文献   

17.
体育是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陶冶情操,培养体育意识、基本运动能力的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美学因素会通过参与体育活动中的人、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管理、教学环境、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正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环节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他们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锻炼,提高体育运动能力。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过程中,教师要优化整合教学的各个环节,使每个环节都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通过积极的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构建高效的体育活力课堂。一、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精彩的导入环节,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他们精神饱  相似文献   

19.
王宛平 《美与时代》2004,(10):45-46
在学校的网页设计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审美的能力,所设计的网页既要符合美学特征,又要在此基础上容纳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审美教育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在网络时代,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并且能有效地克服互联网带来的弊端。  相似文献   

20.
音乐具有教育、审美、娱乐三大功能。我们在声乐教学中要从理论或美学角度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音乐的审美特征来了解整个艺术领域的美,从而在声乐表现中更具审美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