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应考学生面临愈来愈近、竞争愈演愈烈的考试时,就会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考生临考紧张心理不排除,轻则影响考生学业水平的正常发挥,考不出理想的成绩;重则诱发多种疾病,严重损害考生的身体健康。那么,怎样才能排除考生应考前的紧张心理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考的临近,不少考生会出现以下症状:对考试产生害怕、忧虑、不安等情绪,对考试结果缺乏信心,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有时还伴有头痛、失眠、食欲不振、脾气暴躁、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头脑发木等反应,甚至对考试产生严重的恐惧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考试焦虑”。心理学研究表明,考前适度的焦虑有助于发挥考生的心理潜能,但过度的焦虑则会抑制大脑,不利于考生复习及临场发挥。因此,应该如何调整考前心理状态,是所有考生和家长普遍重视的问题。在此我们对考生提出如下建议:【客观估计正确定位】考生对自己的应试能力须有正确、客观的…  相似文献   

3.
参加普通逻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许多考生虽然考前作了多方面的准备,但往往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考场。导致这种遗憾的因素可能很多,而其中重要的因素是:考前缺乏这样一种准备——了解考试要求,熟悉试题类型。相当一部分考生已意识到迫切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但又苦于准备无从入手。本文拟就如何进行这方面的准备,谈一些看法。自一九八九年下半年起,高教自学考试文科各专业(不舍科学专业)的公共课程——普通逻辑已实行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为了正确引导考生  相似文献   

4.
时下,一年一度的中、高考已经过去,然而,根据历届毕业生毕业升学前的心理状态,本刊为即将到来的新的学年作一提示。明年的6月,初、高中毕业班的孩子又进入考前复习阶段,在此期间,不仅考生心里紧张,家长也紧张。某校初三学生坦言:“说心里话,我不怕升学考试,却怕我爸我妈无休止的唠叨,他们几乎天天跟我讲,现在是关键的关键时刻,要拿出百米冲刺的劲头,争分夺秒……他们不停地唠叨,我不紧张都不行,都快烦死了。  相似文献   

5.
中考数学压轴题是为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设计的题型,集中体现知识的融合性和方法的综合性:知识点多、覆盖面广、条件隐蔽、关系复杂、思路难觅、解法灵活,考生对其不得其法,普遍畏惧,得分率偏低,往往导致中考高分不多,满分更是难求,是考生失分的“重灾区”。为了提高压轴题的得分率,教师应当为压轴题的命题方向及解题策略进行一些探索,广泛聚焦压轴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进而有效地引导学生的考前演练和实战攻克。  相似文献   

6.
改变你的依赖型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位大二的女学生来到咨询室,询问如何才能摆脱考试前的紧张,在与她进行了简短的交淡之后,我马上发现她之所以考前紧张是因为自己对自己没有信心,因此每次考试前她都要与父母诉说自己的紧张,父母就一遍遍地劝慰她,可这种劝慰并没有使她的紧张消失,我又对她进行  相似文献   

7.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要临近了,考生们正在做着考前的最后冲刺,以期迈进一个理想的大学。但能否进入一个比较理想的大学和理想的专业,除了分数这一基本的因素之外,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考志愿的填报。每年都有不少考生,由于志愿填报的不好而不是由于分数,未能进入本能够进入的较好的学校和专业。等到高考揭榜明白这一点时,已是悔之晚矣,剩下的就只有喊冤叫屈和无奈的份了。 怎样才能避免在这种影响人生轨迹甚至命运的重大选择上出现失误呢?在此,提出几点建议供你参考。 首先,对自己有个比较准确的定位。主要是通过高三一年历次考试…  相似文献   

8.
距高考还有一个多月,面对高考压力,考生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清华附中心理咨询中心的陈纪英老师,请她谈谈如何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走进高考考场。记者:高考就要到了,一些考生觉得压力特别大,考前这一阶段是不是考生心理问题的高发期”?陈老师:高考是考生高中阶段的最后一件大事,考生对此非常重视,觉得十分重要。同其他年级的学生相比,高三学生容易产生压力,出现心理问题相对多一些。但是也不能片面强调高考前就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期”,不是所有人都会出现心理问题,考生出的问题也不全都是心理问题。记者:高考前由于压…  相似文献   

9.
考得好必须学得好,这说明学得好是考得好的基础。然而学得好就一定能考得好吗?在历年高考中,平时学得好、甚至很好,而在高考中考得不理想、甚至比平时差了一大截子的考生却大有人在。无情的事实说明,学得好并不一定就能考得好。在高考中如何才能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乃至超长发挥,关键在于是否具备健康的、比较成熟的应试心理。心理压力过大是最重要的原因考生在高考中“考不出来”,其原因固然有多种多样,而最重要的就是心理压力过大。考生将其看得过于重要,于是想起高考就心慌,心理负担过重,考前一段时间即心理焦虑。心慌则意乱,情绪必然紧…  相似文献   

10.
大凡重要的考试,如升级考、升学考、毕业考、招工招干考等等,考生会感到有些情绪激动、紧张、甚至恐惧;而且,考试对考生越重要,如关系到他的前途、命运,他的情绪会越激动,越紧张。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但有些考生,由于心理过度紧张,情绪烦燥不安,出现“怯场” “晕场”现象,影响到他们的考试,却又值得研究防范。 心理学通常把考生由于心理过于紧张、情绪过于兴奋而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法控制和支配自己的状态称为怯场。这是一种消极情绪。由于怯场,考  相似文献   

11.
在自学考试中,有的考生考得不理想,其原因当然各异,而其中解题不当,是个带有共同性的原因。检验考生对试题本身的理解程度,虽不属考题范围,却又实在是解答每一道题的第一步。因此,从这一意义上看,解题可说是试中之试,是每张试卷上的第一道考题。那么怎样做好这道审题的“试题”呢? 首先,看宜细,就是要仔细地看清试卷上的每一个字、词、句。这是前提。赴试时,大部分考生的心理处于紧张的状态。紧张就容易视甲为乙,影响解题。有的考生做“写出简化汉字,并说明简化的方法”一题  相似文献   

12.
谢谢爸妈     
今年中考,我以总分638分的成绩,从寒亭六中(初中)成功地考入了全市著名的寒亭一中(高中)。在高兴之余,我想告诉大家我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在考前给我的帮助。在初中的三年学习中,我在历次考试中总是在前十名至十六名左右摇摆不定。平常都会的题目,到了考试时就是发挥不好,好苦恼啊!而这次中考,如果按分多少给我班里的考生重新排列一下名次的话,我是排名第三。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中测验焦虑者的MMPI测定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的测验焦虑是指他们对重要的或关键性考试所引起的焦虑反应;高考前和高考期间高三学生的焦虑情绪是最典型的测验焦虑。有的学生由高二升入高三起就开始对高考产生焦虑,这种相当长时期内常焦虑、易焦虑的特点已成为人格特征的一部分,称为特质性焦虑(trait anxiety)。大多数考生临近考期会有程度不同的焦虑,这种在短时紧张情境下引起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住房商品化的难点及其对策李晓霞,蓝瑛波长期以来,我国在房地产业方面排斥市场的作用,土地实行行政划拨无偿无限期使用,房屋作为福利以实物形式直接分配给职工。这种作法,既抑制了房屋的再生产,又刺激了人们对住房的过度需求,使住房紧张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国...  相似文献   

15.
考试焦虑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试焦虑又称为考试恐怖,是指因考试压力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迎考及考试期间出现过分担心、紧张、不安、恐惧等复合情绪障碍,还可伴有失眠、消化机能减退、全身不适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状。这种状态影响考生的思维广度、深度和灵活性,降低应试的注意力、记忆力,使复习及其考试达不到应有  相似文献   

16.
趣说思维     
一天,有三个赶考的考生在街上闲逛,忽见前面有一个道士在那里算卦,于是他们三人就走上前去,请道士给算一下,看看他们是否能考中。这个道士收完钱后,伸出一指头,三个考生都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问这个道士,道士也不回答他们。三个考生见问不出个结果,只好走了。  相似文献   

17.
过去,考生普遍视舞弊为耻而现在却反以为荣,以至被誉为神圣殿堂的考场,舞弊成风。置身其中的考生们是怎样的一种心态呢?笔者经过仔细观察后,总结如下:1、忐忑不安型。心理素质不高或初次舞弊者,在作弊时,都有程度不同的患得患失心理。心想,如果没发觉就万事大吉,一生可行顺风船,而若被抓住,就臭名远扬,十年寒窗付流水,因而,他们在作弊时常常不自觉地紧张起窥视监考人员。其做贼心虚的情形,很引人注目,总是一出事故后悔迟。  相似文献   

18.
海尔城 《大众心理学》2022,(7):16-17+15
<正>2022年的高考缓缓落下帷幕,但广大高考考生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在高考前,考生们或多或少会有考试焦虑的情绪;考试结束后,考生们还会为接下来的出分数、填志愿、等放榜等多个环节着急、紧张与担心,还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其它心理状态。本期我们专程请来了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研员贾莉莉老师为广大高考学生答疑解惑。  相似文献   

19.
面临着高考,一个考生不产生一丝焦虑几乎是不可能的,它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只是过度的焦虑所引发的忧虑、烦躁、思维的迟钝僵化,记忆力的衰退,以及由此产生的自信心的动摇和对高考的恐惧感.对自己的焦虑所产生的焦虑——也就是焦虑的二次反应更要引起考生的注意,其实焦虑如果适度的话,也有它有益的一面.那就是它会导致意识缩窄,注意力集中,不容易受外界干扰,就好像运动员比赛前的适度紧张那样,既正常又必须,对此不可反应过度。  相似文献   

20.
遗忘是与记忆有关的一个重要问题。与记忆相反,遗忘是在识记之后,表现为不能认知或再现,错误的认知或再现。要与遗忘作斗争,必须了解遗忘及其神经机制问题。本文仅就其中关于消退抑制能否作为遗忘的神经机制问题加以论述。一消退抑制,曾被用来解释遗忘发生的神经机制。苏联阿·阿·斯米尔诺夫等主编的《心理学》认为:"首先遗忘的是对人没有最重要意义的、不能引起他的兴趣的、不符合他的需要的、在他的活动中不占据主要地位的,因而没有获得充分强化的那种东西。因为在这些场合,消退抑制就很快地发展起来。"①这种看法,在我国心理学界和生理学界发生丁一定影响。从过去内部交流的一些心理学讲义来看,大多把消退抑制看作某种遗忘的神经机制。即使最近出版的心理学著作,也还有这种看法。例如,供综合性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