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历了几千年岁月淘洗的中国语言文字,承载着多少人们无法衡量的丰厚内容,不断向阅读它的人们展示出神秘的魅力。不同的人可以从中领略到不同的含义。人们通过不断阅读一个一个的方块字,来了解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中去找寻悠远的回音,安顿现实中躁动的灵魂,抒写各自理想中的梦境。它激发出人们各种各样生动的情感体验,让人们在短暂的生命过程中品尝世间百般滋味,觉得这样活得才成其为一个真正的人。它帮助人类不断摆脱低级的需求,逐步成为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生灵。中小学的语文学习,正是起着一种美育的启蒙作用;它逐渐培养起人的审美愿望和对美好情感体验的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以及网络信号覆盖力度的不断增强,人们的工作、生活发生着巨大变化,这其中一个重要的体现是使用电子阅读的人群在急速增长,人们获得资讯不再仅仅通过单一的纸质载体。阅读方式的变化不仅仅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习惯的变化而且引起身心的变化。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尚未成年的青少年群体中。近年来关于纸媒阅读与数字阅读"孰优孰劣之争"已经随着数字阅读的普及逐渐转向为对数字化阅读的接受与探索。研究青少年群体阅读方式的变化,能对青少年的阅读行为进行良性引导。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带来的是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缺乏地域辨识度的住宅建筑以及设计单调的住宅室内,人们的生活空间像是批量化生产的产品。人们在快节奏生活的同时也在不断尝试寻找独特的小环境去短暂地变生活状态,放松心情。研究户部山古民居,不管是在选址、居住功能还是和自然的接触方面都能从中推敲出它对现代居住空间设计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工作记忆中的语音回路与阅读理解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音回路是Baddeley和Hitch在1974年提出的工作记忆模型中的一个成分。由于语音回路本身的特点,人们联想到它可能和阅读理解这种复杂的认知活动有关系。为此,一些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采用各种研究范式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到目前为止,已有的大部分研究都支持语音回路对于阅读理解有作用,但也有少数研究不支持该观点。另外,对于语音回路影响阅读理解的机制问题,也存在着不一致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一) 圣经66卷,每卷都充满着神的恩典,充满着神的无微不至的爱,使我们阅读各卷从中可得不同教益,但就诗篇而言,在66卷中显得特别宝贵,我亦钟  相似文献   

6.
阅读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阎国利 《心理科学》1997,20(3):265-267,,251,
1引言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人们对阅读的研究也不断深入,特别是在过去二十多年中,有关的技术进步使阅读研究方法得以不断改善。比如用于阅读研究的眼动仪与电子计算机的连接,使眼动数据的分析更为快捷准确。一些阅读实验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增加了实验的精度。本文拟对目前阅读心理学研究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作一介绍。2阅读研究方法2.1阅读时间法(ReadingTimeMethods)这种方法是用阅读时间作为研究阅读的一个指标,通过分拆阅读时间来揭示阅读者的理解过程。对阅读时间的解释主要是基于Just和CarPenter’‘’提出的两种理论假设之…  相似文献   

7.
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地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相似文献   

8.
佛教修行的现代含义——心理及行为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音祚 《法音》2009,(10):33-38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同的宗教、哲学及各种思想的门派,像精神性的种子一样,给人们提供了不同的心理和思想的认知模式,在世代流传与相互的碰撞中又不断地派生出新的变革后的认知模式,它影响着人们的所思所想和相应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9.
不同城市环境中都有着不同风格与形式的小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观念也在不断增强,在不断改善内部居住环境的同时也开始渴望得到一个舒适和谐的外部环境。本文从小品设施与景观设计的色彩材料应用以及设计在文化中的体现为出发点,从城市小品设施的色彩应用、材料应用、设计要点等阐述了不同的城市小品在景观设计中对人们的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只有合理的优化、用心的设计,将城市小品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相结合,才能创造出更好的城市小品设施,服务于人,造福与人。城市小品设施作为一种载体早已渗透到城市景观设计中,它不仅可以给人们提供优美舒适的城市景观环境,而且对于提高该地区的文化品质、人文交流也带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伊历元年的迁徙是伊斯兰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标志着伊斯兰从此走向更广阔的空间与更大的舞台,也标志着伊斯兰开始进入另一个历史时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它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同样是巨大的。回顾这一历史事件,从中汲取有益的思考,这对今天依然需要迁徙精神的人们来说,同样有莫大的裨益。  相似文献   

11.
古今幸福观     
一部完整的幸福史应该由许多条历史线索编织而成。它必须陈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对幸福的不同看法,即对幸福不同的规定;它应该描绘人们对幸福所持的不同态度,即相信或怀疑有没有幸福;它必须研究人们对幸福所采取的行动,即追求幸福或相反。在所有这些线索中,幸福范畴的历史应当是幸福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1.如果把古希腊的有关概念看作幸福范畴的  相似文献   

12.
人们都熟悉这种现象,当语言的印刷或书写材料出现在有经验的阅读者眼前时,他会不自觉地,自动地去阅读并了解其意义,甚至在不想读它的情况下也是如此。例如在地铁等侯乘车时,会自动地阅读地铁两旁的广告,这说明人们对词和词义的知觉是自动的,甚至带有强迫性质。1935年Stroop 曾以人们对词义强迫性知觉为课题,研究了词与书写词用的不同颜色(“红”字用绿墨水写)之间的干扰作用。例如,当呈现一个“红”词,要求人只注意墨水的颜色特征而忽略词义时,由于对词义知觉的自动倾向,颜色的特征会对词义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本适合大学二年级学生阅读的道德哲学教程的简明读物。它有助于以这样一种方式构建主题,即人们能够依靠这本书,在一些不同的哲学方向上构建主题。它概要地说明了语言学的元伦理学研究,把道德哲学与其他重要哲学问题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4.
篇章阅读的动态理解观和计算机模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篇章阅读中信息加工的研究一直是文本心理学以及相关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几年,篇章阅读的动态理解观和计算机模型的影响力正逐步增大。与先前阅读加工观相比,动态理解观整合了阅读的即时加工和延时表征以及两者之间动态的相互关系,并试图捕捉篇章中的每一概念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不断变化的激活情况。利用计算机模型研究阅读加工则不像以往的研究方法都需要利用被试的实际阅读反应,在阅读理论的基础上编制的计算机模型能够模拟出人们阅读中的即时表现和阅读后的记忆内容,模拟的数据与行为学实验结果也非常一致  相似文献   

15.
分工是人类历史上一种源远流长的社会现象。从远古男耕女织的生理分工和不同自然环境中农耕、游牧、渔猎等地域分工,直到现代社会高度细致化的各种生产和非生产职能的分工,它经历了一个发生、发展和不断自我扬弃的过程。社会越是进步,分工就越是发展。借助于分工,人们才创造了辉煌的现代文明。它成为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在近、现代,分工的发展是和商品经济这种特定经济形式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  相似文献   

16.
阅读马克思的三种方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朴素式阅读把阅读仅仅视作一个直观地看和读的过程,似乎面对马克思的文本,无需任何理论和现实的中介,它不曾考虑过阅读本身,包括阅读者的知识储备和理论旨趣,所阅读文本的语言和风格,阅读的场景和节奏,等等。征候式阅读把阅读视作一种生产,关注文本中的空白、沉默和缺漏,认为能够看得见什么,看不见什么,不是由主体的视觉决定的。而是由问题结构决定的。互文式阅读面向未来,在文本与文本、科学与修辞、写实与象征之间自由跳跃,要求多角度的阅读和阐释,不断生发出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可懂性是本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首先在美国蓬勃发展起来的有关阅读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在探索人们阅读心理活动的同时,运用近代数理统计与计算机技术,对文章的可懂性因素进行定量化分析。它是文科和理科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所谓可懂性,指的是文章是否容易被读者看懂。可懂性的研究是指在相同的内容和相同的阅读能力条件下,研究如何提高写作方式与格调,使之更易于为读者所理解与掌握。评定文章是否易懂,长期以来人们沿用的方法是在出版前先由有经验的专家或编辑进行审阅,或者请小部份的预期读者先试读一下,看看效果如何。当然这比之仅由作者本人主观臆测已客观得  相似文献   

18.
赵朴初居士,人们尊称他朴老或赵朴老,他很喜爱诗歌。作为佛教居士,他对佛教诗歌十分重视。他曾撰文说:佛教诗歌作为中国诗歌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中国诗坛中应占有一席之地。综观佛教诗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从印度佛经韵文翻译而来,从翻译的角度去研究很有价值,也很有现实意义,我们可以从中借鉴古人是如何以他  相似文献   

19.
试论评价人权的方法论原则及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人权现象的看法,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认识和评价,除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差异所带来的影响之外,从哲学理论层面看,它与人们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及其标准去评价人权相关。这是当前深入探讨人权理论问题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试图通过研究评价人权的方法论原则及其标准,进而揭示其中的价值观意蕴。  相似文献   

20.
随着建筑史的发展,从中可以体现出社会文明与美术,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不同地区的建筑是不同地域社会风貌的展现,能够从中发现审美和哲学观念。因此,充分了解建筑艺术的美学内涵,有助于实现建筑艺术的美学化,提高人们的鉴赏能力,充分了解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