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视引导机制:言语记忆与空间记忆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青 《心理科学》2005,28(5):1274-1279
创业是一个过程化的概念,以创业者的认知特征作为研究焦点有助于发现新问题。本文以此为主线,试图回答三个问题。①创业行动:为什么某些人成为创业者?②创业决策:为什么某些人意识到商机?③创业结果:为什么某些人创业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情感智力论     
一、成功的因素世界上的人生活着,努力着,拼搏着。有的成功,有的无成。有的失败。成功的因素在哪里呢?有人说,在机遇、但是,为什么有的人找到了机遇,而有的人没有碰到呢?为什么有的人遇到了也没有成功呢?有人说,这全在于智力不同。聪明的人成功.不聪明的人没有成功。对此,美国心理学家们做了一个长达三十年的高智商学生跟踪实验。他们选定了1000名左右智商在130以上的超常儿童,逐年了解他们的人生进展、事业成败。许多年以后,发现这些同样聪明的孩子渐渐地拉开了距离,有的成了教授、学者、企业家、科学家、记者、法官、有了…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没有人不期待成功,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凡是标有成功二字的书都非常畅销的缘故。据说有人做过统计,在图书馆里涉及到成功的书有上千种,而论及失败的书,却只有区区几十种。那些孜孜不倦寻找成功的人  相似文献   

4.
《科学与无神论》2014,(3):F0004-F0004
《圣经》中的神为什么造出能犯罪的人?善良的神为什么让孩子们遭受苦难?善良的神为什么造了地狱?《圣经》中为什么有诸多矛盾之处?《保罗书信》为什么不提处女生育?《旧约》为什么不提“基督”?《圣经》中的信教者为什么压迫奴役妇女?  相似文献   

5.
人生在世,都向往着成功和幸福。可现实却告诉我们,真正成功的人毕竟是少数,而不成功的人却比比皆是。为什么呢?一位成功人士道出了其中的奥秘:成功者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且付诸行动脚踏实地地去实现目标。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  相似文献   

6.
2.战胜自卑:多方补“钙”才能成功 有自卑心理的人常常苦闷,什么事都不开心。即使你不想成为一个什么卓越的人物,也总要活得自如,活得潇洒,活得高兴愉快吧。为此人们都应该面对这个让人不愉快的消极的自我心象──自卑。 首先我们谈如何消除自卑心理: 你的大脑是一个很忙碌的思考工厂,它是如何工作的呢?在这个思考工厂里有两个工头:一个是“自信先生”,一个是“自卑先生”。“自信先生”负责制造积极兴奋的思考,如你为什么能做?你为什么有资格做?你为什么必须去做?你能取胜等等,总之是顽强进取的。而“自卑先生”专门负责…  相似文献   

7.
魔鬼辞海     
齐哲 《思维与智慧》2007,(15):48-49
76.心境 一人问老Q:你们村最苦的人是谁? 老Q:张傻子。 问:最开心的呢? 老Q:还是张傻子。 问:为什么? 老Q:人们都觉得他可怜,可成天笑眯眯的只有他一个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人的命运为什么会不同?为什么有的人一生顺风顺水、安然从容,有的人却一辈子蝇营狗苟、狼狈不堪?人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吗?为什么人人都有机会,最终却只有少数人摆脱宿命?“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按照佛家的说法,我们每个人都逃脱不了因果循环。当下你的一言一行、一思一念,都会在未来发生作用。今天的我们,既是昨天的果实,又是明天的种子。但是,如果时光能够穿越,让人们能够回到昨天、去到明天,我们能不能改变因果、掌握命运、获得自己期望的果报?好莱坞导演莱恩·约翰逊用一部科幻影片《环形使者》,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体察试验因果循环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病理辩证法漫谈(上)中国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常州公司(213017)郑秋生人为什么会生病?这似乎是一个古老而又十分简单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说上一大堆生病的理由来。倘若进一步问,为什么同样的病,有的人容易得,有的人又不容易得?或者过去不容易得的病,现在...  相似文献   

10.
一枝孤荷     
为了心爱的人,你愿不愿意去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从此再也见不到朋友和家人?如果一辈子只能献身于一项事业——音乐、写作、表演、商业、政治、医学等,而且会取得辉煌骄人的成就,你会选择哪一种?如果只有10%的成功几率,你还愿意为之努力吗?  相似文献   

11.
也许这样的情形会在下午3点左右出现:你突然忘了一个常用单词的拼法,可待你要去查找词典时,却怎么也想不起将眼镜搁在何处。更糟的是,你竟然忘了下午还有一场与朋友的约会.人们的记忆为什么有时会这样背叛自己?对年长者来说它会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吗?有什么方法可使记忆复现而历久不忘?首先需澄清的是,短暂的记忆丧失并不一定是“老年痴呆症”的信号,65-75岁之间的人大约只有4%一10%的人患这种病。事实上随着我们年岁增长,几乎每个人都会为遗忘所扰,过了35岁记忆力就开始走下坡路,不过,它的衰退是相当缓慢的,直到50岁…  相似文献   

12.
行动是金     
“要成功,现在正是时候。”世间许许多多的成功人士都有这样的性格,决定是银,行动是金。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只有行动,理想才能变成现实;只有行动,才会有结果;只有行动,创业理想才能实现;只有行动,才能一步一步接近成功。在一次北大国际MBA总裁晚餐演讲会上,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站起来对台上的成功企业家发问:为什么看着你们这一代企业家,赚钱总像是在捡钱?从创业的角度看,你们算不算赶上了好时候?是的,从创业的角度看,有人一辈子都在后悔没有抓住机会。“光阴一去不复返”,如果早几年“下海”,如果早几年去深圳、闯海…  相似文献   

13.
激发潜意识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脑至少有90%至95%的潜能没有挖掘出来,人类运用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所以不存在内存已用完的问题。而一个人如果能够挖掘自己的潜能,那么他在社会上的成功机率就会大得多,虽然他不可能将潜能尽数释放。  相似文献   

14.
我一直在思考,我们所说的人生之路,到底是一条怎样的道路。为什么有的人走得好,有的人却是一团糟?按说,每个人的走法都不同,一个人就是一条路。近日想得有些眉目了,归一下大类,其实只有四种走法。  相似文献   

15.
谭静芝 《天风》2012,(4):38-40
“你们应当弹琴称谢耶和华,用十弦瑟歌颂他。应当向他唱新歌,弹得巧妙,声音洪亮。”(诗33:2—3) 崇拜的序乐正在进行中,会众为什么还未静下来?难道不知道有称谢的祭正向耶和华呈献?弹得巧妙,难道是炫耀琴师的技巧?为什么人总是以为序乐不应洪亮光辉,只为会众安静而设的?只能有平静——不可以有其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任职仅两年零七个月的河北蔚县教育局长葛祥近日自杀的消息,震动了舆论。他为什么会自杀?他又是怎么样一个人?“葛局长的死,对蔚县教育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一位在下面镇上教书的中年老师十分担忧,“我们老师都十分担心,这样一个实实在在干事的人走了,谁知道以后又是个什么样子。”“他太痛苦了,为啥别人叫他‘葛疯子’?那是因为周围的人都糊弄他,啥事都指望不上别人,煤炭、盖楼……只有自己亲自到处跑。”  相似文献   

17.
业与轮回     
观世界之流转,想世人之运命,似乎大多数人认为这世界事事不公平。他们或许会问:为什么有人富贵尊荣,有人贫贱屈辱?有人一生健康壮实,有人生来虚弱多病?有人聪明漂亮、诸根灵敏;有人呆傻木讷、聋哑残疾?为什么有的孩子生于丰饶富足之家,得品格高尚之父母,得悉心...  相似文献   

18.
失败的背面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人在小小的绣花针上穿线,这时,你越是全神贯注,你的手就抖得越厉害,线就越不容易穿入。在医学界,这种现象被称作"目的颤抖",即目的性越强越不容易成功。其实,我们每个人对于生活中所做的很多事,都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这是十分正常的事情。那么,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失败的心理准备呢?为什么不能用正常的心态正视失败呢?要知  相似文献   

19.
"想当年,我也曾有过风光之时,比如,曾经……"很多人在回首往事时,都会沉湎于过去的辉煌,却不太愿意去反省自己为什么在辉煌之后,在身体还很健康的情况下,为什么没有留下更多的精彩?一两次的成功,谁都可以实现,要冲破天花板,一次次地打破自己的成功记录,从成功走向  相似文献   

20.
走进伊朗清真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朗是一个具有深厚宗教与历史文化传统的伊斯兰国家,现有人口7500万。其中波斯人占66%,阿塞拜疆人占25%,库尔德人占5%,其余为土库曼人和阿拉伯人等。居民中的98.5%信奉伊斯兰教,其中什叶派穆斯林占总人数的95%以上,犹太教徒占0.3%,琐罗亚斯德教徒占0.1%,基督教徒占0.6%,信奉其它宗教者占0.1%。 在历史上,伊朗是亚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