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世纪初,现实主义引入中国之后虽久经坎坷,几度沉浮,仍一直处于主流地位。但在世纪之交,现实主义的命运、前途和地位则受到质疑。目前,围绕美术界正在展开的“重振真善美的艺术理想”大讨论,重新强调现实主义在美术创作中的地位和价值,具有新的历史意义。笔者认为,现实主义无论作为偏重“写实”兼蓄别样的创作方法,还是作为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种艺术精神,不仅没有过时,而且还将以崭新的姿态跨入新世纪,并将不可替代地成为中国美术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2.
对20世纪中国文学运动和创作实践进行美学理论分析,可以看出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是美学精神的外在显现,并且美学理论与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经历了实践结合、地位丧失和观念回归三个阶段。通过这些分析和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整个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认识,也希望能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15日发表的《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思想的卓越继承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新发展,也是对中华美学精神和文艺思想的卓越继承和发展。《讲话》精辟概括出的中华美学精神中的托物言志、形神兼备等宝贵经验中,都贯彻着虚实相生的精神。中华美学之特色,有的是创作方法中的美学经验,有的是对诗、文、画等艺术形式提出的要达到的美学成就,有的是艺术创造所要求的多种美学风格及特色,都十分珍贵,都有中国特色。新时代美学和文艺要以人民为中心,要扎根现实与人民生活、与新时代的审美要求紧密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美学精神的新发展,有利于我们将中华美学精神发扬光大,有利于社会主义文艺创造出新的局面,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4.
隐喻与美学现实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根据美学现实主义,审美观念和审美经验反映的是一系列鲜明的美的事物和生活情状。真正的审美判断所表现的美的事物和生活情状也是真实的。一种美的事物或生活情状就是一种具有真正审美属性的事物或事件的有机存在。所以我们说一种审美判断是真实的,就是因为这种事物或事件如同  相似文献   

5.
作为几何抽象画派的先驱之一,蒙德里安提倡新造型主义艺术。他认为艺术应脱离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现抽象的绝对精神,追求人与神绝对统一的境界。蒙德里安的抽象画作主要通过对纯净色彩的还原和几何式的黄金构图来表现,构造出极具生命力的绘画作品。蒙德里安用一生的时间表达了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其画作中的纯粹形式是为了表现自然的生命力,从而探索自然普遍的内在真实,以此观照理性世界中绝对均衡的永恒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三毛对自然的勇敢探索和热爱、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对爱情的坚持和感恩等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随着其书籍的一次次再版陪伴着一代又一代读者。她的为人为文滋养着读者的精神世界,那些跳跃在纸间的文字仿佛时刻在提醒我们,陈平的确是死了,可三毛还活着。《雨季不再来》是三毛迷惘叛逆时期的散文代表,《撒哈拉的故事》是喜乐甜蜜时期的散文代表,《送你一匹马》是万水千山走遍后回归自我时期的代表。自然、生命、爱情是探析三毛散文美学价值的切入点,与此同时,三毛的散文也启发读者对自然、生命、爱情进行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7.
杨怡 《美与时代》2014,(12):6-7
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山西是全国的长城大省,晋北长城中又以雁门关、偏头关、宁武关这外三关长城最具特色,是山西边塞旅游的代表。长城,蜿蜒万里,如长龙舞动,精美雄浑,构筑奇特,依山势而建,依地形而筑,也许古人在修筑时并没有考虑美学的价值,如今却留给后人一个巨大的艺术品,让后人品鉴。长城,从审美角度来说,是最具壮美的审美角度,给人以雄壮、阳刚的感受,让人心胸宽阔。  相似文献   

8.
中华美学精神以追求至真、至善、至美以及相互间的和谐统一为本质属性。艺术美学不只是一门人文学科,它还是一种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是一种植根于生命的本源、源于生命最深处的人生情怀和生命精神,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中华美学精神,所以阐扬和追求中华美学精神必将成为艺术美学的核心价值所在。在艺术美学研究中,既要对中华美学精神的理论品质进行梳理和阐扬,又要以审美的方式传播和彰显真善美的力量和价值追求。从审美价值层面,宏观上观照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不难体会到中国艺术是艺术家追求自我生命和宇宙普遍生命的和谐统一,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就是以生命为本体的最高真实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油画的发展在形式上已逐渐摆脱西方写实传统的束缚,开始借鉴和融入中国画的以形写神、传神默照、自由潇洒的写意手法,中国油画的发展愈来愈显示出民族特色和风格。我们提倡意象表现美学精神,实际上就是要在借鉴西方写实油画的基础上,大力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绘画美学传统,以促进中国当代油画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现实与浪漫是马克思美学的两个重要特征。在对马克思美学的研究中,始终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解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这两种解读各有佐证,针锋相对。为了澄明这两种解读的内在逻辑与马克思美学的旨趣,从马克思"真正现实"和"真正本体论"的双重维度诠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之争,力图在"个体生活"与"类生活"构成的生活底蕴之上论析马克思美学的实质。  相似文献   

11.
医学专业精神是学界十年前就提出的概念,并引起学者对该问题的关注与讨论。但是,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学专业精神的价值呈现日渐式微,主要表现为医患之间的不信任引发的关系紧张。究其原因,医学价值反思仅囿于较低层面的职业性价值,以致专业精神彰显的人本价值被技术至上的功利主义思想所遮蔽。基于此,比照专业精神与职业精神之间的区别就成了言说医学专业精神的逻辑起点,理清专业精神对职业的价值塑造以及其对人的德性完善,才能窥探专业精神彰显更高层面的价值,并对医疗实践中的现实问题进行回应。  相似文献   

12.
“当兵要当吃亏兵,一生能吃亏为人民。”这是胡耀邦同志在为沈阳部队的题词。这里,提出了—个富有人生哲理的重要问题,即怎样处理和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弄清这个问题,对于坚持共产主义道德原则,提高社会风尚,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很有意义的。什么是“吃亏”呢?“吃亏”就是为了他人的或民族、阶级、社会的幸福而作出或多或少的自我牺牲的行为。这种行为的动机是出自善良的义务感和责任心,是为了成全非我而牺牲自我的一种道德选择;这种行为的基本要求是贡献,其实质是不计较个人私利。所以我们说,吃亏的行为是道德的,是为他人谋幸福的,是社会主义国家人与人之间所应有的人际关系,是应该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大大提倡和广为宣传的一种道德精神。  相似文献   

13.
美学享受与精神启示:论马克思主义人的美学生成观庄锡华“生成了的社会,创造着具有人的本质的这种全部丰富性的人,创造着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觉的人作为这个社会的恒久的现实”。这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充满情感的独白。在...  相似文献   

14.
论艺术丑的美学功能与价值张芹荪艺术是一种精神性与物质性相统一的文化现象,又是最富创造性的精神现象与心理现象。艺术活动是人类文明活动重要构成与生成起点,正是艺术这种自由创造的精神给人类文化发展注入活力。科林伍德认为艺术活动是科学、哲学、宗教活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华美学精神是中国精神、民族气派和价值追求在审美方面的集中体现。在天人合一、主客一体的中华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下,中华民族形成了以天人和谐、尽善尽美、诗性人生为核心价值取向的美学精神。敬仰自然,也关注人文;感受美情、又重视道德;追求境界,却不离世俗是中华美学精神核心价值取向的具体表现。对中华美学精神核心价值取向的探究与总结,不仅有助于我国文艺创作的发展,而且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育,引导人们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身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93年3月在莫斯科召开了一次俄国哲学国际会议。大会是由克林顿领导的美国跨国研究所和俄罗斯科学院哲学所共同组织的。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俄、美、英、法、德、意等国的著名俄国哲学史专家。本刊选译了俄《哲学问题》杂志1994年第1期上发表的部分会议材料:M.H.格罗莫夫的《俄国文化的永恒价值》,Ⅱ)K.斯坎兰的《俄国需要俄国哲学吗?》和A.瓦利茨基的《关于俄国哲学中的“俄国思想”》。 这组文章由贾泽林协助本刊选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美学重生乐生,呈现出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生命美学精神。生,意指生命、生存。就语义学看,重生乐生之所谓生,原初义为生育、生养、滋生、生长,而生命、生活、生存等则为衍生义。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最大的德,就是孕育出生命,并且承载、维持着生命的延续。生生生,人之生存,生生相续,乃是宇宙天地间的大德。大德就是生。由此,中国美学要求诗歌审美创作陶写性灵发抒性灵真有性灵,因追求一种真实、贴切的生命体验而独具特色。性灵的实质就是生之趣、生之味与生之灵性,而发抒性灵,就是生之趣、生之味与生之灵性的一种诗意抒发。就某种意义看,所谓生之趣、生之味与生之灵性,就是人的一种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8.
卢卡奇对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突出贡献,体现于他对艺术本质即审美反映论与艺术功能即激发情感与认识世界统一论这两方面的论述,这两个概念不仅体现了卢卡奇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主要特色,而且也是正确理解他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设计美学的本体由其内在核心理念和外在美感属性这两大层面实现自身结构的整体连接,在摆脱孤立境遇的同时,通过内外对应机制的良性触发体现其本体价值。外部美感的趣味走向必然在其内核支配的隐性层面得到确立,表明理念属于哲学、表象归于美感的系统价值关系。作为对设计美学本体价值的深刻揭示,当代设计美学不仅需要努力沿着历史的轨迹行进,还应当以独特而坚实的理念内核外化出崭新的创造果实。只有在深度关注自身理念逻辑建构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其发展方向和原则,才能使当代设计美学的本体价值得到层次丰富的透显。  相似文献   

20.
费歇尔与加洛蒂的现实主义理论,从对新的现实的艺术把握的基点上去寻求传统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结合点,在推动当代现实主义从封闭走向开放,寻求建构新的现实主义的美学探索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这种理论的根本弱点在于缺乏深刻的历史感和辩证法的张力。现实主义理论应该致力于确立自己特有的相对稳定的美学品质,这样才能尊重文学艺术既有的传统,才能发挥现实主义的优越性。在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十分需要现实主义的理性的分析精神和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