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饱和”是指心理的承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有个美国商人去印第安人居住地旅游,他见那里的人用手编织的草帽很漂亮,于是问:“买一顶多少钱?”“10元”。“如果我买100顶同样的草帽呢?” “每顶20元。” “为什么我买的多则更贵?” “编一顶我们很新鲜,编10顶我们要耐着性子,而要编100顶相同的草帽,我们要怎样强忍着性子啊!”心理饱和导致这笔生意失败。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位台湾作家讲过的一个小故事: 一个卖水果的摊主遇到了一位难缠的老太太:“这么难看的苹果也要卖5元1斤吗?”老太太拿着一个苹果左看右看。摊主很耐心地解释:“其实我这苹果还是很不错的,你可以去别家比较比较。”老太太说:“4元1斤,不然我不买!”  相似文献   

3.
一和十万     
一个欧洲观光团来到非洲一个叫亚米亚尼的原始部落。部落里有位老者,穿着白袍盘着腿安静地在一颗菩提树下做草编。草编非常精致,它吸引了一位法国商人。他想:要是将这些草编运到法国,巴黎的女人戴着这种草编的小圆帽,挎着这种草编的花篮,将是多么时尚多么风情啊!想到这里,商人激动地问:“这些草编多少钱一件?”“10比索。”老者微笑着回答道。天哪!这会让我发大财的,商人欣喜若狂。“假如我买10万顶草帽和10万个草篮,那你打算每一件优惠多少钱?”“那样的话,就得要20比索一件。”“什么?”商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几乎大喊…  相似文献   

4.
换伞记     
前几天,我们商店雨具柜上围着一群人。我跑过去了解,原来是一位顾客几天前买去一把布面晴雨伞,今天来要求调换,而营业员则坚决不答应调换,因此发生争吵。我问顾客:“你为什么买了又要调?”“买了以后感到价钱太贵,想调一把价钱便宜一点的。”这个顾客用恳求的语气说出了要求调换的原因。“你为什么不给他调换呢?”我回过头来问营业员。“他这顶伞已经用过了,所以不能调。”营业员用很肯定的语气说出了不能  相似文献   

5.
<正>在一次感恩父母主题的心理课上,我和同学们分享了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突然有位同学说:“他们才不爱我呢!”我循声望去,看到他严肃略带愠气的脸庞,我知道他不是故意捣乱。于是,我说:“你愿意和我们说说吗?”他有点拘谨地说:“我知道爸爸妈妈对我也很好,我要什么就给买什么,可是根本不顾及我的感受,尤其是我爸,每说一次话,  相似文献   

6.
前几天我的收录机的变压器不小心烧坏了,不得不拿去修理。一家修理部看后说:“烧得很严重,需要六元修理费。”据我所知商店出售的正品变压器只有十元左右,相比之下修理坏的不如买个好的。由于收入有限,我还是怀着侥幸的心理走进另一家修理店。这次店员根本不看变压器,答曰:要修,六元。无奈只好请一位懂得无线电的朋友帮忙。朋友查看后说:只烧断了一根线。仅几分钟变压器修好了。这是一件小事,却反映了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即金钱与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7.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谈判确实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信息、调整利益的重要工具之一。在此,我们想通过对一实例的分析来说明谈判双方利益分布的一种逻辑类型。一顾客到某个体商店买一件连衣裙。卖方要价48元。买方说“太贵了!”转身欲走。卖方连忙说:“你不如穿上试一试,如果合适的话,我可以考虑便宜一些。”买方试完衣服后,卖方又说:“这衣服你穿上太合适了,你说个价吧!”买方思索了半天说:“45元。”卖方爽快地说:“45元,我卖定了!”于是双方以45元达成协议,彼此都很满意。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买卖双方就价格问题,有各自的立场,买方希望价格越低越好,卖方则相反。在交易中,  相似文献   

8.
刘凌维 《天风》2017,(1):53-53
(一)外婆 上小学前很长一段时间我是和外婆一起生活的,儿时爱美的我坚持要留长发,外婆总是一边替我扎辫子一边念念有词:“我们家丫头的头发比丝线还软,以后一定是性子柔和的孩子!”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的一天,在天津市东北角新华书店二楼,一位女士正在全神贯注地翻看一本名叫《心里的豁口》的书,她丈夫轻轻走到她的身边问:“看什么书呢?这么专心?”那位漂亮的女士指着书名对丈夫说:“陈仲舜出书了,一套六本这是其中一本。”他丈夫说:“他出的书咱可得看看,你等着,我去买一套来。”妻子听了,冲着丈夫会心地一笑。当时正在买书的我,把这个镜头看个满眼。在一次聚会中,我将这事讲给陈仲舜教授听。他笑着说:“在天津几百万人口中,如果有人意识到自己得了心理方面的疾病,想到的第一个心理医生是我,我就很满足了,这就是我个人的荣誉吧!”一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陈仲舜个人心理热线咨询手记,总共有100万字,由《性爱的困惑》、  相似文献   

10.
某服装店送了我一张1000元的抵用券,售贷小姐很开心地告诉我:“可以任意挑选店里衣物。”真是大方的回馈!但是,使用抵用券就不可以使用VIP折扣,于是,一件衣服700来元,余下200来元不管买什么,都需要再添些钱。  相似文献   

11.
渊声 《天风》2016,(6):64-64
问:一位肢体家中经济比较拮据,急需用钱,而向我开口借钱。出于爱心,我借给了她上万元,并说好一年内还清。可是,一年半过去了,也迟迟未见对方有还钱的意思,这让我很不高兴。更令我不解的是,当我向她讨债时,一些信徒非但不同情我,反而在背后说我“缺乏爱心”、“把钱看得很重”、“弄得对方不敢来礼拜”,甚至责备我“放债时没有祈祷”,等等,真是令我非常郁闷。我借钱给人难道错了吗?我当怎么办?  相似文献   

12.
无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飘逸、洒脱;无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慷慨悲凉;无陶潜“把盏赏菊”的闲情逸致;无秋瑾“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的英雄气概。今夜,我与父亲对酌。父亲坐在上席,我坐于下首。父亲背后的远方。有一座山和一丘田,也许在夜色里,那山那里愈加显得凝重。啜一口酒,隔着一张方桌,父亲的面孔便变得模糊起来。我穿着皮鞋,浮在水泥地板上。父亲戴着草帽,赤脚插于泥土里。很久没有回家了。父亲盼南归的大雁,盼春回  相似文献   

13.
商场门口。卖花的女孩子举着一束玫瑰,满眼的期望:“小姐,买玫瑰吗?”我笑:“小姑娘,你应该找那些双双对对的情侣,我一个人呢。”女孩说:“没关系呀!自己给自己送一束玫瑰,你会更加幸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有一天,教皇和美国商人在花园中散步,主教随侍在后面。“10万块够吗?”教皇摇摇头。“100万可以吗?”教皇还是摇头拒绝。“那……1000万如何?”教皇坚持不肯,美国人垂头丧气地走了。主教连忙趋前说道:“你怎么这么顽固?有了这笔钱,可以为我们的教徒做很多事呀!告诉我,那美国人要求什么?”教皇冷静地回答说:“他要求我在每次祷告完不要讲阿门,而说‘可-口-可-乐’!”这个笑话很有趣也很有时代特征,我已经在不下五种销量还都不错的杂志上看到它,把它抄录于此决不是要博一笑。可口可乐公司在教皇这儿花1000万没有做成广告,却在杂志…  相似文献   

15.
要青年“参考”什么殷国安我不会唱流行歌曲,却依稀记得一句歌词叫“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一般工作人员,又如何知道“外面”的世界呢?那办法就是看报纸兼看电视。如果自吹一下,也叫做“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吧!果然,报纸上就有很精彩的东西。手边是1995...  相似文献   

16.
在一处农贸市场上,一位卖无核蜜桔的个体户正在大声叫卖:“快来买无核蜜桔!我卖的蜜桔全都是甜的!不甜不卖!”这时,有几个人走了过来,其中有一位年青人拿起蜜桔看了看,并且问道:“真的都甜吗?”“要不信,您就先尝尝,先尝后买。”这位个体户边说边拿起一只蜜桔,快速剥开皮后递给了年青人。年青人取了两辦尝了一下,然后点着头说:“这蜜桔还真甜!我买三斤!”个体户手上给年青人称着蜜桔,嘴里同时还在说着:“这位同志亲口尝了,证明我卖的蜜桔全都是甜的!要买的快来!”  相似文献   

17.
我的好几位远方亲友来承德,都提出要看一看溥仁寺。当我告诉他们溥仁寺还没向游人开放时,他们全都睁大了惊奇的眼睛。“为什么?!,”我无可以对。我百思不解。前几日北京来了两位佛学老前辈又要我带他们去参观溥仁寺,我真是很为难。“溥仁寺是康熙皇帝家庙,居外八庙之首。内蒙古、沈阳、北京的一些老满族,对溥仁寿情有独钟,来承德后都要先拜溥仁寺而后再拜其它庙。”郑老说。“我们俩都七十多岁了,来承德一趟也不易,劳驾小武带我们到庙址上看一眼,好吗?”真情如此,深情如此。我怎能拒绝?打了个出租来到喇嘛寺村头。下了车,两…  相似文献   

18.
相当于     
正多年前去外地出差,给老婆买了一条珍珠项链。老婆问花了多少钱,我说100啊。老婆吓了一跳,值这么多钱,也太贵了吧?当时的10元钱,相当于现在的100元花。对于它的真假,老婆一直存疑。现在,珍珠项链的搭扣坏了,老婆便上街请师傅重配一个。老婆配好搭扣回来,很是高兴,说今儿顺便请师傅鉴定了一下,师傅说,这珍珠项链是真的,当初100元买的,相当于现在的上千元。老婆说我没有骗她。我问配一个搭扣多少钱,老  相似文献   

19.
赵倩 《大众心理学》2022,(12):13-14
<正>电视剧《脱身》里面有个桥段,男主人公向女主人公提出离婚的要求,女主人公很疑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时男主人公突然很激动地压低声音并有些悲怆地说:“你看不见我,你就是看不见我……”为何“看见”如此重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里指出,人在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之后,会产生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我们都需要在与他人互动和联结中汲取心理营养。  相似文献   

20.
计文 《天风》2010,(9):1-1
一次,我从医院出来,遇上一位来城打工的初信者。“牧师,你在这里探望吗?”“不,是我自己在求医。”“啊?”她的神色显得很惊讶:“牧师你怎么也会生病?”我或许能理解这位姊妹,也许在她看来,牧师是神的仆人,为神辛苦作工,神自然得格外照顾,怎么会生病呢?可是这位纯朴善良的姊妹忘记了一个基本事实:“牧师也是人!”是的,“牧师也是人”这个事实常被一些人忘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