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途经水果摊,常常被那些绿绿红红的果子吸引,会情不自禁买些回家。结果,我就会收获妻子的抱怨或唠叨:或生了,或过熟了,或是某只水果上有重大瑕疵,居然都没有被发现。总而言之,只要我插手家务,收获的一定是唠叨。曾经油瓶倒了,我也不会去  相似文献   

2.
“面对唠叨,很多年轻人的反应是由烦生厌,而我却对唠叨始终怀有一种好感,日常生活中经常是揣着唠叨上路,枕着唠叨入梦。前者赠我云蒸霞蔚,后者赐我笑靥如花。[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小时候,母亲教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父亲给我讲的第一个故事,是在战争年代,共产党员刘胡兰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地献出了年仅15岁的生命,毛泽东同志亲笔为她题写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于是,朴素的阶级感情在我幼小的  相似文献   

4.
佛法依正不二论的现代意义佛日依正不二,是佛教的重要思想。“依正”二字,乃“依报”、“正报”的略称。正报,指众生乃至诸佛的身心,即生命主体;依报,指生命上体所依正的国土,即生存环境,佛法说身心世界皆是业力之果报,故名依正报。《三藏法数》卷二七释云:“正...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代著名报人、原《经济日报》和《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生前在对朋友谈起母亲对自己的两次教诲时总是饱含感激之情:“这是我人生记忆最深刻的两件事,事情虽然不是很大,却是我在人生路上的清醒剂。每当有片刻的迷惑时,就会想起母亲的那两次教诲,脑子也就立刻清醒了许多。”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佛教史上,东晋的释慧远(公元334-416年)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学术界重点研究的人物。著名的《三报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们研究他的思想所依赖的不可缺少的材料。然而,他这篇论述中有一些难以理解的语句和概念,尤其是有关“现报”的那一部份。对《三报论》的解释,中外许多学者已经作出了相当程度的努力。本文在前人已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之上,试图提出一个比较周全而且合理的解释,并讨论慧远的“现报论”在思想史上的意义。为方便起见,现将《三报论》的有关部分录之如下:“经说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日后报…  相似文献   

7.
笔者反复看了1991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一、二、三版中的几则新闻,发现其中有如下逻辑错误。 (1)“据海关统计,1至3季度我国出口总额达到495亿美元,增长19.5%;进口总额达到433亿美元,增长18.5%。”(第一版《我国对外经济日益活跃》) 析:这段话中的“增长”是一个表关系的概念。既然是表关系的,就应该有相应的关系项。这里,却少了一个关系项,即进出口总额的增长幅度是和多会儿相比而得出来的。由于忽略了一个关系项,就使这段话的逻辑含义不明确了。 (2)“火葬还具有省钱、卫生、简便的优点,但是当前各地火化率悬殊很大,北京等大城市已达到  相似文献   

8.
“鲁后世其北面事齐”非周公之言钟秀有几篇论文谈到《史记·鲁周公世家》中评论伯禽报政的话,"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认为是周公所言。其实应是齐太公之言。先看《史记》原文: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  相似文献   

9.
“江河拍手鼓掌,山岳舞蹈歌唱”(咏98:8)2001年祖国的大喜事接踵而来,岁末迎春之际,党中央和国务院胜利地召开了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全国“一会一团”在京工作人员及时收听收看了中央电视台有关新闻报道,听取了江总书记、朱总理的重要讲话,深感亲切,深受教益、鼓舞。当日“一会一团”即印制了总书记的讲话、朱总理的讲话和《人民日报》社论,发给了全体职工和全国修院全体师生。  相似文献   

10.
永昌 《佛教文化》1996,(2):12-12
1996年1月28日早晨,观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东方时空》节目,其中报道了某地一青年由于迷信杀死自己的亲生母亲一事。这位青年说他信佛。其实他不是信佛,而是信社会上的封建迷信传说,导致思想混乱,认识错误才杀死他母亲的。电视旁白中介绍说:“他是由于算命先生说他母亲是土命而且土薄,他是木命。他母亲土薄命养不了他这木命,必克死一入。”所以他为了自己活命才杀死他母亲的。这种说法不是佛教的说法,是社会上封建迷信的说法。佛教的五戒中第一戒就是戒杀。不但母亲,就是其他人都不能杀,连别的生命都不能杀。更何况杀母是犯大逆…  相似文献   

11.
菩提一叶     
佛告首迦:“一切众生,系属于业,依止于业,随自业转。以是因缘,有上中下差别不同……”“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正智报:一者,善能咨问智慧沙门、婆罗门;二者,显说善法;三者,闻持正洁;四者,见说定法,叹言善哉;五者,乐说正法;六者,亲近正智人;七者,摄护正法;八者,勤修多闻;九者,远离邪见;十者,见痴恶人,不生轻贱;以是十业,得正智报。──《佛说业报差别经》佛陀住在舍卫国树给孤独园时,有一位首迦长者讲过一部《业报差别经》。这位长者的梵文名字又译作鹦鹉,因此这部经也称作《鹦鹉经》。佛陀对首伽说:“我要为你…  相似文献   

12.
小时候,我因为学习成绩好,常常在同学面前炫耀、吹嘘。 一次,母亲问我:“白天为什么看不见星星呢?” “因为白天没有星星呗。”我说。  相似文献   

13.
陈企瑞 《天风》2016,(5):37-38
正提到母亲,中国人都会想起诗人孟郊在《游子吟》中形容母爱的伟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孩子对母亲的感恩回报无论如何都抵不过母亲的舐犊情深。圣经命令基督徒应当孝敬父母(参出20:12),教导我们应知恩报爱。现在,母亲节已经家喻户晓,人们庆祝的形式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4.
从小到大,母亲一直说我是个我行我素、很情绪化的人。2004年我演的《作女》杀青后,因太入戏,我曾宣布半年内不再接戏。母亲听说后笑着对我说:“看看.我丫头又在人物情绪里出不来了,还是那股改不掉的脾气啊!但比起小时候好得多了。”  相似文献   

15.
1994年9月30日晚南京电视新闻“祖国生日话南京”专栏中出现了“祖国的生日”的提法。10月1日凌晨,南京经济广播电台“午夜心桥”节目里,一些听众纷纷打电话说:“今天是祖国的生日,……”。10月2日晨六时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全国新闻广播一开头就说:“在祖国华诞的日子里,……。”10月2日《扬子晚报》第九版关于南京升国旗的报导说:“他们对记者说,他们要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中国人都共有一个母亲,那就是祖国,直星红旗是祖国的象征,在母亲45岁生日庆典这天,他们赶来祝福祖国永远昌盛。”10月3日《杨子晚报》第九版左下用照片…  相似文献   

16.
试论《伤寒论》软件逻辑运算结构辽宁省对外贸易局医院(116001)杨麦青《伤寒论》成书距今已1700余年,近贤叶橘泉氏谓:“中国医籍之最有价值而为近世科学医界所推崇者,厥唯张仲景之伤寒论。”信哉斯言!近年来若干中外医家在临床实验、实验医学研究方面的报...  相似文献   

17.
菩提一叶     
《佛教文化》1997,(2):6-9
佛问诸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在数日间。”佛言:“子未能为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在饭食间。”佛言:“子未能为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之间。”佛言:“善哉,子可谓为道者矣!”──《四十二章经》佛教信众最常讲的一句话,便是“了生死”。生死为何了?何谓了?如何了?却不是人人都能讲得明白的。先说生死的距离。佛陀连续问了三次,都是一个问题:“人命在几间?”也就是问从生到死有多远。只有答“呼吸之间”的才得到首肯。这种对生死距离的度量,确实充满了睿智。“三分气在…  相似文献   

18.
附在后面的这篇文章是某县人民法院的刑事判决书,全文共757字,仅从逻辑与语言的角度看就有毛病十多处之多,严重地影响了表达的效果。下面即由上向下,按顺序地对这篇判决书中存在的若干主要逻辑问题,进行一些评改,目的是通过一个实例向读者表明:逻辑与语言的学习是何等的重要!本文将以评为主,有的地方好改的就改一下,不好改的不勉强去改。①“出身”的“身”是一个别字,应改为“生”。按《现代汉语词典》,“出  相似文献   

19.
“一件小事”与《古兰经》所提倡的博爱大公思想马凤魁《回族研究》1994年第一期发表了一篇敏生光先生的题为《回族穆斯林经济特点与西道堂经济发展模式》的文章,文章中讲述了“一件小事”:“一次,有人拜访敏志道教主,向他提出一个问题:‘在西道堂的所有财产中,...  相似文献   

20.
一、学案的内涵要逐步明晰 四年前,我脑子里产生一个问题:学校教学,为什么只有教案,没有学案?查资料,也没有查到“学案”的文字。2002年12月8日的《中国教育报》上发表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刘宝团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