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适应不良是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求助者因升入大学不久出现了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人际交往不适、失眠等问题,内心痛苦前来咨询,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采用认知疗法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认知,经过6次咨询,求助者的焦虑情况基本消失,能愉快地生活和学习。咨询结束后半年回访,显示咨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本案是对张某刚进大学适应不良进行咨询的案例报告。文章陈述了求助者张某新生适应不良出现前的个人成长史,量表测试结果、原因分析和评估诊断。咨询师主要采用了了合理情绪疗法等治疗技术,改善其认知偏差,恢复原有的兴趣,改善现在的人际关系。并对求助者完善其个性,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发展咨询目标的最终实现做出了评估。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了一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环境适应不良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列兵进行心理咨询的案例。求助者主诉内心痛苦,抑郁、焦虑情绪持续两个月,近两周出现失眠症状。经收集、整理、分析求助者资料,评估主要问题,与求助者共同商定咨询目标,确定咨询方案,实施该方案并进行了效果评估。经过了六次咨询,求助者的情绪和睡眠问题基本解决,可以正确看待战友关系,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和训练,咨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张慧勇 《社会心理科学》2010,(1):106-110,115
本文是对一名大学新生人际适应不良问题进行咨询的心理辅导案例报告。主要采用了合理情绪治疗等方法,并请来访者的家长与教师协助对来访者进行干预。通过咨询,使来访者用理性思维方式代替非理性思维方式,树立合理的信念,使其改变认知倾向,建立自信,逐渐适应大学新的人际关系,基本上达到了比较好的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案例阐述了一名女大学生在学校人际关系适应不良,而引发求助者焦虑情绪的心理咨询过程。主要采用的是认知疗法,帮助求助者发现自动思维和自己的深层不合理的认知,用建设性信念代替挫败性信念。咨询目标为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观念及焦虑抑郁情绪,克服对人际关系的障碍,鼓励来访者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人际关系中的难题,树立起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最终达成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完善人格的目的。咨询过程中,来访者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运用认知疗法进行了五次咨询,取得良好效果,实现了咨询目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的是一例大学生因为宿舍人际关系适应不良而导致焦虑不安的心理咨询案例。求助者吉某,女性,19岁,大一学生,因感觉宿舍同学对其不友好、有敌意,内心苦恼、焦虑而求询。咨询师主要运用理性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分析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合理解释早期经历的影响、改变人际交往中的不合理信念,经过4次咨询,最终使求助者克服了内心苦恼和焦虑不安,咨询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大学新毕业生工作适应不良是常见的现象,也是目前大学生就业担忧和顾虑的问题之一。这位刚毕业进入工作岗位的求助者出现了明显的抑郁症状,且在咨询过程中发现其抑郁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并且有深刻的家庭教育文化背景。诊断为神经衰弱,采用态度治疗和心理稳定化技术后,经过两个月的咨询,求助者的神经衰弱症状基本消失,对自己和未来的态度基本明朗。一个月后电话回访,显示咨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本案记述了一名本科二年级女生进食问题的咨询过程。咨询师通过资料搜集和鉴别诊断,确定为严重心理问题,制定了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并配合放松、行为塑造法的咨询方案,改变了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减轻了其焦虑情绪,改变了求助者因身材问题产生的自卑情绪,建立了自信心,改善了人际关系。该咨询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求助者是一名大二女生,因最近情绪低落,心情烦躁,爱发脾气,睡眠不好,幼年创伤事件一直无处倾诉,主动咨询。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NLP简快心理疗法、心理分析疗法,对求助者的情绪问题进行宣泄、自我接纳、放松训练,经过5次咨询,求助者清除掉埋藏的心理垃圾,接纳自我,宽恕亲人,情绪稳定,学习生活状态良好,咨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一例高一新生入学适应不良问题进行心理咨询,运用贝克雷米认知疗法帮助求助者识别负性认知模式,错误观点,认识新的环境、接纳自己,并给予及时强化,使其学会处理生活中的问题,重建自信,恢复积极的生活方式,尽快融入新的环境中。并对咨询效果进行了回访、跟踪与评估,属成功咨询案例。  相似文献   

11.
来访者是一名大一新生,自升入大学一个多月来,由于其个性内向,认知上存在偏差,导致对大学生活适应不良。神情悲观,精神不振,易发怒;食欲差,睡眠差;学习兴趣下降。咨询师根据来访者个性特征和问题的特点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对其进行干预。经过5次咨询,求助者情绪好转,学习兴趣提高,能够与同学正常交往,取得了比较好的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一例高一新生入学适应不良问题进行心理咨询,运用贝克雷米认知疗法帮助求助者识别负性认知模式,错误观点,认识新的环境、接纳自己,并给予及时强化,使其学会处理生活中的问题,重建自信,恢复积极的生活方式,尽快融入新的环境中。并对咨询效果进行了回访、跟踪与评估,属成功咨询案例。  相似文献   

13.
马雪玉 《社会心理科学》2010,(2):104-107,111
某初二女生,因上课回答问题出错,受到老师当众指责和同学哄笑,心理受到伤害,产生了对回答问题的恐怖,进而发展为学校恐怖症。本文经过该求助者病情的具体分析,采用了理性一情绪疗法疗法帮助其调整认知观念,用系统脱敏法消除其不良的行为的咨询方法,最终解除了求助者对学校的恐怖症状。  相似文献   

14.
本案例中,求助者是大一新生,主要因为刚进入大学,不适应大学生活走进心理咨询室,主要表现:想家、情绪低落等,影响了日常学习生活。本文主要运用认知情绪疗法和现实疗法,改变求助者一些不合理的认知,引导鼓励求助者承担起一个大学生的责任,努力解决她目前面临的问题。经过十次咨询,求助者基本适应了大学生活,并确立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成为班上同学学习的榜样,咨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求助者陈某是一名大四学生,因找工作不顺利和学业受挫,导致其情绪非常焦虑。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合理情绪疗法,经过4次咨询,求助者认识到是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过于绝对化,其情绪基本好转,咨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范晓东 《社会心理科学》2008,23(1):123-125,72
刘利(化名),男,28岁,因强奸罪被判有期徒刑5年、服刑期间,因一次竞选省级服刑人员改造积极分子落选,而感到什么都没有意思,心情烦躁、经诊断为人际关系紧张,属一般心理问题。本文通过对此求助者的咨询个案的的具体分析,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对其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过程进行了探讨与解释,并以相关技术帮助求助者识别并改正认知错误,矫正其适应不良的行为,改善其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适应功能,使其人际交往功能得到恢复,减轻了人际关系敏感症状,使求助者服刑改造自信心增强,逐渐形成了健康的思维方式,对监管安全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考察,学习不良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生活和社会适应、学习和违纪,以及焦虑、抑郁和自杀等方面;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要有自我概念较低、家庭因素的不良影响,以及社会认知方面存在的缺陷。可以通过干预和矫正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一例因考研失败引发的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是一名女大学生,因考研失败而出现焦虑、头晕、心慌、入睡困难、食欲下降等症状。咨询师在和求助者商议后,根据其个性特征和问题特点采用了放松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经过4次咨询,求助者的焦虑情绪有所好转,睡眠得到改善,取得了比较好的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案例围绕求助者因婚姻家庭问题产生了情绪低落、抑郁、总想哭、时而焦虑、食欲差、对自己及生活失去信心的心理问题,对求助者进行心理咨询,借助心理测验对其心理问题进行评估和鉴别诊断,诊断为婚姻家庭问题引起抑郁情绪方面的一般心理问题,可以通过咨询得以改善。咨询过程中,咨询师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对求助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针对其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式讨论,首先让求助者认识到自己的信念是不合理的,其次让其理解不合理信念是导致其不良情绪的根本原因,并鼓励求助者以自我反省的方式用合理认知代替主观性的不合理认知,进而转变自己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其心理成长。通过四次会谈式咨询,咨询师通过促使求助者对自身不合理认知的发现和改善,使求助者情绪得到了缓解,实现了咨询目的。并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其在实践中体会到合理认知的重要性,以巩固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一例有疑病观念的严重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在其同学患癌症去世后担心自己也会得癌症,睡眠不好,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经过4次咨询,求助者的情绪和睡眠问题基本解决,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