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适应不良是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求助者因升入大学不久出现了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人际交往不适、失眠等问题,内心痛苦前来咨询,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采用认知疗法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认知,经过6次咨询,求助者的焦虑情况基本消失,能愉快地生活和学习。咨询结束后半年回访,显示咨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张某,女,21岁,遭遇失恋挫折,严重影响了日常学习与人际交往,精神痛苦3个多月,通过摄入性会谈收集资料,对求助者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依据收集的资料及观察的情况进行诊断,利用认知行为疗法,重点在于改变其错误的认知,认识和领悟自己的负性自动思维,布置家庭作业等方法,并对咨询效果进行了评估、跟踪和回访,基本达到咨询目标。  相似文献   

3.
范晓东 《社会心理科学》2008,23(1):123-125,72
刘利(化名),男,28岁,因强奸罪被判有期徒刑5年、服刑期间,因一次竞选省级服刑人员改造积极分子落选,而感到什么都没有意思,心情烦躁、经诊断为人际关系紧张,属一般心理问题。本文通过对此求助者的咨询个案的的具体分析,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对其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过程进行了探讨与解释,并以相关技术帮助求助者识别并改正认知错误,矫正其适应不良的行为,改善其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适应功能,使其人际交往功能得到恢复,减轻了人际关系敏感症状,使求助者服刑改造自信心增强,逐渐形成了健康的思维方式,对监管安全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际交往障碍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本文详细介绍了一例大学生人际交往敏感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表现出了情绪低落、心情压抑、失眠等问题,内心痛苦前来咨询,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认知,经过4次咨询,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能正常轻松地生活和学习。  相似文献   

5.
求助者小琪是一位初二女生,由于在幼年成长过程中亲子关系紧张,对其疏于关心,致升入初中后,出现人际交往障碍、严重自卑、认知偏差。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取了尊重、理解、自我暴露,具体化、共情等心理咨询技巧矫正了求助者的错误认知,帮助改善小琪和父母的关系。并通过建立简单的行为契约,改变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一例有疑病观念的严重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在其同学患癌症去世后担心自己也会得癌症,睡眠不好,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经过4次咨询,求助者的情绪和睡眠问题基本解决,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大四学生,因为面临考研压力出现焦虑情绪,学习效率受到严重影响,为此前来求助。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经过3次咨询,求助者的情绪和睡眠问题基本解决,学习效率大幅提高,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的求助者是一名服刑人员,入监后因与家人关系疏离而导致焦虑情绪,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绪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恰当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经过7次咨询,帮助求助者走出心理困境,改变其错误认知,减轻焦虑情绪,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马某某与暗恋的少数民族女同学之间因某些原因而朋友关系出现裂痕,导致其自责不已,情绪低落,睡眠不好,不能够安心学习。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经过5次咨询,求助者改变了对自我的错误认知观念,情绪和行为逐渐恢复从前,取得了良好的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10.
对一例出现一般心理问题的求助者,应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该求助者找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经过5次的咨询治疗,通过改变其对事物的不合理认知,达到缓解焦虑情绪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两个月后随访,求助者的焦虑症状明显缓解,能够正常学习和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11.
在上级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咨询员运用认知行为疗法,辅于认知领悟疗法、空椅子技术等方法,针对一例大三男生因失恋而造成的心理困扰进行了咨询。通过咨询,求助者的心理困扰得到了基本的解决,在这过程来访者更好清楚地认识了自我,在失恋中成长,人格得到一定的完善,基本上达到了咨询的效果。经过这次咨询,表明认知行疗法对因失恋而造成的认知偏差及人际失调进行咨询与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服刑人员吕某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由于存在认知偏差,在服刑改造过程当中遇到问题不能合理对待和解决,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经常因为琐事与同犯发生矛盾,近来经常发生肢体冲突,甚至打架斗殴。通过收集求助者相关资料,对其心理问题进行分析,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求助者认识到产生不良情绪,破坏人际关系的原因来自自身不合理的认知,使求助者矫正错误认知,摆脱不良情绪,重新树立信心,改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3.
求助者菁菁是一名高一女生,因所谓"早恋"引起了人际交往中的问题,一个多月以来感到烦躁和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安心学习,导致其出现情绪不稳定、睡眠不好的症状。心理咨询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收集求助者的基本资料,有针对性的对求助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提出了阶段性的咨询目标。咨询后的改变了非理性观念,基本情况好转,能客观看待问题,恢复正常上学,咨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本案记述了一名本科二年级女生进食问题的咨询过程。咨询师通过资料搜集和鉴别诊断,确定为严重心理问题,制定了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并配合放松、行为塑造法的咨询方案,改变了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减轻了其焦虑情绪,改变了求助者因身材问题产生的自卑情绪,建立了自信心,改善了人际关系。该咨询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案例求助者是一名幼时缺乏父母爱,在青春期叛逆走上犯罪道路的服刑人员,入监以后出现了焦虑、情绪低落,与同犯关系紧张,劳动效率下降等症状,求助者在听了心理健康教育大课后,主动前来咨询,迫切希望得到我们的帮助,改变目前的状况。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合理情绪疗法,经过四次咨询,求助者的情绪问题和人际关系基本上得到解决,求助者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不合理认知,积极建立合理的认知方式,人格进一步得到了完善。  相似文献   

16.
本案例中的求助者是一名因犯罪和预谋脱逃的服刑人员,由于出现不合理信念导致出现心理冲突而求助。心理咨询人员通过资料收集、症状鉴别,确定其心理问题的关键所在,就其由于现实原因导致焦虑等心理问题与求助者协商制定咨询方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其错误认知,建立积极认知系统,成功地解决了该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一例因适应不良引发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经常随父母改变环境,造成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因为学习成绩遭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不愿去上学,用武力处理与同学的关系等。咨询师在和求助者协商后根据其个性特征和问题的特点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阳性强化法对其进行干预,经过5次咨询,求助者情绪好转,学习兴趣提高了,成绩也有了进步,取得了比较好的咨询效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例使用焦点解决疗法和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帮助一个高一学生走出抑郁状态,重拾生活信心的案例报告。通过收集求助者个人资料以及进行原因分析,发现认知因素是求助者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于是与求助者协商制定了改变认知,树立自信心等的咨询目标。经过九次咨询,求助者的抑郁症状基本消失,能够通过改变认知来积极应对自己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案例围绕求助者因婚姻家庭问题产生了情绪低落、抑郁、总想哭、时而焦虑、食欲差、对自己及生活失去信心的心理问题,对求助者进行心理咨询,借助心理测验对其心理问题进行评估和鉴别诊断,诊断为婚姻家庭问题引起抑郁情绪方面的一般心理问题,可以通过咨询得以改善。咨询过程中,咨询师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对求助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针对其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式讨论,首先让求助者认识到自己的信念是不合理的,其次让其理解不合理信念是导致其不良情绪的根本原因,并鼓励求助者以自我反省的方式用合理认知代替主观性的不合理认知,进而转变自己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其心理成长。通过四次会谈式咨询,咨询师通过促使求助者对自身不合理认知的发现和改善,使求助者情绪得到了缓解,实现了咨询目的。并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其在实践中体会到合理认知的重要性,以巩固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例应用D·梅肯鲍姆认知行为矫正技术治疗求助者情绪问题的咨询个案,在调查、了解、观察的基础上,重建个体在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和谐,也就是要获得与自我实现倾向相一致的个人自身的满足感,达到了预期的咨询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