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气质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构成人的个性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大家知道,在现代西方心理学中,除个别例外,早已不把气质看作独立的概念,实际上是作为“个性”或“性格”的同义词使用的。近年来,在我国有关个性问题的研讨文章中,也有人认为气质在个性中“没有独立存在的理由”。至于在教学上,有的心理学教师执教多年,却苦叹难以说清楚究竟什么是气质?其形成的源泉和机制如何?气质与其相邻近概  相似文献   

2.
我们常听人说:“有理走遍天下。”其实,“有理”与“无理”仅是一步之遥。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常常喜欢“得理不让人”,批评人穷追不舍,总是气势汹汹地予以指责,这样做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也让有理变成无理。成功的人生,也应讲究批评的艺术。  相似文献   

3.
气质、性格、能力与职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即了解自己的气质、性格和能力,以及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因此,在职业的选择中,不要只注重报酬的高低和舒适程度,更要充分考虑是否适合自己,能否发挥自己的才智和特长。  气质与职业  气质是最具有先天性和稳定性的个性心理特征,与平时所说的“脾气”、“禀赋”相似。尽管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但气质却能影响到一个人的工作效率。不同职业对人的气质特点有一定的要求,各种气质类型都有较为适应的职业范围。我们按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所做的四种气质类型划分…  相似文献   

4.
《法音》1989,(7)
业力是形成人之气质及品格的一种培养力量这大概就是佛家所谓的等流果,冈波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论》说: “如果一个人前生喜欢杀生,今生也大都喜欢杀生;前生喜欢偷盗,今生也大都喜欢偷盗。因此我们看到,有的人从小到大以杀生为乐,有的人连昆虫蝼蚁亦不忍伤害。”如果我们必须用一句话,来表达业力论之精义,我们可以这样说: “人如果常常做某一类的事,他就会变成某一类的人。”一个人  相似文献   

5.
大概由于时下常有纯情女孩钟情于中年已婚男人,大概也由于不少中年男人气质、才华和事业的确出众,猛见对中年男人比喻式的评论多起来了。有的喻“中年男人一枝花”,誉其“风度翩翩,美态可掬”;有的喻“中年男人一棵  相似文献   

6.
气质芬芳     
每一个人,都有外表的长相;每一个人,也都有内在的气质。表现在外的言行举止、人格品德,是笨拙、粗鲁、呆板,是狂妄、傲慢、专横,这些都是不好的气质。但也有的人表现出慈悲的气质、道德的气质、高尚的气质、诚信的气质,这些气质都能像花草一样,散发芬芳的气息,令人着迷。气质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深入分析了船山哲学中“气”“质”的关系与“气质之性”的意义。论文指出 ,船山反对使用“性在气质中”的讲法 ,而始终主张的是“气质中之性”的提法。“性在气质中”和“气质中之性”的区别 ,在一定意义上正如“哲学在中国”和“中国的哲学”的区别一样。这一点最鲜明地体现了船山与朱子理气观念上的最基本的分别 ,这也是明代中后期思想的共识 ,体现了在经历明中期以来的在“理”的理解方面的“去实体化”的转向以后 ,哲学家走向这种气质之性的人性一元论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拒绝的技巧     
在日常交往中,你会发现有这样一种人.当别人有求于他时,不管自己是否有能力办到,总是行字挂在嘴边,到头来却因自己许了愿而不能兑现,结果失信于人。与其这样,倒不如当初该拒绝的拒绝。有的人就是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其实巧妙的拒绝不仅不会影响你与他人的关系,而且还会达到“办事不成情意在”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使你的拒绝更恰当、更巧妙;收到满意效果?不妨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暗示法就是不直接地说“不”,而是采取间接的方式,让对方领会到已被拒绝。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曾在山东潍县做过县令。他刚直不阿,执法严明,…  相似文献   

9.
清平世界,朗朗乾坤,金、木、水、火、土五行缺一不可,职场生活亦是如此,也有相得益彰的“场”。职场离不开情场。人都是感情动物,有的人为情而生,有的人为情而死,有的人为情而不顾一切,有的人为情而贪赃枉法……  相似文献   

10.
智慧十思     
一、博览漫思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博览群书,可以汲取知识,滋生智慧。每当博览之际,思维便在漫游.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说:“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他的意思是:如果每天晚上抽出2小时坚持读书与思考,一个人必能大获成功。博览群书,为的是猎取素材,触发灵感拓展思路.有的,可以借鉴,仿照。有的,可以组合,串通。有的,可以筛选,灵变。博览群书,为的是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没思中,“I:有灵犀一点追”.过思中,“触一而得通三”。设思年.“站近八议,。Q‘游万包”。“简而失,仰而思”.一边间凌,一边思…  相似文献   

11.
费嘉昱 《美与时代》2023,(12):14-16
建筑赋予人一个“存在的立足点”,在满足功能性的基础上,人类需要“表达生活情境”的象征性艺术作品,以从中获得意义。人类建筑空间精神气质的传达可以增强人对所处环境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使其明白自身与环境的关系,感悟自身的存在是有意义的。而获得意义对于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最基本的需求就是确认自身的存在是具有意义的,否则会让人产生无力感。从建筑空间中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是构成“住所”的基础,因此一个建筑空间的精神气质传达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2.
若说咱中国人很崇尚“吃”,一点不过。眼下什么样的“美食节”比比皆是,层出不穷,且一节比一节高档,一节比一节热闹。据有的“高明人士”说,这样能够“吃活”一方的经济云云。但无论怎样,老祖宗的话还是不错的:“民以食为天”。“吃什么、穿什么”的问题是人最关心也最容易发愁的大事。要不,我们中很多人彼此碰面时第一句话为什么总是问:“饭吃了没有?”就是谈到工作时也总有人说“混口饭吃吃”。  相似文献   

13.
对气质的情绪特性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气质的情绪特性的探讨卢家楣(上海师范大学)气质作为个性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稳定的动力特征。而反映一个人的气质特点和与他人的气质差异的心理指标,以及划分气质类型的基础是气质的心理特性。对气质的心理特性的揭示与归纳,也是气质理论中不...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听说找男友最好是气质互补的。我不太懂这方面的知识,请你们帮助解释一下。”云南小琳:%气质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在人的行为和活动中的表现,也就是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所说的“脾气”。它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表现的隐显以及动作的灵敏或迟钝方面。它是在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生活实践,在后天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并受人的世界观和性格等的控制。气质的特点一般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显示出来。%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特最先创造了人类具有4种气质类型的学说,即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巴甫洛夫认为这4种…  相似文献   

15.
动物和人一样是需要交流、沟通的,所谓人们常说的“鸟有鸟语”就是这个道理吧,只是人类听不懂罢了。若将“动物会说话”广义的理解为“动物会交流”,那么,就会看到有的动物似乎是“通人性”的。与“动物交流”是有多种方式的,有的通过肢体来表达,比如,人类可通过动作来训养动物与它交流;有的通过气味来交流,如训练缉毒犬;自然界中有的通过皮肤颜色来交流等等。只是动物的有些交流是我们人类还没有彻底破解罢了!如果狭义地将“动物会说话”理解为“动物会说人话”,就更一针见血了,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进取的气质?就是不只满于现状,而不断积极向上,无论是在学识上,灵修生活及道德修养上有着更高的追求和目标,在生活中充满乐趣,在灵修生活中与主交往更深。在与人交往中能把天主的爱和平安带给他人。“进取气质”我们每个人都有,但只要我们像拾到宝贝一样发挥其作用,那么我们将会得到丰厚的报酬。  相似文献   

17.
论人的心理活动的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我国心理学界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对人的心理活动划分的问题展开了讨论,有的人赞成将心理活动分成认识活动与意向活动的“二分法”;有的人则主张仍沿用将心理活动分成知、情、意的“三分法”。本文作者认为,把人的心理活动的科学划分问题仅仅局限于“二分法”与“三分法”孰是孰非的问题,显然是不全面的;但由此  相似文献   

18.
人有智愚之分,智愚又有藏在心里和露在脸上之分。有的人看着聪明,实际上也聪明,像孔明先生,长身玉立,气宇轩昂,有经天纬地之才,这叫“大智若智”。有的人看着像个傻子,实际上还就是个傻子,  相似文献   

19.
人生与机遇     
人生道路并不平坦,而往往是坎坷和崎岖的。在这坎坷崎岖的道路上,怎样才能步履矫健,高歌猛进呢?因素虽多,对人生抱什么态度就是一种因素。应当看到,各个时代,各个阶级,甚至各个人所抱的态度是不同的。因而,他们的人生价值也会有差别。正象臧克家同志在一首诗中所说的那样: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原因是前一种人活着总是为别人活得更美好;后一种人活着却是使别人遭受灾难和耻辱。然而,这一人生哲理并没有被人们普遍重视。如今,被重视的倒是机遇问题。有些人认为,人的幸福、成才与否全靠机遇。他们把“关系户”、“关系网”看作是“黄金屋”,寻找机遇的捷径。这种蜘蛛网式的“关系户”,对社会风气、党风、人的成才都带来不良影响。这种情况,向我们提示了这样的问题:人生与机遇的关系如何,怎样对待机遇?  相似文献   

20.
在第11届亚运会筹备和召开期间,亚运会成了人们最热门的话题。北京更是“满城争说亚运会”,听广播,看电视,开会讨论,谈话唱歌,甚至幼儿园的小朋友作游戏,小胡同里的老太太唠家常,都离不了亚运会。但是,对这个盛会的称呼,北京人却并不一致。有的说Yǎyǜnhuì,有的说Yàyǜnhǜl,即有的人把““亚”读成上声(第三声)与“哑、雅”同音,有的人把“亚”读成去声(第四声),与“哑、雅”不同音。这是什么原因?哪个是标准音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